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泰国是产茶国家之一,茶园49万奈(1奈=2.4亩),约有一万奈是私人开垦种植成片的茶园,其余是分散的荒山野生茶树,集中生长在与我国云南省、缅甸、老挝交界的清迈、清莱两府山区地方,茶树品种当地人称是印度阿萨姆种,笔者在“拉民”、“泰国”茶园观察叶型初步鉴定应是我国云南大叶种品系,因野生茶树变异较多,所以茶园多大、中、小叶种混生。  相似文献   

2.
正印度阿萨姆、大吉岭两大地区所产著名红茶,其茶种均源于中国。据日本、中国等专家考证研究,印度阿萨姆茶树源自云南大叶种茶树,是从云南西部传播过去的。英国罗伯特·布里斯1823年在印度阿萨姆发现茶树,英帝国为压制华茶,吹嘘印度也是茶树原产地。印度大吉岭地区的茶树又源自何处呢?中央电视台2013年推出的电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四集说:"大吉岭红茶种植的历史还不到两百年,其茶技、茶种均来  相似文献   

3.
文摘摘要     
《中国茶叶》2007,29(4):41-43
铝对茶树生长和抗氧化系统活性的影响;康普茶(Kombucha)的抗菌活性;印度阿萨姆地区不同无性系茶园的土壤性质研究;西喀麦隆高地3种作物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动态;茶皂素对花瓶植物、玫瑰切花水分传导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云南古茶树(园)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云南省保存有20多万亩古茶园,这些古茶树(阿萨姆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种质资源可能含有各种优良基因,对未来茶树良种选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十个有代表性的古茶园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十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6.5%~90.9%;Nei’氏遗传距离(He)居群平均是0.281,阿萨姆变种水平内是0.461;Shannon多样性指数(Ho)居群平均是0.418,阿萨姆变种水平内是0.653。而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391,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36.0%)和AMOVA分析结果(39.7%)相一致,说明阿萨姆变种60.9%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內的个体间,39.1%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间。研究结果揭示阿萨姆变种居群遗传多样性高,居群间遗传变异存在中度的遗传分化,这可能是由于茶树种内高度异交的特性和生境片段化所致。基于观察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虞富莲 《中国茶叶》2005,27(3):26-26
本刊讯 2005年3月20日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举办的"中日茶起源研讨会"上,日本茶业界著名学者松下智先生认为茶树原产地在云南的南部,并断然否认印度阿萨姆的萨地亚(Sadiya)是茶树的原产地.理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及2002年他先后5次去过印度的阿萨姆地区.  相似文献   

6.
前言印度茶园约为364,000公倾,其中189,312公倾为阿萨姆品系,面积上占52%,茶叶产量上占54%。主要栽种品种有:阿萨姆种,中国种,柬埔寨种及其它杂交种。近年来育成了一些适宜于生产上大规模种植的品系,这些品系的根系形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Barua 和 Bazbaruah,1970)。故这  相似文献   

7.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6,28(3):47-48
用离体叶片技术进行了10个茶树品种(TV-30,BSS-2,TV-18,S-449,TV-29,TV-26,UP-3,CP-1,TV-22和UP-9)对茶云纹叶枯病(Glomerella cingulata)的抗病性研究。研究表明,在上述10个品种中,以TV-30品种抗病性最强,而UP-3和TV-22品种最感病。文章还报导了茶树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功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关系。过氧化物酶是一种活性氧的重要消除剂。它和其他保卫反应相结合可引起寄主植物和病原菌间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8.
《茶叶》1986,(3)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早为世界所公认。但由于东北印度阿萨姆与我国云南和缅甸交界的山区发现了几株大茶树,一些英国学者便以此为据主张印度是茶树原产地。一九一八年科恩司徒(Coheustuart)调和主张茶树原产地有两处,就是“二元学说”。树态矮小丛生。叶形小的发源于中国东南  相似文献   

9.
邦崴大茶树等5个大叶茶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斌  陈国本 《茶叶科学》1996,16(2):119-124
对中国云南邦崴大茶树、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缅甸掸部大叶种、越南大叶种等5个大叶茶树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茶树品种均为二倍体(2n=2x=30),但存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特别是在越南大叶品种中首次发现了一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31条的细胞。这5个品种均为2A型核型,其核型对称性的大小顺序为:邦崴大叶茶树→阿萨姆种→云南大叶种、越南大叶种→掸部大叶种。根据核型分析结果,认为这5个大叶茶间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和共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
正罗溥鍒,茶学教育和茶树栽培专家。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和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最早引进印度阿萨姆种,推广云南大叶种,首先发现乐昌白毛茶;研究出幼年茶树分段修剪等一整套大叶种茶树栽培技术,为华南地区发展红碎茶和推广良种奠定基础,对广东茶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罗溥鍒,1910年7月生于广东南海市。1928年7月,广州师范学校(今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任中  相似文献   

11.
香蕉试管苗大田植株染色体变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香蕉试管苗大田植株随机取样进行染色体变异的检测分析,发现染色体变异株的比例平均达65.7%,其中最低50%,最高87.5%,混倍体是是的主要类型,约占46%,而非整倍体居次,约占19%。对试管苗大田植株同工酶变异的比较分析,发现变异性最大的酶是苹果酸脱氢酶,最小的是脂酶,由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有效数(Ae)反映出的群体的分化程度显示,各群体分化程度不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苗厂的苗的相对遗传距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不同来源地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来自福建、广东、台湾的72份茶树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7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72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变异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30,其中数量性状(1.82)大于质量性状(0.94),以梗粗的最大(2.15);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17.86%,以百芽重的最大(29.21%),其次是发芽密度(23.46%)。相关性分析发现多个数量性状间的关系复杂,有22对性状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8对达显著水平(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份茶树种质在遗传距离为16时被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间的主要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形态特征和进化类型各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10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代表了27项表型性状76.04%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大小,筛选出综合得分前5的茶树种质可在茶叶新产品开发、茶树育种等方面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SSR标记对梧州六堡镇群体种和南渡镇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用于该种质资源鉴别的核心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如下:(1)17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得到98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扩增的等位位点为3~8个,平均每个位点5.764 7个等位基因;(2)从17个SSR分子标记中筛选出8个核心标记组合即可区分每份种质资源;(3)六堡镇茶树种质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数、基因多样性(H)、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4.647 1、7.000 0、0.675 4、0.628 3,高于南渡镇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与栽培种茶树群体接近;(4)聚类分析表明,六堡镇茶树群体部分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部分与云南的大叶种茶树,少量与浙江、贵州地方栽培种聚为一类;而南渡镇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仅有2个六堡镇的种质材料散落其间。综上所述,梧州茶树种质资源丰富,遗传多样性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海南胡椒属植物资源形态多样性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胡椒属植物中,栽培胡椒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野生胡椒资源也具重要的开发价值。为了解海南胡椒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集了74份材料,对其形态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8个形态性状其平均变异系数为51%。数量性状中,侧枝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1%,叶片宽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6%;质量性状中,主蔓被毛指数变异系数最大,为170%,成熟叶片颜色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采用数量分类法对海南胡椒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形态聚类分析,在阈值为0.139处,74份胡椒种质被分为3大类群;在阈值为0.032处,74份胡椒种质可分成SG1(所有的海南蒟)、SG2(6份假山蒟)、SG3(6份假山蒟和3份华南胡椒)、SG4(8份假山蒟和4份细叶青蒌藤)、SG5(假蒟和蒌叶)、SG6(印尼大叶种、班尼叶尔一号和古晋种3个栽培品种)、SG7(9份大叶蒟和2份复毛胡椒)和SG8(16份毛蒟和1份苎叶蒟)8个亚类。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汤培彪  杨忠兴  王华 《茶叶》2011,37(2):72-75
本文首先介绍古茶树的定义,随后根据对凤庆县的古茶树资源调查,叙述了在凤庆县境内分布的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结合凤庆县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的状况,本文从古茶树的种质资源、优质茶叶原料、天然价值、稀有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分析了古茶树资源对凤庆县茶叶产业地位和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茶种系间的亲缘关系及进化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103个茶树种质资源材料的酯酶同工酶(EST)。结果表明,EST 与茶形态分类特征有密切关系;茶树的进化途径为大叶茶→中叶茶→小叶茶,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不同形态类型材料间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大叶茶与中、小叶茶间的关系较远,中叶茶与小叶茶之间的关系较近,进化水平相似,应属同一聚居群。形态学上的大叶茶实际上是一个亲缘关系相当复杂的类群。乔木与灌木型茶树间亲缘关系疏远,小乔木与灌木型茶树间的关系次之,而乔木与小乔木间的关系接近。  相似文献   

17.
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茶树品种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本英  成浩 《茶叶》2007,33(4):198-202
随着各种新型DNA分子标记的出现,带动了DNA指纹图谱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几种常见DNA指纹鉴定技术,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简称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AFLP)、简单重复序列或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SSR)、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简称SNPs)等的基本原理、在技术上的优缺点及其在茶树品种资源中的应用,包括品种的鉴定、纯度的检测、品种亲缘关系与分类的研究及品种专利权的正当维护等。同时,对DNA指纹图谱技术在应用中的存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途径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如目前DNA的提取方法与育种应用的大规模群体不相适应和大多数DNA指纹图谱检测技术仍比较繁琐,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大规模应用等。  相似文献   

18.
景宁县白茶品系性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蓓  叶丽敏  朱焕明  刘饶  王建林  刘慧平 《茶叶》2010,36(3):156-158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通过对景宁白茶6个品系性状特征观测比较,春茶生化品质检测和加工产品感官评审,为该县茶叶品质提升和白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茶树遗传育种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对象是茶树遗传理论和良种选育技术。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茶学学术论文中,有154篇与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有关,其中国内期刊发表论文80篇。这些论文涉及茶树遗传资源及其分类、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良种良法等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2016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李阳  包焕盛 《茶叶》2012,38(1):5-8
惠明白茶原产于我国浙江省景宁县,是一种珍贵而特有的茶树资源,其氨基酸含量较高,滋味鲜爽,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景宁县政府、茶企联合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对惠明白茶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技术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其日渐成为丽水市茶产业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本文主要就惠明白茶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扦插繁育、嫁接繁育、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