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养猪和猪肉消费大国 ,猪肉的生产 ,特别是瘦肉的生产在中国养猪业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鉴于此 ,本文拟就猪瘦肉率的影响因素及选择方法加以概述。猪胴体瘦肉率的概念猪的胴体瘦肉率 (leanmeatpercentageinthecar cass,CLMP)是指胴体剥离瘦肉量占胴体重的比例。对猪胴体瘦肉率 (以下简称瘦肉率 )的测定 ,目前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比如 ,大多数欧洲国家计算瘦肉率是指胴体完全剥离所获得的瘦肉量 (不包括头部瘦肉 )占整个胴体重的比例 ,但胴体重包括头、脚、肾和板油的重量 (扬金增 ,1 994 )。而我国…  相似文献   

2.
<正> 市场猪肉胴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修整肉、腌瘦肉和腌肉片的出肉率。虽然瘦肉修整下来的碎肉可做肉肠成分;修整下来的脂肪也可作油脂使用,但其在猪肉胴体总价值中所占比例甚微。猪肉胴体必须具有受人欢迎的质量标准(适口性的特征)。然而,除最低限度的适口性标准外,其质量上的区别对猪胴体经济价值所起的作用并不像其对牛、羊肉胴体所起的那样大。  相似文献   

3.
4.5胴体性状4.5.1质量性状令人满意的鲜猪肉的质量定义为:能够提供可食用产品的各种性状的组合,即该产品富含营养、适宜加工,且在加工储存后仍有益于健康、外观诱人、烹调后能引发食欲且美味。另外,产品质量必须保持  相似文献   

4.
肥育猪采食的日粮成分能影响胴体脂肪的质量。胴体脂肪质量是市场评价新鲜猪肉和加工猪肉的主要考虑因素。丹麦的研究表明,如要避免软背膘和猪肉异味的出现,就应在猪的饲料中谨慎使用纯制脂肪、油类以及含有脂肪的谷物和饼粕粉。  相似文献   

5.
王梅 《中国猪业》2022,17(6):117-119
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蛋白质食材之一,我国的养猪业遍布全国各地,但我国地方猪因瘦肉率偏低而影响到肉的品质,不符合人们对猪肉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猪胴体瘦肉率的措施。以期能够使用合理的手段提高猪的瘦肉率,提升猪肉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15年来,美国农业部第一次复审了猪胴体分级标准。在美国,虽然对猪胴体分级是自愿的,但政府制定的标准仍被广泛用作分割猪肉定价的基础,也是屠宰或加工厂制定各自猪胴体分级方案的基础。业已提出了修改标准的建议,以使现行分级标准更符合美国猪肉质量的提高。现行分级标准是1968年制定的,而现在猪背瞟厚度已经缩小,肌肉质量也已提高。根据美国农业部1980年的调查,71.7%的堵胴体列为优级;反之,当现行标准在1968年被通过时,美国农业部分级的猪胴体,只有  相似文献   

7.
商品瘦肉猪酮体瘦肉率(量)估测与肉质评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猪胴体瘦肉率(量)估测与肉质评定是发展瘦肉猪生产的重要环节。在测定猪胴体成分的方法中,对整个胴体进行肉、脂、皮、骨剥离或化学成分分析是最准确的方法,但这费时间,耗人力,而且经济损失大。相比之下,用猪易测的活体或胴体性状间接估测体成分的方法较为简单实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间接估测猪胴体成分的方法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以猪活体超声波测膘和胴体背膘、边膘的测定应用的最为广泛。猪肉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当前国内外学者对肉质的研究十分重视。人们研究影响猪肉品质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瘦肉型猪是指屠宰后胴体瘦肉率更高的商品型猪。我国原有商品猪的胴体瘦弱率一般为45%,相比国外同期水平低15%,而瘦肉型猪所带来的养殖效益也更好。因此,为提高养殖效益和猪肉质量,我国应提高瘦肉型猪的饲养量,满足人民消费需要。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遗传改进和营养完善带来了猪胴体瘦肉率的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另一负面结果———猪肉品质下降。因此,在提高胴体瘦肉率的同时保持或提高猪肉品质是育种和营养学家同时关注的两大问题。研究表明,猪屠宰前管理会严重影响猪肉质量。屠宰前急性应激可能会通过加速死后肌肉酸化而引起PSE肉,慢性应激则可能会通过使肌糖原在屠宰前耗竭而导致DFD肉(Warriss,1993)。Trout(1992)统计,在澳大利亚PSE和DFD肉的平均发生率分别为23%和15%。PSE猪肉使澳大利亚养猪业每年损失约2…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瘦肉型猪猪的主要产品是猪肉。所以,我们常用出肉率多少来衡量一头肉猪的好坏。所谓出肉量,就是肉猪宰杀以后,去掉头、蹄、尾、血、毛和内脏(包括板油和肾脏),所剩下的那部分的重量。如果要具体知道出肉多少,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退毛后的胴体(即白条分成两半,再把左半片肉分离,将皮、骨骼、肌肉和脂肪,一样一样地分离出来,把肌肉占半片胴体重量的比例叫做“瘦肉率”。胴体中瘦肉率高的猪(占50~60%),就是瘦肉型猪(现在农村饲养的猪,瘦肉率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共轭亚油酸(cLA)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表明,CLA能明显改善猪的胴体组成,降低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William D. Schoenherr在卡罗来纳猪营养会议上说,猪饲料中脂肪用量增加,而各种不同的脂肪又很多,这一情况已经引起了人们关注于各种油脂的脂肪酸成分及其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质量的影响。如今,猪饲料中使用了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但却不怎么关注新鲜和贮存猪肉产品中的瘦肉和脂肪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述美国农业部猪胴体等级划分的方法。猪肉生产者追求的是高屠宰率。但是屠宰率通常并不是衡量胴体价值的良好指标,这部分原因是脂肪型猪的屠宰率高于瘦肉型猪。猪肉品质与美国农业部等级美国农业部于80年代中期对阉公猪和小母猪胴体的分级标准进行了修订。阉公猪和小母猪胴体按肉脂品质以及腿臀.腰段、前腿肉和颈肉四个瘦肉分割肉块的期望总量进行分级。该标准采用两级品质,即  相似文献   

14.
猪肉品质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是影响肉质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蛋白质(氨基酸)、能量以及两者的比例对猪胴体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地增加了对猪肉的选择性。通过育种提高猪胴体的瘦肉率,并获得良好肉质的猪肉,在国内已普遍受到重视。近十年来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通过杂交的途径提高猪胴体瘦肉率和改善猪肉品质是比较快而易行的方法。我国的地方猪种和培育品种肉质较好,但瘦肉率较低,背膘较厚,选用恰当的瘦肉型品  相似文献   

16.
在加拿大市场上出售的绝大部分肉猪,都是通过省生产营销委员会和其它机构进行营销的。所有的省营销委员会都是覆盖全国的“加拿大猪肉理事会”的成员。它们负责猪肉促销和全国性问题。各猪肉加工厂、猪场由加拿大肉类理事会(Canadian Meat Council)代理全国性事务。根据鲜胴体重量(warm carcass weight)和按照联邦政府的猪胴体分级程序(Hog Carcass Grading Program)所确定的胴体价值给生产商的结算资金。  相似文献   

17.
降低膘厚的方法张庚华摘译目前澳大利亚正在研究三种新的方法,通过降低膘厚来提高胴体价值。一种是使用饲料添加剂,另两种则与猪生长激素(PST)有关。1994年下半年将有一种商用PST产品上市,供猪农向肉猪注射。注射PST的猪肉主要向日本和美国出口。消费者...  相似文献   

18.
云南热带雨林地区野猪杂交后代屠宰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双版纳野猪×滇南小耳猪F1(简称YX)、西双版纳野猪×野猪滇南小耳猪F1(简称YYX)、西双版纳野猪×野猪杜洛克F1(简称YYD)等野猪杂交后代与纯种滇南小耳猪(简称X)做屠宰性能测定比较.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的瘦肉率、骨率高于对照组,背膘厚和脂肪比例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的胴体斜长更长,后腿比例和眼肌面积更大,肺、气管、肝、胰和头的质量更大,花油和板油质量更轻,显示了西双版纳野猪的父本优势,具有开发特色猪肉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对生长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邬立刚 《猪业科学》2012,29(6):104-106
为了探讨添加中草药和微生态制剂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肉质及其安全性的影响,试验选用重约15kg的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4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其中试验Ⅰ组添加中草药,试验Ⅱ设为对照组。饲养试验分仔猪(15~30kg)、中猪(30~60kg)和大猪(60~90kg)3个阶段,试验结束后,对各组部分猪只做屠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猪只胴体瘦肉率、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5.12%(P<0.05)、12.36%(P<0.05)和6.20%(P<0.05)。在肉质及安全性方面,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分别提高5.72%(P<0.05)和12.5%(P<0.05),猪肉重金属和药物残留量均低于我国无公害猪肉行业标准。从试验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添加中草药对生长育肥猪的瘦肉率、眼肌面积及后腿比例等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能改善猪肉营养成分,并提高猪肉风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593-1596
在相同的条件下对长白山野杂猪与东北民猪进行饲养、屠宰,待肌肉成熟后,对两种猪胴体指标(胴体质量、眼肌面积和背膘厚)、肉质的物理指标(pH值、肉色、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常规化学指标(粗蛋白、粗脂肪、胆固醇、水分和灰分)及氨基酸和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胴体指标在长白山野杂猪和东北民猪肉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白山野杂猪肉中剪切力显著低于东北民猪(P0.05);长白山野杂猪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东北民猪(P0.05);氨基酸在长白山野杂猪和东北民猪肉中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长白山野杂猪中均有增高的趋势(P0.05);长白山野杂猪肉脂肪酸中的C8:0、C10:0、C12:0、C14:0、C15:0、C16:0、C16:1、C18:1T、C18:1C含量显著高于东北民猪(P0.05)。结果表明,长白山野杂猪的肉质优于东北民猪,可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表现出了一定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