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究弱光环境对苗期大豆叶片形态结构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盆栽试验,以耐荫品种南豆12和荫蔽敏感品种桂夏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CK(正常光照)、A1(遮光度69.7%)和A2(遮光度86.3%)3个处理,分析不同弱光处理下苗期大豆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响应。【结果】与CK相比,弱光下大豆叶面积增大,比叶重、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遮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南豆12叶片的栅海比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处理A1(1.36),显著高于桂夏3号。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净光合速率、实际量子产量在遮荫处理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对于不同品种,弱光环境下,南豆12的光合特性优于桂夏3号。在强遮荫处理A2下,南豆12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荧光参数变化幅度都小于桂夏3号,且净光合速率更高。【结论】光强直接影响到大豆叶片的形态结构及光合荧光特性,且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的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对弱光环境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小麦叶片展开后光合固碳能力——叶源量的估算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小麦叶片展开后CO#-2同化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估算方法。光合CO#-2日同化量可按公式(公式见影像原文)计算;叶源量(LSC)和叶片一生中日10时光合速率累积值可先用多种数学方程进行计算机拟合,再选定最佳拟合方程,最后对选定方程积分,求取积分值即得。如果叶源量和叶片一生中日10时光合速率累积值变化曲线比较复杂,则可对其进行分段拟合,再对分段拟合方程分别进行积分,最后求得它们的和。试验结果表明,一天中10时光合速率与光合CO#-2日同化量有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此外,还讨论了LSC测定的简化方法,即用叶片一生中日10时光合速率代替它。  相似文献   

3.
吲哚乙酸对烟草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叶面喷施10~100ppm的IAA,光合、光呼吸、CO_2补偿点、乙醇酸合成量、以及RuBp羧化酶/加氧酶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均提高,而且均随IAA浓度的增加而增高。抗生长素三碘苯甲酸抑制光合和光呼吸,降低CO_2补偿点,降低BuBp羧化酶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草甘膦亦降低光合、光呼吸强度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亚胺环己酮和放线菌素D亦降低叶片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并消除由IAA引起的酶活性增强。认为IAA通过提高RuBp羧化酶活性而增强光合作用;通过增加乙醇酸合成和提高乙醇酸氧化酶活性而提高光呼吸。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态型粟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收集到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生态型粟70余个,光合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谷子光合强度平均值为38.88毫克,不同生态型差异较大,变幅为20.00-61.70毫克;光呼吸平均值为2.19毫克,变幅在0.60-5.90毫克;光补偿点变幅在1.2-4.0kLx;谷子的CO#-2补偿点变幅在6.0-22.5ppm,其平均值为13.6ppm。除谷子的光补偿点较高外,其它各项光合特性较接近C#-4型植物。这些结果为遗传育种和栽培管理上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谷子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粒大豆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比较了小粒大豆(7605)和普通栽培大豆(鲁豆4号)的光合特性,以及光合作用对温度和水分胁迫的响应。7605植株生长速率比鲁豆4号慢。在营养生长时期,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低于鲁豆4号。7605细胞间隙CO#-2浓度低于鲁豆4号,气孔限制值(ls)、羧化效率和RuBP再生能力高于鲁豆4号,这说明7605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比鲁豆4号严重。轻度水分胁迫下,7605表现为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严重水分胁迫时光合作用表现为非气孔限制。鲁豆4号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7605敏感。两个大豆的光合最适温度均为28℃,但7605光合适宜温度范围比鲁豆4号宽。  相似文献   

6.
张光飞  翟书华  苏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82-14683
利用CO2光合测定仪分析了引种栽培的原始观音座莲叶片的光合补偿点和饱和光强,通过控制叶室的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分析了叶片的羧化效率和CO2补偿点,并进行光合有效辐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始观音座莲叶片的光合补偿点为5.3μmol/(m^2·s),饱和光强为500μmol/(m^2·s),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叶片的羧化效率为0.0092,CO2补偿点为51.8μmol/mol;光合速率在叶温10-20℃内随温度升高上升,加~35℃随温度升高下降,最适温度为16~31℃;相对湿度20%~80%内,叶片光合速率随湿度增加而增大,最适相对湿度条件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筛选适合沧州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的大豆适宜品种,在2行玉米、3行大豆间作模式下,研究了夏玉米间作不同品种大豆对夏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的叶片SPAD值、穗位叶叶面积和光合速率均显著玉米单作;间作大豆的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均其对应品种的大豆单作;经济效益顺序为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的经济效益较玉米单作或大豆单作显著提高,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大豆品种为沧豆6号、沧豆10号和冀豆12。建议在沧州地区推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为沧豆6号、沧豆10号和冀豆12。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各生育期不同节位产量及叶片性状的变化,为吉林省大豆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29年育成品种元宝金、1941年育成品种金元1号、1999年育成品种吉农7号和2000年育成品种吉林45号为材料,比较新老品种不同节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比叶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各大豆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不同节位的叶片性状不同;元宝金和金元1号在生育前期中下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而生育后期叶片功能下降较快;吉农7号和吉林45号在生育后期中上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叶片功能持续期长,这些节位的产量也比较高;元宝金和金元1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和比叶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吉农7号和吉林45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2个老品种更密切。【结论】吉农7号和吉林45号产量提高是由于中上部节位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得以改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浓度乙烯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和促进剂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对盆栽大豆幼苗进行处理,探讨其对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VG处理明显提高了大豆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了胞间CO2浓度;明显提高了光饱和点、光饱和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CO2饱和点、羧化效率、RuBP最大再生速率,同时,降低了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此外,AVG处理还提高了大豆幼苗生物量和叶面积,降低了叶片乙烯释放量、叶绿素含量与气孔密度;ACC处理的效果与AVG相反.以上结果表明,外源AVG处理能改善大豆幼苗叶片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豆光合日变化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大豆鄂豆8号的光合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但中午光合速率下降较少,且下午也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相关系数最大,与相对湿度和叶片温度的相关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1.
大田棉花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以Li- 6 40 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大田棉花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发现 ,抗虫棉 33B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日变化皆呈双峰曲线 ,可见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但“午休”出现早晚、持续时间因叶龄而异。光照、温度和CO2 浓度皆对棉花的光合作用有显著的影响。棉叶的光补偿点与叶龄有关 ,老叶 (>45天 )较低 ,幼叶 (<15天 )较高 ,功能叶 (15~ 30天 )界于二者之间 ,无论老叶还是幼叶 ,其光饱和点皆高于 2 10 0 μmol·m-2 ·s-1;棉花光合中CO2 补偿点约为 80 μmol/mol,饱和点约为 110 0 μmol/mol;光合的最适温度为 2 5~ 30℃ ,且最适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无关 ;叶龄 15~ 30天的净光合速率 (Pn)最大 ,老叶和幼叶的Pn较小。同一光强下以倒 5叶的Pn最高 ,并见Pn随叶位上升急剧降低而随叶位下降缓慢下降的现象 ,叶位间的光合差异不完全是由叶龄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2.
在前期干旱条件下,叶面积减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但光合速率提高。叶面积与产量的相关明显高于光合速率与产量的相关。水肥条件对叶面积、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及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叶面积与施肥水平呈正相关;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施肥水平呈负相关.在逆境条件下,植株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基因型间的自动调节能力和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提高肥力可以明显缓解前期干旱胁迫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88~1989年在田间条件下对燕麦叶片表观光合速率为主的光合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不同叶位的叶片、不同生育时期、单叶伸展过程的光合性能,以及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比较。并对有关光合性能与光强、气温及相对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疆超高产棉花叶、铃空间分布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花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揭示超高产形成的机理。【方法】定向培育棉花超高产田,系统测定高产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空间分布,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及与棉铃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单产皮棉4 000 kg•hm-2超高产棉花吐絮前株高72.3-87.7 cm,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为7.15-7.20 cm,中上部节间较长;盛花期至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在冠层上、中、下3层的分布比例为1﹕1﹕1,上部叶片的叶倾角为48.8-53.8、中部41.0-49.3、下部30.1-40.1,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上、中、下层的分布比例为1.5﹕1.5﹕1;至吐絮期,冠层上部的叶面积指数维持在0.95-1.76,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为8.1-13.2 μmol•m-2•s-1,占叶片总群体光合速率的45.9%-59.8%;植株上、中、下部结铃数的比例为1.8﹕1.2﹕1,冠层上层铃数较多,铃库所占比例大。【结论】超高产棉花形成的生理基础在于,盛花期至盛铃后期主茎中上部节间长,叶层间隙及叶倾角大,中下部叶面积指数分布比例高,叶片群体光合速率高且在冠层垂直方向呈均匀分布;吐絮期上层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缓慢,棉铃空间分布与叶片群体光合速率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叶铃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15.
留叶数目和方式对烤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留叶数目和方式对洛阳烟区豫烟6号(Nicotiana tabacum cv.Yuyan No.6)叶片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数目影响了烟株底叶离地高度、株高、株型,以留叶18~20片/株处理的烟株底叶离地高度和株型较为适宜;留叶数目显著影响了上部叶的叶面积,但对中部叶、下部叶的叶面积影响较小。随着留叶数目的增多,上3叶的叶面积逐渐减少;留叶数目还影响下部叶和上部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性能,但对中部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留叶数增多,下3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减少,胞间CO2浓度逐渐增加;留叶22片/株时,上3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同一留叶数条件下,2次留叶处理的叶面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比1次留叶略小,但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洛阳烟区种植豫烟6号品种以现蕾期1次留叶18片/株为宜,这有利于烟株各部位叶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大田条件下 ,通过密度试验 ,在群体和个体水平上 ,从 5个方面分析了玉米光合性能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1)玉米光合性能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光合面积、光合效率及光合产物的分配对密度增加的反应尤其显著 ;(2 )光合面积中主要体现在叶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上 ,耐密性强的品种 ,单株和群体叶面积对密度增加反应不敏感 ,群体上部叶面积的比例相对小 ;(3)叶片光合效率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的降低是主要原因 ,它们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叶绿素、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之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 ,量子效率的降低是次要的 ;(4)群体产量与群体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持续期呈正相关 ,但与个体性状呈负相关 ,个体性状的削弱程度越小 ,与群体的相关性越小 ,品种的耐密性越强。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群体光合特征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张永平  王志敏  王璞  赵明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0):1143-1149
 研究了不同灌水条件下小麦群体光合的变化,并突出考察了非叶器官光合性能特征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群体非叶器官面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灌水量增加,群体绿色面积中非叶器官面积比例减小;与旗叶相比,非叶器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F_v/F_m值、净光合速率均较低,但光合功能期较长,在灌浆后期能保持较高的光合活性;在旗叶节以上器官光合物质对穗粒重的总贡献率中,非叶器官光合贡献的比例占70%~80%,且随灌水量减少而增大。节水高产群体开花后总绿色面积大,其中非叶绿色面积比例高,而单茎叶面积较小,叶层透光好,群体光合速率和WUE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 引言对于水稻的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生产,国内外研究颇多,其中以户苅和武田等的论述较为系统、完整。本文以我国常规稻和杂交稻的推广品种为材料,探讨了水稻生育期中光合速率变化的规律和不同品种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老大豆品种冠层产量和光合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个新、老大豆品种冠层产量和光合作用的研究表明,新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老品种(P0.01),新品种产量主要集中在冠层的中上部,而老品种的产量则以冠层中部最大,冠层上部、下部产量较低且相差不大.新品种植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高于老品种,但差异不显著.新品种叶片的光合速率高于老品种,同时,新品种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光合速率差异较小,老品种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光合差异较大,特别是下层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大;由于新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高于老品种,新品种的光合能力显著高于老品种,特别是冠层下部的光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不同超高产杂交稻生育后期光合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几种超高产杂交稻为材料,对其抽穗后功能叶面积、叶片着生角度、叶绿素、光合速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两优87的光合性能较好,具有较大的光合叶面积、叶比重,叶片着生角度最小,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高,且下降较慢,光合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