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僵菌封垛是控制田间一代玉米螟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封垛是控制田间一代玉米螟的有效措施王喜印(辽宁昌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12500)玉米螟是为害玉米、高粱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县每年因玉米螟为害约减产5000万kg。玉米螟的一代虫源主要来源于越冬幼虫栖息场所玉米秆垛。据调查,玉米秸秆内的越冬幼虫占...  相似文献   

2.
玉米螟在晋北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玉米螟在晋北的发生和为害特点,即越冬虫源基数逐年增加,2代幼虫为害重于1代幼虫,幼虫为害部位和越冬场所逐渐由茎秆向穗部转移。随着海拔的升高玉米螟发生为害逐渐减轻,同一地区播期偏迟、玉米种植较稀的地块其为害也较轻。紧凑型和半紧凑型玉米的发生程度较重。分析了玉米螟近年在晋北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昆虫分布及越冬地域也在发生变化。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Walker)的越冬北限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不过北纬34°线,近年发现该虫在更北的黄淮海夏玉米-小麦轮作种植区新乡市(北纬35°)发生为害,为该种植模式下发生的新害虫。为了准确监测,科学、有效地制定该害虫的防治对策,本研究对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稻蛀茎夜蛾可以在小麦-玉米轮作的条件下顺利完成生活史,其中在河南新乡该虫为害穗期玉米并顺利越冬的事实是首次报道。应用灯光监测并结合田间幼虫调查发现,当地稻蛀茎夜蛾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幼虫化蛹后在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羽化的成虫在小麦或早春玉米上产卵,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春玉米和小麦,6月中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飞往夏玉米田内产卵,幼虫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第2代幼虫化蛹后于8月初开始羽化形成第2代成虫,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主要钻蛀夏玉米穗和茎秆,9月下旬幼虫陆续沿茎秆钻入玉米残桩基部越冬。综合调查结果,绘制了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年生活史表。  相似文献   

4.
莲藕食根金花虫Donacia provosti Fairmaire俗称地蛆,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绿褐色,有金属光泽,长度6~9mm。幼虫白色蛆状,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作物。主要为害莲藕、莼菜、茭白、水稻、矮慈姑、稗、眼子菜、鸭舌草、长叶泽泻等水生植物。该虫在我国分布广,是深水藕地区的重要害虫,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小麦玉米连作区1年发生4代。1、2代幼虫以取食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主,3、4代幼虫转移到豆类、薯类等匍匐或有落叶的农作物造成的隐蔽潮湿处取食。该虫可在当地越冬、越夏。以成虫飞行或借风力进行扩散为害,未发现大规模迁飞为害习性。2代幼虫是为害夏玉米的主害代。通过采取适当的农业措施和高效成虫杀灭技术,幼虫期治早、治小,大龄幼虫应急防控,可以达到控制二点委夜蛾为害、减少产量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桃蛀螟是为害龙泉驿区桃树和枇杷的一种重要虫害,为明确其发生规律,2006—2010年利用虫情测报灯和性诱剂对龙泉驿区桃蛀螟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成虫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虫在龙泉驿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桃、梨、枇杷的粗裂皮缝里或玉米秆的残株内结茧越冬,主要以幼虫为害桃果实和枇杷花穗,应采取成虫和幼虫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一点缀螟Paralipsa gularis(Zeller)在云南省德宏州玉米田的发生情况,采用五点取样法在连片种植的夏玉米田块对一点缀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用随机抽样法研究其在玉米田秸秆和当年仓储的玉米果穗中越冬情况,并观察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一点缀螟在德宏州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和果穗中越冬,其中主要以第2代幼虫进行为害,玉米果穗平均被害率达24.3%。一点缀螟雌蛾体长及翅展分别为18.7 mm和30.2 mm,雄蛾分别为13.6 mm和28.2 mm;雌、雄蛾前翅外缘末端均有6个小黑点,雌蛾前翅中央有1个黑斑,雄蛾有2个黑斑;卵为散产,椭圆形,长、宽分别为0.6、0.4 mm;幼虫初为乳白色,大龄渐变为灰黑色,老熟幼虫体长25.9 mm。在室内条件下,一点缀螟的发育历期为52.5 d,其中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分别为7.5、26.4、10.0、8.6 d。  相似文献   

8.
茭白锹额夜蛾是舟山市 1 997年初次查见的主害茭白新害虫。经鉴定为杂夜蛾亚科 ,锹额夜蛾属Archanara SP.。 3月中旬左右为冬后成虫盛发产卵期 ,卵产于叶鞘内侧或叶鞘 ,卵成堆或散产。 4月上旬幼虫开始发生并主害茭白。幼虫孵化后蛀食茭白茎鞘新叶 ,蛀入孔比三化螟虫大得多。初次蛀入孔离地面平均 4.5cm,后期高 7.5~ 34.0 cm,平均 1 9.2 7cm。一般虫龄越大 ,蛀入孔越高。幼虫粪多排泄于叶鞘内 ,被害茭白先造成形似三化螟害的枯鞘 ,后成枯心 ,但从不钻入茭白肉内。幼虫一生平均危害茭白 8株左右。该虫幼虫除主害茭白外 ,还能取食玉米、高…  相似文献   

9.
对1954~1985年吉林省玉米螟发生动态和预测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谷子、高粱的主要害虫。明确了玉米螟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2代。世代分为三个类型世代区:2代区:吉林省西部白城地区;1~2代区:吉林省中部四平、长春地区;1代区: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及山区辽源、吉林、通化、延边地区。同时明确了各区发生期,均以末代幼虫在秸秆内越冬。以一代幼虫为害最重。成虫产卵有选择性,早期喜在谷子上产卵,玉米居中,高梁上较晚。卵量玉米>谷子>高粱。不同秸秆内越冬虫量顺位:玉米秆>玉米茬>高粱秆>高梁茬。越冬虫量是玉米螟发生  相似文献   

10.
黄地老虎在新疆春季以第一代幼虫为害玉米、棉花最为普遍而严重。1963年观察:越冬代成虫发生始期为4月上旬,高峰为4月下旬,末期为5月下旬。第一代卵发生始期在4月中旬,高峰在5月上旬,末期在5月底。第一代幼虫为害始期为4月下旬,为害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1.
红麻根结线虫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我国红麻上的根结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1号和2号小种,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2号小种,南方根结线虫是优势种。它们都不为害棉花、花生、小麦、芝麻和苎麻,对高粱和玉米为害极轻。丝瓜、西瓜、番茄和空心莲子草为其共同寄主。南方根结线虫还侵染大豆、豇豆、苦瓜、菜瓜、南瓜、茄子、辣椒、烟草、黄麻、甘薯、黄瓜、白菜、莴苣、菜豆和扁豆等作物。红麻根结线虫的二龄幼虫主要分布在0~40cm 土层内,砂壤土中的线虫密度大于黄壤土。病原线虫以卵和二龄幼虫主要在病株残体中越冬。实行轮作、清除病残和药剂处理土壤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 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2代,在二代区以第一代幼虫为害玉米最重。据五年调查统计寄生在玉米螟幼虫和卵上的天敌有十余种,其中寄生在越冬代幼虫的天敌主要有厉寄蝇 Lydella grisesceus R—D,螟虫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linearis Nees、卵孢白僵菌 Beauueria tanella,细菌 Serrafia sp.,微孢子虫 Nosema pyrausta 等;卵寄生蜂一种。这几种天敌对玉米螟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目前在玉米螟测报和防治上利用天敌还不够普遍,特别是尚未见到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盛期和一代卵天敌作用的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在江汉平原主要为害玉米。近年来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玉米螟对棉花的危害逐年加大。在我市 ,玉米螟第一、二代分别于 6月中旬和 7月中旬前后迁入棉田为害棉花。幼虫从棉株顶部、叶柄基部、分枝或主茎中上部钻蛀入内为害 ,主茎被蛀后 ,上部逐渐枯萎死亡。第三代玉米螟 8月中旬前后发生 ,除蛀茎为害外 ,还为害青铃 ,造成青铃僵烂或脱落。一般长势好或靠近玉米种植区的棉花受害较重。1 防治技术(1)处理玉米、高梁等秸杆残体 ,压低越冬基数。同时 ,加强对玉米上玉米螟的防治 ,减轻下代转移为害。 (2 )推广种植抗虫品种。当前在我市…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省馆陶县进行连续6年的系统监测,调查二点委夜蛾各代成虫消长趋势和发生盛期,以及2代幼虫(主害代)在玉米苗期和不同生态调控措施下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当地二点委夜蛾成虫1年发生4代,各代成虫呈现越冬代数量最低、1代大幅增加、2代继续增加、3代显著下降的趋势。2代幼虫都集中在玉米3~6叶期为害,大喇叭口期后为害明显减弱,个别地块虽有一定虫量,但已不再为害玉米根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道了苜蓿多节天牛为害返魂草,并调查了苜蓿多节天牛各虫期形态及在吉林地区的生活史,对蛹和卵的描述亦属首次.该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生长周期包含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4个阶段.在吉林地区.苜蓿多节天牛1年1代.以幼虫在返魂草根茎内越冬,翌年春化蛹,羽化后成虫在茎秆上产卵,幼虫孵化后蛀食茎髓,致返魂草植株枯萎...  相似文献   

16.
桃蛀螟越冬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ée)越冬老熟幼虫和蛹过冷却点的测定,初步明确了寄主植物、幼虫体重、性别等因素对其越冬幼虫和蛹抗寒性的影响。取食玉米、高粱和向日葵不同寄主植物的桃蛀螟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幼虫体重与其过冷却点没有显著相关性;幼虫进入越冬状态越早,过冷却点越低;雌、雄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差异;蛹与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采自不同地区玉米植株上的5个地理种群的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17年棉铃虫在内蒙古巴彦淖尔首次发生,并在玉米、向日葵等作物上暴发为害的情况,对当地主要作物上棉铃虫发生动态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田间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灯诱棉铃虫成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玉米果穗产量平均损失率为1.0%;向日葵盘平均产量损失率2.4%。越冬调查表明,该害虫可在巴彦淖尔市越冬。据此,提出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等防控措施,以加强对当地及周边地区棉铃虫的监测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梨大食心虫在延边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初龄幼虫在芽内作白色薄茧越冬。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破茧而出,为害刚萌动的花芽。据1960年4月18日,1961年4月16日观察前五天日平均气温达12.2—13.5℃,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苹果梨”花序分离、花丝伸出时,是梨大食心虫为害花芽的盛期。6月上旬,幼果直径达1.6厘米左右时,幼虫即钻入幼果为害。7月上旬开始化蛹(前五天平均气溫为21.8℃),蛹期11—20天,平均15天。7月中旬开始羽化、交尾、产卵,卵期9天。7月下旬到8月上旬,初孵幼虫开始为害梨芽,8月上、中旬为害最盛。9月  相似文献   

19.
香梨优斑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梨优斑螟是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的翘皮、裂缝、树洞中结灰白色长形薄茧越冬,也有在为害蛀食处或苹果、梨的果实内越冬。越冬代幼虫于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同时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第一代和第二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10月幼虫逐渐进入越冬状态,世代重叠严重。防治应以监测、预防为基础,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措施为主,在害虫发生高峰期,适当辅以化学防治,将其为害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旋心异跗萤叶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心异跗萤叶甲[A pophylia flavovirens(Fairm aire)]俗称玉米旋心虫、玉米蛀虫,属鞘翅目叶甲科。2000年以来,栾川县玉米大面积受其为害。2002年7月,全县夏玉米普遍遭受为害,被害株率30%以上,部分重发田块幼苗全部死亡,平均减产50%,给秋粮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1为害特点旋心异跗萤叶甲初孵幼虫多潜伏于玉米苗根际附近,自茎基部蛀入茎秆内取食,蛀孔处褐色。一般情况下,其蛀入茎秆内深度为1~2cm。为害较轻时,叶片上出现排孔、花叶,玉米苗长势较弱;为害较重时,玉米苗萎蔫、枯心或叶片卷缩,植株畸形,不能正常生长直至死苗。幼虫有转株为害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