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蕾 《农家顾问》2013,(10):48-49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南美白对虾不耐低温,冬季养殖便无法进行。但养殖户经过摸索,冬季采用冬棚养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养殖方式也呈多种多样,其中南美白对虾与青虾套养即是养殖效益较为突出的一种。2005~2006年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水产养殖户郝学忠等人在镇水产技术人员指导下,参考现有池塘罗氏沼虾与青虾轮养技术,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节水生态养殖技术,即在南美白对虾分级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池塘养殖结构,把单一养虾变为虾鱼混养,通过定向培养光合细菌进行池塘水质调控,改大排大灌为渐进式加水,稳定池塘良好生态环境。本文从温棚标粗、成虾养殖2个方面介绍南美白对虾节水生态养殖技术,以期为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2000年北方地区成功引进南美白对虾以来,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南美白对虾已成为虾农脱贫致富首选的优良品种.但北方地区池塘盐碱化严重,养殖用水pH值、氨氮超标,水质不易调节;加上近两年养殖户盲目加大养殖密度,养殖管理体系跟不上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退化,致使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发生严重病害.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养殖周期短、生长快、营养价值高,一直是养殖户比较热门的选择。南美白对虾的病害比较严重,一旦发生则损失惨重。本文就"混养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问题展开论述,介绍了南美白对虾产生病害的原因,分析了混养技术在虾病防害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给养殖户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周志明 《新农村》2004,(6):18-18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肢虾、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质虾种之一。南美白对虾  相似文献   

7.
虾很多人都会养,近几年各地探索了多种养殖模式,很多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前些年倡导的对虾高健康养殖系统推动了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迅猛发展,使得对虾养殖总产量节节攀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生产实践中,许多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量而导致虾病越来越多、虾生长越来越慢,2000年前后养到规格60尾他左右一次性卖虾只需养殖七八十天,而近两年绝大多数都得养100多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萧山地区南美对虾养殖的现状和模式的调查,结合自身生产现状,对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和外塘养殖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虾,原产于太平洋西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虾之一。南美白对虾经过淡化驯养可在低盐度或纯淡水池塘养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探索南美白对虾在我市的养殖前景,乌市农牧局于2010年在青格达湖乡渔区选址组织实施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开发和示范推广》项目,从苗种投放、淡化、水质调节、饲料投喂、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肢虾或者白对虾,它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和饲料系数低的特点,非常适宜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属于浙江省水产养殖支柱产业,据2012年统计,全省拥有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34.67万亩、产量13.66万吨、产值35亿元,产业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11.2%。目前,浙江省南美白对虾在保持传统池塘精养模式的同时,逐步提升了养殖设施化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新技术的发展。临海市利用伞式大棚设施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大棚多茬分级养殖,养殖技术十分成熟,平均单茬养殖周期约90天,商品虾养成规格在40尾/斤左右,年亩产值1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技术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叶秀琼 《福建农业》2013,(10):29-31
养殖南美白对虾,有的由于池塘老化、种质退化和养殖期间病害发生严重,导致风险不断增大,养殖户出现亏损,严重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发展。鳖虽是虾的天敌,但若二者混合养殖,却能产生很好的效益。其优点在于,一是立体利用了池塘空间,甲鱼一般在池底爬行,而对虾在水中游泳。二是降低了两种品种的密度,从而有利于它们的生长,降低了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7,(8):139-140
南美白对虾的适应范围较广,并且产量较高,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是目前我国重要的海水及淡水养殖种类。但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南美白对虾的不科学养殖方式,导致在养殖过程中爆发虾病,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通过大量的化学药物及抗菌素,能够消灭虽然能够控制虾病的,但是还消灭了消化道中固有有益微生物,对动物微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重了虾病的病害,提高了养殖风险。这种养殖模式不仅会导致南美白对虾资源的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基于此,本文就对南美白对虾的生态养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由于其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个体大且抗病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其养殖技术发展迅速,产量大幅提高,导致其价格逐年下降,养殖效益逐年走低。笔者通过实施南美白对虾淡水高产健康养殖技术,保持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现对南美白对虾的淡水高产养殖技术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肢虾 ,隶属于十足目 ,对虾属 ,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 ,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质虾种之一。该虾生长快 ,繁殖周期长 ,抗病力强 ,对饵料要求低 ,肉味鲜美 ,加工出肉率高 ,并耐低氧 ,可活体运销 ,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上的紧俏对虾品种 ,发展前景广阔。我国于 1988年从美国引进 ,1994年人工育苗试验成功。南美白对虾既适宜海水养殖 ,在做好虾苗淡化的基础上也能淡水养殖。下面介绍它的生物学特性和池塘淡水养殖方法。1 生物学特性1 1 外部形态 南美白对虾外形酷似中国对虾 ,成虾最大体长可达 2 4厘米 ,正常体色…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是淡水养殖的重要虾类品种,由于该类虾具有繁殖快、虾肉鲜美等特点,在水产市场上较为畅销。以江苏省盐城地区淡水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例,通过棚虾养殖技术的应用,所产出的成品虾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依据温棚养殖的特点,本文主要对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要点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南美白对虾是热带型虾,只有温度达到6~40℃才能适合南美白对虾生存,要想保障南美白对虾长期生长  相似文献   

16.
张杰  杨秀来  王骥腾 《新农村》2012,(10):28-29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品种中单产最高的虾种。南美对虾的主要特点是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出肉率高、抗病力强、适温适盐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集约化高产养殖品种。1.养殖准备(1)场所选择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要求水质清新,光照充足,无  相似文献   

17.
市场前沿     
南美白对虾价格难高2008年的高价虾吸引了众多水产养殖者的投资,许多原本养鱼的都纷纷放弃,转向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因此今年的虾产量将有大幅度提高。这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上海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经济效益,调查了南汇、奉贤、金山三地养殖面积共135hm~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1)2002年上海地区南美白对虾投入产出比为1:1.3。(2)销售利润率为26.1%。(3)生产经营边际安全率为68.8,表明该地区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总体经营状况很安全。通过对成本结构百分比的分析得出:目前上述地区养虾的固定成本和占总成本比例分别为12.8%,占87.2%,这一结果提示在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过程中,养殖人员应重视降低变动成本。由对销售价格等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可知:销售价格、单位产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量的敏感性系数分别为 4.5,-3.1、-0.23、 1.43,得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销售价格最大,单位产量变动成本的影响则紧随其后。通过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本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应搞好养殖总量的规划与调控,防止增产不增收;应注意保护环境,推进科学养虾,采取可持续养虾模式。对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善管理的虾农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南美白对虾淡水高产养殖技术,以期指导养殖户提高养殖产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上海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经济效益,调查了南汇、奉贤、金山三地养殖面积共135hm~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1)2002年上海地区南美白对虾投入产出比为1:1.3。(2)销售利润率为26.1%。(3)生产经营边际安全率为68.8,表明该地区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总体经营状况很安全。通过对成本结构百分比的分析得出:目前上述地区养虾的固定成本和占总成本比例分别为12.8%,占87.2%,这一结果提示在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过程中,养殖人员应重视降低变动成本。由对销售价格等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可知:销售价格、单位产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量的敏感性系数分别为 4.5,-3.1、-0.23、 1.43,得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销售价格最大,单位产量变动成本的影响则紧随其后。通过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本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应搞好养殖总量的规划与调控,防止增产不增收;应注意保护环境,推进科学养虾,采取可持续养虾模式。对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善管理的虾农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