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哺乳期母猪采食量和体况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5头胎次、预产期近似,品种一致的经产大白母猪,考察了一个哺乳期内母猪背膘厚度和采食量的变化.研究发现:采食量与背膘厚度在哺乳期内都呈二次曲线变化,即Y(采食量,kg)=-2.305 6x2+24.239x-20.417与Y(背膘厚度,mm)=-0.071 4x2-0.4x+19.107.哺乳期采食量与母猪哺乳期的失重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哺乳期各阶段采食量与母猪背膘厚度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P<0.1),回归方程为Y(背膘厚度,mm)=19.876-0.085X.上述结果表明,以哺乳阶段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预测采食量的准确性要优于背膘厚度,通过采食量预测背膘厚度也可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温室盆栽试验探讨复方白毛藤提取液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作用。室内毒力测定发现,稀释500倍的复方白毛藤提取液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炭疽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是:26.2%、17.1%、43.2%、10.2%、33.2%、46.3%。盆栽试验发现稀释800倍的复方白毛藤提取液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为67.4%。研究表明复方白毛藤提取液是一种潜在的防治稻瘟病的植物性农药。  相似文献   

3.
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因防治时期不准确、用药量大、防治次数频繁而增加生产成本。通过播前拌种有效地防治后期蚜虫,是防治方法上的新探索。目前在黄淮麦区拌种药剂多种多样,为了检验锐胜拌种防治麦蚜的效果,同时进一步核实一拌无蚜类产品的应用效果,我们进行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4.
丙烷脒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对丙烷脒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rerea)进行了研究。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1599 mg/L和2.7510 mg/L;在组织法测定中,丙烷脒对灰霉病表现出较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丙烷脒在施用剂量为(a.i.) 90~180g/hm2、施药4次、间隔7d的条件下对番茄、黄瓜、草莓等作物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和腐霉利,与菌核净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相似文献   

6.
茶小绿叶蝉是为害茶树的主要害虫,受害新梢滞育,叶片疆化,变薄,成茶碎末增加,不但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品质。多年来防治茶小绿叶蝉一直依靠敌敌畏,乐果等广谱杀虫剂,由于常期使用此类农药,不但使茶小绿叶蝉的抗性增强,而且伤害了大量天敌,使害虫出现了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7.
20%高渗毒死蜱乳油防治棉花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高渗毒死蜱乳油在二代棉铃虫发生盛期防治,每公顷施用有效成分270g时药后1、3和7d的矫正防效分别达83.99%、89.08%和89.73%,速效性和持久性均显著优于12%路路通乳油每公顷施用量1800ml效果(67.63%、74.61%、76.54%)。从保顶效果看,20%高渗毒死蜱乳油每公顷施用有效成分270g时为89.30%,显著优于对照12%路路通乳油1800ml每公顷施用效果80.70%。  相似文献   

8.
赵飞  张苗  李霞  王蕊辉  李红丽 《种子科技》2016,(11):116-117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60 g/100 kg种子、90 g/100 kg种子、120 g/100 kg种子)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在水中分散性良好、包衣均匀一致、色泽鲜亮、易干燥,在使用剂量为300 g/100 kg种子~400 g/100 kg种子时,防效均大于85%,可以用来防治小麦蚜虫。  相似文献   

9.
10%浏阳霉素乳剂防治茶橙瘿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浏阳霉素是从土壤中的灰色链霉菌浏阳变种在发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杀螨活性物质。应用10%浏阳霉素乳剂对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田间小区试验、大田示范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结果表明:室内对茶橙瘿螨用1000倍液防治,10d后防效达95.3%,1500倍液防效达89.3 %。田间小区试验用1000倍和1500倍防治茶橙瘿螨,10d后校正防效分别达86.9%和85.6%;大田示范试验用1200倍液防效在5d后达86.1%,30d后防效仍达57.9%;大面积推广使用1000倍液药后5d、15d、30d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80.6%、71.2%、43.8%。与对照药剂灭虫灵防治效果基本相当,但比辛硫磷的持效期长。是一种在无公害茶园中值得推广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0.
40%多菌灵悬浮剂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度在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梁平试验站进行了40%多菌灵悬浮剂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在油菜花荚期施药和不施药菌核病都在不断发展,施药对菌核病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40%多菌灵悬浮刺和对照药剂对油菜菌核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两者之间的药效没有显著差异;40%多菌灵悬浮剂在油菜上的最佳用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充分利用黄花蒿烟草秸秆制成秸秆混合醋液,并初步研究其对三线镰刀菌生长的影响。分离纯化真菌并对菌种进行传统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利用干馏法制取黄花蒿烟草秸秆醋液,设置浓度梯度观察黄花蒿烟草秸秆醋液对三线镰刀菌2株菌的生长影响。鉴定获得的其中2株菌种均为三线镰刀菌,且在黄花蒿烟草秸秆醋液50%浓度下,生长抑制率的相对校正率近似为100%,达到完全被抑制的效果。研究结果为黄花蒿烟草秸秆潜在的利用价值研究及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对益母草需要量逐渐增大,规模化种植益母草已是修文县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增加益母草产量,提高益母草经济效益,对益母草种植、加工、销售、技术服务进行了分析,找出制约修文县益母草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青蒿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青蒿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青蒿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可溶性糖含量从第24小时开始迅速升高,第72小时达到最高值,此后缓慢降低;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相对应;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开始小幅上升后逐渐降低;SOD、POD、CAT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脂肪酸组分,鉴定出6种脂肪酸,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组分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8.64%~13.85%)、亚油酸(66.73%~81.19%)和硬脂酸(0.64% ~2.65%).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均在70%以上,最高达83.79%.  相似文献   

15.
以绿豆种子为受体,采用室内生测法,探讨黄花蒿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绿豆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各部位(根、茎、叶)水浸提液随处理浓度增加,对绿豆的化感效应增强,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强弱为:叶>茎>根,且随处理浓度升高,发芽率降低;对幼苗的根系生长表现为低浓度(20mg/mL根、茎水浸提液)促进,当浓度高达40mg/mL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幼苗高度总体降低,最高降幅分别为46.29%,47.67%和56.48%;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也不同程度减少。可见黄花蒿影响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因此大面积栽培黄花蒿或绿豆种植应考虑黄花蒿的化感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药青蒿提取液对水稻种子和幼苗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三根  黄昀  吕俊 《种子》2003,(3):21-22
用中药青蒿提取液处理水稻种子 ,研究其对水稻幼苗生长和若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适当浓度范围内 ,青蒿素提取液能明显提高水稻种子生长率、活力和活力比 ,增加植株干物重 ,根系活力及淀粉酶活性 ,提高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 ,增强 SOD,CAT和 POD等几种保护酶活性 ,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庆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及其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重庆地区酉阳县、沙坪坝和北碚的10个主要青蒿类型进行了青篙素含量测定及其AFLP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青蒿株系青蒿素含量不同,栽培株系和色茎株系青蒿素含量较高;进一步的AFLP分析表明引物组合EA04-MC05和EA01-MC01分别在高产青蒿株系和茎色青蒿株系中均能扩增出一条特异性条带;根据AFLP差异带,用WPGMA法对10个主要青蒿类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没有得到与青蒿素含量的明确关联,只是从产地上将酉阳青蒿与北碚、沙坪坝青蒿区分,说明不同地区青蒿的遗传差异较大.本文通过研究影响青蒿素含量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为进一步克隆青蒿素合成相关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青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方法:固相微萃取富集青蒿种子的赋香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组成.结果:从酉阳及黑龙江青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中分别鉴定出20和15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9.74%和88.26%.酉阳青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3E,5E)-2,6-二甲基-3,5,7-辛三烯-2-醇(30.29%),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22.31%),蒿酮(7.69%),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已烯-1-醇(5.28%),1-甲基-4-(1-甲基乙基)苯(3.42%),2-辛烯4-醇(3.36%),3-甲基-2-亚甲基-3-丁烯基-2-甲基丙烯酸酯(2.4%)和樟脑(2.19%);而黑龙江青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包括蒿酮(70.19%),4(14),11-桉叶二烯(3.48%),8-羟基芳樟醇(3.30%).正已醇(2.68%),马兜铃烯(1.53%),(3E,5E)-2,6-二甲基-3,5,7-辛三烯-2-醇(1.49%),1,8-桉叶烯(1.19%)和柠檬烯(1.03%).结论:两种青蒿种子的挥发性成分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19.
青蒿种子品质检验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青蒿种子品质检验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为青蒿种子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青蒿种子的品质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测定了不同产地青蒿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率、生活力、发芽率等,并初步制定了青蒿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栽培型与野生型引种青蒿愈伤组织及毛状根的诱导差异,以2种类型青蒿种子为材料,在不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中诱导青蒿苗,并利用青蒿的根、茎和叶片在MS+6-BA 0.5 mg/L+IBA 0.5 mg/L诱导愈伤组织,发根农杆菌C58C1、ATCC15834和Accc10600诱导毛状根。结果表明青蒿愈伤组织诱导效率以根最佳,其次为茎和叶片。农杆菌C58C1和ATCC15834分别以青蒿的根和叶片的诱导率可达100%和70%;Accc10600菌种不能诱导青蒿叶片毛状根发生,但是可诱导根生出毛根的芽点。该研究为青蒿素的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