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经讯 《农村新技术》2005,(11):59-60
农业部近日发布下列主要农产品生产、市场供求及国内外市场走势监测信息和预报。小麦:供给充裕。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60多万公顷,总产量继续增长,但国内小麦收购价下跌幅度已经缩小。预计2005/2006年度,国内小麦新增供给比上年度略减,不能满足当年消费量。全社会小麦期末  相似文献   

2.
1 2006年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分折 如图1,参考全国畜牧总站公布的价格数据可知,全国生猪价格在2005年10月、11月份期间便有一个价格小低谷,当时全国平均猪价最低跌至了6.75元/公斤,之后小幅反弹.进入2006年后,在1月份达到了7.4元/公斤,随后便一路下滑,5月份跌至2004年来的最低谷5.96元/公斤.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30日,在郑州举行的“农产品期货河南市场研讨会”上,有关专家针对2003/2004年度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情况及2004/2005年度我国粮食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4.
我国兔肉产销的特点: 一是产量增长很快 1985年以前我国兔肉年产量仅在5万t左右;1987年后兔肉年产量翻了1番,达到10万t;近4年来兔肉年均产量又翻了4番,达到40万t。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粮食与主要食物的供求关系初步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粮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告别了饥饿和贫困,迈向小康。但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预期,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近年来出现了粮食连年减产、市场大起大落的现象,其背后是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巨大压力:耕地面积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总产量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是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本文全面分析了粮食供求各环节的现状,对改进粮食的安全效率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油气储运》2007,(3):14-15
2006年,羊绒市场持续平稳,喜忧参半。2007年羊绒市场若没有大户炒作和国际市场需求异常变化,将继续保持稳定有序的局面,估计价格会有所下跌——从年初的高位开始逐步呈缓慢持续小幅下滑的态势。当然也不排除在某一个阶段会有小幅震荡上涨的可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饲料博览》2009,(2):I0036-I0036
入冬后,皮毛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广大从业者被笼罩在一片不知所措的迷雾中。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相似文献   

8.
王春玉 《农业展望》2007,3(1):18-20
分析了2001~2005年中国玉米市场供求现状和总体变化趋势,得出中国玉米市场总体趋势是供不应求的结论。对2011年前中国玉米供求总体趋势进行展望,提出了改善中国玉米市场供需失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洁 《中国农垦》2011,(8):52-53
近年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国内粮食需求稳定增长,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困难仍不可低估。如何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我国农业发展、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家顾问》2006,(4):21-21
2006年我国棉花消费增长的幅度仍然较大,棉花需求矛盾十分突出,靠大量进口原棉弥补国内需求不足已不可逆转,市场棉价将在较高水平上运行,预计农民棉花销售价格将在2005年度的基础上有所上扬,但幅度不大,其主要依据有以下三点。一、棉花播种面积小幅增长。据农业部预测,全国2006  相似文献   

11.
李喜贵 《农业展望》2007,3(3):20-24
分析了近期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市场热羔以及价格走势。2006/07年度中国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偏紧,2007/08年度玉米需求趋向理性增长,玉米供求关系将延续紧平衡态势。2007年国内玉米价格进入南价区域,玉米价格上涨节奏可能打破2004~2006年的稳健态势,表现为波动幅度相对扩大,波动规律不好把握。2006年秋粮上市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呈现反季节上涨,而2007年1~3月份玉米价格处于调整期,预计4月份开始国内玉米价格有望进入季节上涨通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豆油市场供需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智 《农业展望》2006,2(4):13-18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用植物油的消费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从2002年以后.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城乡居民的消费从生存型转向了发展型,在我们日常消费领域内,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的一个突出例子就表现为近年来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食用油消费量已经达到1850万t,较2002年的1350万t增加500万t,增幅达到37%。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省菜籽油供需情况的分析,表明当前菜籽油自给率仅45%左右,造成菜籽油供给缺口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口总量增加及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油菜籽总产量少、菜籽油产量有限等。再用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预测云南省未来人口变化,进而对云南省未来菜籽油消费需求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云南省未来人口上限为5574万人,到2020年人口数量为4914万人,菜籽油的需求量将达到60万t,未来菜籽油的供给缺口约为自给量的2倍。最后提出保障云南省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措施建议: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并充分挖掘生产潜能;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理性、健康消费;充分利用省外食用油市场,建立健全食用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王晓辉 《农业展望》2006,2(4):19-22
对2005/06年度中国粮食市场供需形势作了分析和基本判断:2005/06年度国内粮食产量同比提高,需求刚性增长。但当年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缺口在600万t左右,国内库存水平在继续下降,这种局面将影响未来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对2005/06年度中国玉米供需状况作了分析和基本判断:产量同比增长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内需求刚性增长,不考虑出口因素,国内玉米产量超过需求。分析了中国玉米的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中国玉米每年的需求量在1.22亿t左右。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2005年的国内消费量预计达到1.325亿t。玉米深加工需求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出了中国玉米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花生生产与供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不仅是世界花生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也是贸易大国。从中国花生生产、进出口贸易和需求等方面对中国花生供需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2005年中国花生供求平衡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张浩然 《农业展望》2006,2(12):16-19
从小麦价格走势和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心态两方面分析了今年9月以来小麦市场形势,指出国际国内小麦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存在连动。分析了影响今年9月份以来小麦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指出国际小麦价格主要受世界小麦减产的影响,而国内小麦价格则主要受到托市收购结束后市场流通量减少的拉动,认为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没有实质影响。中国小麦出口将有所提高但并不会影响国内小麦市场,并且小麦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不大。在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稳定进行后,国内小麦价格将小幅回落。对后期小麦市场行情作了初步预测。认为小麦价格短期长期可能看涨;红小麦价格稳中超涨,优质小麦价格将稳步上涨;面粉价格将有所回落。麸皮价格难以上涨。此后,2006/07年度小麦市场关注焦点将转向冬小麦长势和玉米价格涨幅。  相似文献   

17.
魏斌 《农业展望》2010,6(5):11-14
2010年春季,国内玉米市场需求旺盛,推动市场价格不断上涨。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存在补库需求以及享受运费补贴的企业积极收购是玉米需求旺盛的主要原因。农户售粮习惯改变,玉米上市数量低于上年同期。干旱影响西南地区玉米产量,东北地区温度偏低导致播种推迟,国家收储中央储备猪肉,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水平,增强了市场供求双方对后期价格看涨预期。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油料供需虽然一直处于紧缺状况.但由于是定量供应,供需平衡压力并不大。粮食供求关系的紧迫性.掩盖了油料短缺的重要性。也正是从改革开放开始.随着农村改革已初步取得成效,并推动着农业生产较快发展,商品率不断提高,油料供需在市场流通的作用下,市场需求开始对生产资源配置产生影响.逐渐出现竞争.从而导致区域生产优势的出现,也增加了流通的压力。油料消费也出现激增.油脂油料供需状况成为粮油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喜贵 《农业展望》2006,2(12):20-22
分析了2006/07年度中国玉米供求平衡状况。预计2006/07年度中国玉米当年供需基本平衡,分析了2006/07年度中国玉米价格走势,认为2006年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可能再度到达转折性的特点,供求偏紧和中国内玉米出口向进口国转变,使玉米价格出现上涨。并且重新临近高价区域。分析了影响后期玉米价格上涨高度的三个重要参考因素:一是粮食价格总体环境是否支持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二是国际玉米价格在高位运行的时间;三是饲料的覆深加工产品接受高价玉米的程度。预测了后市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对建设用地供给与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别分析了江苏建设用地供给与需求趋势。通过对江苏资源环境保护压力、耕地数量、质量及后备资源情况研究发现,江苏建设用地供给能力日益不足。通过对江苏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态势分析发现江苏建设用地需求旺盛。最后基于对建设用地供给与需求趋势的判断,提出了缓解用地供需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