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谷生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现代生物技术是培育高产水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杂交水稻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013亿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我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现代生物技术是培育高产水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杂交水稻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0.13亿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我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远而言,一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07,(32):32
<正>介绍几种世界最新水稻育种技术如下。1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4.
超级杂交水稻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超级杂交水稻在本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特从湖南省国家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中心引进7个超级杂交稻材料,进行品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超级杂交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研究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世纪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优质与高产相结合、常规育种手段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着力塑造理想株型。  相似文献   

6.
▲2001年2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院士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我国高产优质水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现在我国累计推广种植超级稻新品种约2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研究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1世纪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优质与高产相结合、常规育种手段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着力塑造理想株型  相似文献   

8.
刘平 《现代农业》2014,(4):61-61
<正>水稻是禾本科稻属植物,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是圆锥花序,自花授粉。是一年生栽培谷物。秆直立,高30~100厘米。水稻起源于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亚洲水稻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美洲约占4%,非洲约占3%,欧洲与大洋洲各占1%以下。水稻生产水平最高的是日本,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为泰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在矮化育种、三系杂交及两系杂交稻、超级稻的研究都令世界瞩目。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我国水稻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稻区面积占全国的92%,以籼稻为主,北方稻区占8%,品种全为粳稻。现将杂交水稻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每年水稻种植面积4200万hm2 左右 ,其中45 %的水稻面积具有排灌条件 ,年水稻总产量为12000万t。由于印度人口的增加 ,对粮食需求每年需以3 %的比例增长 ,到2010年印度每年的粮食需求量约为19500万t ,至2020年对粮食的需求量将达到24000万t。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巨大成功又一次唤起了印度政府发展杂交水稻的决心 ,从1980年开始 ,印度又开始引进IRRI热带不育系材料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杂交水稻的协作研究。1989年 ,印度农业部发起了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工程 ,并于…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菲律宾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于2020年对引进的15个中国杂交稻品种在菲律宾吕宋岛3个测试点的种植表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旱季种植,中国杂交稻表现出丰产性好、结实率高、适应性好等优点,同时表现出生育期偏长、稳产性较好和直链淀粉含量偏低等缺点;在雨季种植,中国杂交稻表现出抗倒性好、结实率高等优点,同时表现出丰产性一般、白叶枯病抗性差等缺点。笔者提出在菲律宾种植中国杂交水稻应该选择丰产稳产性好、抗病耐逆性好、米质较优的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敏核不育水稻和广亲和水稻可以配制具有强优势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稻比三系法杂交稻具有繁种程序简单,易保证纯度,配组自由,易选出优良组合等优点.我省地处北纬40°左右,比起长江流域的气候环境具有日照长温度低的特点,从中纬度地区引入的光敏核不育基因,在我省的表  相似文献   

12.
1茂名市水稻种子生产、经营现状与存在问题 1.1茂名水稻种子市场概况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西接水稻生产大省的广西,南邻雷州半岛国家二线南繁育种基地和国家一线南繁育种基地的海南省,市辖四县(市)二区,其中化州、高州两市是我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茂名市土地面积171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38.4万亩。茂名市气候属典型亚热带气候,每年可插播水稻作物两造,全市早晚两造水稻种植面积达320万亩,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250万亩,年需杂交水稻种子250万kg左右。据近年市场销售统计,茂名市农民自留常规种比例一般为20%~25%,其余为市场购买的商品种子(主要为杂交水稻种子和少量常规水稻种子)。早造杂交稻种植面积比例相对较低,晚造杂交稻种植面积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水稻籽粒结实障碍的研究历程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结实障碍的研究历程进行较为系统地阐述 ,将研究历程划分为三大阶段 :常规水稻阶段、以品种间杂交稻为主的阶段和以亚种间杂交稻为主的阶段 ;对各阶段的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最后 ,提出了提高杂交稻结实率的对策 ,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学》2006,(5):35-35
品种来源:N优1577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用自育的亚种间优质强恢复系宜恢1577作父本,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的NJ7A作母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稻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随着现代稻作农业的发展,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不断地更新换代。根据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特征特性及演变规律,本文把水稻品种分为5个世代(G)。第1代(1G)为高秆水稻,第2代(2G)为半矮秆水稻,第3代(3G)为亚种内杂交水稻,第4代(4G)为亚种间渗入水稻,第5代(5G)为亚种间杂交水稻。在5代水稻中,1G高秆水稻在20世纪60年代后被半矮秆水稻替代,之后基本没有大面积种植。2G半矮秆水稻、3G亚种内杂交水稻和4G亚种间渗入水稻从推广应用至今仍然在使用。5G亚种间杂交水稻即将面世。每一代水稻的出现,都是水稻品种的一次重大创新,都带来水稻育种和生产的变革。认识水稻世代的演变规律,对于把握水稻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17.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1975年开展“三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一直未间断。课题组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育种科研,并根据生产和科研实践,适时调整育种目标,修正育种思路,改进育种方法,先后开展晚粳型杂交水稻、晚粳糯型杂交水稻以及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并取得成果。2001年以来,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的30%以上,杂交良种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5%以上,水稻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推广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根据我县水稻生产现状,提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 上岗镇是稻、麦轮作产粮区,每年种植水稻面积3,333多hm~2,其中杂交水稻种植3,066hm~2,占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可是近几年来,杂交稻产量出现下降现象。通过调查,现将产量下降的原因及期预防措施浅析如下,供参考。 1 产量不高因素 1.1 田间杂株多。通过实地调查,杂交稻田的杂株有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株、变异株、大青棵等类型。一般杂株率在2~5%,多的达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科技》2006,(12X):83-83
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优质超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取得了突破进展,这标志着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得我国超级稻育种理论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课题组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育成与应用技术体系,在两系法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超级杂交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提高安全性的制种技术和种子纯度保障技术、将亚种间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及强光合生理功能相结合等方面有重大发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