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基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利用P1,P2,F1,F2,B1和B2 6个世代群体的数据,估算大豆8个农艺性状的a,b,dcv,aa,ad,dd各类基因效应以及相应的平方和与百分率。结构表明: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百粒重主要以加性效应为;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上位性效应占有较高的比重,并以加性互作占主导地位。单株荚数显性效应占优势。上位性效应的研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侯以利  张爱民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9(A00):76-78,84,85,86
通过对冬小麦四个杂交组合,六个世代(P1,P2,F1,F2,B,1,B2)遗传参数的估算,分析了六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每穗粒重)的群体均数、基因效应与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3.
4.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中外甜高粱22份,研究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对生物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分蘖数、抽穗期,茎粗,节数及穗长与生物产量(鲜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含糖量与生物产量相关不显著;株高与其它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嘴外含糖量还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抽穗期与节数,分蘖数,茎粗有显著以上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分蘖数对生物产量作用量大,其次株高,而茎粗,含糖量对其为负作用。抽穗期对生物产量的作用,主要是通  相似文献   

5.
高粱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Ⅱ.节间长度的基因效应分析高士杰,李伟(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公主岭136100)在第Ⅰ报中报道了秆高等性状的各类基因效应分析结果,并认为秆高的遗传控制中显性效应是重要的。茎秆高度取决于节数和节间长度。本文对秆高进一步分解,研究各...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应用Griffing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后代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穗长,穗粗,茎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重,出籽率,干鲜重比,油分,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等12个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穗位高,单穗产量,蛋白质等3个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高油玉米自交系的籽粒油分,蛋白质,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明显高于非高油玉米自交系,而百粒  相似文献   

7.
杂交糯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粱3个糯不育系和12个糯恢复系为材料,采用3×12 NCⅡ设计配制36个杂交组合,对其株高、穗长、生育期、千粒重、每穗粒数、每穗粒重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除穗粒数外)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个性状的遗传都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杂交种的大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不育系大,说明在杂交糯高粱选育中应重视恢复系的选择.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育期>株高>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8.
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群体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对高粱育种中的亲本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对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群体遗传表现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5个高粱不育系的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生育期和产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育系上述6个重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7050A、9047A在产量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21A株高为负向效应,有利于降低杂交种的株高从而增强抗倒伏能力,V4A在千粒重上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且具有早熟性,因此仍具直接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提供甘薯育种优良材料,对贵州10个甘薯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薯数、单株分枝数、单株绿叶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极显著;单株结薯数、中薯数、单株绿叶数3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10 2,可以作为甘薯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1.
高粱穗结构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两个单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 6个世代群体的数据进行了世代平均值分析。估算了a、d、aa、ad和dd各类基因效应及其相应的方差和平方和百分比。分析表明,世代间有显著差异,其差异大小取决于杂交双亲。一级枝梗和穗轴长两个性状的加性效应比例占60%以上,二级枝梗的显性率最高(48.76%),其次是加性效应(42.49%)。一、二级枝梗的上位效应占10%左右,穗轴长的上位效应占32.44%。可见,上位效应对穗结构性状的遗传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二花脸,大约克及其F1,F2和回交世代共8个猪群的最小二乘均数,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程序,对猪的初生重,20日龄重的母体效应和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约克猪初生重,20日龄重及60日龄严重平均比二花脸猪依次高0.4613,1.3643和2.0890kg。初生重受母体效应影响最大,而到60日龄时加性基因效应则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世代均数法分析了两个玉米组合的各类基因效应与种植密度的互作。结果表明,加性、显性和三类上位性基因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存在于两个组合的绝大多数性状中;在五个互作分量中以g_((h))j对性状表型值的影响最大g_((l))j的影响次之,g_((d))j的影响最小。G_((i))j是构成纯系表型值中GE互作部份的主要成份。G_((j))j在性状和组合间变化很大,一般来说g_((h))j、g_((i))j和g_((l))j与ej呈线性关系。G_((j))j和g_((d))j在本试验中与ej一般无线性关系;g_((h))j与g_((l))j呈显著负相关,在g_((h))j不显著或显著程度不高时,g_((d))j与gj_((j))j也呈显著负关相。G_((h))j与g_((l))j之间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很可能是单交种“个体缓冲性”的一种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粱生育期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中国高粱生育期进行了遗传分析,同时研讨了杂种F#-1代生育期的表现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中国高粱相互杂交,杂种F#-1代生育期略倾向早熟亲本,但基本上没有超亲现象。双亲生育期的表现制约着F#-1代的表现。中国高粱生育期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是杂种后代决定于双亲的主要因素。同时生育期减效基因略占优势,具有负的显性效应,使杂种F#-1代表现为早熟。这是长期驯化选择保留了早熟性基因的结果。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在某些组合显著存在,不可忽略;上位性效应显得更加重要些。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二花、大约克及其F1、F2和回交世代的最小二乘均数,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程序,猪的产仔数主要组分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组分性状包括卵巢体积、总卵泡数、未成熟卵泡数、排卵数、卵泡成熟率和妊娠胚胎数。结果表明,加性效应是民代间遗传变异的主导因素。在卵巢体积、总卵泡数和未成熟卵泡数方面,大约克对二花脸加性效应值依次为5.3480cm^2,5.3402枚和8.0539枚;在排卵数、卵泡成熟率和妊娠胎数  相似文献   

16.
氟烷基因与猪经济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诊断了四川省外种猪中长白猪 3个选育群共 343个个体及约克夏猪 10 3个个体的氟烷基因型 ,研究了氟烷基因的遗传规律、在四川省外种猪中的分布以及不同氟烷基因型与猪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氟烷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四川省外种猪中 ,Haln 基因在长白猪中的频率为 0 .0 10 9~ 0 .170 3,平均为 0 .10 89± 0 .0 85 8,不同选育群中氟烷基因频率差异较大 ;在约克夏猪中Haln 基因频率为 0 .0 2 91。Haln 基因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对猪的生活力、生长发育性状、胴体性状等无显著不良影响 ,但对猪肉质性状有显著不良影响。Haln 基因对肉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肉色、肉pH值和失水率等性状上 ,Halnn型的肉色评分显著低于HalNN型 (P <0 .1) ,pH1显著低于HalNN型 (P <0 .0 5 ) ,失水率显著高于HalNN型 (P <0 .0 5 ) ,HalNn型在此 3个指标上均间于Halnn型与HalNN型之间 ,与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种子性状及其遗传效应的鉴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谷类作物种子的不同部分,在遗传学上互有不同,可归纳为:(1)种皮和果皮,母体组织,具2N染色体数;(2)胚,子代组织,具2N染色体数;(3)胚乳,子代组织,具3N染色体数。本文讨论了上述差异与种子性状遗传研究的关系,并对在胚和胚乳性状上可能存在的母体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核基因效应,提出了相应的遗传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水稻籼粳型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3个籼粳型品系与6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杂交杂种一代9个农艺性状在早,晚季环境下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3个籼粳型品系杂种F1在株高,千粒重和单株产量3个性状上均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身超亲优势,在抽穗日数性状上均表现负向或显著的负向超亲优势,而在其余各性状上的超亲优势或未达显著水平,或其显著性随籼粳型品系及季别的不同而不同;西胜217S/G2417-1,蜀光612S/G2417-1,穗35S/G3005-4-1和海3S/G3005-4-1等组合在晚季的单株产量正向竞争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个籼粳型品系与籼稻的遗传差异较大,其中,G2417-1和G3005-4-1两品系的多数杂种F1在晚季存在较强的单株产量正向竞争优势,表明G2417-1及G3005-4-1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而G2123的杂种F1在晚季的单株产量竞争优势不强,限于该研究的局限,可对其扩大杂交范围以作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用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原始群体中不育株和可育株的农艺性状进行两轮表型选择.结果表明两轮选择显著地降低改良群体的株高,而单株穗数和产量略有增加。相关农艺性状呈程度不等的正向或负向相关变异。对不育株的两轮选择降低了株高、穗长的遗传方差,而增大和维持了单株穗数、粒数和产量的遗传方差。对可育株的两轮选择降低了群体所有性状的遗传方差。  相似文献   

20.
小麦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都是数量性状,研究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对小麦育种及其杂种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进行数量性状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QTL的研究进展,包括QTL定位原理及前提条件,常用的分子标记,QTL定位常用的作图群体,QTL定位的方法,QTL定位的统计软件和阈值,QTL的作图精度及小麦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小麦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