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82年5月30日,在山西医学院内腐败的兔、狗尸体附近采得一些蝇蛹,单个置于玻瓶中,结果有6个瓶内羽化出寄生蜂51头,其中最多的一瓶有蜂16头。出蜂孔位于蛹背面第3~4节处,孔径约1毫米,呈不规则圆形,边缘不整齐。经鉴定,蝇蛹为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Meigen)。寄生蜂为一种原蚜茧蜂Archaphidus sp.。原蚜茧蜂一般寄生于蚜虫,尚未见寄生于蝇蛹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蝇蛹寄生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 已知蝇蛹寄生蜂种与寄主蝇种(世界上已知67种,中国已知约18种);(2) 主要蜂种的生态习性;(3) 蛹寄生蜂的培养与生产;(4) 自然界寄生情况与释放效果等。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82年6月从牛粪中采到一批三龄蝇幼虫带回实验室人工饲养,幼虫全部化蛹后到第10天没有羽化出一头成蝇,解剖蝇蛹后发现内为寄生蜂胚胎,故继续培养4天,待寄生蜂羽化后连同蝇蛹壳一起收集。共有蝇蛹47头,其中38头有寄生蜂羽化孔。9头无羽化孔,解剖后4头为未羽化出来的成蝇,5头为已死亡的寄生蜂。蝇蛹壳上的寄生  相似文献   

4.
我们实验室人工饲育的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蛹一度发现大量死亡,蛹内成蝇不能羽化,经观察这些蝇蛹体内有寄生蜂寄生,寄生率达80%以上,这是引致蝇蛹大批死亡的直接原因。上述蝇蛹的寄生蜂标本,经送请赵修复教授鉴定,认为是俑小蜂科(Spalangiidae)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整理鉴定82年收集的蝇蛹寄生蜂标本时,发现从伏蝇Phormia regina Meigen蛹和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 Meigen蛹羽化出的小蜂中有潜蝇茧蜂Opiinae sp。据文献记载,潜蝇茧蜂可以寄生于蝇类,但寄主只是Opiniinae,寄生于伏蝇蛹和丝光绿蝇蛹的报告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6.
畜禽饲养场蝇蛹寄生性天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等于1993年9月间在北京、兰州和上海3地5个畜禽饲养场就蝇蛹寄生蜂的自然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蝇蛹2000余头,其中家蝇占66%,厩螯蝇占30%,其它蝇类占4%。蛹寄生率分别为家蝇16.4%,厩螯蝇8.8%,平均15.4%。除寄生蜂羽化以外的蝇蛹自然死亡率平均为47%,是蝇蛹的另一个重要自然死亡因子。羽化寄生性天敌208头,分属7个种,其中蝇蛹俑小蜂占25%,脊胸俑小蜂占22.6%,Trichopriasp.占43.8%(本种全部采自上海)。其它有金小蜂科的Muscidifuraxraptor和Spalangiaobscura,环腹瘿蜂科1种和鞘翅目隐翅虫科的Aleocharasp.等。世界性种脊胸俑小蜂为首次证实在我国的分布记载  相似文献   

7.
寄生蜂的过寄生现象是经常发生的。Ullyett(1949)认为,一种有效的昆虫寄生蜂,往往以蜂卵在寄主上的分布这种方式来使其达到最高存活率。Smith(1916)指出,由于蜂卵在寄主上的分布不同,形成了过寄生。关于过寄生对寄生蜂种群繁殖率的影响,国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照周期(L∶D)14 h∶10 h条件下,研究了蝇蛹金小蜂对桔小实蝇蛹的寄生功能反应及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寄主密度、寄主日龄均影响寄生蜂的寄生效能。蝇蛹金小蜂对桔小实蝇2日龄(N2)、4日龄(N4)蛹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方程分别为Na=0.4494N2/(1+0.0294N2)、Na=0.5586N4/(1+0.0253N4)。24h内单头雌成蜂最多可寄生2日龄、4日龄蝇蛹数量分别为15.29、22.08头。自身密度对蝇蛹金小蜂寄生产生一定的干扰效应,其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a=0.0719P-0.2526),表明蝇蛹金小蜂雌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雌蜂个体间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9.
迁飞性重大农业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于2019年入侵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深入研究害虫的天敌发生情况有利于发掘和利用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工作。本文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采集的被寄生卵块和幼虫置于实验室条件下饲育,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羽化出的天敌昆虫。共鉴定出5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其中卵寄生蜂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幼虫寄生蜂为菜粉蝶盘绒茧蜂Cotesia glomerata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幼虫寄生蝇为厉寄蝇属寄生蝇Lydella sp.和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另外,还发现了两种寄生于菜粉蝶盘绒茧蜂的重寄生蜂,分别为弯沟啮小蜂属寄生蜂Baryscapus sp.和吉氏金小蜂Nasonia giraulti。本文的发现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优势天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家蝇作为繁育寄主,再以橘小实蝇作为转换寄主,分别研究以家蝇和橘小实蝇为寄主的蝇蛹俑小蜂的发育和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2种寄主饲养的蝇蛹俑小蜂在形态、发育和营养物质含量上均有不同的分化。2种寄主饲养的寄生蜂从卵发育至成虫均为17~21 d,其中卵期和预蛹期均为1 d,但橘小实蝇为寄主饲养的寄生蜂幼虫期(8.3 d)比家蝇长(6.6 d),而蛹期和成虫寿命则是家蝇为寄主饲养的寄生蜂时间较长,分别为9.8和12.5 d,以橘小实蝇为寄主的雌、雄蜂头壳宽度(1.0和1.4 mm)均显著小于以家蝇为寄主的雌(1.6 mm)、雄蜂(1.7 mm)。2种寄主饲养的寄生蜂的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以橘小实蝇为寄主的寄生蜂体内可溶性蛋白、总糖的含量均高于以家蝇为寄主饲养的寄生蜂,分别为138.81 μg/g、1.15%,差异显著。因此可明确蝇蛹俑小蜂在寄生橘小实蝇的过程中,会作出相适应的改变以提高生存能力和寄生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种群生命表及其不同日龄的寄生力和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化蛹对橘小实蝇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蝇蛹俑小蜂雌、雄虫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0.25和18.72 d,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9.84和9.09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0.38粒,世代净增殖率(R0)、世代平均历期(T)、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23.460、17.722、0.178和1.195;(2)蝇蛹俑小蜂2日龄后随日龄的增加自身寄生率逐渐下降,最大寄生率达33.42%;(3)蝇蛹俑小蜂随寄主化蛹土壤深度的增加,寄生的数量随之减少;蝇蛹俑小蜂在寄主为0.3 cm细沙土深度和无土覆盖(0 cm)壤土中的寄生率最大,分别为36.27%和34.13%;(4)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显著影响蝇蛹俑小蜂寄生后橘小实蝇的羽化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橘小实蝇羽化率递增。通过该研究为田间利用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温度26℃、RH70%、光周期L∶D=14h∶10h的条件下,研究了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 Walker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蛹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桔小实蝇蛹的密度变化对蝇蛹俑小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0.4473N0/(1+0.0142N0)。桔小实蝇蛹密度越高,被寄生的蛹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蛹密度大于30头时,被寄生的蛹量增幅急剧变小而接近极限水平。通过该方程可明确单头雌成蜂在24h内最多寄生31.55头桔小实蝇蛹,其寄生1头蛹所需时间为0.76h;此外蝇蛹俑小蜂雌成蜂的自身密度对寄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通过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α=0.0621P-0.3062,表明蝇蛹俑小蜂雌成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雌成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温湿度对蝇蛹俑小蜂成虫平均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26℃、RH60%~70%为蝇蛹俑小蜂成虫存活的最佳温湿度。  相似文献   

13.
本土寄生蜂对移殖天敌昆虫泽兰实蝇的寄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是我国入侵杂草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昆虫。为摸清本土寄生蜂对泽兰实蝇的寄生情况,在云南昆明市选取林下和开阔地等两种生境,分别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与邻接格子取样法,调查了紫茎泽兰的生长及感染虫瘿情况;通过饲养与解剖虫瘿,观察了寄生泽兰实蝇的本土寄生蜂种类及其寄生率。结果表明,共有6种寄生蜂从虫瘿中羽化,对虫瘿的寄生率达70%以上;其中大部分虫瘿被3种寄生蜂寄生。虽然在开阔地生境中紫茎泽兰株高和每株枝条数显著大于林下生境,植株和枝条感虫(瘿)率也显著高于林下,但寄生蜂对虫瘿的总寄生率、各种寄生蜂的寄生率在两种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解剖表明,每虫瘿羽化出的寄生蜂数随虫瘿横径的增大而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4.
寄生于丝光绿蝇的一种金小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是常见的丽蝇科昆虫,可传播数种肠道传染病及引起人体蝇蛆病,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1980年在研究蝇类中,发现一种金小蜂Nasonia sp.寄生于丝光绿蝇的蛹内,使之不能羽化。 1981年6月,在山西医学院动物室腐败兔尸体周围的泥土中挖取蝇蛹15头,在室内  相似文献   

15.
昆虫病理学(Insect Pathology)是研究昆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益虫的疾病及利用昆虫病原体防治害虫,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在病因的作用下,昆虫发生了损伤,而虫体也随之引起抗损伤的反应。疾病就是有机体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这一反应贯穿在疾病发展的过程。昆虫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寄生生物如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线虫等)及寄生性昆虫(如寄生蜂、寄生蝇)与为数较少的寄生螨类的侵袭。这两类生物都寄生于虫体,两者之别在于病原微生物在虫体繁殖或复制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赤水河流域鞘翅目昆虫的种类及区系组成.[方法]于2018年4—10月,采用白天踏查和晚上定点灯诱的方法采集赤水河流域遵义地区鞘翅目昆虫,鉴定后进行区系组成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在赤水河流域共采集到700余号标本,鉴定出鞘翅目昆虫140种,隶属29个科112个属,其中天牛科、象甲科和叶甲科为该地区的优势科,分别占总种数的17.86%、12.14%和10.00%;松墨天牛、一字竹笋象和红头豆芫菁为鞘翅目昆虫的优势种.在区系分布上,隶属西南区有140种,占比为100%;其次分别是华中区(111种)、华南区(110种)、华北区(74种)、东北区(41种)、蒙新区(30种)、青藏区(23种).[意义]调查结果为保护利用赤水河流域的昆虫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郭瑞  何孙强  王义平 《植物保护》2016,42(5):134-138
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对竹林害虫竹弯茎野螟[Crypsiptya coclesalis(Walker)]的寄生蜂及寄生率进行调查,共发现7种寄生蜂。其中3种是首次记录寄生在该种害虫的寄生蜂,即:日本棱角肿腿蜂(Goniozus japonicus Ashmead)、兰氏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 lamborni Wilkinson)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对不同寄生蜂的寄生率调查结果表明,兰氏原绒茧蜂的寄生率最高,为45.2%,对竹弯茎野螟具有较好控制作用。同时,本文首次报道寄生于竹弯茎野螟3种寄生蜂的主要鉴别特征及其寄生生物学,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18.
寄生蜂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生蜂与其寄主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制约关系,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极为重要,是极具开发前景的一类昆虫.转录组可以反映特定状态下基因的表达模式.转录组测序给寄生蜂等非模式生物的研究带来了机遇.本文在检索寄生蜂转录组序列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针对寄生蜂转录组的测序现状和初步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涉及寄生蜂化学感受基因的鉴定,寄生...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蝇蛹俑小蜂对橘小实蝇的控害潜能,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亲代蝇蛹俑小蜂对两种寄主家蝇和橘小实蝇的嗅觉反应,及连续5个子世代(F4~F8代)的1~6日龄的蝇蛹俑小蜂对两种寄主的选择性寄生率。结果表明,在供选择的家蝇或橘小实蝇的成虫、蛹和粪便等9个处理中,进入橘小实蝇粪便处理区的蝇蛹俑小蜂的数量最多,占总数量的46.7%,反应率为73.3%。蝇蛹俑小蜂羽化后1~6 d内,平均寄生率随着蝇蛹俑小蜂羽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家蝇组的蝇蛹俑小蜂的平均寄生率由第1 d的86.4%下降至第6 d的61.5%,家蝇和橘小实蝇混合组的平均寄生率由87.2%降至49.6%,橘小实蝇组的寄生率的降幅最明显,由第1 d平均寄生率的82.1%下降至第6 d的22.2%;不同世代,相同日龄的蝇蛹俑小蜂对混合组的寄生率最高。因此,从蝇蛹俑小蜂对家蝇和橘小实蝇的寄生选择性结果表明,蝇蛹俑小蜂可作为橘小实蝇的理想防控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寄生蜂是最为丰富多样的昆虫种群之一,寄生策略多样,寄主范围广泛,是重要的生态调节因子和害虫天敌资源。毒液为寄生蜂所保守共有,是寄生蜂成功寄生的关键因子,可用于调控寄主的行为、免疫、发育和代谢等,最终帮助寄生蜂成功寄生。寄生蜂毒液中所含的活性蛋白具有丰富多样的分子结构、靶标和功能。因而,寄生蜂毒液也是重要的基因资源宝库,在药物开发和杀虫蛋白筛选中将会发挥其潜在作用。本文主要就寄生蜂毒液蛋白组成、功能和进化,对近期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寄生蜂毒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及应用前景,尝试提出寄生蜂毒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