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资行  李真  焦健  李毅  令凡 《草业学报》2014,23(1):12-21
 选取腾格里沙漠南缘景泰点(JBDZ)、古浪点(GMLT)和民勤点(MQQF)及对照点兰州(LZNS)天然分布的唐古特白刺克隆种群,结合统计检验和分形理论分析研究唐古特白刺克隆分株生长格局及枝系构型的环境异质性。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形态可塑性,克隆分株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水分梯度递减,分株间距逐渐增大,对照点LZNS分株各指标普遍高于沙漠南缘三地,分株克隆生长格局呈现密集型,MQQF 分株克隆生长格局有一定的游击趋势。克隆整合使得唐古特白刺克隆种群枝系构型表现复杂,LZNS的各级分枝角最小,MQQF最大;枝径比波动大,LZNS各级枝径比普遍最大,MQQF最小;LZNS唐古特白刺克隆植株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均显著高于MQQF,但与JBDZ和GMLT 差异不大;枝系分枝强度和各分维数表现较为一致,均以LZNS较大,沙漠南缘三地则表现出随水分梯度递减,白刺克隆植株分维数逐渐下降,枝系的空间格局趋于简单。研究表明在水分条件差的生境,唐古特白刺克隆种群获取资源的主要对策是,分株间距增加,分枝角度加大,而分枝强度变小,克隆生长格局趋于游击型,利于基株跨越和逃离逆境以获取水分。  相似文献   

2.
地下滴灌埋设深度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不同滴灌带埋设深度对紫花苜蓿金皇后(Medicago sativa L. cv. Golden Empress)的株高、茎粗、分枝数、根系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滴灌在人工牧草种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两指标,在分枝期,埋深10 cm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开花期以后,埋深30 cm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不同埋深处理分枝数差异不显著;分枝期埋深10 cm产量最高,开花期以后埋深为20和30 cm产量逐渐提高甚至超出10cm滴灌处理;不同埋设深度对主根生长影响不大,但每个滴灌带埋深处的侧根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白刺是干旱荒漠区重要的建群植物种,研究其幼苗在不同降雨格局下的响应特征,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降雨格局变化下白刺灌丛退化以及加快荒漠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人工控水试验,设置3个降雨量(增加30%、减少30%、不变)和2个降雨间隔时间(增加、不变)研究其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生长季白刺幼苗根长、叶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变化主要由总降雨量引起;总降雨量对白刺生长的效应与降雨间隔时间紧密相关,但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2)当降雨量一致时,增加降雨间隔时间有利于白刺幼苗冠幅、基径和各器官生物量的累积,尤其使叶生物量增加81%,从而使地上生物量增幅远大于地下生物量,导致根冠比降低。3)当降雨间隔时间一致时,降雨量减少30%对茎、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仅使根长显著增加86%,叶、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显著减少67%,48%,27%,根冠比显著增加74%,高降雨量条件下的生物量均增加但无显著影响。因此,适当的增加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有利于白刺幼苗的生长及促进其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五个苜蓿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不仅与本身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株高在分枝末期现蕾初期生长速度快.绝对生长速率与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末期现蕾期都较大,此时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苜蓿品种的群落结构多为菱形.同化系统与非同化系统的比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五个苜蓿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不仅与本身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株高在分枝末期现蕾初期生长速度快。绝对生长速率与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末期现蕾期都较大,此时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苜蓿品种的群落结构多为菱形。同化系统与非同化系统的比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关中地区几种苜蓿地上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不仅与本身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株高在分枝末期现蕾初期增长速度快.绝对生长速率与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末期现蕾期都较大,此时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苜蓿品种的群落结构大多为菱形;同化系统与非同化系统的比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沙打旺群落垂直结构及地上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明 《青海草业》2001,10(3):8-10
通过对沙打旺群落地上生物量测定表明 :群落内各类群生物量季节动态具明显差异 ,在生长季生长速率各不相同 ,沙打旺生长速率的高峰期出现在 8月 ,杂草生长速率的高峰期在 7月 ;垂直结构分析表明 ,群落植株的分枝及分蘖主要集中在 0cm~ 60cm的冠层中 ;群落地上生物量与月平均温度呈正相关 (r=0 .68)。  相似文献   

8.
土壤养分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影响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杂交后代植株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改变土壤养分,比较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者的杂交种(杂交瘤突苍耳和杂交苍耳)在植物形态、生物量及分配、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瘤突苍耳、苍耳和杂交种的茎粗、总叶面积、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显著降低了4种植株的叶根比;瘤突苍耳各指标随氮含量增加而变化明显,苍耳和杂交苍耳的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下降显著;瘤突苍耳的净同化速率在不同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苍耳,但叶面积比均显著低于苍耳;杂交后代植株的相对生长速率、净同化速率和平均叶面积比在各氮处理间均高于各母本的后代植株,同时杂交瘤突苍耳植株的各生物量指标和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杂交苍耳植株。由此可见,1)当养分是限制条件时,入侵植物瘤突苍耳相对于本地植物苍耳将较多生物量分配到根系,这种分配策略反映入侵植物对低养分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2)以瘤突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较以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具有较强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入侵。  相似文献   

9.
油蒿与沙蒿枝构件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生长在腾格里沙漠南缘油蒿与沙蒿两种固沙半灌木植物的枝构件特征。结果表明:油蒿与沙蒿大部分枝条分枝角度较大,为中等分枝角度类型(分枝角度50°~70°);油蒿与沙蒿枝条的伸展从3级枝到1级枝呈现减弱的趋势,即3级枝到1级枝的长度是逐渐变短的,且油蒿各级枝条长度均大于沙蒿的对应枝级的枝条长度;油蒿与沙蒿的枝径比和逐步分枝率均呈增加的趋势,油蒿的各级枝径比高于沙蒿,而逐步分枝率却比沙蒿的低。  相似文献   

10.
以2年生柠条幼苗为材料,研究叶片损伤(剪除1/2叶片和剪除全部叶片,即C_(1/2)和C_1)和刈割(留茬高度分别为30cm、15cm、3cm和对照不刈割,即C_(30)、C_(15)、C_3和C_0)对幼苗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损伤和刈割的幼苗株高、基径和主根长均极显著小于对照(P0.01),且随叶片损伤和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低强度叶片损伤和刈割促进幼苗侧根数增加,但高强度叶片损伤和刈割处理(C_1和C_3)侧根数极显著减少(P0.01)。叶片损伤抑制萌条的萌生,萌条数、萌条高和萌条基径均随叶片损伤程度增大而减小;不同强度刈割幼苗的萌生率均高达100%,且萌条数显著大于对照(P0.05),但萌条高和萌条基径都小于对照。叶片损伤和刈割处理幼苗的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均显著小于对照(P0.05),且都随叶片损伤和刈割强度增大而减小,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补偿指数都是C_(1/2)或C_(30)最大,C_3最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的方法,确定美国鹧鸪饲料中半胱胺的最佳添加剂量及添加间隔时间,详细研究和分析了半胱胺对美国鹧鸪体增重、饲料转化率、能量代谢率、蛋白质沉积率的影响情况,从中筛选出了对美国鹧鸪生长及代谢的半胱胺添加剂量与添加间隔时间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2.
选取15窝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初生仔猪 ,按14、21、28、35日龄断奶和不断奶随机分为5组(14E、21E、28E、35E、C) ,每组3窝 ,研究断奶及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外周血Et玫瑰花环形成率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哺乳仔猪外周血Et玫瑰花环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LTT(PHA、LPS刺激原)随日龄增长呈线性加大的趋势(P<0.05) ;断奶应激均使Et、LTT(PHA)、LTT(LPS)降低(P<0.05)。断奶越早 ,断奶后血液LTT(PHA/LPS)下降的幅度越大 ,恢复与哺乳猪相同水平的时间越长 ,其中14日龄断奶后1~3周 ,21、28日龄断奶后1周LTT(PH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14日龄断奶后1~4周 ,21日龄断奶后1~3周 ,28日龄断奶后1~2周 ,35日龄断奶后1周LTT(LP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3.
黄占欣 《中国家禽》2002,24(3):13-15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在邯郸地区的发病季节在6月下旬至10月份,高峰期为8-9月份,阳性感染率高达100%,阳性视野可达498‰-526‰,以后逐渐下降,至12,1,2,3,4,5月份为低潮期,虽然阳性感染率为40%-60%,但阳性视野仅在5‰-22‰之间。通过捕获发病鸡舍的飞虫,进行鉴定分类,确定了荒川库蠓是邯郸地区传播本传播本病的优势种。根据邯郸地区气温变化,荒川库蠓活动的高峰期为7-8月,与发病高峰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适于闽北的棘胸蛙养殖品种,比较了异地引种棘胸蛙和本地引种棘胸蛙的产卵量和卵子孵化率。试验表明,异地经过几个世代驯化的棘胸蛙在总产卵量上要比本地引种的棘胸蛙要多两倍多,产卵总数为3071枚,本地引种的棘胸蛙产卵总数为863枚。异地引种棘胸蛙在卵子孵化率上也比本地引种棘胸蛙要高,平均为95.3%,而本地引种的棘胸蛙的卵子孵化率仅为64.18%,说明异地引种的棘胸蛙在闽北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研究同期发情处理方法、繁殖状况、品种、体重等对肉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40头不同繁殖状况、品种、体重的肉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CIDR+第10天肌注PMSG+第11天肌注PGF(埋栓Ⅰ组)、CIDR+第9天肌注PMSG+第11天肌注PGF(埋栓Ⅱ组)、肌注PGF+PMSG(PGF组)的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3种不同处理方法相比,PGF组发情率为87.10%,埋栓Ⅰ组、Ⅱ组母牛发情率分别为97.83%、98.41%,显著高于PGF组(P<0.05);PGF组处理牛受胎率为83.87%,埋栓Ⅰ组、Ⅱ组处理牛受胎率分别为89.13%、84.13%,高于PGF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育成牛与经产牛发情时间相比,埋栓组12~24 h内出现发情症状的经产牛占比为27.27%,育成牛占比为60%,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2...  相似文献   

16.
王彬 《中国兽药杂志》2013,47(12):25-27
为研究提高卵黄液除脂率和卵黄抗体的纯度,建立适合大量生产卵黄抗体的工艺,比较了不同除脂条件对卵黄液除脂率及卵黄抗体纯度的影响。最终确定卵黄液与醋酸盐体积比为1:8、pH值调至5.2、2~8℃沉淀15h(过夜)时,除脂的效果最理想,且蛋白的纯度高,适合大量提取卵黄抗体。  相似文献   

17.
使用苯硫眯唑干粉混悬剂,用于驱除自然条件下放牧的藏系绵羊消化道线虫。试验表明:10mg/kg剂量投药时,虫卵转阴率达99%,是群体寄生虫防治的首选剂型。  相似文献   

18.
五种牧草及三种草坪草种子寄藏真菌检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月娟  李健强 《草业学报》2004,13(5):116-120
采用PDA平皿法和滤纸法检测了市售5个牧草品种和3个草坪草品种种子样品寄藏真菌的情况,并就分离获得的真菌对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种子样品带菌率为0~70.5%,分离获得的35个真菌分离物大多属于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pp.)、小核菌(Sclerotium sp.)、匍柄霉菌(Stemphylium spp.)和曲霉菌(Aspergillus spp.).供试样品中假俭草和波多马各(鸭茅)种子带菌率较高,在PDA平皿检测中其未经表面消毒处理的种子带菌率分别为48.4%和70.5%,表面消毒处理种子带菌率分别为40.8%和28.8%,分离获得的种子寄藏真菌对假俭草和波多马各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圣地亚哥(南苜蓿)和菊苣种子带菌率较低,但分离获得的真菌对其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大.以镰刀菌与匍柄霉菌接种过的南苜蓿种子出苗率分别比未经表面消毒且未接种真菌的对照低44.0%和21.7%,出苗后的病苗率分别为22.7%和29.7%;以链格孢菌与曲霉菌接种过的菊苣种子的出苗率分别比未经表面消毒且未接种真菌的对照低22.0%和27.5%,出苗后的病苗率分别为2.3%和29.3%.  相似文献   

19.
在人工放牧地上研究了鸡脚草、牛尾草体内糖分含量的积累与放牧后再生速度、温度的关系;糖分含量的积累与化学成分含量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牧草的茎叶部和根部糖分含量的积累均随着温度升高,放牧后再生速度加快而减少;随着温度降低,再生速度缓慢,糖分含量积累显著增加。两种牧草茎叶部糖分含量均高于根部。鸡脚草茎叶部糖分含量略高于牛尾草,而牛尾草根部糖分含量高于鸡脚草。两种牧草体内糖分含量的积累与化学成分含量尚未发现明显规律性的变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合理利用人工草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不同工艺制备的水产开口饵料溶失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工艺制备的水产开口饵料中不同成分的溶失规律,试验对挤出滚圆法、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及膨化破碎法制备的饵料进行了质量损失率、粗蛋白溶失率、游离氨基酸(FAA)溶失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膨化破碎工艺制备的开口饵料质量损失率、粗蛋白的溶失率和游离氨基酸的溶失率均高于挤出滚圆工艺;包衣没有明显改善饵料的溶失情况;游离氨基酸的溶失速度非常快,入水初期几乎全部溶失(5 min内溶失率就达到53.54%~9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