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垄作高产栽培技术是山东省农科院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研究成功的一项高产节本增效技术。2004-2005年,我市引进、示范400hm^2,取得成功;经测产验收,平均6870kg/hm^2,较平作增产846kg,增13.2%。据有关资料介绍,垄作增加了土壤表面积,小麦冬前个体健壮,抗低温能力增强。为掌握垄作与平作小麦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和生长发育特点及抗冻性等方面的差异表现,给垄作小麦大面积推广提供指导依据,我们在示范的同时进行了垄作小麦与畦内平作小麦对比试验,基本摸清了垄作条件下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邹城市现有耕地95万亩,常年种植小麦50余万亩。为了调整本市小麦产区种植业结构,同步实现粮食增产、品质提高和粮农增收,解决平原高产麦田旺长、冻害、病害、倒伏和早衰等五大问题,克服平作直播夏玉米易受“芽涝”的影响,2004年我们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麦玉米双垄作栽培模式。2004~2005年度在郭里镇示范1000亩,2005~2006年度扩大到1.6万亩。经调查统计,垄作小麦平均亩产482.8kg,较平作亩增产55.1kg,增长12.8%;直播垄作玉米平均亩产600.6kg,较平作亩增产40.1kg,增产7.6%。  相似文献   

3.
垄作小麦间作耐寒性蔬菜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秋种,我市从山东省农科院引进了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当年推广种植面积达666,7hm^2,2005年扩大到7600hm^2,在推广该技术的同时,积极创新设计,利用宽大的沟底,在秋冬闲时间作耐寒性蔬菜如菠菜、油菜、苔菜、蒜苗等,取得了成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为了及时摸清四种间作模式的产量及效益情况,笔者采取定点、定位系统调查方法,对垄作小麦沟底间作菠菜、油菜、苔菜、青蒜苗等四种间作模式进行了大田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与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地光热资源实际,应用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设计了小麦垄作套种玉米栽培试验,旨在为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新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垄作套种玉米栽培条件下,单产提高33.0%~35.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kg/mm·hm^2,肥料利用效率提高4.60%~4.94%。  相似文献   

5.
小麦冻害调查及其防御和补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小麦冻害发生频繁,每年都给小麦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周口市2004~2005年冻害发生极为严重,冻害面积26万hm^2,严重冻害面积6.2万hm^2,给夏粮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了解小麦冻害的发生规律,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预防与补救,对促进小麦稳产高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06,2(2):18-20
2005年国内小麦收购价和批发价总体平稳趋降,国际价格波动上行。2005年小麦平均收购价比2004年高3.32%:小麦平均批发价整体略低于2004年。2005年小麦国际价格基本呈波动上行态势。预计2006年国内小麦价格走势将以稳为主.价格波动的幅度不会太大。2005年中国小麦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均大幅减少,预计2006年中国小麦进口将进一步减少.而出口则要逐步增加。预计2005/06年度中国小麦收获面积3.4亿多亩,单产与2004年的284kg/亩相比.持平略增;总产量约9700万t,比2004/05年度增5%左右。小麦进口200万t左右,比2004/05年度减少70%以上。两项合计新增供给9900多万t.比2004/05年度减少112%左右。预计2005/06年度小麦消费总量为1.01亿t左右.比2004/05年度微略减少。由于小麦新增供给不能满足当年需求量,需动用库存弥补。  相似文献   

7.
柰李是炎陵县的名优特水果,现有栽培面积1000hm^2,常年产量4500t。2004~2005年我们充分发挥炎陵县山地生态资源优势,推广柰李套袋无公害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120hm^2,每亩产值6000~7000元.比常规栽培多2800~3000元,经济效益显著。2005年炎陵县柰李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炎陵县建立无公害柰李生产基地400hm^2。现将柰李套袋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掖市制种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在张掖市进行了制种玉米全膜垄作沟灌、半膜垄作沟灌、半膜平作3种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灌的折合产量最高,为10125.0kg/hm^2,较传统半膜平作增产13.55%,水分生产效率较半膜平作提高0.794kg/m^2,较半膜平作节水2850/hm^2。半膜垄作沟灌折合产量为9666.7kg/hm^2,较半膜平作增产8.41%,水分生产效率较半膜平作提高0.418kg/m^2,较半膜平作节水1800m3/hm^2。综合考虑认为,全膜垄作沟灌、半膜垄作沟灌2种种植模式可在张掖市制种玉米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市粮食生产中,小麦生产占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和产量比重仅次于水稻、玉米,居第三位。但近年来,我市小麦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尤其是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使小麦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小麦的种植面积,已从2004年的2.8万hm^2(42万亩)锐减至2005年的2.5万hm^2(37万亩)。针对小麦存在的这些问题,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小麦遗传多样性控制条锈病田问试验”结果.举办了“小麦品种多样性混播”的示范样板。该技术的实施,在控制小麦条锈病和增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小春作物推广应用的一项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3):110-110
该项目由我校鄂卓茂教授和刘清平副教授主持,2005年4月15日通过教育部科技司验收,项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指标。该项目经转化与示范,形成了人造底墒、施水播种、苗侧开沟灌溉配套抗旱保苗技术模式。3个示范点示范面积1.754万hm^2,增产玉米2554.93万kg,增收2043.94万元;2年辐射推广面积46.67万hm^2,增产玉米3.5亿kg,增收2.8亿元。吉林省推广面积已达66.67万hm^2。同时开发出更具广范应用前景的垄作播种机和大垄双行播种机,2年生产机具8300台,增加税收56万元,利润113万元。全省已有9个厂生产垄作播种机。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免耕机械直播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浚县地处豫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浚县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自2004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小麦玉米两熟丰产节本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专题项目。2005年和2007年浚县农科所分别创造了夏玉米1hm^2面积15102.75kg和15971.7kg的高产记录。通过技术的示范辐射带动.浚县玉米单产由2005年的6847.5kg/hm^2提高到2007年的8100.0kg/hm^2。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与选用优良玉米品种和良种良法配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改变玉米播种方式、构建高质量的群体结构就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麦生育期多次施用磷酸二氢钾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小麦中后期易出现磷钾缺乏的问题,选择不同土壤肥力类型,研究小麦全生育期多次施用磷酸二氢钾的效果。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多次施用磷酸二氢钾,能有效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从而增加小麦产量。中肥地平均增产706.95~1089.45kg/hm^2,增幅达12.3%~18.9%;高肥地平均增产640.5~1267.5kg/hm^2,增幅达8.6%~17.1%。磷酸二氢钾的经济最佳用量,中肥地以每千克种子用磷酸二氢钾13g拌种,并于小麦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期各喷洒磷酸二氢钾9kg/hm^2(对水750kg/hm^2)为宜;高肥地以每千克种子用磷酸二氢钾13g拌种,并于小麦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期各喷洒磷酸二氢钾6kg/hm^2(对水75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6a的试验,分别研究了在一般干旱年份(年降雨量超过360mm)和较严重干旱年份(降雨量低于360mm),小麦品种(79121-15与定西24)、耕作方式(垄作与平作)及补充灌溉等农艺技术组合对产量的影响。在一般干旱年份,79121—15的产量比定西24的高,并且它们的产量在垄作种植下比平作种植下有显著提高。在严重干旱年份,定西24的产量比79121-15高。无论在一般干旱年份还是严重干旱年份,补充灌溉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通过不同品种与耕种方式,以及补充灌溉等农艺技术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一般干旱年份,组合品种、垄作和补充灌溉等技术措施,79121-15对产量的贡献率与定西24的相比较被提高了7.3%~9.9%。垄作较平作对产量的贡献率提高了9.3%~13.3%。补充灌溉对产量贡献率提高了17.7%~30.0%。但是,在严重干旱年份,组合品种、垄作和补充灌溉的情况下,补充灌溉提高小麦产量25.1%~35.5%,垄作和品种可适度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世界农业》2006,(5):64-64
法国2006/07年度软小麦播种面积预计为487万hm^2,仅略低于上年度的471万hm^2.比5年平均值高出3.4%。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国的小麦生产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优质小麦的发展进程来看,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为353万hm^2,2003年发展到726.7万hm^2,2004年突破826.7万hm^2。而且河南省的优质强筋小麦作为我国首批出口的食用小麦在上年已成功打入国际小麦市场,出口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国,“郑州  相似文献   

16.
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研究成功的一项节本增效的高产新技术,2004年被农业部列为"四大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小麦主要推广技术之一,2005年被山东省科技厅列为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邹城市自2004年秋引进了该项技术后,在北宿镇、中心店镇的16个村庄集中连片示范0.067万hm2,麦收前通过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宁市农业局联合组织的专家验收,小麦平均产量6 870 kg/hm2,较传统平作小麦增产846 kg/hm2,增产13.2%,利用秋冬休闲时间在垄沟内间作的菠菜、油菜等,产量分别达到6 975、11 220 kg/hm2,增加收入5 520元/hm2,实现了粮菜双丰收的目标.2005年秋种时全市将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列为主推技术进行推广,推广面积达0.760万hm2.  相似文献   

17.
《浙江农业科学》2006,(4):481-481
油菜品种沪油杂1号(国审油21105012) 沪油杂1号是上海市农科院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早熟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27dE右。株高160cm左右,幼苗半直立,叶色淡绿色,裂叶2对,有缺刻,叶缘有锯齿,有蜡粉,有刺毛。花瓣较大,呈椭圆形,花色为淡黄色,开花状态侧叠。参加2003~2004年度长江中、下游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长江中游区2.720t/hm^2,长江下游区2.745t/hm^2;2004~2005年长江下游组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皖油14增产10.5%。适宜长江中、下游区域种植。该品种抗病性突出,据2005年国家抗病鉴定结果:高抗菌核病,高抗病毒病。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种,10月底移栽。  相似文献   

18.
2007~2008年度贵州省黔西北高海拔特殊生态区小麦联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7个小麦新品种(系)中,毕试22和毕2003—1的丰产性、抗病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好,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6217.2kg/hm^2、5910.1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毕麦17号增产10.37%、4.92%,在黔西北高海拔特殊生态区有推广价值,其它参试品种可在适种区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9.
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是山东省农科院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研究成功的一项高产节本增效新技术,2004年被农业部列为“四大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小麦主推技术之一,2005年被山东省科技厅列为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我市自2004年秋种开始引进了该项技术,并在北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新品系天9220—12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天882作母本,天选37号作父本,采用系谱法经连续5a的定向选择培育而成。在2004—2005年度天水市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6550.50kg/hm^2,比对照品种兰天6号增产43.OO%;在2005—2006年度甘肃省冬小麦陇南片川区组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6858.00kg/hm^2,比对照品种兰天13号增产0.90%。该品系株高100cm左右,穗长平均9.0cm,千粒重36.3g,容重792~819g/L。籽粒含粗蛋白136.6g/kg、赖氨酸4.29g/kg、湿面筋211.4g/kg,沉降值33.2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混合菌高抗,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2号、水4、水14等小种表现免疫,对条锈混合菌的反应型为3/5/5。该品种适于天水市及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