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砾石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砾石含量和砾石大小随坡度呈增加的趋势,并受到岩性和耕作措施的影响;土壤表层的砾石含量和坡度存在着直线、对数或指数的关系;砾石土/砾质土的水分含量与砾石含量、砾石的来源、大小、孔隙度以及砾石在土壤中存在的位置有关;表土的砾石能增大土壤渗透率、延迟地表积水和径流形成,降低表土水分蒸发,进而减少了土壤和水分的损失。土壤中的砾石不仅改变了土壤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影响了土壤农学特性,而且制约了一系列的土壤过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利用水文模型预测土壤墒情的方法,并通过试验检验预报误差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模型具有概念清晰,结构简单的特点,对指导农田灌溉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态法研究苯酚在土壤中吸附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动态法研究了饱水细沙土柱中含酚废水在垂直流动情况下,土壤颗粒对苯酚的吸附传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吸附速率、“准平衡”吸附量等均与溶液浓度、流动速度有关。溶液浓度、流速提高,吸附速率常数及“准平衡”吸附量随之加大。根据吸附动力学曲线及由实验数据计算出的流体与颗粒间的对流传质系数可判断,其间的对流传质不可能是吸附过程的控制步骤,过程由颗粒内扩散控制,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四川地区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获得更准确可靠的自动土壤水分资料,研究了四川省184个自动土壤水分站的土壤水文、物理常数,包括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和凋萎湿度。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土壤质地以壤土类为主,约有44%的县(区)为壤土类土质,其次是黏土类,约占30%,砂土类地区最少,仅占5%。自动土壤水分站田间持水量的分布为12.5%~36.7%;土壤容重的分布为1.00~2.13 g/cm~3;凋萎湿度的分布为3.1%~16.9%。研究还发现,部分站点测定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存在疑问,特别是凋萎湿度差异较大,问题站点较多。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评估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结合野外采样和浸水试验对官司河流域7种林分枯落物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分枯落物蓄积量范围为4.49~13.19 t· hm-2,其中马尾松纯林最大,麻栎纯林最小;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深和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且纯竹林最大,分别为2.87 mm和9.77 t· hm-2。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显著。各林分0~30 cm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37.1%~54.3%,竹林和松栎混交林的表层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分别为256.52、44.5 t· hm-2。纯竹林、松栎混交林持水效果较好,可作为水源涵养林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西藏色季拉山主要林型土壤的水文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典型样地法,对林芝地区的林芝云杉、高山松、方枝柏等6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水文生态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芝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厚度林芝云杉最大,为8. 55cm;川滇高山栎林总厚度最小,只有2. 52cm;其它各种林分凋落物总厚度介于林芝云杉和川滇高山栎之间。总储量高山松林最高,为82.26t/hm2,川滇高山栎林最低,仅为10. 81t/hm2。林芝地区主要林分中林芝云杉的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最大持水量最大,分别为52. 44、54. 50、63. 00t/hm2,未分解层川滇高山栎林最低,为5. 82t/hm2,半分解层糙皮桦最低,为9. 52t/hm2,已分解层西藏箭竹最低,为5. 78t/hm2。方枝柏土壤容重最小,为0. 50g/cm3,土层最薄(0. 70m),但总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最大。森林土壤蓄水能力大小排序为:方枝柏(7 987. 00t/hm2 )>林芝云杉(7 291. 00t/hm2 ) >糙皮桦(6992. 00t/hm2 ) >川滇高山栎(634. 70t/hm2 ) >高山松(5 980. 00t/hm2 ) >西藏箭竹(4 696. 50t/hm2 )。土壤渗透性高山松林最好,林芝云杉最弱;川滇高山栎、方枝柏林A层渗透速度远远大于B层、C层;糙皮桦和西藏箭竹林B层、C层相差不大,但都稍低于A层。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行探索的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研究了除草剂丙酯草醚在河北、湖北两地油菜和油菜田土壤中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丙酯草醚最低检出浓度为0.006 mg·kg-1,添加浓度在0.01~1.0 mg·kg-1范围内,回收率为81.0%~5.7%,变异系数为1.56%~5.19%.丙酯草醚在河北、湖北两地油菜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2.56e-0.0903T和C=2.56e-0.115T,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0.232e-0.0568T和C=2.01e-0.0639T在两地油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67 d和6.05 d,在两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2 d和10.9 d.10%丙酯草醚悬浮剂用于油菜田除草,施药剂量有效成分为45~60 g·hm-2,施药1次,收获期油菜籽及油菜植株中丙酯草醚残留量低于0.01 mg·kg-1,土壤中丙酯草醚残留量低于0.02 mg·kg-1.  相似文献   

8.
苯磺隆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苯磺隆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盆栽小麦土壤苯磺隆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苯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并且在1~20 d之间降解最快,20 d以后降解曲线相对平缓;苯磺隆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土壤中半衰期为8.61~10.34 d。收获期,苯磺隆用量为1 200,2 400,4 800 g/hm2的3个处理能够检测到苯磺隆残留,检出量分别为0.018 2,0.019 6,0.021 0 mg/kg,其余处理检测出的苯磺隆残留量较小,均小于0.01 mg/kg;添加不同剂量苯磺隆后,回收率为89.4%~101.6%。说明在苯磺隆用量小于2 400 g/hm2时使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订扑菌唑在蘑菇上安全使用标准 ,采用温室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扑菌唑在蘑菇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应用GLC法测定了扑菌唑在蘑菇和土壤的残留量。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扑菌唑在蘑菇和土壤中消失较快 ,其半衰期分别为1.5~4.3d和7~10d。按推荐剂量使用 ,在蘑菇中的最终残留量低于0.0017mg/kg。  相似文献   

10.
扑海因悬浮剂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扑海因悬浮剂在番茄上使用后的残留动态及环境安全性,在北京和杭州市郊区对其在番茄上的残留进行了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试验,用带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测定了其有效成分异菌脲的残留量。异菌脲的最低检出量为1.8×10-11g;在番茄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7 mg.kg-1,在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8 mg.kg-1。在番茄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4.1%~99.4%,变异系数为0.9%~5.5%,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异菌脲在番茄和土壤中的降解均较快,在番茄上的半衰期为3.2~4.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4~6.6 d;在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下,异菌脲在番茄中的最终残留量都低于最大残留限量,保证了番茄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外小区试验及室内气相色谱分析测定方法,对杀菌剂氟硅唑在黄瓜及土壤内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在土壤内的半衰期约为11—13d,在黄瓜上的半衰期约为2—3d。  相似文献   

12.
乙氧氟草醚在大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乙氧氟草醚在大蒜和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情况,以评价大蒜生产中乙氧氟草醚残留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所得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样品经丙酮/乙酸乙酯提取,微波加热处理,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结果显示,乙氧氟草醚在0.01~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0,在大蒜及其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5.2%~104.1%,相对标准偏差为1.8%~9.6%。在大蒜植株中残留量太低,以致消解现象不明显;土壤中消解明显,半衰期为15.4~18.6天,药后42天消解90%以上。使用30%乙氧氟草醚·扑草净可湿性粉剂按照900 g a.i./hm2和1 350 g a.i./hm2用药量分别土壤喷雾,不同收获期的蒜薹及大蒜样品中乙氧氟草醚的残留量均小于检出限0.01 mg/kg,低于日本和以色列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综上所述,使用30%乙氧氟草醚·扑草净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蒜田间杂草,按450~900 g a.i./hm2于大蒜播种后发芽前土壤喷雾处理一次,所收获产品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异丙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酰胺类除草剂异丙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异丙草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异丙草胺在大豆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37~2.33d,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9.00~21.20d。该药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d)。在大豆生长期喷施一次,按推荐剂量2100mL·hm-2和二倍剂量4200mL·hm-2施用72%异丙草胺乳油。在收获期植株和籽粒中均未检出,在土壤中降解大于90%,表明异丙草胺在植株体内的降解速度较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在大豆田使用72%异丙草胺乳油除草剂时,建议按推荐剂量2100mL·hm-2施药一次,大豆上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暂定为0.1mg·kg-1。  相似文献   

14.
作物根茬留田对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玉米根茬留田与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玉米根茬留田的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均高于相应的刨茬对照,即玉米根茬在其腐解过程中,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加强了不可给态微量元素向可给态(有效态)的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培肥效果明显。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玉米对不同的微量元素有不同的吸收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沙糖桔和土壤中的阿维菌素残留量分析方法,并研究了阿维菌素的动态消解过程并拟合了消解曲线方程,全果中消解动态方程为:y=0.2559e-0.214t,R2 = 0.969,T1/2=4.36d,果皮中消解动态方程为:y = 0.222e-0.14t,R2 = 0.9695,T1/2=4.27d,土壤中效解动态方程:y = 0.3601e-0.228t,R2 = 0.9763,T1/2=3.67d。通过对比分析动态消解方程表明,阿维菌素在土壤中消解速率优于果实中。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菌核净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法,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菌核净在生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显示,菌核净在生菜、土壤中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02 mg/kg,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6.0%~101.0%,变异系数为1.3%~2.8%。残留动态研究表明,菌核净在生菜、土壤中半衰期为6.2、11.4d。40%(质量分数)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在生菜定植初期以低剂量(600g/hm2)和高剂量(1 200g/hm2)施药3~4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d后菌核净的残留量小于0.70mg/kg。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豆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样品经0.2 mol·L^-1NaHCO3溶液:甲醇(体积比为1∶1)提取,二氯甲烷净化,调整pH后经盐酸水解再由二氯甲烷萃取,浓缩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结果表明,回收率、精密度和检出限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特丁硫磷是天津农药总厂新研制的一种新型有机磷广谱内吸杀虫、杀线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在山东、北京两地的花生种植试验中,特丁硫磷在花生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t_(1/2))为32~34 d,可属中等。在花生秧中的(t_(1/2)),山东为1~2 d,北京为5~6 d。待花生收获时,该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07 mg·kg~(-1),在花生秧、花生壳和花生仁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1)。用 GC-FPD 检测其最低检出量为2.0×10~(11)g,最小检测浓度为0.001 mg·kg~(-1)。  相似文献   

19.
嘧菌酯在草莓与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嘧菌酯悬浮剂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特性。结果表明:草莓和土壤中嘧菌酯添加浓度在0.05~1.0 mg·kg-1范围内,回收率为97.16%~99.78%,变异系数为1.89%~3.67%,最小定量限(LOQ)均为0.02 mg·kg-1;不同施药浓度[225、450 g(a.i.)·hm-2]时,嘧菌酯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66~3.96 d和 6.31~8.79 d; 嘧菌酯悬浮剂(250 g·L-1)在草莓上的使用剂量为225 g(a.i.)·hm-2、间隔7 d施药次数不超过3次时,草莓中嘧菌酯的最终残留量为0.17~0.20 mg·kg-1,小于欧美与日本等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1.0 mg·kg-1。  相似文献   

20.
多菌灵在草莓与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草莓与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分析结果表明,多菌灵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kg-2,添加浓度在0.05~2.0mg·kg-2范围内,回收率为81.6%~102.6%,变异系数为1.44%~5.3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推荐浓度和加倍浓度在草莓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3.212e-0.1354t、C=8.8103e-0.1379t,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2.941 1e-0.1011t、C=6.1733e-0114 4t.多菌灵消解较快,草莓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2~6.7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5.4~7.3d.加倍浓度和推荐浓度各施药2次,30d后残留量均降至0.1mg·kg-1以下,低于多菌灵在果蔬中最大允许残留量(MRL)0.5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