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紹了从鼻疽阳性母馬群中培育健康幼駒的經驗和成績:(一)鼻疽阳性母馬在集中隔离和参加使役的情况下,利用健康公馬配种,所产駒数和成活率虽稍逊于健康母馬,但仍是增加馬匹和扩大健康群的一个可取的途径。(二)鼻疽阳性母馬所产幼駒,在鼻疽区飼养期間越长,则阳性检出率越高,故一般不宜过长。(三)从鼻疽阳性母馬所产的駒中,可以培育出大批健康駒。但应在哺乳和检疫过程中注意飼喂和护理,以免因病弱淘汰或死亡。(四)被隔离的假定健康幼駒,应采用隔月多次检疫,及时清除患馬。(五)从鼻疽区培育健康幼駒的工作,必須有适当的組織措施和技术措施,及时清除或分群飼养活动型或开放性鼻疽馬,以免幼駒在培育阶段,被病馬感染。  相似文献   

2.
某馬場於1956年4月中旬開始至6月底分娩的217匹母馬中,有82匹發生流產,佔分娩马數的37.88%;正產駒於產後死亡15匹,佔6.91%;並有部分幼駒在生後一月左右發生關節炎。該場馬匹是群牧,一般不進行補飼,但僅對個别瘦弱馬或在牧草不足時,也作少量補飼。我等對該場這次發生的大批母馬流產,進  相似文献   

3.
五年来国营馬干山牧垦場治疗馬真性疝痛329例的情况作一介紹,以与同行者进行研討。馬騾表现明显的腹部疼痛的胃腸疾病,常占消化器病的一半以上。又由于其发病急剧,經过剧速,死亡率也就大,比如1956年某处倒毙的102匹馬騾中,因疝痛而死的就有40匹之多!我場五年来馬匹的发病情况,証实了上述論断。我們先后治疗真性疝痛329例,占消化器病的56.50%。除其中幼駒1例因大量蛔虫寄生,引起腸閉結而死外,其余馬匹全部治愈。根究我場馬匹多发真性疝痛的原因,主要由于外界环境的不良因素,破坏馬匹神經系統的調节机  相似文献   

4.
影响馬匹繁殖率和改良速度的因素主要是:母馬空怀、孕馬流产和幼駒产后死亡等三个方面。近两年来,由于正确地貫彻了“本交与人工授精并举”的大牲畜繁殖方針,无論是在配种数量上或者受胎效果方面都有所提高。由于各生产队重視了接产护駒工作,幼駒死亡率也显著地下降。但目前突出的問題是孕馬流产率仍然比較高,因而影响了繁殖和改良效果。 現将几年来吉林省农安县人工授精配种流产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紹了馬固定鉄臍式蹄鉄的测定方法和結果,并提出了在生产上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改进意見。  相似文献   

6.
鎭賫新生农場第11分場,自从1961年有专人負责本場役馬的繁殖工作以来,三年中馬匹的配种妊娠率有了显著的提高。1960年以前的妊娠率达不到50%,1961年以后所飼养的将近30匹役用母馬三年的妊娠率都在90%左右。血駒的妊娠率更高。本場的这些母馬負有使役和繁殖的双重任务。虽然匹数不多,但在头几年的配种工作存在了不少的問題,产駒率不高。通过了三年的实际观察,我  相似文献   

7.
脛骨骨折在馬來說是一種常患的創傷,但是由於該處生理构造的不同,肌肉豐厚,上大下細,形不規則。因此,行全肢副木的石膏繃帶來固定是非常不牢,易乾下移。所以在治療上是比较困難。我場1955年10月有一歲母駒一匹,脛骨骨折,根據當時現存症狀初步診斷為骨折,参考一般外科文獻治療方法,主張用副木的石膏繃带固定,吊立於固定架中。而且說明该骨是罅裂時,預後可疑,全部骨折時,簡直無望。  相似文献   

8.
幼驹断乳方法的恰当与否,关系到馬匹生产的质量与数量。在大群牧养条件下,幼駒的断乳,各地的做法不同。过去,我堤在幼驹断乳工作上,采取六个月令断乳和一周岁断乳的方法,但效果均不佳,一是影响幼驹在第二年夏秋季节和以后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文献报导,对馬匹多发病之一的便秘疝,在治疗上介紹了許多較好的疗法。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笔者尤其感到通过直腸进行指压秘結点(造沟——压碎)的治疗方法有独到之处。几年来大部分便秘疝,均采取直腸內指压法,收到了滿意的效果。但笔者曾遇两例馬駒患便秘疝,經过药物治疗无效;以指压法治疗时因肛門、直腸过小不宜施术。后来則决定以外科疗法——通过腹壁切口行指压秘結点,使秘結部之硬粪粉碎达到患畜治癒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术后患畜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駒生后即发現两侧阴囊柔軟、肿大、下垂,从临床4例观察,均有一侧大一側小的現象,大有拳大,检查无何变化,哺乳正常,压迫阴囊柔軟,有收縮性,并有音响,呈咕嚕嚕嘔?腸管送回比較困难,当时因为月龄太小,又因各外科书中介紹說,先天性赫尔尼亚对生长无何影响,因此与畜主商定观察一阶段待幼駒长大后根据情况再进行手术,但一例子生后31日龄发生粘連現象,另例24日龄发現阴囊逐漸增大,喜臥,因此不能等待,决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叙述苏联純(高)血品种馬与河北省坝上地区蒙古馬杂交改良的結果。坝上地区和內蒙高原相連接,馬匹改良范围有五个县。从1951年至1957年共設人工授精站29处,种公馬86匹,配种母馬总数43,380匹,至1956年估計成活杂种駒数为7674匹(表1),現仍在該地的杂种馬有3329匹。这次調查的各年龄杂种馬925匹,占現有杂种馬总数的27.8%;特別着重調查四岁及五岁馬,其中四岁杂种馬156匹,占这一年龄总数的87.6%,五岁的82匹,占这一年龄总数的93.2%(表5)。  相似文献   

12.
便秘疝直腸按摩疗法,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此法不但疗效高,治愈快,而且节省药材。但由于直腸检查不熟练或患畜剧烈骚动等,有时会造成直腸破裂。对此除了加强工作責任心及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外,一旦事故发生了,及时手术,尚可挽救。現将用手术方法治愈直腸穿孔患馬一例介紹如下。病例經过:伊犁馬,9岁、(马善),62年6月11日24时发病就診,診断为小結腸便秘,經兽医直腸检查,发現二处秘結,长达10—15公分左右,粪块硬固,在按摩中由于馬匹突然骚动,手指突抵恥骨,抽出手臂,指上沾有鮮血,随后患馬全身出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張家口專區陽原縣繁殖牲畜素有習惯,在繁殖驢騾上創造了許多实踐經驗,1954年全縣有繁殖適齡母驢3,900多头,母馬600多匹。种公畜80头(全係私营,其中公馬27匹、公驢53头),平均每头公畜負配60头左右,在配种方面受配總數3,342头,其中公馬配母驢811头,受胎509头,受胎率達62.8%,茲將私营配种戶养畜戶積累的繁殖驢騾經驗綜合介紹於下,以供各地在提倡繁殖驢騾上作为  相似文献   

14.
一、发病情况近几年来,我場先后发生了三批馬传染性口膜炎,其中:五八年发生三十二匹,死亡二匹。六○年发生十七匹,全部治愈。今年又发生24匹,也全部治愈。传染性口膜炎为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分年龄、性别均有感染,但幼駒感染后,病情比較严重,死亡率較高。一般成年馬治疗得当,均获治愈。病的发生是由于接触感染,其特征为口粘膜产生水泡,不久破裂,遺留鮮紅色的糜烂区,而后形成結痂。痂块脫落自愈。患畜被感染后,先在口腔粘膜上,尤其是舌面上,发生小而紅的斑点,触診有痛感。不久斑点变为水泡,呈灰紅色,一般为蚕豆大,大者直径可达4—5公分,內含有清亮黄色液体,有时数个水泡合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原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由长春、农安一带选购一批大部分經过敌伪时期改良的杂种母馬,同年并由部队拨入一批母馬子铁岭种畜場飼养,有計划的用阿尔登优良种公馬杂交改良,逐步培养成一个新型馬羣。10多年来由于紧紧抓住了选种选配、母馬飼养管理、幼駒培育各个环节,目前已培育出一批低身厂躯、体貭坚实、輓力大、速度快、持久力强的輓用型馬,在1958年11月份全国种畜工作現場会議上光荣的詖命名为“铁岭輓馬”。为了进一步的掌握鉄岭輓馬的輓曳能力,本年5月12日到15日三日间,在沈阳农學院、盘山馬場、鉄岭农专有关人員帮助指导下进行了第二次“鉄岭輓馬”工作性能測驗,同时用阿尔登和本地馬作对照。因經驗不多,測驗匹数又少,可能在測驗結  相似文献   

16.
馬騾的齿瘻是临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种疾病。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化脓性齿周炎、齿髓炎以及龋齿等疾患进一步蔓延的結果。根据文献記載,通常年幼的家畜此年老的多发,下臼齿比上臼齿多发,在下臼齿中,第三前、第一后臼齿更多发。下面介紹三例馬騾下臼齿齿瘻的治疗方法与結果,以供从事兽医外科临床工作同志們参考一、診断和治疗方法1.診断:先用开口器打开口腔,看有无草餅积留,口腔气味,牙咀嚼面变化等。然后触診牙齿,有无痛觉和松动現象。其次用带胶管鈍头針从瘻管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馬和騾热能代謝的研究,至今少有記載。作者从1959年以来,先后以乘、挽役用的馬和騾测定了共不同动态和靜态的热能消耗量。并以三河馬、伊犁馬和蒙古馬三种不同品系进行了基础代謝的测定。現将观察測定結果介紹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一、試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初生犢臍带的处理正确与否,对杜絕发生臍炎及保証仔畜健康上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現在用的断臍方法仍是不一致的。我們原来是按照一些产科書籍上的接产处理;即先在距臍輪一横手寬处,以絲絹做两个結紮,然后塗以5%碘酊,再以消毒剪刀在两絷间剪断,断端塗碘酒,并常常以繃带包紮。这样看来处理是細致、慎重的,但它的效果并不好,同  相似文献   

19.
作者和李彥爵同志共治疗十二匹馬騾,計二十蹄的蹄叉癌病例,收到了較滿意的效果。今将治疗經过簡要介紹,供有关同志参考。蹄叉癌与病理学上真正的癌症不同,它是蹄叉真皮部分解,乳头层呈疣状增殖,角质停止发生以及排出带臭液体的慢性移行性疣状蹄真皮炎。仅就病程特点、特殊的临床症状和頑固难治的性质看,类似癌瘤。  相似文献   

20.
前言某軍區在海拉爾選購合作社收購的歸國蘇僑的三河馬匹,於1955年5月25日在購買羣中開始發現病馬,以後陸續發生,到6月中旬,僅半個月的時間,先後發生病馬14匹,倒斃3匹,疾病仍繼續發展。我們於1955年6月22日到達海拉爾,到現場對病馬10匹進行了系统的診斷,對病馬173號的屍體進行了剖檢,還到馬羣放牧地進行了一次觀察,現在把這次調查診療經過情况,分下面幾項來說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