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普惠金融体系最新发展的重点,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农村金融供给的重要力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在客户资源、经营业务等方面虽然存在利益冲突,但在资金、信息和技术领域则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通过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双方之间的策略选择、影响因素以及演变轨迹,研究不同情形下复制动态系统中的局部均衡点,并从降低合作成本、开创收益增量、协调收益比例这3个角度提出促进双方长期稳定协作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得到相应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方面的制约。在进一步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工作中,即需要与大型商业银行共同合作,互惠互利。本文主要立足于大型商业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对两者合作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深入了解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现状,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通过抽样法对农户、农村企业、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和供给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资金通过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流出农村,农户和农村企业存在着规模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只能满足这些资金需求的一小部分,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民间资金供给满足。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应该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管制,培育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效率,以弥补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的缺口。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融资难的供求双方视角综合分析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仍然以显著篇幅谈及农村融资问题,并提出了多项有力举措。农村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须从供方和需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供方来讲,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农行等大型商业银行)之所以在农村金融方面供给不足,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供方金融创新的能力还不够,风险控制和信用评估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原有的传统农村金融运行机制和风险控制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新的需求。由于创新  相似文献   

5.
乔娟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298-300,331
现有金融机构开展的服务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主体的补充力量,已逐渐发展起来。针对甘肃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金融形势正在发生着变化。从供给方面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已基本结束,农业银行上市改造已经完成,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日益普及,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努力日见成效。从需求方面看,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不再只是化肥、农药、种子等农用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7.
黄莹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3):129-130,105
农村金融虽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但却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营业网点覆盖程度不足、农村资金流失严重,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等问题。因此,为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必须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良性竞争环境;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信贷普及程度,将存款积极转化为贷款发放。  相似文献   

8.
从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空间结构看,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仍然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是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保险公司等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农村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农业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成为除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三大主力外的有益补充,金融要素空间上出现“中部塌陷”特征。改进生产函数,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显示,湖南省农村金融规模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机构组成结构的多元化、农村信贷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湖南农村经济增长,而金融要素从集聚向发散的空间结构转变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京郊农户资金互助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大型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伙伴和有益补充.从分析京郊农户资金需求特征和资金供给渠道入手,从满足最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资金需求的角度.阐述了农民资金互助社存在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资金互助社的优势,明确了资金互助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一,村镇银行的设立对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运行中,其发展又面临诸多挑战。运用C-A-P模型,结合我国村镇银行的特色、优势以及劣势,分析其市场定位,并提出实现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策略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会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52-16653,16669
从村镇银行的特点出发,基于金融共生理论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指出村镇银行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的同时,必须依靠合作机制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以新的合作机构与合作方式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分析,认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整体功能被削弱;并从供销合作社的农民盟友、组织特性和体系方面,分析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方面具备的条件和优势.其思路是把握农村信用特点,以生产经营合作为基础,将信用合作融入经营服务体系,构建以专业合作社成员间资金互助为基础的农村融资服务新体系.提出了把握基本定位、着眼于体制和机制创新、与涉农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做好风险防范、政府应给予扶持等促进合作性金融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市场是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动态博弈、合作共生的信息不对称系统。通过把信号博弈和重复博弈思想引入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构建以金融市场有效运行为反馈信号的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监管信号传递模型,分析金融市场治理中有效监管信号的传递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市场有效运行水平之间存在分离、混同两种均衡关系;在金融监管声誉效应的驱动下,金融监管当局倾向于选择混同均衡策略,而不是分离均衡。因而只有建立通畅的金融监管信号传递及反馈机制,强化并放大金融监管信号显示,增大监管乘数效应,形成良性的监管声誉效应,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但在实际设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目标和商业目标二者的冲突,加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不配套,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渐渐偏离了其初始定位。该文在研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历程和市场定位现状的基础上,以福建省为例,从客户主体、地区分布、经营规模、金融产品与业务主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只有找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己的市场定位,植根于农村,心系农户,才能打破我国农村市场金融资金供不应求的困境,从而找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对增强农村金融市场活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在发展中存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融资渠道单一、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信用风险保障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可通过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管理者和员工劳动技能、政府扶持等措施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6.
以农村新型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村镇银行这样的新型金融机构必然遭遇到的不同问题,其中既有村镇银行自身的天然属性造成的比较劣势,又有政府外在政策环境上的缺陷,为此,需要村镇银行在多方面进行创新、尝试不同的发展模式,同时,政府给予宏观上的制度支持,才能真正实现新型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金凤  周学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86-13488
综述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现状,指出金融机构曾推动了“三农”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资金紧张以及亏损等原因,营业网点较少,不能以更好地服务“三农”。介绍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村镇银行的必要性:一是村镇银行能以更灵活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为“三农”服务;二是村镇银行能够更好地服务和支持“三农”中的弱势群体;三是村镇银行是黄河三角洲全面发展“三农”事业的有力补充;四是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方面优势明显。从政策优势、环境优势、经济优势3个方面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村镇银行的可行性。探讨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村镇银行短期收益难以见效;二是村镇银行资本金数据较大;三是竞争和经营压力较大。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一是明确区域内村镇银行服务对象;二是以点带面,辐射发展;利用IT技术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介的金融联结模式已经成为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方式以农业产业链为轴线、农业供应链为纽带,将农业信贷资金供需主体有机联结起来,形成了完善的动力促进机制、业务运行机制以及履约担保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信贷市场上农户的抵押品不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及监督成本,提高了及时还款率,确保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这种金融联结模式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增强金融联结能力,着力解决农户对农村金融信贷资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9年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取消了县级机构的放贷权,农村资金通过信用社流向城市等使得农村发展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笔者拟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从商业银行"不为"、政策性银行"不能"、合作金融"无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从农业银行的有限商业化、重构农业政策性金融、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