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细叶百合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内糖分及相关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低温处理打破细叶百合鳞茎休眠,探讨细叶百合鳞茎解除休眠过程中的糖类化合物及蔗糖、淀粉代谢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伴随着旺盛的糖类代谢活动,淀粉含量下降,淀粉酶活性升高。内层鳞片在冷藏60 d时可溶性糖含量达到峰值,贮藏前期,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上升,SPS和SS协同控制蔗糖代谢及转运。冷藏条件下鳞片及顶芽内淀粉向可溶性糖方向代谢过程中促进了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的增加。各种淀粉代谢相关酶在鳞茎冷藏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作用规律不同。鳞茎各个部位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葡萄糖含量及淀粉磷酸化酶(SP)、SS、α-及β-淀粉酶活性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糖类代谢成为鳞茎休眠解除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细叶百合为试材,通过低温(5℃)解除鳞茎休眠,研究了休眠解除过程中鳞茎细胞的淀粉粒的变化及细叶百合花芽分化的变化过程。通过石蜡切片和实体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低温冷藏期间,顶芽生长锥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增加,细叶百合花芽分化主要分为4个时期,0~48 d为小花原基分化期,60 d为外轮花被原基分化期,72 d为内轮花被原基分化期,84 d为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鳞片及顶芽细胞内淀粉粒数量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冷藏0~24 d内,鳞茎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冷藏36 d以后细胞分裂数量逐渐增加,冷藏84 d分裂期细胞数量增加到2.6个。  相似文献   

3.
细叶百合冷藏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休眠解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叶百合为试材,通过冷藏(5℃)解除鳞茎休眠,研究了细叶百合鳞茎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糖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鳞片、顶芽及鳞茎盘SOD活性在冷藏0~24 d内下降,除顶芽外,鳞茎各部位POD活性在0~24 d内呈下降趋势,外鳞片、顶芽及鳞茎盘中CAT活性在冷藏0~12 d内下降,冷藏中后期,SOD、CAT、ASP 活性升高,鳞片中POD的活性下降,顶芽及鳞茎盘POD、PPO在冷藏中期上升。各种代谢相关酶在不同器官中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在低温处理36~60 d内,ASP、CAT活性快速上升,后期趋于稳定。SOD活性最低点出现在冷藏36~60 d,鳞茎各部位淀粉与CAT、PPO、ASP均表现为负相关性,SOD、POD、PAL与鳞片中淀粉表现为正相关性。36 d是鳞茎解除休眠的起点,60 d时鳞茎基本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4.
从细叶百合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ArfGAP基因,该基因ORF序列编码640个氨基酸,具有一个典型的C4型ArfGAP保守结构域。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69.43 kDa,理论等电点为8.95,为亲水性蛋白,没有跨膜结构。氨基酸序列与油棕的GTPase同源性达到59%,与芭蕉、海枣、石刁柏、凤梨的同源性都在50%以上,命名为LpAGD14。qRT-PCR分析LpAGD14表达量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其中休眠完全解除时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亚细胞定位显示该基因定位在细胞膜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高尔基体囊泡层数逐渐增多。这些结果表明LpAGD14可能通过影响囊泡运输参与细叶百合鳞茎休眠解除进程。该研究为深入了解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解莉楠  张旸  聂玉哲 《草地学报》2015,23(3):549-556
为挖掘重要的抗盐碱相关基因,进而阐述羊草(Leymus chinensis)耐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采用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DIGE)结合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TOF)方法,利用非盐碱条件下及Na2CO3处理下生长的羊草建立蛋白质表达谱,并进行差异蛋白质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2D-DIGE获得的74个差异蛋白点,其中蛋白质表达丰度上调的蛋白点44个,丰度下调点为30个,质谱鉴定显示其中33个蛋白质信息已知,参与了能量转换、代谢、光合作用、植物抗性和转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牛冻、鲜精子差异蛋白的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适合于精子裂解的热Trizol法制备牛精子全蛋白质,应用线性固相IPG胶条(pH 3~7、24 cm)进行精子全蛋白2-DE电泳,在冻精和鲜精蛋白图谱中分别检测到839±34个蛋白点和564±16个蛋白点,经差异比较和显著性检验,在冻、鲜精子中共得到19个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点,在冻精中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9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点有1个,只在冻精中表达的蛋白点有9个。经过酶解和质谱鉴定,获得了3个差异蛋白点的质谱信息,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这3个差异点分别为中性鞘磷脂酶激活结合因子(FAN)、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u5)及锌离子结合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别与细胞应激和凋亡有关。推测认为,这3种与细胞应激反应及凋亡相关的蛋白在冻精中显著增高可能与精子冷冻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沼泽型水牛成熟前后卵泡内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成熟卵泡液和未成熟卵泡液总蛋白质,建立和优化了卵泡液的双向电泳体系,并使用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点。结果显示,丙酮沉淀法处理得到的总蛋白质样品后,在24cm(pH 4~7)胶条且上样量350μg时得到分辨率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软件分析得到11个差异蛋白点,以成熟卵泡液作为对照,5个蛋白点表达上调,3个蛋白点表达下调,1个蛋白点缺失,2个蛋白点在未成熟卵泡液中特异性表达。质谱成功鉴定出4个蛋白质:过氧化物酶-2、醛糖还原酶、牛纤维蛋白原的晶体结构、转甲状腺素蛋白。该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卵泡液双向电泳体系,分析并鉴定一批水牛卵泡液差异蛋白质,对于研究水牛卵母细胞的发育微环境和成熟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了牦牛皮蝇幼虫蛋白表达谱,为牛皮蝇的基础研究和蛆病防控提供数据。试验提取了从牦牛皮下采集的中华皮蝇(H.sinense)幼虫总蛋白,SDS-PAGE分析幼虫蛋白表达谱,用分子筛和离子交换层析对一种高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并对表达谱中差异极大的两个样品进行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幼虫个体间蛋白表达谱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约23%的个体中含有一种分子质量约为78ku的高表达蛋白,纯化并获得了该蛋白质;双向电泳分别获得了312±24和284±13个蛋白点,但对其中的4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未得到分数高的匹配结果。研究获得了牛皮蝇幼虫蛋白表达谱和纯化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牛皮蝇幼虫的基因表达特征、蛋白质功能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肾脏组织蛋白质组学方法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与宿主组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以NDV疫苗(La Sota)接种的鸡肾脏组织为材料,对其差异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条件的优化,建立了NDV感染鸡肾脏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检测方法。采用ImageMaster2D Platinum version 6.0软件对电泳图谱分析后显示:24 cm IPG胶条(pH4~pH7)对应的凝胶中可检测到约1 400个蛋白点,蛋白点匹配率达90%,表明NDV感染鸡肾脏组织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模型稳定、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在对4个时间点对照和人工感染凝胶分析过程中发现差异蛋白点主要集中于接种后7 d,该样品的2-DE电泳图谱中共有29个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点,其中上调表达蛋白点有15个,下调表达蛋白点有14个,利用荧光定量PCR对其中4个差异蛋白在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NDV接种鸡肾脏组织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建立为NDV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感染其主要靶细胞马巨噬细胞(eMDM)后与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EIAV强毒株EIAVDLV34感染48 h后的马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的eMDM,并以未感染eMDM为对照,提取细胞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并分析凝胶中差异蛋白点。结果共检测出19个表达差异的蛋白点(ratio1.4,p0.05),其中感染组相对于对照组有7个蛋白质上调表达,12个蛋白质呈现下调表达。将差异蛋白进行串联质谱分析进行鉴定,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19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蛋白互作用分析。此外,对其中5个比较重要蛋白的mRNA水平进行了荧光定量PCR分析,其表达变化与2-DE结果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EIAV与其宿主细胞eMDM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芳  王家艳  周蕴薇 《草业学报》2013,22(6):295-304
球根植物的休眠主要是由于DNA活性受抑制引起的,休眠解除过程中涉及多种活性基因的表达及蛋白质的活化过程。目前已从模式植物拟南芥、杨树和马铃薯等植物的研究中了解到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的动态平衡调控着休眠的进程,休眠过程中碳代谢水平发生着变换,淀粉加速降解为球根休眠的解除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能够提前或延迟打破球根的休眠。本文对国内外球根休眠形成及解除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秋眠时期秋眠型和非秋眠型苜蓿(Medicago sativa L.)顶芽中各自特异表达蛋白,鉴定其在苜蓿生长和秋眠中的功能,同时证明常规高通量筛选差异蛋白不包括特异表达蛋白,本研究拟分析秋眠时期秋眠1级苜蓿标准品种'M averick'和9级苜蓿标准品种'Cuf101'顶芽蛋白质组结果中各蛋白在两品种顶芽中是否...  相似文献   

13.
苔草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房丽宁  荣元平 《草地学报》1997,5(4):251-260
苔草种子具有很强的休眠特性,萌发率极低,故长期以来限制了苔草的大面积利用。本试验选择两种苔草种子,研究光照,温度,种(果)皮及激素等因素与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关系。测试种子休眠解除前后几种化学及结构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苔草种子的休眠虽与多种因素相关,但种子中的ABA是抑制萌发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4.
The function and/or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vomeronasal olfactory system remain unclear in aquatic animals, although the system appeared first in urodeles based on phylogenic data. We examined the lectin binding patterns in the olfactory bulb of a semi-aquatic urodele, the Japanese red-bellied newt, Cynops pyrrhogaster, using 22 different lectins. Eleven of the lectins showed specific binding to the nerve fibres and glomeruli in the olfactory bulb. Among these, Wheat germ agglutinin, pokeweed and peanut agglutinin preferentially bound the main olfactory bulb, reflecting variation in the expression of glycoconjugates between the main and accessory olfactory bulbs. By contrast, the types of lectins bound to the Cynops olfactory bulb we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from those reported in other urodele famili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a histochem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main and accessory olfactory bulbs, and that glycoconjugate expression may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urodele families.  相似文献   

15.
We assessed whether saline, sterile water, or air better maintained filling volume and diameter in a veterinary silicone Foley bulb. The bulbs of 45 8-French silicone Foley catheters were inflated: 15 with 5 mL of sterile water (SW bulbs), 15 with 0.9% saline (S bulbs), and 15 with air (A bulbs). The bulbs were submerged in 30 mL of synthetic urine in a 50 mL conical tube in a 38°C water bath. Five catheters from each group were removed on days 3, 5, and 10 to measure bulb volume and diameter. On days 3 and 5, volume and diameter of SW or S bulb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A bulbs, bu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At day 10, only 1 S bulb remained intact, 4 of the 5 SW bulbs were intact, the average volume of the SW bulbs was 2.8 mL, and the A bulbs were all deflated. We conclude that sterile water and 0.9% saline are both acceptable for Foley bulb inflation of 5 d or less, but sterile water might be preferred if bulb inflation must be maintained for more than 5 d.  相似文献   

16.
以蒙古柞、尖柞和槲柞树品种为材料,对解除柞树休眠所需的低温时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解除柞树休眠与需冷量有关,低温时数对不同柞树品种的影响不同;柞树接触低温时间过长,其发芽开叶所需时间相对增长;柞树休眠后接触4~5℃低温时数达360h,蒙古柞、槲柞和尖柞树可有效提早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7.
45个苜蓿品种秋眠级初步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11个苜蓿秋眠性标准品种为对照,依据Teuber等方法连续两年(2013年和2014年)在内蒙古西部干旱地区评定国内和国外引进的共45个苜蓿品种的秋眠级,建立了11个标准品种秋眠级与秋季再生株高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苜蓿秋季刈割后第21天的再生自然株高与原秋眠级存在真实的线性回归关系,R2分别为0.9643和0.9867。相关性分析表明,11个标准对照品种的实际秋眠级与原秋眠级之间相关系数为0.994,存在极显著正相关;13个已知原秋眠级的引进品种的实际秋眠级与原秋眠级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9,存在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21个国内苜蓿品种中90%的为秋眠和极秋眠类型,其中渝苜1号、甘农5号和凉苜1号实际秋眠级评定结果分别为6.8,7.4和8.5,属于非秋眠类型,国外引进品种秋眠类型多样性高,各种类型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8.
野生羌活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休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植被的破坏、生境破碎化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高寒区野生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和宽叶羌活(N.forbesii)野生种群受到严重破坏,而繁殖率极低则是制约人工驯化栽培的主要障碍。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野生羌活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羌活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休眠期8-10个月,需要胚的后发育才能解除休眠;秋季采收的羌活种子,无胚或呈原胚状态,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后熟,解除休眠的技术为流水冲洗,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可提前萌发,提高发芽率;变温(15~25℃/2~5℃)层积,可缩短解除休眠时间,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经过2-3个月的暖温和低温层积,种子萌发率提高到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