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北部风沙区土地沙漠化因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黄土高原地区北部风沙区(以下简称风沙区),地处黄土高原的北部,界于白于山以北、阴山以南、贺兰山以东、朔县—右玉—呼和浩特一线以西。该区以鄂尔多斯干燥剥蚀风沙高原为主体,包括北、西侧的黄河河套冲积平原、卫宁平原,西南部的宁夏南部山间盆地及东南部覆沙黄土丘陵的广大地区。位于东经104°15′—112°50′、北纬35°35′—40°15′之间,面积206855km~2,沙漠化土地面积11796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7%。区内风沙活动频繁,土地沙漠化严重,直接影响着本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尤其本区是我国优质煤炭基地,自西向东分布有灵武、神府—东胜、准格尔、河保  相似文献   

2.
萨拉乌苏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沙漠之间,是北方黄土与沙漠过渡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环境变化相当敏感。选择该流域典型沉积剖面(滴哨沟湾剖面),研究剖面Nd-Sr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揭示沙漠-黄土过渡带物质来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风成粗颗粒(>75 μm)由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风蚀所致,河湖相粗颗粒主要由下覆风成沉积物水蚀改造而来;② [WTBX]∣ΔεNd(0)∣≤1[WTBZ]的风成细颗粒(<75 μm)基本上来自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的风化剥蚀和粗颗粒的就地改造,而[WTBX]∣ΔεNd(0)∣>1[WTBZ]的风成细颗粒有更复杂的物质来源;③ 城川组和中下部萨拉乌苏组的河湖相细颗粒由黄土高原的水土侵蚀提供,而萨拉乌苏组上部遭受了来自鄂尔多斯沙漠中东部风成细颗粒的干扰。这项研究对正确理解沙漠-黄土过渡带的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南区环河组地下水水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南区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为主要研究目的。在了解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河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应用Phreeqc软件对其进行了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定量分析研究了该区地下水的演化过程、形成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南区环河组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得出结论为:在水流模拟路径上主要发生了石膏、岩盐、斜长石、钾云母或钾长石的溶解反应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导致地下水的TDS不断增大;其间,受总排泄带位置及东西两侧径流的影响,使水化学演化方向、径流方向产生朝向总排泄带的"向心"偏转,因此,环河组大体上以马莲河入泾河汇入口附近为中心,形成半个向心椭圆状的地下水流动系统。该结论对盆地南区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划分、边界界定,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径流量历时曲线、累积距平曲线、MK曲线、降雨量-径流量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对榆神府矿区典型河流秃尾河及窟野河年径流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秃尾河、窟野河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丰水期集中在每年的3-4月份和7-8月份。1961-2013年间3-4月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变化不大,7-8月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逐步减小,减小幅度为7%、18%;年径流量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降雨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秃尾河及窟野河径流量在1979年和1992年具有显著突变点,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开始显著,且影响程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虽然窟野河径流量受人类活动影响开始的时间晚于秃尾河,但其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明显高于秃尾河(分别为56%和30%)。结合海流兔河(无煤炭开采)径流量变化特征及煤炭资源开发状况,间接证明了高强度煤炭资源开采是河川径流量减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干旱地区季相差异显著,河流总体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有限,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以甘肃天水藉河为例,应用水生植物群落自然净化水质的原理,采取功能分区的方法,对河道的生态修复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此研究方案是藉河一期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30年内蒙古自治区植被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NOAA和MOD IS数据,以生长季累计NDVI为植被表征指标,采用基于像元的趋势分析方法,对过去近3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植被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分为1983~1999年和2000~2009年两个时段),确定了植被发生趋势性变化的区域,并利用气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确定了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72.1%的地区植被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5.5%的地区(科尔沁沙地以南和鄂尔多斯东北部)植被状况两个时期均持续好转,13.9%的地区(锡林郭勒盟草原、科尔沁沙地以南、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植被前期好转,后期一直保持平稳状态;0.6%的地区(科尔沁沙地北部)植被前期变差,后期无明显变化趋势;1.8%的地区(大青山山脉北侧的乌盟后山及大兴安岭的部分地区)植被前期未发生明显变化,后期明显变差。除锡林郭勒植被好转和大青山山脉北侧的乌盟后山地区植被变差主要受降水影响外,研究期内植被活动显著增强的大部分地区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西辽河沿岸平原、土默川平原、后套平原、科尔沁沙地以南等耕作区的植被变化主要与农作物产量的变化有关,鄂尔多斯地区和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的磴口县等草原区NDVI的显著增加与区域草原开垦、持续植树种草、禁牧轮牧等防沙治沙等活动有关,大兴安岭部分地区的NDVI显著减少与森林火灾有关。  相似文献   

7.
新疆呼图壁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呼图壁河是天山北麓中段第二大河流,根据该河多年统计资料,从流域气候、径流、泥沙、水质等方面对其水文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呼图壁河径流年际变化稳定、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洪水特征为峰高、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洪水传播时间与传播速度与洪峰流量的量级、区间来水河段特征、洪水类型及洪水特性等因素有关;河流泥沙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与径流的年内变化基本一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水质沿程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粘虫是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春小麦最重要的一种害虫。由于地力、作物密度和环境条件的不同,粘虫幼虫的发生密度差异很大。我们1991年调查,小麦田幼虫最少每平方米为9头,最多为85头;1992年最少2头,最多17头。都有部分地块需要药剂防治。只有掌握每块地的幼虫发生期和发生量,才能确定是否用药和用药日期。所以在粘虫发生期  相似文献   

9.
依据新疆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近46年实测月径流量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径流集中度、轮次分析、游程检验、极差分析、气候趋势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了玛纳斯河径流系列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玛纳斯河年径流系列存在7年及25年主周期;极限枯水历时达8年,平均缺水4.40m3/s;单独丰水年概率高于单独枯水年概率,发生3年及以上连枯年概率均高于连丰年,易发生持续干旱;玛纳斯河年径流和夏季径流显著增加(P=0.01),幅度分别为2.24m3/(s·10a)及7.45m3/(s·10a),夏季径流增加尤为明显;秋季和冬季径流也呈现增加趋势(P=0.05),幅度分别为0.45m3/(s·10a)及0.49m3/(s·10a)。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共有主要蜜源植物34种,辅助蜜源植物29种。但对其分布面积、数量及生物学特性方面缺少资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制的笼屉式蒸渗仪,在鄂尔多斯盆地包气带水盐运移原位试验场开展凝结水实验研究。以凝结水试验观测数据为基础,讨论鄂尔多斯盆地包气带中水汽运移过程和凝结水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一天中水汽运移有水汽从大气运移至包气带、水汽从包气带运移至大气、水汽向地面聚集和水汽从地面向大气和包气带扩散4个过程;鄂尔多斯风沙滩区0~10 cm土层中都有凝结水,但凝结量主要集中在地表2 cm,凝结水最大量的形成深度在7~9 cm。并初步探讨了凝结水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旧石器地点的分布状况进行梳理研究,并根据黄土地层,分区探索了鄂尔多斯盆地在旧石器时代北部毛乌素沙漠地带、中部黄土丘陵地带、南部黄土高原残原地带的地理环境变化。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以及黄土高原中腹地带在旧石器时代经历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多次气候旋回和次一级的气候波动,环境经历了沙漠的南侵和退缩、消失和复活,草原...  相似文献   

13.
新疆玛纳斯湖演化的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一号卫星遥感影像的支持下,利用最新实测精度达到1 m分辨率的地形等高线数据、野外测量数据,结合20世纪50年代野外实地调查资料等前人研究成果,对玛纳斯湖演化的构造地貌特征及补给来源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①构造运动奠定了玛纳斯湖及周围湖泊演化的基本地貌特征,玛纳斯湖是古玛纳斯湖在3次区域性构造运动和气候因素作用下解体后分离出的几个小湖泊之一,早在1915年玛纳斯河改道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不是游移湖。玛纳斯湖北部的洪积扇与古河道、多斯他浪岗冲积扇等表明,除接受玛纳斯河补给外,很多发源于准噶尔盆地南、北部山区河流都曾补给过古玛纳斯湖;这些冲、洪积扇的扇缘位置、玛纳斯湖和艾里克湖北部的两级阶地,玛纳斯河的三角洲平原及各湖泊都在海拔280 m的范围内,表明古玛纳斯湖的范围可能在海拔280 m的高程范围内;湖区钻孔取样分析等相关研究也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域一直为湖泊环境。②各湖泊的补给关系分析及湖泊演化过程表明,人类活动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湖泊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保证白杨河、玛纳斯河这两条补给河流的入湖水量,是该地区湖泊湿地得到恢复和维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鄂尔多斯位于我国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中心的核心区域,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带。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区域生境破碎化程度高、群落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修复破碎生境、合理建植植被,采用样方法,对12个主要群系,共53个样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西鄂尔多斯荒漠植被中含有单种属和寡种属植物,如四合木属(Tetraena)、绵刺属(Potaninia)、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等;2在生活型谱组成上,灌木比相邻荒漠化草原高出13.1%,并在不同生境中成为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3在水分生态类型谱中,虽以典型旱生植物占优势,但强旱生植物比相邻荒漠化草原高15.9%;4典型的草原化荒漠群落〔如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草本层片与灌木层片的相互作用下,群落具有更高的多样性和稳定性;5与荒漠化草原相比,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群落之间具有更高的β多样性,能容纳更多的群落共同存在。  相似文献   

15.
<正> 1.盐池县自然经济条件及其评价盐池县北接毛乌素沙地、南靠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于典型的过渡地带:自南向北地貌是黄土高原向鄂尔多斯台地过渡;气候是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植被是干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资源利用和农业类型是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带来自然条件的  相似文献   

16.
和田河流域水文特征及区域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和田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和田河流域地处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中西部,东经77°40′-81°40′,北纬35°00′-40°30′。和田河水系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是塔里木河水系中仅次于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的第三大河。其上游有两源;东源玉龙喀什河;西源喀拉喀什河。两河在阔什拉什会合后,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在阿瓦提县肖夹克之西与叶尔羌河、阿克苏河相汇构成塔里木河,形成  相似文献   

17.
降水对北麓河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降水变化影响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地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为研究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降雨特征及其对活动层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北麓河冻土工程与环境综合观测站2003至2013气象监测数据和活动层水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北麓河地区降水特征及降水与地表水热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麓河地区降水以5月至9月降雨为主,近10a来降水和气温呈增加趋势;2)夏季高频率、小量降雨事件有减少地表净辐射、增加地表蒸发潜热、降低土壤表层温度的作用;3)在降雨增加背景下冻土活动层含水量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地表蒸发潜热和水汽运移对活动层能量平衡作用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8.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下水的演化规律对于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地下水动力场、水岩作用的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都思兔河-盐池地下水系统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PHREEQC软件计算出矿物饱和指数。研究表明:该地区地下水随着水流方向,地下水的水质发生明显的改变,并且水化学类型也呈现出了由HCO3型水向Cl型水转化的较强的规律性变化。总体上,水岩作用为石膏、萤石、菱铁矿的溶解以及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解决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问题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不合理的用水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恶化等。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大部分仍采用粗放型的宽河大渠输水、田间大水漫灌方式,灌溉定额普遍偏高,农业节水潜力很大。本文重点定量分析了该绿洲农业用水效益、农业节水潜力,建议农业节水的途径及节水灌溉技术应从骨干工程改造节水、中低产田改造节水、降低地下水位节水、改造作物灌溉制度节水、加强管理节水等几个方面进行。最后提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量研究表明沉积物的粒度和粘土矿物可以作为研究环境演变的载体。玛纳斯河兴农湖剖面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克拉玛依市附近的一个农场内。本文分析了该剖面的粒度变化特点和粘土矿物的类型与含量变化。研究表明,兴农湖剖面以湖相沉积为主,位于古玛纳斯湖的边缘,是古玛纳斯湖的一部分。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蒙皂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组成。根据粒度和粘土矿物分析,将兴农湖沉积环境演变划分为9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