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旨在评价粉绿狐尾藻固态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代谢物差异。试验以鲜粉绿狐尾藻、玉米粉和麸皮(5:4:1,W/W/W)为原料接种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后厌氧发酵14 d,以接种后发酵0 d原料为对照。随后分析粉绿狐尾藻固态发酵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其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与发酵初始相比,发酵14 d后狐尾藻饲料中的粗脂肪、粗纤维、酸溶蛋白和乳酸含量均提高(P<0.05);发酵前后共筛选到包括3-脱羟基肉碱、十四烷二酸、庚二酸等48个差异代谢物,涉及次生代谢、氨基酸、羧酸代谢等多条途径。结果提示,将粉绿狐尾藻制备为固态发酵饲料可提高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绿狐尾藻蛋白饲料对川藏黑猪产子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选取120头川藏黑猪母猪为研究对象,采用25%绿狐尾藻干粉替代豆粕配制成绿狐尾藻蛋白饲料饲喂妊娠川藏黑猪母猪,结果显示,母猪平均窝产仔数达到11.92头,仔猪断奶存活率87.57%,断奶体重18.23 kg。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绿狐尾藻的饲料饲喂母猪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猪产子率和仔猪存活率,说明绿狐尾藻可以作为一种绿色蛋白饲料用于生猪生产。  相似文献   

3.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生物工程处理技术虽取得较好效果,但仍存在投资成本高、氮磷去除效果不佳等问题,且其副产物又有二次污染的风险。近年来,利用狐尾藻处理养殖污水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就近年来狐尾藻处理养殖污水及其饲料化、肥料化等资源化利用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狐尾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条件,其在养殖污水中氮磷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重金属吸附方面的作用原理、应用方式和效果,并对其应用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狐尾藻在养殖污水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吴康乐  曹欣  谢展  肖润林  张志飞 《草业科学》2021,(12):2490-2496
将新鲜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稻(Oryza sativa)秸粉和玉米(Zea mays)粉按质量比70%:15%:15%混合作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复合纤维素酶3组添加剂,以未添加为对照,研究不同酶制剂对绿狐尾藻混合青贮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水稻秸秆、麦麸与葡萄糖对新鲜绿狐尾藻青贮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A因素为稻秸添加比例:0%,5%,10%,15%(相应计算麦麸和绿狐尾藻添加比例);B因素为葡萄糖添加比例:0%,2%,4%,6%,青贮原料充分混合后青贮。结果表明:稻秸与葡萄糖添加比例及二者互作对青贮效果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稻秸添加比例增加,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纤维含量极显著增加,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随葡萄糖添加比例增加,pH值显著下降(P<0.05),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粗蛋白、纤维含量及有氧稳定性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来看,70%绿狐尾藻与30%麦麸混合青贮添加2%~6%葡萄糖可制备饲用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均优的青贮饲料;添加5%或10%水稻秸秆并添加4%葡萄糖可制备原料成本更低的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40头初始体重为(55.20±2.18)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和15%绿狐尾藻,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和Ⅲ组肥育猪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2)各组肥育猪的血清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Ⅳ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肥育猪的胴体率、瘦肉率、屠宰率、胴体斜长、肉色、剪切力和大理石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和Ⅳ组的平均背膘厚和Ⅳ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降低(P0.05),Ⅲ组的滴水损失有降低趋势(P0.05),Ⅱ和Ⅲ组的p H45 m in、p H24 h有增加趋势(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可改善血清生化指标,降低平均背膘厚,减缓肌肉p H下降速度,降低滴水损失,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以确定绿狐尾藻在临武鸭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选用30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临武鸭4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1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组、3组分别饲喂含10%、20%绿狐尾藻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44和58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和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1)30~44日龄和45~58日龄,3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2组、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但2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44和58日龄,各组之间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皮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3组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44日龄,各组之间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58日龄,3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P0.05),各组之间胸腺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临武鸭饲粮中添加10%的绿狐尾藻,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狐尾藻综合治理规模养殖场污水的原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上虞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提供的狐尾藻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经半年施工及7个月试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3年6月中旬,浙江省有关部门通过调研狐尾藻综合治理技术,在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后,作出全面推广狐尾藻治污技术的建议。1狐尾藻特点狐尾藻根系泌氧,具有强化湿地微生物的作用,且有利于水体生物生长;具有超强的氮磷吸收能力:每公顷狐尾藻湿地每年可吸氮1-2 t和磷100-  相似文献   

10.
模拟氮沉降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内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应用Miseq测序技术对细菌16SrDNA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探讨添加氮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氮增加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低氮(4g·hm~(-2)·a~(-1))时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高氮(8g·hm~(-2)·a~(-1))次之。模拟氮沉降导致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以及丰度发生变化,低氮、高氮和对照地的优势种群均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次之,随着氮沉降的增加,酸杆菌门的丰度逐渐下降,变形菌门的丰度则先升高后降低。外源氮的输入使得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细菌群落的组成以及细菌的相对丰度发生改变。16SrDNA heatmap分析则表明,不同的细菌群落对氮沉降的响应不同。本研究为预测未来大气氮沉降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肽对山羊氮平衡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将8头浏阳黑山羊随机分成4组,其中2组安置十二指肠瘘管,灌注大豆肽与水解氨基酸,按2因素随机化设计,测定灌注与饲喂大豆肽及其水解氨基酸对山羊氮平衡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十二指肠灌注小肽组氮沉积显著(P<0.05)高于灌注氨基酸组,极显著(P<0.01)高于饲喂小肽组与氨基酸组,灌注小肽和氨基酸与饲喂小肽和氨基酸氮沉积分别为6.98和5.81 g/d与5.42和5.09 g/d,饲喂小肽较饲喂游离氨基酸能显著(P<0.05)提高氮沉积;饲喂小肽与灌注小肽能显著地提高能量和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2.
Four Thai native steer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dequate levels of supplementary desalted mother liquor (DML) for energy and nitrogen balances and ruminal fermentation. The crude protein and sodium chloride contents of DML were 25.5% and 60.3% on a dry matter (DM) basis, respectively. A 4 × 4 Latin square desig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by adding different amounts of DML to three experimental diets (T1: 1.1%, T2: 2.2%, T3: 3.4% sod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with supplementary DML on a DM basis) and comparing their effects with those of a control diet (C) containing 1.0% commercial salt on a DM basis. The animals were given the experimental diets and rice straw daily at 1.2% and 0.8% of body weight, respectively, on a DM bas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nutrients were observed among treatments. T3 achieved the lowest nitrogen retention (< 0.05), followed by C, T2 and T1. The ratios of energy retention to gross energy were higher in T1 and T3 than T2, and that in C was lowest (< 0.05). Supplementary NaCl concentration at 1% and 2% can be replaced with DML without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digestibility of nutrients or on the nitrogen and energy retention.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不同可消化纤维与蛋白质比例对肉兔生长性能、能量和氮平衡及盲肠内容物组分的影响。试验选择32 d断奶的肉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日粮分为4种,日粮可消化纤维与蛋白质比例分别为1.0(处理1组)、1.15(处理2组)、1.35(处理3组)和1.55(处理4组),试验共进行6周。结果 :处理3、4组较处理1、2组显著提高中性洗涤的表观消化系数(P <0.05),较处理1组显著提高了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系数(P <0.05)。处理1组半纤维素表观消化系数最低(P <0.05),但可消化蛋白质和蛋能比最高(P <0.05)。处理1组较其他三组显著提高了氮的摄入量(P <0.05),处理3、4组较处理1组显著提高了能量沉积系数(P <0.05),日龄和日粮对尿氮排泄量和氮沉积量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 <0.05)。处理1组较处理4组显著提高了盲肠内容物干物质含量(P <0.05)。结论 :日粮采用高比例可消化纤维替代蛋白质可以降低肉兔生长后期粪氨气和尿氮排泄量,提高氮沉积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电子显微和中子活化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平氮锌配施对白三叶草根瘤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超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增加,根瘤的数量、固氮酶活性、根瘤重量、细胞内类菌体数量、营养元素吸收量显著下降,类菌体周膜空间增大.与缺锌条件相比,足量供锌显著增加了根瘤的数量、根瘤重量、固氮酶活性、营养元素吸收量以及细胞内类菌体的数量和体积,减小了类菌体周膜空间,类菌体周膜、细胞壁、细胞膜完整性和均匀性增加.与其他处理相比较,低氮和足量供锌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瘤的数量、根瘤重量、固氮酶活性、营养元素吸收量以及细胞内类菌体数量,显著减小了类菌体周膜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以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合的方法,通过设置根系分隔与不分隔方式及不同供氮(0、120、180、240 kg/hm2,记为N0、N120、N180、N240)、供磷水平(0、35、70、105 kg/hm2,记为P0、P35、P70、P105),探究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氮磷配施对种间作用、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互作效应对带状套作系统的种间促进作用显著,配施可缓解玉米与大豆的种间竞争作用,提高套作系统土地当量比率、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促进玉米对氮、磷素的吸收,表现出显著的套作产量优势和资源利用优势(LER>1),且优势效应高于单施氮、磷肥。2)氮磷互作对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呈峰形变化趋势,中氮中磷(N180P70)处理可显著降低花前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向籽粒转运,提高玉米收获指数。3)种间作用和氮磷互作可显著影响玉米产量,提高套作玉米有效穗和穗粒数,两种植模式中无论施肥与否,在套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均高于净作,且在N180P70处理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值,套作较净作增产幅度达1.65%~20.43%。本研究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玉米氮磷配施以施氮180 kg/hm2、施磷70 kg/hm2时,种间促进作用显著,可改善其穗部性状,有利于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的转运,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