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雨养山药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稻草覆盖与化肥减量对山药生长、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还田既能明显降低高温时段(14:00)0~5 cm表土层的温度(平均降低1.5~2.4℃),又能明显提高高温干旱期0~5 cm表土层的水分保持能力(平均提高1.2~3.4个百分点),在稻草覆盖还田量相同条件下,化肥减量15%对0~5 cm表土层温度和湿度影响均不明显。由于稻草覆盖的降温保墒效应,山药成熟期产量和生物量均有所提高,分别增产1 070~3 490 kg/hm2和450~1 780 kg/hm2,而在稻草覆盖还田量相同条件下,化肥减量15%则相反,分别减产1 420~3 615 kg/hm2和550~1 368 kg/hm2。就土壤降温保墒和山药增产效应而言,可选择稻草覆盖量为4 000~6 000 kg/hm2条件下化肥减量15%。  相似文献   

2.
不同覆盖方式对砀山酥梨园土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地面覆盖对砀山酥梨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安徽省砀山县某砀山酥梨园中,设置覆盖地膜、人工生草(人工种植毛叶苕子)、覆盖稻草与清耕(对照)4种处理,分别于试验进行的第3年和第5年,采集0~15 cm和15~45 cm土层土样及成熟后果实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的内、外品质,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梨园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覆盖第5年与第3年相比,土壤养分大部分指标有所提高;试验第5年,在15~45 cm土层,人工生草和覆盖稻草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3.51%和65.52%。试验第5年,覆盖地膜处理的果点密度比对照降低了6.29%,石细胞总含量降低了16.75%;覆盖稻草处理果点密度比对照提高了13.62%,石细胞总含量提高了28.17%;人工生草和覆盖稻草处理砀山酥梨单果果锈总面积分别比对照升高了38.14%和96.91%。以上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砀山酥梨园地表覆盖方式以人工生草和覆盖稻草为佳。  相似文献   

3.
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雨养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调节旱地红壤温度和水分动态的作用及其降低玉米干旱胁迫的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覆盖能显著降低高温时段(15:00)10 cm以内土层的温度,降幅可达1.6~4.1℃,降温效应随覆盖量增加而增加.稻草覆盖能明显提高0~5 cm表土层的水分保持能力,当覆盖量为5000~10000kg·hm-2时.高温干旱期表土层的最低含水量平均可提高3.3%~3.6%;稻草覆盖量为15 000 kg·hm-2时,表土层最低含水量平均提高6.1%.由于稻草覆盖的降温保墒效应.玉米拔节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提高了8.34~17.77 μmol·m-2·s-1(提高率60.3%~128.4%),喇叭口期(雌花发育期)光合速率提高4.46~11.27 μmol·m-2·s-1(提高率16.3%~41.3%),子粒产量增加7.6%~13.1%.就土壤降温保墒和玉米增产效应而言.可选择5 000 kg·hm-2的稻草覆盖量.  相似文献   

4.
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覆盖栽培对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南方稻区冬种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研究了露地无覆盖(对照)、稻草、渗水膜、普通膜和黑色膜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0cm-20 cm土壤温度依次为普通膜>渗水膜>黑色膜>稻草>对照,表明覆盖可提高表层(0cm-20 cm)土壤温度。稻草覆盖处理比对照提高0cm-5 cm土壤含水量5.9%,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3种膜覆盖处理比对照显著降低了0cm-15 cm土壤含水量;各覆盖处理对20cm-25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渗水膜覆盖比对照降低0cm-5 cm土壤容重2.0%,稻草覆盖比对照降低了15cm-20 cm土壤容重4.0%。渗水膜覆盖与对照的马铃薯出苗率基本一致,但稻草覆盖使马铃薯出苗率降低21.7%。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显著增产22.0%和6.9%,稻草和普通膜减产21.2%和19.5%。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提高大薯个数79.0%和31.6%;渗水膜覆盖提高马铃薯块茎商品率44.1%,并提高块茎淀粉含量7.4%。试验表明: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渗水膜覆盖栽培,对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提高黄芩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新途径。[方法]试验地共设地面覆盖物碎稻草厚度1和3cm、整稻草1和3cm、整玉米秸1和3cm、裸地(对照)7个处理,研究地面覆盖物种类和厚度对黄岑产量及黄岑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经地面覆盖整稻草1cm、碎稻草1和3cm和整玉米秸1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增幅为82%-106.6%;覆盖整玉米秸3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显著,增幅为49.90%;黄岑苷含量以覆盖碎稻草1和3cm、整玉米秸3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11.18%~17.79%,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单位面积黄岑苷产量以覆盖整玉米秸1cm、碎稻草1和3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98.86%~127.49%。[结论]综合而言,覆盖材料以碎稻草最好,覆盖厚度以1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雨后对浅翻过的林地表土层分别喷施15 kg·hm-2森得保、白僵菌、绿僵菌可湿性粉剂,并进行覆盖与不覆盖稻草的6种处理以防治浙江双栉蝠蛾(Bipectilus zhejiangensis Wang)。结果表明,分别喷施森得保、白僵菌、绿僵菌3种生物农药并覆盖稻草对春笋的防治效果为98.3%、86.8%、89.2%,对冬笋分别为93.8%、86.3%、87.6%;仅分别喷施3种生物农药而不覆盖稻草对春笋的防治效果为91.0%、76.3%、78.2%,对冬笋分别为82.3%、72.6%、76.1%。各种防治处理与对照(未进行任何处理)相比,平均新竹株数、高度、眉围分别提高300~535株·hm-2、1.4~2.8 m和4.5~6.8 cm。综上认为,覆盖稻草比不覆盖稻草的防治效果更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开展马铃薯单垄覆土、单垄稻草覆盖2cm再覆土、单垄稻草覆盖4cm再覆土、单垄稻草覆盖6cm再覆土、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6cm、双垄覆土、双垄稻草覆盖2cm再覆土、双垄稻草覆盖4cm再覆土、双垄稻草覆盖6cm再覆土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6cm产量水平最高,单产达2529.5kg/667m2,比单垄覆土增产47%,且薯块破损率、绿薯率较低,但稻草用量大;其次是双垄稻草覆盖6cm再覆土栽培,单产达到2382kg/667m2,比单垄覆土增产38%,薯块破损率、绿薯率低,商品性好、节约用草50%;在稻草覆盖2cm、4cm、6cm三个厚度中,以覆盖6cm产量高,表明采用双垄覆盖6cm稻草后再覆土栽培,既节约稻草,又能解决马铃薯薯块破损、绿薯等问题,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抗旱措施对旱作农田增产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降水量、地面径流量、作物需水量的综合分析 ,结合中长期天气趋势预报 ,在客观定量地评价年度内农田水分盈亏指标的基础上 ,实施旱作农业技术。 3年试验表明 ,在旱作玉米田喷施抗旱剂 ,比对照田增产 2 7%左右 ;冬盖多施肥并喷施抗旱剂 ,比对照田增产 2 8%左右 ;二元覆盖(地膜、秸秆 )兼喷施抗旱剂 ,比对照田增产 38%左右。谷子采取喷施抗旱剂技术 ,比对照田增产2 3%~ 38% ;冬盖多施肥并喷施抗旱剂 ,比对照田增产 2 7%~ 34 % ;秸秆覆盖并喷施抗旱剂 ,比对照田增产 30 %以上  相似文献   

9.
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田间土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对马铃薯田间土温的影响,从而为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冬种马铃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冬在广西大学农场进行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田间土温变化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起到了很好的保温效果,活动积温比对照平均提高14.9%,日均增温1.61℃,从而提高了冬季马铃薯的抗寒能力。其中,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对0~10cm土层的保温效果要比对15~20cm土层的保温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油菜素内酯和吲哚乙酸对黄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黄芩生产和品质改善提供参考,以商洛黄芩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和浸根2种方式施用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和吲哚乙酸(IAA)植物生长激素对黄芩苗生长及其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叶面喷施和浸根2种方式施用不同浓度BR和IAA溶液对黄芩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明显,并以施用BR和IAA浓度分别为0.1mg/L和50mg/L时的黄芩苗生长及品质最优。其中,叶面喷施黄芩苗的根冠比、株高和侧根数分别为0.75、27.2cm和17条,比叶面喷施清水(CK)黄芩苗分别增加257.14%、32.68%和88.89%;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分别为8.03和20.58mg/cm2·h,比CK分别提高139.0%和118.24%;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分别为3.25%和1.05%,比CK分别增加0.66百分点和0.35百分点。浸根黄芩苗的根冠比、株高、侧根数分别为0.78、26.7cm和20条,比清水浸根(CK)黄芩苗分别增加143.75%、31.53%和81.82%;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分别为7.18和18.65mg/cm2·h,比CK分别提高246.86%和151.69%;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分别为3.12%和1.03%,比CK分别增加0.55百分点和0.34百分点。采用叶面喷施和浸根2种方式施用适宜浓度BR和IAA均可显著促进黄芩苗的生长、品质改善和药用价值提高,且2种施药方式的黄芩苗生长及品质相当。  相似文献   

11.
套袋对皮胎果果实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同套袋时间、袋种和去袋时间对果实的影响不同。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包括果实的色泽、果形果个、果面光洁度;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包括果皮果肉组织结构、维生素C含量等。套袋影响果实的耐贮性,同时套袋可降低病虫对果实的侵害。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天津市果品市场,延长供应期,进行了树莓新品种的引种和设施栽培,研究了不同栽植地区(天津市北辰区和蓟县)的红树莓和黄树莓的果实横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及贮藏特性。结果表明:红树莓果实的单果重、果实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逐渐增加。从未成熟的白色期到完全成熟的深红期,平均单果重从14.41g增加到25.91g,后者是前者的1.8倍;果实横径从14.20mm增加到17.25mm,增加了3.03m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6%增加到了9%,增加了3%。同一成熟期(深红期)的红树莓果实单果重约是黄树莓的1.7倍;红树莓果实横径是黄树莓的1.13倍;红树莓可溶性固形物最大值为9%,也略高于黄树莓的8%。在4℃低温贮藏时,红树莓果实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腐烂率逐渐增加,贮藏到第3天时腐烂率增加了50%,贮藏到第7天时腐烂率达到100%。在粉红规采收红树莓果实,贮藏期最长,但可溶性固形物较低。应在果实粉红期至鲜红期之间采收。  相似文献   

13.
水果农产品微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果农产品微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以基于微营销的运营方式展开研究,以水果农产品为销售实体,探究有关水果农产品的销售现状,结合微营销进行研究探索,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访,综合分析结果,了解水果农产品在微营销中的优、劣势,对现有的水果农产品微营销方式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探索出更加可行、更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微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连续3a对苹果梨开花物候期及花期霜害调查,发现长果枝上花芽比短果枝的花芽晚开放8d左右。花期霜冻长果枝明显轻于短果枝。据此,冬剪时采取留两套枝,霜后复剪定果,就可保证在有霜或无霜年份树体的适宜负载量,并使其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日灼病是一种由高温强光诱发的植物生理性病害,每年会给北方落叶果树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科学合理的日灼防治是果树优质丰产的重要保证.系统综述了以苹果为首的北方落叶果树果实日灼病研究进展,包括果实日灼的主要类型和症状、日灼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生理分子机制、目前生产上主要的应用防治措施,同时对未来果树日灼病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果实日灼病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留果量对杏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中主栽品种金太阳杏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疏果处理,研究其与果实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而找出保持较高经济效益的最适宜的留果量。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园盛果期金太阳杏合理的果间距为5~10 cm;而观光采摘园由于顾客需求的果实品质较高,因此一般果间距控制在15~20 cm。  相似文献   

17.
果袋透光性对晚西妃桃裂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晚熟桃品种晚西妃为试验材料,分析了7种不同果袋套袋对晚西妃果实裂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有效地降低果实裂果率,7种果袋套袋的果实裂果率均显著低于不套袋果实;套袋后果实单果重均显著提高,但不同果袋之间差异不显著;套袋果实花青苷含量高于不套袋的,果皮叶绿素含量除了3号袋(外表面淡土黄色蜡纸,内层白色蜡纸)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套袋后果实糖酸比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综合来看,在所选用的7种果袋中,以外层表面褐色里黑色,内层白色蜡纸的果袋(5号果袋)在降低果实裂果率和提高果实品质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18.
疏果和套袋是果树生产中提高果实品质常用的农艺措施,蓝莓疏果和套袋技术研究目前未见报道.为探究疏果与套袋对蓝莓果实生长及品质是否有促进作用,以南方广泛推广的南高丛品种密斯提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程度疏果及是否套袋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硬度、纵径、横径,同时提升了果实的内在品质.疏果率为40%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青素含量最高;疏果率为60%时,果实糖酸比和Vc含量最高.套袋处理对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横径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果实硬度.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降低,但果袋高温导致日灼果和烫伤果等问题.综合考虑蓝莓果实品质评价指标,以40%疏果率和不套袋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悬铃木成熟球果及果毛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悬铃木成熟球果及果毛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悬铃木成熟球果外部由小坚果及其基部的果毛组成,内部为头状花序的花托.球形花托表面有一层网状结构,其上着生小坚果及部分果毛,内部为花托的木质部分.果毛分为长直毛和齿状分枝毛,表面光滑,每根果毛都由若干个节组成,每个节为中空管状结构,管的外径约33μm,内径约23μm.果毛基部为短节组成的扁平管,中部为长节组成的圆形管,端部为尖刀状或分枝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