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探讨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与其他山茶属植物的杂交育种亲和性,培育出利用价值高的杂交金花茶新品种,开展金花茶与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越南抱茎山茶(C.amplexicaul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普通油茶(C.oleifera)无性系岑软3、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pa)、黑牡丹茶花(Heimudan)等山茶属植物杂交育种试验,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共设计18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有10个杂交组合可以结实,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金花茶66号×宛田红花油茶1号(组合L5)结实率最高(63.64%),金花茶1号×宛田红花油茶2号(组合L6)结实指数最高(15.21)。杂交果的果形、单果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单果籽粒数、单果籽鲜重与母本无显著差异,与父本有显著差异。试验表明普通金花茶与宛田红花油茶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与越南抱茎山茶亲和性不高,与广宁红花油茶、岑软3、黑牡丹具有一定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2年对防城县金花茶资源的调查结果,防城县共有金花茶组植物三种和一个变种,即金花茶(俗称普通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显脉金花茶(C.euphiebia)、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和长柱金花茶(C.chrysantha vat.longistylus)。全县20个乡(镇)中,有15个乡(镇)90个村有金花茶分布,共有分布面积2112.5公顷,其中普通金花茶(含长柱变种,下  相似文献   

3.
以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金花茶的光合特性及品质进行评价,以期为林下栽培金花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金花茶在模式1(密度6.0 m×7.5 m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林下套种2.0 m×2.5 m金花茶)和模式2(密度4.0 m×5.0 ...  相似文献   

4.
金花茶嫁接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和油茶(C.oleifera)为砧木,采用切接法嫁接,设不同时间、不同砧木、接穗留叶与套袋、砧龄与穗龄、穗芽数量、砧木高度等处理进行金花茶(C.nitidissima)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金花茶嫁接以2月和9月成活率较高;砧木亲和力红皮糙果茶高于宛田红花油茶和油茶,接穗留叶可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秋季采用套袋的效果较好,而春季不宜套袋,砧龄1年、低砧,穗龄1年、单芽,其嫁接成活率较高.在秋季以1年生砧木采用留叶、套袋、低砧,1年生穗龄、单芽处理时,其嫁接成活率达95.57%.  相似文献   

5.
9种金花茶组植物在肇庆地区引种的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广西引种9种金花茶组植物,并对不同种金花茶苗木在造林2 a后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城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 var.phaeopubisperma)苗木成活率最高,达100%,珑瑞金花茶(C.longruiensis)苗木成活率最低,仅为73.3%;防城金花茶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大,分别为41.6、1.018 cm,显著大于其他8种金花茶(P0.05),其中金花茶(C.nitidissima)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小,分别为6.5、0.147 cm;不同种金花茶苗木成活率、苗高生长量及地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苗木生长综合指标值分析表明,防城金花茶在肇庆地区的早期生长表现最好,在良种引种方面,可以适当选择防城金花茶。  相似文献   

6.
陆敏珠 《中国林业》2008,(24):35-35
金花茶是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金花茶组的常绿灌木至小乔木。目前已知世界上的金花茶有42种5变种,除越南北部产10多种和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各产1种外,其余29种5变种均产于广西南部和西南部,广西成为金花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栽植于佛山市高明区松树林下的9种金花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地径、株高、冠幅等生长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9种金花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生长量存在较大差异,金花茶、中东金花茶、凹脉金花茶、显脉金花茶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黄抱茎金花茶、多毛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扶绥金花茶较差。经生长量聚类分析,9种金花茶分为生长快速组(金花茶)、生长较快组(凹脉金花茶、显脉金花茶、中东金花茶、多毛金花茶、黄抱茎金花茶)和生长缓慢组(扶绥金花茶、四季金花茶、毛瓣金花茶)3类。  相似文献   

8.
1.五室金花茶Camellia aurea H.T.Chang,产于越南谅山省。 la.广西五室金花茶(中华五室金花茶)C.aurea var.quinqueloculosa(S. L. Mo et Y. C. Zhong)S. Y. Liang, ined.产于广西扶绥。 2.金花茶(长柱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ha (Hu)Tuyama——Theopsis chrysantha Hu;Camellia chrysanthaform.longistyla S.L.Mo et Y.C.Zhong,产于广西邕宁。  相似文献   

9.
对塔姆岛金花茶(Camellia tamdaoensis)、箱宁金花茶(Camellia phanii)、厚叶金花茶(Camellia crassiphylla)、金花茶(多瓣山茶)(Camellia petelotii)、多毛金花茶(Camellia hirsuta)、箱田金花茶(Camellia hakodae)、罗斯曼金花茶(Camellia rosmannii)7种越南金花茶新品种开展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越南金花茶春季萌芽时间普遍较早,但夏季和秋季萌芽时间与普通金花茶差异不大,其中多毛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物候期最接近。越南金花茶苗期生长较快,一年有春、夏、秋3次抽梢。厚叶金花茶的扦插繁殖,以基质(赤红壤∶蛭石=2∶1)、生长调节剂(IBA 500 mg/L)处理对插穗生根效果最好。箱宁金花茶5—10月进行嫁接成活率较高,其中8月嫁接成活效果最好。箱田金花茶嫁接,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及激素ABT处理的效果最好,黑牡丹作为砧木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健康 《广西林业》2010,(4):40-41
<正>在广西南部和西南部的亚热带南缘和热带北缘的丛林地区,生长着一种黄色山茶花——金花茶。金花茶是开黄色花朵的山茶花的通称,属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金花茶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现  相似文献   

11.
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自1960年在广西发现之后,相隔有28年之久,1988年又在云南发现金花茶,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国首届植物标本馆(室)业务研讨会期间,参加会议的植物学家们,经查阅和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存的山茶属植物标本和该属的模式标本后,确认该所的曹子余同志在贵州省册亨县山区,采集到开黄色花的山茶科植物  相似文献   

12.
云南金花茶野生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云南金花茶野生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掌握了野生云南金花茶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种群数量。野生云南金花茶仅分布于云南的个旧、河口、马关3县市,数量分别为280,255和128株。同时针对野生云南金花茶的现状,提出了关于保护野生云南金花茶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系统分类作了订正。根据金花茶组的特性及变异性,合并了有7个种和5个变种.并将2个变种提升为新组合种.  相似文献   

14.
以2年生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光环境下金花茶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金花茶的林下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80%遮荫处理下,金花茶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最大,气孔导度最大(Gs),蒸汽压亏(Vpdl)缺最小,显著提高了蒸腾速率(Tr),叶片中氮素...  相似文献   

15.
以16种中国金花茶(Camellia Section Chrysantha Chang)与7种越南金花茶为研究对象,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9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状况,并对23种金花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叶片长宽比和叶柄长/叶全长,越南金花茶其它叶表型指标的平均值均显著大于中国金花茶。不同种间的变异系数差异程度也不同,范围在9.10%~31.76%之间,其中,武鸣金花茶(Camellia wumingensis)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9.10%),柠檬黄金花茶(Camellia limonia)的变异系数最大(31.76%)。主成分分析中,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37%,说明它们包含了9个叶片性状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叶宽的载荷量最大,其次是叶面积和叶子鲜重,是区分金花茶不同种最主要的叶片性状。聚类分析中,除了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塔姆岛金花茶(Camellia tamdaoensis)和箱宁金花茶(Camellia phanii)之外,其它的中国金花茶与越南金花茶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进一步说明中国金花茶与越南金花茶叶表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15—2017年对肇庆市域内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危害进行了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金花茶病害有7种,虫害有9种,其中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e)、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为主要病虫害;金花茶种植密度及上层林分遮荫对其病虫害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同时对金花茶病虫害在化学、物理、人工等综合防治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金花茶与防城金花茶作了核型研究和比较,发现这两种金花茶的核型有所差异。根据Levan等的分类原则,其核型公式分别为金花茶2n=2x=30=22m(2SAT)+8sm;防城金花茶2n=2m=30=20m(2SAT)+10sm。这两种金花茶都是二倍体种,未发现多倍体。核型的不对称性表明,这两种金花茶均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的2A型核型。从这两种金花茶的核型差异和其形态特征、花粉形态的不同来看,把防城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var·Phaeopubisperma S·Y·Liang et Z·H·Tang,Var·Nov·)作为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的变种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树种林下套种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金花茶林、荔枝(Litchi chinensis)×金花茶林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金花茶林土壤微生物进行测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山茶属金花茶组植物的核型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组植物的核型特征为:染色体数目2n=30,染色体属于中等大小染色体,染色体组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随体数目为0—1对。核型属于“2A”、“1B”和“2B”类型,为对称性较强的核型类型。本文还研究了四种金花茶的核型。弄岗金花茶2n=30=26m(2SAT)+4sm;陇瑞金花茶2n=30=26m(2SAT)+4sm;武鸣金花茶2n=30=26m+4sm;凹脉金花茶2n=30=20m+10sm(2SAT)。其中陇瑞、弄岗和武鸣金花茶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 Chang et.S.y.Liang,sp.nov.)新种,是一种开金黄色花朵的山茶花种类。我国是山茶花的原产地,一般山茶花多开红色或白色的花朵,花色鲜艳而美观,是园艺上的珍贵花木,在国际上与杜鹃花同享盛名。近年来,在我国先后发现了金花茶、凹脉山茶花、薄叶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等五种之后,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并先后来华参观访问。凹脉金花茶是属于山茶科山茶属的一个新种,分布于广西龙州县金龙公社武联大队板闭村的山谷密林中,1970年12月13日,梁盛业(700304)采到了该新种,标本存在广西林科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