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退化山地草甸群落封育第一年样方进行调查,探讨退化草地群落封育初期群落组成与生物量变化。所调查的12个样方中共出现19个植物种,属于10科,其中菊科4种,禾本科和毛茛科各3种,蔷薇科和豆科各2种,其它5科各1种。根据植物生长类型划分,丛生类7种,直立型6种,匍匐型4种,莲座型2种;根据功能群划分,杂草类14种,禾草类3种,豆科类2种。群落样方平均物种数为13.4±2.4,多样性指数为0.82±0.07,物种数在样方中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植物种的多度、频度和盖度显著高于非均匀分布的植物种的多度、频度和盖度,匍匐型和直立型植物种类的重要值显著高于丛生型和莲座型植物种类的重要值。地上总生物量为(114.6±12.1)g/m2,其中禾草类生物量为(24.1±4.3)g/m2,占总生物量的(21.1±3.7)%,杂草类生物量为(79.6±12.1)g/m2,占总生物量的(69.3±5.7)%,豆科类生物量为(10.9±2.6)g/m2,占总生物量的(9.6±2.6)%。综上所述,那拉提退化...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源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施肥、施肥+控鼠两种修复措施下草地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揭示在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恢复过程中植物-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相互关系,为退化草地的快速恢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施肥+控鼠修复措施显著增加植物地上部分C、N含量和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02%、20.77%、32.69%、8.81%、340.97%、316.20%、53.49%、209.94%,同时显著降低植物地下部分C含量以及地上部分C/P,且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N/P均小于14,表明退化草地短期恢复过程中植物生长主要受N限制。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植物C、C/P和土壤MBC、MBC/MBN对土壤环境变化反映敏感,内稳态模型方程拟合结果均显著(P<0.05),1/H分别为0.0594、-0.7676、-0.4746、-0.7340、3.4729、1.4542,且土壤微生物的敏感程度高于植物...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植被演替以及草地生产力特征,对进一步探究高寒草甸退化机制,科学评估草地状况和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植被调查,对黄河源区高寒草甸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生物量等植被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甸共有植物48种;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线叶嵩草、垂穗披碱草、高原早熟禾等优势植物种呈下降趋势,黄帚橐吾、青海刺参和臭蒿等则呈上升趋势。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群落物种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则无明显变化。将高寒草地植被划分为禾本科、莎草科、龙胆科、菊科、杂类草和毒害草六类,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禾本科、莎草科和龙胆科牧草比例显著降低,菊科和毒害草比例则显著升高。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呈"V"形变化,轻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阶段。中度退化草地最低,与未退化、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之间差异显著。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80%以上集中于表层土壤,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甘南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植物根系和植物地上部分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植物根系与地上部分P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植物根系与地上部分N含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3种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根系C、N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的变化较为平缓,而根系P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呈下降的趋势;植物根系C:N随着月份的推移基本持平,而根系C:P和N:P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湿地植物C含量与N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含量呈现负相关关系;而N与P含量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同时发现P元素已经成为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因此,在对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种群进行保护和开发中适量增施P肥,将会促进湿地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以甘南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植物根系和植物地上部分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植物根系与地上部分P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植物根系与地上部分N含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3种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根系C、N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的变化较为平缓,而根系P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呈下降的趋势;植物根系C:N随着月份的推移基本持平,而根系C:P和N:P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湿地植物C含量与N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含量呈现负相关关系;而N与P含量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同时发现P元素已经成为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因此,在对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种群进行保护和开发中适量增施P肥,将会促进湿地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岷山红三叶改良退化山地草甸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1-2003年进行了岷山红三叶Trifolitm pretense直播改良长花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退化山地草甸效果研究.经过观察生育期、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岷山红三叶在山地草甸的生长发育推迟1~2个生育期;岷山红三叶竞争性强,含有对长花马先蒿相克的未知因子,第3年盖度由18.3%下降为0.3%,而成为优势种,盖度达38.7%;岷山红三叶改良退化草甸效果显著,第3年鲜草产量4 347.0kg/hm2,占草甸产草量的37.3%.  相似文献   

7.
以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原生植被(primary vegetation, PV)、轻度退化(light degradation, LD)、中度退化(moderate degradation, MD)和重度退化(heavy degradation, HD)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甸群落根土比和土壤理化性质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根土比随退化演替阶段的进行而增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土壤含水量则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土壤总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硝态氮和全钾没有呈现出规律的变化。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0~10 cm)养分含量(总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物理特征(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受退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封育、适度放牧、重度放牧3种放牧强度中,选取并测定了异针茅、麻花艽、蒲公英3种植物叶片中C、N、P的含量,探讨了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3种植物叶片在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中C含量无差异;3种植物叶片N、P含量在重度放牧草地中高于其他两种放牧强度,且重度放牧草地整体受N限制,其他两种草地植物受P限制;重度放牧草地的C/P、N/P比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草地放牧强度中的比值,说明重度放牧草地3种植物采取了快速生长策略,而且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中受养分限制的程度不同。以上结果说明草地的放牧强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间接改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状况,不同植物对相同生境有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氮(N)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元素,人为N添加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N输入的主要形式。施N作为改善土壤养分条件的重要途径,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也会对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产生影响。本研究在2012年5月设置0(CK)、10(N10)、20(N20)、30(N30)g·m-2·a-1的N添加试验,并于2018年8月采集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叶片,测定其碳(C)、N、磷(P)含量,分析不同水平N添加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索长期N添加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N添加显著提高了禾本科叶片碳(LC)含量而显著降低了豆科LC含量(P<0.05),莎草科和杂类草LC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随施N量增加,4种功能群叶片氮(LN)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叶片磷(LP)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2)N添加下4种功能群植物叶片碳氮比(LC/N)整体呈下降趋势,叶片氮磷比(LN/P)和叶片碳磷比(LC/P)呈上升趋势。3)...  相似文献   

10.
施有机肥和免耕补播作为有效恢复措施深刻影响着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调查了施有机肥和免耕补播处理土壤-植物-微生物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修复措施的适应性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修复措施处理土壤碳氮磷比平均值为100.07∶6.53∶1,表现为明显的碳富集现象;不同修复措施处理植物地上和地下碳氮磷比平均值分别为71.77∶2.13∶1和128.25∶3.44∶1,表现为明显的碳、氮缺乏或磷富集现象;不同修复措施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比平均值为27.54∶18.67∶1,表现出明显的碳缺失和氮富集现象。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磷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物全碳和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之间具有显著的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与植物地上部分全碳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磷与植物地上部分全碳、全氮及地下部分全磷均具有显著的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物地上部分全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揭示,土壤全磷、氮磷比、有机碳、碳氮比和植物地上部分全碳、碳磷比、地下部分碳氮比是共同调控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11.
唐高溶  郑伟  王祥  朱亚琼 《草业科学》2016,33(8):1476-1485
为了探究旅游干扰对喀纳斯景区植被和土壤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根据喀纳斯景区游客活动离游道的距离远近、景点吸引游客数量、景点草地植被状况,将样地划分为Ⅰ区、Ⅱ区、Ⅲ区和Ⅳ区4个区域,测定4个不同旅游干扰强度区域植被和土壤的C、N、P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植被和土壤的C、N、P含量均呈递减的趋势,植被和土壤的C∶N、C∶P、N∶P值均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旅游干扰较强的区域,植物生长易受P限制,旅游干扰弱的区域,植物的生长受N限制。对喀纳斯草地植被与土壤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动态监测,可以减轻旅游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喀纳斯景区科学合理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凋落物在调节植物-土壤间养分循环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青海省不同林型(针叶林、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含量以及影响凋落物养分变化的环境因子,本研究以青海21个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地表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和海拔上凋落物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分区上,针叶林凋落物碳(C)、氮(N)含量、C∶P、N∶P高于阔叶林,而磷(P)含量低于阔叶林;2)针叶林凋落物N、P含量、C∶N、C∶P、N∶P均与海拔呈线性关系(P<0.001),即N含量、C∶P、N∶P随海拔升高递增,P含量、C∶N随海拔升高递减;3)两种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凋落物现存量、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经纬度、坡度、郁闭度、群落高度、样地投影面积均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阔叶林P和C∶P外);4)两种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凋落物C、N、P含量较低;针叶林、阔叶林普遍受到N限制(N∶P<14),其中针叶林在高海拔地区又受到P限制(14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温带草原围封、放牧和割草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测定了大针茅、冷蒿和羊草3种优势种植物的化学计量元素,探讨了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优势种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响应机制。结果表明,3种优势种植物的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利用方式、不同物种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N、P含量及C∶N、C∶P和N∶P有显著的影响,其中,C含量比较稳定,不同的利用方式对其无显著影响,N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总体呈下降趋势,放牧样地3种植物叶片的N、P含量均高于割草和围封样地,说明放牧增加了植物N、P的含量。植物生长普遍受到N的限制,土壤养分特征在不同利用方式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围封样地表现为更加缺N,而放牧样地更加缺P。放牧样地有机质、C、N和P含量均高于割草和围封样地,说明适度放牧能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沿海拔梯度取样,利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该区的草甸群落分为9个类型;2)RD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各个群落类型在前两轴分异明显;第一轴反映了群落分布格局与坡向、土壤温度、海拔、土壤厚度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湿度显著相关(P0.05);第二轴反映了群落分布格局与坡度、土壤厚度极显著相关(P0.01);3)环境因子的蒙特卡罗随机置换检验表明,坡向、海拔、坡度显著影响群落分布(P0.05),对植被类型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4)草甸群落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着坡向值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土壤厚度的增大呈微小下降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湿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随着坡向值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表现出微小的下降趋势,随土壤厚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外来种入侵使入侵地物种多样性水平下降、生态系统稳定遭到破坏.通过测定不同入侵程度的喜旱莲子草根茎叶以及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探查喜旱莲子草各器官化学元素含量及比率的变化;同时,对喜旱莲子草与共存种银花苋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比较,以揭示喜旱莲子草的营养策略及其成功入侵机制.结果表明:1)随喜旱莲子草的入侵,其生境...  相似文献   

16.
绿道是一种特殊的线型绿色开敞空间,具有生态、娱乐、美学等多种意义,以及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以武功山景区为例,在分析山地草甸景区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山地草甸景区绿道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技术标准。研究表明,在旅游干扰下,山地草甸景区生态体系受到破坏,文化展示不足,接待设施不够完备,安全风险较多。山地草甸景区绿道建设,应遵循生态化、人性化、文化性和安全性的原则,按照科学的规范要求及技术标准,构建和完善绿道要素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藏北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养分特性及其相关性,以那曲县那玛切村的轻度退化(lightly degraded,LD)、中度退化(moderately degraded,MD)和重度退化(severely degraded,SD)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冗余分析(RDA)试图揭示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环境因子与植被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共有9科20属25种,莎草科、禾本科、菊科和蔷薇科植物适应性较强,不同退化草甸植被类型分别为高山嵩草+斑唇马先蒿,弱小火绒草+高山嵩草,二裂委陵菜+白苞筋骨草,其中高山嵩草是轻、中度退化草甸的优势种,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杂类草均占据重要地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2)从轻度退化草甸到重度退化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地上生物量、高度、密度、频度、总盖度)整体呈递减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退化加重呈降低的趋势。3)随退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全钾均...  相似文献   

18.
吴东辉  胡克  殷秀琴 《草业学报》2004,13(5):121-126
选取吉林省大安市姜家甸草场清塘羊草草地、三年生人工碱茅草地和一年生人工碱茅草地为研究样地,2002年分7月、8月和10月3次对样地野外采样.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4 190只,分别隶属3门7纲16目18类.土壤动物群落间个体密度有一定的差异,鞘翅目在各生境中都有较高个体密度分布,显示其是该草原地带大型土壤动物的特征性类群.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垂直分布表聚程度群落间有较大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存在空间分异和明显季节间波动,人为水肥干预可以增加土壤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DG多样性指数更适合表达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动物群落的差异,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能够指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超载过牧,鼠虫危害,人为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从11个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样地数据的PCA排序结果可归为4个类型,按群落阶段依次为原生植被(Ⅳ),轻度退化(Ⅲ),重度退化(Ⅱ)和极度退化(Ⅰ),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Ⅳ>Ⅲ>Ⅱ>Ⅰ;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N2)同丰富度指数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原生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不同退化程度的群落类型,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巨大变化,而且导致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它随着干扰和退化程度的加 剧而降低,江河源区的植被保护不仅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且还具有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和保护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长期的生态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祁连山区高寒草地牧草返青期季节性超载过牧问题,自2015年5月至7月起连续两年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瓦日尕村的冬春放牧地上进行了为期60d的返青期休牧试验,休牧期间放牧家畜全部采用舍饲圈养,并于2016年8月中旬对休牧草地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可使草地群落的总盖度、总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使禾本科牧草株高、分盖度和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对莎草科植物影响不显著(P0.05);阔叶型毒杂草的株高、盖度、生物量均有下降的趋势。休牧两年与休牧一年相比,群落中禾本科植物的株高、盖度、植物量均在继续增加,阔叶型毒杂草的各项指标继续下降。结果证明,返青期休牧可有效促进祁连山区草原化草甸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并大幅度提高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