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本文利用病原毒素同源异质的特点诱导杂交竹抗病潜力,筛选出抗梢枯病的最佳诱导因子并排除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经琼脂玻片萌发法测定3种诱导因子(温度灭活毒素、蛋白酶降解毒素和细胞壁成分)对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经过60℃灭活毒素浓度为40μg/mL处理的孢子萌发效果最为理想。通过最佳诱导因子对杂交竹不同品种诱导持续期进行测定,采用针刺法先接种诱导因子后挑战接种病原菌,1~40 d内观察抗感品种对诱导因子响应的差异,症状上杂交竹8#的感病程度重于3#和6#,40 d时叶片和枝干变黄干枯,病情指数结果表明,3个杂交竹品种接种诱导因子后感病程度降低,诱抗效果显示杂交竹6#的诱抗指数高于3#和8#。以上结果证明诱导因子使不同杂交竹品种均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导抗性越好。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瘟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网室试验证明,水杨酸(SA)叶面喷雾可减轻水稻幼苗稻瘟病的发生。在平板培养中,SA对稻瘟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认为SA处理后稻瘟病病情指数的下降是由于SA处理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瘟性,即稻苗产生了诱导抗性而引起的。SA诱发水稻幼苗产生对苗叶瘟诱导抗性的浓度为0.01~0.1mM。SA喷雾处理后2~4天接种,诱导抗性表现最强。0.01mMSA在接种前2天喷雾处理三叶一心期稻苗一次后,水稻叶片的病斑数目和大小比清水对照分别降低72.7%和55.4%,病指比对照降低59.8%,抗瘟性的持久期为15天(病指降低24.3%)。经0.01mMSA诱导处理后再用同浓度SA进行一次强化处理可增强诱抗效果,延长抗性持久期。用0.01mMSA处理水稻第一和第二叶可使未经处理的第三和第四叶上产生系统性抗瘟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对苏云金杆菌芽孢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HD 1、HB 2菌株的孢子悬液经65~85℃活化处理15min,芽孢的萌发率在95%以上,100℃活化处理15min,萌发率则低于20%;孢子悬液在30~60℃区间内处理不同时间,结果以活化处理30min萌发率最高,而在70~80℃条件下,活化处理15min,萌发率最高;孢子悬液经高温→低温和低温→高温交替处理,萌发率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
草酸青霉菌果胶酶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固态发酵提取产物--果胶酶粗酶液诱导黄瓜对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的抗性进行了研究。以果胶酶粗酶液喷雾处理4个感黑星病黄瓜品种的黄化苗,48 h后挑战接种黑星病菌孢子悬液,其中"中农5号"黄瓜品种表现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诱抗效果达62.51%。不同浓度果胶酶诱导处理黄瓜,发现果胶酶浓度在20 U/mL时,可导致黄瓜发病略高于对照;在40~200 U/mL浓度范围内,诱导效果较为明显。通过研究果胶酶诱导抗病的时效性,表明诱导处理前接种病菌或诱导处理后0、6 h接种的各处理病情指数与对照间没有差别,而诱导处理12~72 h后接种病菌的,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均很明显,诱抗效果达29.64%~60.02%。实验还表明,随着挑战接种压力的增大,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降低。果胶酶不能抑制黑星病菌孢子萌发,相反可以促进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以病小穗率与病穗率作为抗性评价指标的精确度,利用单花滴注、孢子液喷雾分别结合土表病麦粒接种的方法,评价了2个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131个株系对赤霉病的抗侵染与抗扩展性。单花滴注接种后调查了第7、14和21天的病情性状,接种后第7天所有株系均感病,病小穗率最低的为1.59%,第21天最高病小穗率为58.91%;孢子液喷雾接种后第21天材料全部感病,其中6棱株系的感病程度高于2棱株系。以病小穗率和病穗率划分赤霉病抗性的分布情况,发现病小穗率更能有效区分株系的赤霉病抗性。相关分析显示,病小穗率、病穗率、禾谷镰刀菌烯醇含量与粒色和穗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株高、抽穗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盾壳霉控制油菜菌核病菌再侵染及其叶面存活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评估了施于油菜(Brassica napus)叶片上的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控制油菜菌核病菌再侵染能力,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测定了盾壳霉分生孢子在油菜叶面上的存活动态。结果如下:叶面上的盾壳霉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初侵染影响较小,但在高剂量(> 106孢子/ml)时可以控制病斑的扩展。所有供试剂量的盾壳霉均可不同程度地控制再侵染。盾壳霉分生孢子可在叶面病部迅速萌发,48 h和72 h时孢子萌发率分别为51%和95%,而在健康叶面上6 d未能检测到萌发的孢子。自携带盾壳霉的叶面病部不能分离到核盘菌,表明叶面上的盾壳霉已寄生并破坏了核盘菌再侵染菌丝。自油菜叶面上分离到的盾壳霉菌落数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其分生孢子至少可以在叶面上存活28 d。这即表明,在叶面上适时适量地添加盾壳霉可以控制油菜菌核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7.
三种化学物质诱导观赏百合对黑斑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水杨酸、纳米硅、草酸铵等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为百合生长期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和诱导寄主抗性效果。[结果]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菌抑菌率较低,最高仅为5.43%,但处理百合叶片后,诱导百合产生较高抗病性。在100、50 μg/mL和25 μg/mL浓度下,纳米硅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分别为55.55%、60.69%、48.57%。水杨酸诱导处理可使观赏百合叶片β-1,3-葡聚糖酶在第1 天达到峰值,纳米硅可以使过氧化物酶在第5天达到峰值,草酸铵可以使苯丙氨酸解氨酶在第5天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的3.95倍、2.10倍和1.15倍;先诱导处理再接种黑斑病菌1 d后叶片组织内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水杨酸、纳米硅和草酸铵处理7 d后田间诱导防病效果分别为35.38%、43.55%和31.07%;处理14 d后,与第7天相比诱导防病效果明显降低。[结论]水杨酸、纳米硅和草酸铵3种化学物质对百合均有一定诱导抗病作用,其中纳米硅酸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可达到48%以上。  相似文献   

8.
蘑菇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4~25℃,低至10℃,高达35℃,孢子停止萌发,在35℃和40℃恒温中,分别经5天和1天,菌丝均失去生活力;高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0%相对湿度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分别为6和6.4,幼嫩蘑菇煮出液最能刺激孢子萌发,该病菌在菇床初侵染源是覆盖了带有病菌的覆盖土,在夏季对覆盖土壤进行日光曝晒4~5天,覆土前7天,用36%~38%化学纯甲醛3.5kg,兑水20~30kg,喷洒于种植111m~2蘑菇的覆盖土中熏蒸48h以上,防病效果均理想;发病后及时挖除病菇,能防止病菌再侵染,减轻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9.
两种化合物联合诱导黄瓜的抗性效应及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草酸钾和硫酸亚铁两种化合物联合诱导,可使黄瓜同时产生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效应.但不同组合方式的诱导所产生的抗性效应明显不同.其中两种化合物分别诱导的抗性效应最低;混合诱导的抗性效应较高;相继诱导的抗性效应最高.田间试验表明,先喷有效浓度60 mmol/L的草酸钾诱导物,间隔3 d再喷有效浓度20 mmol/L的硫酸亚铁诱导物,10 d后以同样顺序进行第2轮相继诱导,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达82.73%,显著高于70%代森锰锌WP 800倍液的防治效果;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78.64%,接近50%多菌灵WP 800倍液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春夏大白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和抗性鉴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大白菜抗黑斑病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对陕西省春夏大白菜黑斑病进行调查、病样采集、病菌分离及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甘蓝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是唯一病原。利用3个不同抗性的白菜品种研究了孢子浓度、苗龄和温度对大白菜黑斑病发病的影响,建立了大白菜抗甘蓝链格孢黑斑病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即采用二叶期幼苗,以1×104pfu/mL孢子浓度喷雾接种,随后置25℃条件下,先黑暗下保湿24h,接着正常管理3天,从第4天开始夜间保湿,白天揭开,第8天保湿24h后调查发病情况,其结果客观反映大白菜品种的抗病性能。  相似文献   

11.
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减轻危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斑蝥素对菜蛾的毒杀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作者对昆虫天然产物斑蝥素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拒食作用。触杀致死中量为63.85μg/g体重,胃毒致死中量为12.464μg/g体重;拒食中浓度为250.22μmol/L。斑蝥素对菜蛾幼早还有一定内吸毒杀作用,但无熏蒸毒杀和明显的忌避作用,试虫中毒症状主要为活动能力下降,逐渐死亡,虫体前中部发  相似文献   

13.
昆虫对生物农药的抗性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昆虫对B.t等生物杀虫剂的抗性机制及延缓昆虫抗性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昆虫通过下列不同机制产生抗生:1)昆虫的血淋巴对B.t等生物杀虫剂的营养细胞的抑制作用。2)各种来源的蛋白酶对毒素蛋白的过度降解作用。3)昆虫中肠沉淀蛋白对毒素蛋白的沉淀作用。4)中肠上皮修复能力增强。5)中肠的吸附位点对毒素蛋白的亲和力下降。通过加强对B.t菌株的选育,合理科学的用药方式及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植物基因操作以提高杀虫蛋白的表达和活性等综合措施,减缓和降低昆虫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栽培防病措施对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栽培措施对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作用,通过不同栽培措施对病情产生不同影响的大量田间调查,明确了小麦早播、密播,过量水、肥条件下的旺苗和种植高度感病品种,都会加重小麦秋苗带菌量。短期播种、合理密植、视墒灌水、配方施肥、培育小麦壮苗及避免种植高感品种等均能减轻小麦秋苗带菌量。小麦秋苗带菌量大,则翌春病菌越冬菌源量也大。种植高感品种在田间有发病中心的作用。应把栽培防病措施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充分发  相似文献   

15.
 观察苹果树不同枝龄的树皮切片,发现未曾形成落皮层的部位树皮韧皮纤维束的层数和枝龄是一致的,为观察树皮组织结构变化,提供了发育解剖学依据。探明在树皮衰老过程中,新周皮下面树皮组织中韧皮射线外端开始弯曲和结构消失的年份与树体发生腐烂病的轻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经统计分析,提出了"壮树"的初步标准,经检查验证,结果一致。试验证明,对衰老部位的树皮人为更新,可取得防病保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来自粟不同生态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22份优异种质进行对白发病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Sacc.) Schrot.]20个生理小种68个菌株抗谱的测定,同时用各生态区菌株对本区粟品种进行抗性关系的研究,其中抗50%小种的品种有332、龙谷25变、张农12、大红袍、大同北郊、七月黄、大青苗、紫杆黄谷和西城白9个,具有广谱抗性而在本生态区亦表现抗病性强的品种有332、龙谷25变、张农12等,选出的广谱抗性品种将为粟抗白发病育种、优良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性机理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7.
C/A值与甘薯丛枝病症状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比测定了由植物类菌原体(MLO)引起的甘薯丛枝病病株和甘薯健株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的变化。结果显示:甘薯中细胞分裂素以玉米素为主。病株中玉米素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吲哚乙酸含量仅在芽萌发时期病、健材料间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甘薯的生长,这种差异逐渐消失。结合甘薯丛枝病发病特点,讨论了植物激素C/A值的改变对病状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模拟螟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了模拟螟害、氮肥和基本苗三因索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都极显著。水稻9—15叶期,分别损失分蘖8%、20%、20%、4%、4%、1%、1%以上亩穗才显著减少,分别损失分蘖8%、20%、20%、12%、8%、4%、1%以上才显著减产。随着损失叶期和损失度增大,亩穗渐减,着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不同程度增加。12—14叶期,1%—2%的损失产量反而略提高。讨论了氮肥和基本苗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认为每亩(666.7m~2)施5kg 纯氮的氮肥、移栽3.428万棵苗/亩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9.
 在我們过去的观察中[3,4]已經指出,中國白菜品种間对于軟腐病存在着抗病程度的顯著差异,这些差异与白菜植株的形态及叶柄的邑澤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包心白帮的比較容易受病,而疏心青帮的一般此較抗病。同时我們也观察到白菜整个生長發育期中以抱头以前的階段比較不易發病而在抱头以后則發病愈來愈多。  相似文献   

20.
 分离水稻白叶枯病細菌(Xanthomonas oryzae(Ishiyama and Uyeda) Dowson)比分离同屬的其他細菌較为困难。即使从新鮮的病叶进行分离,也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从病株殘余和土壤分离,困难更多。白叶枯病細菌的生理和同厲的其他細菌有显著的差别,分离失败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未能掌握适当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