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高、中产棉田棉花整个生育期内植株、土壤养分变化与棉花产量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最佳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
主要探讨了棉花、毛豆套作栽培对棉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田套作早毛豆有利于改善棉田生态环境,棉田天敌增多,虫害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物化性质得到改善,培肥了地力,棉花产量增加,达到了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棉花施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是一种全营养型农作物,又是一种需肥量较多的并对施肥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作物。棉花的科学施肥是指根据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土壤与气候条件、栽培种植与灌溉方式,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各种养分的配比及其施肥技术和方法,以达到棉花优质高产、培育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对灌淤土养分状况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明灌淤土耕地在常规施肥下土壤养分状况变化及其与施肥关系,为灌淤土培肥及养分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阐明灌淤土4个代表性监测点常规施肥20年(1987-2006)来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与施肥量的关系.灌淤土长期耕作施肥20年后,土壤养分状况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磷养分含量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累计增加6.16 g/kg,年均增加0.32 g/kg,土壤全氮含量累计增加0.083 g/kg,年均增加0.004 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年均增量分别为1.98,3.9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平均累计减少63 mg/kg,年均减少3.3 mg/kg.灌淤土20年施肥监测结果表明,该土壤应采用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施肥方式,合理调整化学肥料施肥比例,适当控制磷肥用量,增加氮素和钾素肥料用量,达到施肥平衡,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培肥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垦区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技术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 3年的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 ,表明基施与滴施相结合 ,棉花产量和 N肥、P肥的利用率最高 ,平均皮棉单产 112 .86 / 6 6 7m2 (旧制 1亩 ,下同 ) ;N肥利用率 5 1.9% ,比常规灌棉田提高 16个百分点 ;P肥利用率 2 4 .5 % ,比常规灌棉田提高 7.5个百分点。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方法应坚持基施肥与滴施肥相结合 ,在生产中氮肥全部采用滴施是可行的 ,磷肥应坚持基施为主、滴施为辅的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6.
有机肥化肥对产量与地力效应的定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素芳 《作物杂志》1991,7(1):20-21
土壤培肥是决定土地生产力的基本条件。如何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是土壤培肥和施肥研究与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为寻求最佳培肥的优化模式对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探索、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长远途径,为制定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利用我国现有的四大肥料类型:饼肥、秸秆肥、绿肥、化  相似文献   

7.
农二师塔里木垦区棉花高产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塔里木流域不合理的开发导致了下游地区的生态条件的恶化,生态环境已成为塔里木垦区棉花发展的障碍因子。为此农二师塔里木垦区棉花栽培技术要点是稳定和纯化生态适应性品种并渐进推行品种更新、进行适期管理、加大种植密度和实施合理的综合调控技术。农二师塔里木垦区今后棉花持续发展的对策:(1)加强自育品种的选育;(2)进行宏观调控,加大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改善垦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大农业良性循环;(3)实行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加大土壤培肥力度,进行测土施肥和根据棉株的营养状况进行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肥措施对新增耕地养分变化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新增耕地的增产、增收和增效,笔者整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技术、缓控释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于2018—2020年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新增耕地项目区开展培肥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不同培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增施有机肥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增幅较大;与习惯施肥相比较,配方施肥处理、增施有机肥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均有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但是综合考虑增施有机肥和应用秸秆还田的成本,应用配方肥并配套秸秆还田技术是提高新增耕地养分和增加农民收益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9.
改土培肥,创造尊好的土壤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也是当前土壤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省粮食生产区的东部农业区的浅山,气候干旱,土壤有机质贫脊,养分含量低,理化性质不良。深入研究改土培肥的理论与措施,对改变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有机农业是我国当前关键性的农业技术之一。施肥与土壤培肥技术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在马铃薯种植中,相关部门和种植人员必须加大对施肥与土壤培肥技术的关注力度,通过研究不同土壤肥料对农作物产量的作用,进而促进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1.
李玉生 《种子科技》2003,21(3):177-178
近年来,抗虫棉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植棉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在生产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棉田出现早衰,制约了棉花产量的提高。针对导致抗虫棉早衰因素的研究分析,应采取若干防治对策。1导致棉田早衰的若干因素1.1传统施肥造成养分失衡抗虫棉增产潜力大,需肥多,其中钾肥尤为重要。钾不但能延长叶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生理性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转基因抗虫棉氮、磷、钾的需求量为3:1:4.5,而大多数农民的传统施氮、磷、钾肥的投入比例为3:0.5:1.8,致使土壤养分失调,不利于抗虫棉的生长发育,易形成早衰。1.2土壤耕…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盐渍棉花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盐渍土抗虫棉施用NPK肥的效应及其营养生理机制,指导滨海盐渍土抗虫棉合理施肥,在黄河三角洲盐渍土低、中、高盐棉田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鲁棉研28,研究N、P、K肥配合施用对其养分吸收利用、Na+吸收积累、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合,尤其是N、P、K肥配合施用显著增加了低、中、高盐田棉花的N、P、K养分吸收量,减少了Na+吸收积累量。低、中、高盐田棉花的N、P、K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均以NPK配施的处理较高,氮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20、1.95和2.07 kg皮棉 kg–1 N,磷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87、8.35和8.71 kg皮棉 kg–1 P,钾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26、2.89和3.77 kg皮棉 kg–1 K。N、P、K肥配合施用还维持了较高的棉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低、中、高盐田棉花的生物产量和皮棉产量也均以NPK配施的处理较高,皮棉产量分别增产2.53%、28.67%和30.47%。中、高盐棉田的施肥效应明显好于低盐棉田。表明根据盐碱程度分类合理施肥是减轻盐渍土营养障碍、改善棉花营养、提高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和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1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济麦19适合中上等肥力水平地块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撒施基肥,趁墒深耕细耙,耕深20cm以上,耙细耕透,力求使土壤达到"深、透、细、平、实、足"的要求.施基肥时要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施用,N、P、K和微量元素肥配合施,实行平衡施肥,配套施肥,以培养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为小麦生长创选良好的土壤肥力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何充分利用各类肥源,提高科学施用技术,对于培肥地力、全面供给作物生长所需营养,降低土壤农化污染,以及提高施肥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农家肥  相似文献   

15.
新型加压滴灌节水技术推广以来,南疆棉花产量逐年增加。但随着该技术的应用,土壤灌水、施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棉花生育期加压滴灌施肥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的分布,以期为棉花科学滴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棉花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董合林 《棉花学报》2007,19(5):378-384
论述了近50年来我国主要棉区肥料效应的演变及棉花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等方面的主要进展.指出我国棉花肥料研究与施用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上世纪50年代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阶段,60年代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合施用阶段,70年代以来的有机肥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平衡施用阶段.同时为了更好地确定合理的施肥时期、施肥量及不同肥料配比,在不同时期相应开展了棉花营养特点与需肥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八十三团盐碱化土地占耕地面积较大,加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土壤盐渍化不断加重,造成部分棉田土壤含盐量升高,棉花出苗困难,生长受  相似文献   

18.
从玉米田土壤培肥技术现状入手,通过对玉米田秸秆还田培肥技术中不同的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施肥的方法,在保证玉米质量的同时,提高整体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滴灌促根调理肥是滴灌农艺上的一项配套措施,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多点试验,证明该肥可有效地促进根系发育,吸收土壤潜在的养分,在获得较高施肥利润的前提下减少基肥用量。能使棉花产量比对照增产13%。是随水滴灌施肥相配套的农用产品。  相似文献   

20.
棉花天鹰椒间作施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作棉田为对照,重点探讨了棉椒间作施肥的效应。结果表明,棉椒间作既维持了较高的棉花产量水平,又显著提高了棉田的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率,且对该地区现有可支撑水资源有明显适应性。750.0 kg/hm2K2SO4复合肥间作棉田的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率更加稳定且较高,施肥主要是进一步提高间作棉田的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