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板栗是我国的名优干果,分布区域广,栽植面积大,但低产园较多。近年来,林业科技工作者在板栗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对低产园成因分析及增产改造配套技术研究尚少。为此本文分析了低产园的成因,并探讨了低产园增产改造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对云南省永胜县光华乡开展低产板栗园改造的基础上,总结了低产板栗园改造的实用技术。低产板栗园改造地海拔1700-1950m,土壤类型为红壤、黄红壤,土层厚度中等,坡向为阳坡、半阳坡,坡度16-20°。板栗种植时间为1994年,低产的原因为品种不良、经营管理粗放等,本文从低产成因分析、低产改造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低产板栗园的改造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低产板栗园品种改造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种的选择是板栗高产、质优的基础性条件,是低产板栗园改造的关键因素,低产板栗园品种改造的核心,则在于选好品种.低产板栗园品种改造方法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政策、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及栗园实际情况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方式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4.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特产于我国的著名干果,果实营养丰富,食用价值极高,素有“木本粮食”之称.湖北省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建有大面积板栗园,现阶段这些板栗园,存在管理粗放、树体老化,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低或绝产等问题,对这些低产园进行标准化改造能有效提高栗园产量.作者通过对大别山区老栗园进行低产林综合改造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全省情况,系统总结了湖北省板栗标准化改造综合技术,旨在推广板栗低产林标准化改造技术,提高板栗低产林改造水平和科技含量,推动全省板栗低产标准化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5.
鲁甸县板栗低产成因分析及增产增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鲁甸县板栗资源及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现状,对板栗产业中存在的品种混杂、干旱缺水、栗园建设不健全、管理粗放等低产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更换良种、改善水肥条件、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修剪等增产增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低产密植板栗园采取重截主枝、土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措施,可降低板栗树冠,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尽快提高低产密植板栗园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实施增产措施后第2a每公顷产量210kg;第3a产量达925kg;第4a产量达2450kg,比对照增收4 98倍,每公顷收益达22050元。如配合叶面喷施板栗增产剂,实苞率达92%,产量比对照增加17%,空苞率减少9%,且粒果饱满,大小均匀,光泽好,可提高板栗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7.
云南板栗实生栽培面积大, 管理粗放, 结果迟, 产量低, 品质差。采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选育的板栗新品系, 对低产板栗园进行嫁接改造, 并采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 加强对改造后栗园管理, 实现了板栗的早实丰产优质高效。为大面积低产栗园改造提供了良种和配套技术, 给板栗产业化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迪庆州板栗低产原因及增产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庆州现有板栗种植面积1 200hm2,但大都属低产栗林,板栗产量较低.通过对全州板栗低产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实生繁殖、造林地块选择不当、造林密度不合理、病虫害严重、管理粗放是造成迪庆州板栗低产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衰老树更新修剪,低劣品种高接换种,幼树整形修剪,加强土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采用优良品种的嫁接苗,合理密植,配置授粉树等科学经营管理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目前生产上出现的低产板栗园特征和成因并围绕板栗低产提出了改造措施,旨在为栗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万亩低产栗园综合增产技术开发阎洪楚,宋学智,解玉选,李乃臻,陆发利,夏建立(临沂地区林业局)板栗是我区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也是山区农民治穷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长期沿用实生繁殖,粗放管理,造成结果晚,品质差,产量低而不稳。为此,林业工作者和果农进行...  相似文献   

11.
板栗低产园增产改造配套技术陆发利,闫洪楚,李乃臻,申学勤(山东省临沂市林业局276001)临沂市是山东省板栗重点产区,板栗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长期沿用实生繁殖、粗放管理,低产园面积大,平均单产低。为此,自70年代末进行了一系列增产改造技术研...  相似文献   

12.
板栗园建设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利用宜林荒山、荒地或停耕地栽植成园,即新建粟园;一种是利用原低产板栗林或野生状态的板栗林,直接嫁接,不再移植,加以抚育管理成园,即低改成园。两种建园方式各有长处。板栗低改具有早成园,早结实、早收益的优点,并且利用了野生板栗林对本地立地条件的适生性,克服了外地引进良种的地域性差异,解决板栗树苗栽植后的缓苗期特性,节省了育苗所用的投资和劳动力。同时,对原有人工经营但产量低的板栗林,野生状态的板栗林得以利用,扩大了板栗生产潜力,所以近年来板栗林的低改在全国各地都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3.
在安徽、浙江省应用增产灵在多个板栗品种上进行了中试和大面积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增产灵对板栗增产具有显著效应,在不进行垦复、修剪和人工授粉的情况下,施用增产灵,板栗空蓬率平均下降30%,产量增加50%~200%,投入产出比约为1:10。  相似文献   

14.
板栗叶面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雌雄花比例失调、空苞率高及自然落果严重是板栗低产的内在原因.其实质是板栗的原始性状、产区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的缺乏所致.板栗叶面施肥比根施能更有效地抑制低产的发生.试验证明:喷施单元素常规商品肥可增产20~40%,喷施氮、磷、钾复合肥增产可达50%以上,如加入微量元素硼、锰、锌等则增产效果更明显.为此我们研制了板栗专用叶面肥——增产灵Ⅰ号、Ⅱ号,其增产幅度最高可达500%.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对高密度劣质板栗低产果园的不同改造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劣质板栗低产果园的不同改造模式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以嫁接换冠+间伐为最佳,板栗园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6.
低产板栗园高接换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西市板栗栽培面积733hm^2,但由于品种混杂,产量低,收入少,严重制约了板栗生产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育和引进了一些板栗良种,对低产板栗园进行高接换头。在正常管理条件下,嫁接成活率达到96.5%,第2年有62%的树结果。第3年结果株率100%,产量达3-4kg/株,获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高接换头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丁当林场原有荔枝园13公顷 ,3500株树 ,其中1986年定植的结果树面积7.8公顷 ,1645株 ,1994年定植的初结果树面积3.7公顷 ,1555株。自投产以来 ,最高产量为1万公斤 ,正常年份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 ,最低产量为0,是名符其实的低产园。荔枝低产园成因品种繁杂。丁当林场荔枝低产园中 ,共有黑叶、香荔、糯米糍、桂味、禾荔及其他6个品种 ,以黑叶荔枝为主。除黑叶、糯米糍在当地表现比较稳产和丰产外 ,其余品种均不稳产、丰产 ,甚至有23株自1986年种植以来从未开花结果 ,俗称“肥婆树”。由于品种繁多 ,…  相似文献   

18.
板栗树适应性强,比较抗旱、耐涝,栽培容易,产量较稳定。霍山县发展成年板栗园5.4万亩,由于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平均亩产板栗不足百斤。根据光能潜力计算板栗产量,一般丰产园的理论产量为每亩610.2kg,高额丰产园理论产量为每亩972kg。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辽南山区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采用高接换头更新品种、合理修剪、整修水土保持工程、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措施,改造后第3年的板栗产量增产2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浅谈板栗密植园早果、高产稳产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具强枝结果的习性,且多外围结果,形成板栗树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怀柔区板栗产区以前多采用清膛修剪(追花修剪),结果更促进结果部位外移。为了达到立体结果、高产稳产的目的,从1991年以来,我们在怀柔镇红军庄村板栗园进行了多年的试验,在冬季采用促进内膛结果的"双枝更新"、"小枝连年更新"、"重短截"和"控制结果"的修剪法,并结合夏季拉枝等其它管理措施,使该园从99年至今一直保持亩产200公斤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