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花序、打顶对北柴胡生育性状及根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引自甘肃北柴胡在孕蕾期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北柴胡生育性状及根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叶面积指数大、光合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打顶后植株生长旺盛,但结实率低,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辽藁本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藁本种植密度试验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田间全年生育期延长;种植密度对辽藁本的株高、叶龄、叶面积指数和茎充实度等生育性状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根粗>1 cm的根数增加、根长加长、根重最重。最佳种植密度为60 cm×(25~30)cm,其根部产量性状较好,药材性状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但单位面积产量表现中等,可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密植,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摘花序、打顶对2年生桔梗的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明显优于2种处理方法的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4.
摘花序、打顶对商洛黄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种植于陕西商洛香菊药源基地的两年生黄芩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黄芩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处理结果明显优于两种处理方法的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摘花序、打顶对2年生桔梗的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明显优于2种处理方法的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6.
何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320-2322
[目的]考察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种植于陕西商洛香菊药源基地的2年生丹参样品,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丹参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处理结果明显优于2种处理方法单独使用的效果。[结论]试验考察了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为商洛丹参的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1年生辽藁本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大小根茎繁殖材料对辽藁本地上部分生长状况、根部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以1级根茎作为繁殖材料辽藁本长势最好,根部产量最高;以3级根茎作为繁殖材料辽藁本成活率最高,但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辽藁本栽培的最适根芽数,研究不同根芽数对辽藁本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繁育根芽数。结果表明:随着根芽数的减少,生育期延长,株高、茎粗、茎充实度和产量等均有所增加,繁殖辽藁本的最佳根芽数为2个。  相似文献   

9.
辽藁本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引种栽培的野生辽藁本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辽藁本年生育期约为220 d,物候期可划分为返青期、营养生长期、孕蕾期、开花期、果期、枯萎期。地上部各器官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增长曲线呈单S型,叶面积随株高的增高而增大,孕蕾期叶面积最大,叶面积指数最高,此后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辽藁本为有限花序。根部返青后生长速度较快,开花期至坐果期生长缓慢,坐果期至枯萎期根重、根粗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根长此时则处于平缓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仿生栽培模式对辽藁本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辽藁本资源的保护和扩大资源量、探讨辽藁本最佳栽培模式,在异地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辽藁本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仿生栽培模式下,辽藁本株高、叶面积指数、分枝数和花序数等生育性状的变化规律相似,其中以模式1发育较迅速,其他模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发育迟缓,发育量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仿生栽培模式中光照强度有利于辽藁本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以及挥发油的积累。综合分析认为,仿生栽培辽藁本方法可行,不仅可以利用闲置土地发展林下经济和立体开发资源,而且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长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生物学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肿病俗称根癌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对十字花科植物危害极大。本文介绍了十字花科根肿病目前的基本研究概况,详细讨论了根肿病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宁夏地区油松天然次生林(贺兰山、罗山)和人工林(六盘山)为研究对象,对其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土壤特性及两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地区油松林细根生物量集中分布于0~2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活细根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大小关系表现为贺兰山>六盘山>罗山,死细根生物量呈相反规律。除表层土壤(0~20 cm土层)含水量外,3个地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大小关系均表现为:六盘山>贺兰山>罗山,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全C、全N和全P含量大小关系表现为:罗山> 贺兰山>六盘山。相关分析表明,该区油松天然次生林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相关性更大,人工林则与土壤养分如全N、全P等指标的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14.
Plant roots dynamics responses to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changed precipitation can be a key link between plant growth and long-term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ecosystem carbon balance.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experiments and hypotheses developed in this area, which mainly include plant fine roots growth, root turnover, root respiration and other root dynamics responses to elevated CO2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Some recent new methods of studying root systems were also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It holds herein that the assemblage of information about root turnover patterns, root respiration and other dynamic responses to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and global climatic change can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explore some new research areas. In this paper, some research challenges in the plant root responses to the elevated CO2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dur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were also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冬小麦生育前期及中期根系6个性状和植林地上部10个性状间相关关系的系统研究,明确了判断根系有关性状的地上部指标顺序:冬前和冬季阶段是单株绿叶数>单株分蘖数>株高,返青起身阶段是单株分蘖数>单株绿叶数>株高,拔节挑旗阶段是单株分蘖数>株高>单株绿叶数。单株干重和鲜重也是各阶段判断根系性状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柽柳根系形态、构型指标对地下水矿化度变化的响应规律,以3年生柽柳幼苗为研究对象,在1.8 m地下水水位条件下,模拟设置黄河三角洲淡水(0 g/L)、微咸水(3 g/L)、咸水(8 g/L)和盐水(20 g/L)4个矿化度,测定分析柽柳根系直径、根长、生物量、根冠比、拓扑指数、连接长度等生长和构型指标。结果表明:地下水矿化度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但对土壤含盐量、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对柽柳幼苗根系生长及构型产生影响。随地下水矿化度的升高,柽柳根径、根长、侧根数、主根及侧根生物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微咸水矿化度下达到最大值。在淡水、微咸水矿化度下,柽柳根系拓扑指数接近0.5,根系分支趋向于叉状分支模式;在咸水、盐水矿化度下,柽柳根系拓扑指数较大接近1.0,趋向于鱼尾形分支模式。不同地下水矿化度下柽柳根系总长度显著大于根系内部连接长度,外部连接长度大于内部连接长度,柽柳根系均呈现向外扩张的生长策略。不同地下水矿化度处理下柽柳根系形态及构型特征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表现出不同的水盐适应特征。适当提高地下水矿化度至微咸水可促进柽柳根系的生长,而高于咸水矿化度则会对柽柳根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是培育优质苗木、提高造林表现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当年生核桃楸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对照(CK)、平均施肥(AF)、直线施肥(LF)、指数施肥(100E)、0.5倍指数施肥(50E)、2倍指数施肥(200E)、4倍指数施肥(400E)等处理,探究幼苗根系形态和养分累积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在生长结束时,100E处理下的苗高和地径表现较好,增长量分别为21.35 cm和3.66 mm。在施肥初期(5周后),LF处理下的幼苗比根长(SRL)、比根表面积(SRA)、平均直径(AD)、组织密度(RTD)和生物量达到最高,在施肥9周后,各处理中100E处理下幼苗根系的SRL、SRA和AD达到最高,分别比CK高77.93%、50.59%和54.84%(P<0.05)。随着幼苗生长节律的变化,不同收获时间对核桃楸幼苗根系形态存在显著影响,施肥显著降低了核桃楸根系的SRL、SRA和AD,增加了RTD和生物量(P<0.05)。100E处理和200E处理下的幼苗根系分别有较高的K和N浓度,总体上,根系养分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根系养分含量,生长结束时,100E处理下的幼苗根系N、P和K含量分别为106.41、11.00 mg·株-1和14.43 mg·株-1。指数施肥方式下100 mg·株-1的施肥量更有利于核桃楸幼苗的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