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广西肝片形吸虫中间宿主的种类为小土蜗螺和斯氏萝卜螺。对不同剂量毛蚴感染中间宿主椎实螺的存活率,椎实螺的繁殖及其对干旱的抵抗力;尾蚴的逸出时间、数量;囊蚴对终宿主山羊羔的感染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一)羊常见吸虫病1.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又称肝蛭病,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所引起的。片形吸虫在羊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有适量水分条件下,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在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胞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很快变成囊蚴,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  相似文献   

3.
病原体为肝片吸虫。成虫寄生在羊的胆管和胆囊内,虫卵要可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排出体外。卵在水中孵出毛蚴后,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离开螺体随处漂流,附着在水草上变成囊蚴,羊吞食含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囊蚴进入消化道。在十二指肠形成幼虫,脱囊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经肝包膜至肝实质后进入胆管,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4.
首次报道了国内圈养斑纹角马肝片吸虫病确诊病例。诊断依据:(1)提示性临床症状:贫、消瘦、营养不良;(2)尸体剖检特征性病理变化:胆管显著扩张和胆管内挤排出大量肝片吸虫成虫的虫体;(3)肝片吸虫感染强度测定:运用麦克马斯特法测定了病死角马肝片吸虫感染强度为1 600个/g;(4)中间宿主调查:角马的饲养区内发现大量椎实螺,椎实螺体内含有大量的肝片吸虫尾蚴;(5)组织病理学检查:细支气管和肺泡腔内见有童虫的虫体结构。首次证实了角马肝片吸虫感染时,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可误移至肺,导致肺的病理变化。该病的发生与环境潮湿多水、环境中存在大量椎实螺而未被重视有关。肝片吸虫宿主范围广,应重视易感动物的生活环境,定期粪检确定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以及选择有效的药物防治,这是科学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肝片吸虫病牛、羊、猪、马、人都可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1肝片吸虫生活史肝片吸虫在牛、羊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虫卵发育成毛蚴,当毛蚴游于水中遇中间宿主──椎实螺时,可在椎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后很快变成囊蚴,囊蚴可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当牛、羊吃草或饮水时即被感染。囊蚴穿过牛、羊肠壁进入血管,经门静脉到肝脏,并进入肝脏、胆管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6.
1肝片吸虫病 1.1病原与流行特点 该病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肝片吸虫成虫在胆管内产生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并与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条件下经10~25天孵化出毛蚴,遇到中间宿主椎实螺,则侵入其体内,经过几个发育阶段最后形成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附着于水生植物上或水面上形成囊蚴,羊吃草或饮水时吞食囊蚴而感染该病。每年的春季、夏末、秋初发病。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6):6-9
为了找到青海地区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的主要中间宿主,并对椎实螺(Lymnaeidae snails)体内的蚴虫进行虫种鉴定。对青海部分地区的椎实螺进行压片镜检,结果发现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内无肝片吸虫蚴虫感染。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体内发现雷蚴,雷蚴为肝片吸虫的蚴虫,但是感染率较低为10%。青海萝卜螺(Radix cucnnorica)体内发现了雷蚴和尾蚴,并在养殖青海萝卜螺的水中青菜叶子上收集到囊蚴,经初步鉴定均为肝片吸虫的蚴虫,感染率较高为41.89%。主要中间宿主螺为青海萝卜螺。提取蚴虫体内DNA,通过PCR扩增18S rRNA片段并测序。将测序用DNAMAN软件进行比对后发现,与Gen Bank中发布的大片吸虫(Fasciola gigantica)和肝片吸虫的18S rRNA的序列进行比对其相似度分别为99.12%和92.03%。可以进一步确定所收集的蚴虫为肝片吸虫的蚴虫。  相似文献   

8.
1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肝片吸虫的繁殖受气候的影响,因为其中间宿主需要足够的湿度和合适的温度。其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属的各种螺,这些螺主要分布于潮湿的地带。椎实螺大多生活于中性和弱碱性土层,但在酸性相当强的条件下也能存活,不过在这种条件下个体较小而且数量较少。这种螺的壳长最长可达1cm。螺的数量是随季节而不断变化的,在冬季最少,在每年6月份和7月份最多,尤其是当年春季末降雨量超过其他年份的平均值时更是如此,如果有大量螺聚  相似文献   

9.
采用活体观察,胚胎整体装片和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甘肃省甘南牧区肝片吸虫中间宿主螺(青海萝卜螺和狭萝卜螺)的个体发育,同时对生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明确了椎实螺在甘南牧区的交配时间,产卵时间、地点及繁殖代数等。阐明了椎实螺的早期发育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七个不同时期,即卵裂期、桑椹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和幼螺形成期。  相似文献   

10.
1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的成虫寄生在牛羊肝胆管内,产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内与粪便混合排出体外,入水后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最后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或附着在草上,并分泌粘液包裹成囊蚴。囊蚴被牛吞食进入小肠后,沿胆管或穿过肠壁和肝实质到肝胆管内寄生。  相似文献   

11.
肝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鹿和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实质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牛羊大批死亡,给畜牧业经济带来很大损失.毛毕吸虫病是由分体科的毛毕属的包氏毛毕吸虫寄生于鸭、鹅及野生水禽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寄生并产卵引起肠黏膜发炎,影响肠道吸收功能,严重感染时呈现消瘦、发育受阻等症状.肝片形吸虫病及包氏毛毕吸虫病均属人畜共患病,肝片形吸虫、包氏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同属椎实螺,椎实螺有小土蜗、静水椎实螺、斯氏萝卜螺、耳萝卜螺4种,在我国分布甚广,它们生活并大量繁殖于田园、沟渠、池塘、沼泽等地.当病畜病禽排出的虫卵随粪便于水中,孵出毛蚴游于水中并钻入椎实螺体内生长发育,椎实螺受肝片形吸虫及毛毕吸虫幼虫感染,其受感染率可以反映出当地患肝片形吸虫病和毛毕吸虫病的严重程度.为此,笔者对高安市郊农村椎实螺感染肝片形吸虫、毛毕吸虫幼虫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旨为防治牛羊患肝片形吸虫病和鸭鹅患毛毕吸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牛羊肝片吸虫是一种形似柳叶状的深棕色吸虫,寄生于牛羊肝脏中,多见于在河边、渠边、低洼潮湿地区放牧的牛羊,舍饲牛羊很少感染。1病因肝片吸虫中间宿主是一种形似蚕虫大小的椎实螺,牛羊摄入带有椎实螺的牧草或饮用含有椎实螺的水而感染。感染性囊蚴随着水草而进入消化道,孵化后又随血液循环而进入肝脏,定居于肝  相似文献   

13.
刚察县伊克乌兰乡海滩地区,地处青海湖北岸,多为讷滩湿地,气候常年湿润,在纳滩中有相当多的椎实螺,这给肝片吸虫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中间宿主条件。多年以来,当地牛羊肝片吸虫感染率较高。因此,笔者于2002年5—6月份,用新兽药达虫净(Fenbendazole Tablets)进行了驱除肝片吸虫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羊肝片吸虫病是因羊吞食含有肝片吸虫囊蚴的水草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肝片吸虫外呈树叶状,虫体长20~30 cm,宽5~13 cm。新鲜虫体呈肉红色,浸泡后呈黑色。虫卵桶圆形,褐色,有卵盖,长130~150μm,宽70~90μm,卵内充满卵黄细胞,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后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外界水中15~30℃的温度下,经10~25 d孵化出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进行发育繁殖,最后生成许多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或附着于水草上变成囊蚴。羊吞食含有囊蚴的水草后,囊蚴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内脱去胞囊生成童虫,  相似文献   

15.
正1肝片吸虫病简介肝片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肝片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内,可引起肝组织损伤、肝肿大、急性肝炎和内出血,当侵入胆管时,引起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和贫血。严重的常发生死亡。1.1病原肝片吸虫外观似柳叶,从胆管出来时为淡红色,吸盘在虫的头部,透过体壁可看到树枝状的内脏器官,雌虫在胆管内产卵,随胆汁注入肠道,再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毛蚴。毛蚴出来后在水里游动,当遇到中间宿主椎实螺时,  相似文献   

16.
镇江市全年平均气温为15—15.4℃,平均相对湿发76%,平均降雨量为1066毫米。除冬季和早春外,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于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繁殖,同时促进了肝片吸虫卵的发育与毛蚴的孵化。而在河沟、塘边、渠旁和山丘低洼处生长着繁茂的水花生。近年来由于奶牛青绿饲料  相似文献   

17.
牛羊东毕血吸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西北部幅员辽阔 ,地势平坦 ,有大小泡沼多达 1 2 5 0个 ,许多河流进草原后形成无尾河 ,或流进泡河内。雨季雨水流入洼地 ,长期浸泡低洼草场 ,极利于东毕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繁殖生长。1 986年和 1 998年该地区先后两次牛、羊东毕血吸虫病流行 ,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1 病原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属于裂体科 ,东毕属吸虫 ,主要寄生于牛羊肠系膜静脉 ,引起牛、羊东毕血吸虫病。其中间宿主为水生椎实螺。牛、羊粪便中的虫卵 ,在水中孵化成毛蚴 ,侵入螺体 2 1天后发育成尾蚴逸出 ,在水中经皮肤侵入终末宿主体内 ,移行到肠系膜静脉管中生…  相似文献   

18.
牛羊肝片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阿坝州牧区牛羊肝片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感染情况调查表明,从第3月至9月份感染率(13.9%-80.3%)逐渐上升,从第10月份(34.3%)又开始下降。终年放牧草地上的螺体感染率为91.7%,季节轮牧草地为80.3%,较前者低11.4%。  相似文献   

19.
<正>肝片吸虫是一种区域性较强的寄生虫病,常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带和河流、小溪附近放牧的牛、羊等反刍动物。动物感染肝片吸虫后在肝脏、胆管内可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病症。其中间宿主为椎实螺。肝片吸虫的  相似文献   

20.
绵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湿地中生活的椎实螺息息相关,由于椎实螺是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生活于低洼和沼泽等湿地,故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新疆巴里坤县绵羊养殖多以放牧为主,特别是夏草场位于巴里坤湖周边,绵羊在放牧过程中容易感染该病,通过作者多年的兽医临床经验,特撰写此文,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