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选取我国1978—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粮食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粮食产出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是粮食产出变动的格兰杰原因,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析得出城镇化对粮食产出产生负冲击且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同时,城镇化对粮食产量波动的贡献较大;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得出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产生正向冲击,且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同时,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波动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农业科研成果在农业投入、农业人力资本的共同作用下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和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资本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而农业劳动力与农业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农业科研成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25.4%,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建议]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合理配置支农资金,确保支农资金落实到位;加强农业科研投入力度,增加农业科研成果产出,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技术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5-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通过构建VAR分别探讨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在长期内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经营性收入有显著性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工资性收入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农业机械化与农民经营性收入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农业机械化的提高会导致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当期的农民经营性收入基本由自身贡献,但是从第10期开始,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贡献率便开始了反超,但两者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建议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宣传和培训相结合,提升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是推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基于新疆200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而农业科技资源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106.93%;农业科研开发活动经费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长期良性状态。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知,就短期而言,农业科技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总的来说,农业科研开发活动经费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不稳定性,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0—2019年河南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其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出二者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即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紧接着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对二者之间的动态变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也逐渐增大。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缩短城乡收入差距,应当持续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农机的检测与监督,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未来五年天津市农业科研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天津市农业科研发展现状分析 1.1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农业科研紧密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促进农业进入新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初步统计,"八五"以来,我市共取得农业科研成果400余项,其中16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及天津市科技奖励.  相似文献   

7.
关于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形态的了解、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存在的问题的查找及科研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低的原因的分析,探讨出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有效途径,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8—2016年中国财政支农、农业贷款和农业产出数据构建VAR模型,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 ,分析了中国财政金融支农对农业产出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产出短期内具有较强的增长惯性,长期受农业贷款影响显著,受财政支农影响微弱。农业贷款是农业产出增长的Granger原因,且两者存在单向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农不是农业产出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农业产出是财政支农增长的Granger原因。长期而言,农业贷款显著促进了农业产出的增长,而农业产出增长又会提升财政支农水平。最后,提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优化调整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探索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合力点等提升农业产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二者的误差修正模型,并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我国1980~201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民收入增长率的因果关系及动态演进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9年1月—2017年12月的月度数据,建立了VAR(2)模型,分析了活猪存栏量、仔猪价格、能繁母猪量、玉米价格、豆粕价格对活猪价格传导效应。结果表明:存栏量、能繁母猪量、仔猪价格与活猪价格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活猪价格是玉米价格单向Granger原因,豆粕价格与活猪价格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对活猪价格波动冲击较大的因素有活猪价格自身、豆粕价格、活猪存栏量;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生猪价格波动贡献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活猪自身价格、豆粕价格、活猪存栏量、仔猪价格、玉米价格和能繁母猪量波动。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2—2011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分析水利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采用阿尔蒙(Almon)多项式变换实证估计水利投资滞后分布,考察水利投资各滞后期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人数、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水利建设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水利资本在投入生产后的第3年开始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第5年达到最大,第6年下降;水利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弹性和长期弹性分别为1.204和1.256。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选取了表征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指标体系,以2003-2010年农村经济发展指标时间序列作为样本区间,利用熵权法、模糊物元分析法综合测评了农村经济水平;基于VAR模型,分别进行协整分析、ECM、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了各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产品物流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产品物流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农村物流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进步,且随着时期推移扰动冲击和贡献比重逐渐趋稳.  相似文献   

13.
王朗  沙景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3):195-19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对河南省18个地市财政支农总额进行现状分析,而后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各地区财政支农和农业GDP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南省绝大多数地区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贡献程度不同,作用最强的是鹤壁地区,最弱的是驻马店和周口地区。就其余农业生产要素而言,劳动力对各地农业经济增长没有显著贡献,说明农业劳动力相对富足;资本投入在相当一部分地区没有显著作用袁说明目前河南农业有无效投资等现象;耕地面积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显著,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4.
邓琨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9):193-19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简要介绍自1978年以来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基础之上,初步测算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是推动四川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畜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较大,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林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很小,渔业对其的影响则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就四川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模型,对相关面板数据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估计。在此基础上就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相关要素贡献率的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农业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模式与其他国家的异同,研判未来农业经济增长潜力,本研究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从生产要素视角出发测度本世纪以来不同生产要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就不同农业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1)2000—2019年,资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6%,是农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能;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2%,近年来贡献水平有所上升;土地、化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和4.4%。2)国际比较发现,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农业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增长仍是以资本驱动为主。3)通过不同发展阶段比较发现,随着一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步由投资驱动转换为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仍表现出较强的资本依赖性,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将成为决定中长期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全要素生产率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晨 《广东农业科学》2009,(12):223-227
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广东1985-2006年农业经济增长的伞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定量测度,研究发现,在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广东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本对产出的弹性高达0.65,而劳动对产出的弹性仪为0.35;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分刖为80.609%、-1.012%和20.403%,即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率最大,而劳动对产出的贡献率却为负值.广东农业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6个明显的波动区间.最后就如何提高广东未来农业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之间是否具有协同关系,采用EEMD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982—2015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农业贷款余额年度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由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趋势项构成。上述结构分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高频分量之间在1%的水平上互为因果关系;而低频分量间存在不对称的传导方式,即在1%的水平上农业贷款到农业保险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在10%的水平上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吕洁华  黎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19-12720,12740
根据2000~2013年农业各部门总产值与比重的数据,计算出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弹性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存在差异,虽然各产业部门对我国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同时,结合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提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