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对黄土丘陵区川地和坡地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人工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季节变化动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川地达乌里胡枝子人工草地生产力显著高于山坡地,单位面积干重约为山坡地的3倍。不同立地下达乌里胡枝子耔实部分约占地上部分最终生物量得到30%~40%。川地与山地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相近,因而川地达乌里胡枝子在维持高生产力情况下,260cm以下土壤层出现雨季期间及休闲期后均不能够恢复的稳定低湿层。  相似文献   

2.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的特征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Y58S是新选育而成的一个具有广适性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为了充分了解其特征特性,采取分期播种试验和相关指标测试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培矮64S相比,Y58S在有关农艺性状、抗逆性、开花习性、光合作用特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合于配制广适性的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3.
在非水相体系下的有机溶剂介质和无介质系统中,以苦杏仁苷酶为生物催化剂,合成了两种芳香醇基葡萄糖苷,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质谱鉴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非水相体系下,无介质环境下合成芳香醇基葡萄糖苷的得率是有机溶剂(乙腈)介质下产率的4.1~5.6倍。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上进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苯甲醇和苯乙醇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苯乙醇的抑制作用较好,EC50为0.71μL/mL,MIC为1.8μL/mL;苯甲醇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EC50为0.72μL/mL,MIC为2.4μL/mL。培养基中含有5-40mg/mL苯甲醇基β-葡萄糖苷时,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植物源药肥对马铃薯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试验以池栽方式,利用植物源实物及提取物与有机无机营养成分合理组配研制成的植物源药肥,以相同投入成本的有机无机肥与化学农药组配使用为对比,研究比较了各处理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产质、防效和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用药相比,施用植物源药肥能够维持马铃薯叶片叶绿素水平,改善薯块品质,增产9.1%~11.2%,产量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害虫防治效果相当,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横断面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区的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横断面上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得出如下规律:①从总体来看,土壤水分含量大致是阴坡高于阳坡,坡下高于坡上,地形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植被的影响也非常重要。②在小流域断面水分分布中,乔木林地的平均含水量最低,灌木林次之,草本植被最高。表明丘陵区最适宜的植被应是草本植被和灌木群落。③植被的生长弱化了断面地形变化的影响,刺槐的阴阳坡、上下坡的土壤水分含量趋于接近,柠条的生长良好时的大耗水量也使阴坡和坡下的水分优势减弱,长势良好的草本群落使梁峁坡上的土壤水分状况优于其他坡位。④纸坊沟小流域除阴坡草本植被外,全部有土壤干层的存在,但并不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因此,在植被恢复良好的地区,干层的产生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存在的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对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 0~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在60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不断减小;对于不同恢复方式的土壤水分含量,88542水平沟>人工草地>鱼鳞坑>天然草地;对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草地>灌木地>林地;对于不同地形的土壤水分含量,阴坡>半阴坡>阳坡,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并且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浓硫酸酸蚀、烫种、砂磨等不同处理方法对含羞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及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势,探讨含羞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含羞草种子发芽率为13.6%,硬实率达60.6%;种皮是影响其萌发的主要因素,95℃1min烫种对含羞草种子萌发作用明显,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分别为94.3%、92.0%;浓硫酸处理50min也可提高含羞草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84.0%,79.7%;砂磨处理发芽率为16.3%,效果不明显;含羞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8.
通过14个作为禽用着色剂的黄秋葵品系比较试验,分析其种子发芽率、产量(叶片、茎杆、种子)、营养成分(叶片、茎杆)。结果表明:14个品系的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其中021和007-1发芽率最高,达到92.5%;叶片和茎杆平均干物质产量差异均亦极显著,004-2叶片干物质产量最高,达到4948kg/hm2,018茎秆干物质产量最高,达到7103.4kg/hm2;008的营养价值最高;种子产量007-1最高,公顷产量大于3000kg。综合评价,018品系作为禽用着色剂较适合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群落演替与土壤性质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2a、6a、9a、13a、16a、19a、25a、30a、40a的弃耕地土壤性质演变分析,初步总结出:①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的演替过程中,弃耕9a的群落,每一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其它群落相对应土层的土壤含水量;②土壤容重的平均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弃耕6a>9a>13a>16a>19a>25a>2a>30a>40a的群落。除受耕作影响弃耕2a的群落外,从6a到40a随着演替的进展,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容重逐渐变小;③随着演替时间的延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不同阶段,其变化趋势有所差异;④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弃耕草地上,土壤的理化性质在0~60cm易发生变化,而在60~100cm土层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缓慢。⑤尽管演替进行的缓慢,但从土壤发展的角度来看,仍属进展演替,所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若排除人为干扰(开垦、放牧等),在现有的气候与环境条件下,植被有望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同时反义共抑制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透明种皮12基因家族(BnTT12)转录的植物表达载体。【方法】通过PCR扩增得到BnTT12家族一段503bp的特异保守片段TT12A,通过亚克隆整合到中间载体pCambia2301G,构建TT12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G-TT12A。采用液氮冻融法将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结果】经过PCR鉴定、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成功,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形成TT12反义表达载体的工程菌株。【结论】pCambia2301G-TT12A的成功构建为利用此反义载体通过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新型黄籽油菜和进一步探明TT12基因在甘蓝型油菜种皮色素合成途径中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雷电灾害状况及其农村防雷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为了摸清重庆雷电灾害(简称雷灾)的现状、时空分布及农村地区的雷灾成因与防治对策,本文在重庆市34个代表站1998~2008年共11年的雷灾数据的基础上就雷灾现状、时空分布及农村地区发生环境、灾害受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初步结果:①重庆雷灾次数与区域雷暴日数基本一致,呈一年高一年低或两年高一年低的趋势;②雷灾多发生在城市,其事故数量及经济损失远远超过农村;③重庆的雷灾密度中心有两个:即主城及其以东相邻地区,黔江和秀山;④雷灾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农村(占92.7%),户内是主要发生环境,雷灾死亡数与死伤数之比户外远高于户内;⑤农村地区雷灾的经济损失、数量主要表现在公共设施、电气设备、建筑物上表明了直击雷和雷电波入侵是雷灾的主要途径;⑥针对该市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防雷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农业灾害情况及防灾减灾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安徽省主要农业灾害发生及分布情况,探讨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为实现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提供依据。以1978—2012年安徽省农业灾情及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等数据为依据,分析农业灾害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安徽省水灾、旱灾、风雹灾、霜冻灾等主要农业灾害发生及分布规律,并提出防灾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频发,1991、1998、2003年受灾面积较大,总体上粮食总产呈增加趋势,农业气象灾害受灾及成灾面积与粮食总产呈负相关;1979—2012年安徽省粮食总产呈周期性波动,且与成灾面积的年际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表现为每3年左右为1个周期;影响安徽省农业生产发展的最主要灾害种类是旱灾、水灾、风雹、霜冻等,其中水灾和旱灾是最主要灾害,其危害多数年份占所有农业灾害危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80%以上;安徽省绝大部分地市的旱灾成灾面积指数大于水灾成灾面积指数,说明旱灾是影响安徽省农业生产发展的最重要农业气象灾害类型。该研究可为安徽省农业灾害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政府部门相关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proposed procedure for field evaluation of large forage germplasm collections allows for simultaneously performing germplasm characterization, stratified mass selection and the assessment of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populations as revealed by among-population vs. within-population genetic variances. Unreplicated genotypes are randomly assigned to different units (grids) with the constraint that each unit should have a fixed proportion of genotypes from each population. The relative homogeneity of plant material between units allows for investigating major spatial trends.Within each unit, one plant is actually a clonal control allocated randomly and used for estimating the environmental variance. The units have a square shape, with plants grown in dense planting arranged at same spacing between and within rows. A set of adjacent units forms a column, and several parallel columns may exist. Observed data can be adjusted for the effects of: i) column of units; ii) row of units (by covariance analysis, using row number as the covariate); and iii) column of plants within units. The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of 4,480 lucerne genotypes subdivided into 128 units and grown at 10 cm spacing. The efficiency of data adjustment, estimated as the variance among clones for unadjusted data relative to that for adjusted data, was 33.7% for length of the main stem, 9.8% for plant dry weight, and greater than 7% for three out of four other evaluated traits.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出发,将发包方、承包方、承包地块、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作为编码对象;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承包地块和承包方纳入到发包方下进行统一编码,承包合同、经营权证和登记簿编码一致,并且与承包方编码关联;以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提出了各编码要素的代码结构、编码方法和赋码规则。研究对提高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事效率和促进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