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存学  杨晓华  刘海荣 《园艺学报》2020,47(10):1917-1929
为了深入了解李(Prunus L.)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按照《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李资源圃内保存的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对16个数量型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20个描述型性状,共观测到66个变异类型,其中叶片形状、果皮颜色、果核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8 ~ 1.3993和0.2188 ~ 0.7196,其中果皮颜色(H:1.2093,D:0.6814)、叶片形状(H:1.1227,D:0.5484)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16个数量型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1.32%;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为8.72%。聚类分析将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22处将各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可用于选育离核、抗性强的品种;第Ⅱ类可用于选育抗性强、丰产品种;第Ⅲ类可用于选育果大、可食率高、离核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91%,主要有果实纵径、果实横径、1年生枝粗等性状,主要反映了果实大小和枝条性状因子,果实性状对于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的贡献率最大,一年生枝条次之。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16个数量型性状可简化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宽、果核横径、果形指数、叶片长、1年生枝粗7个主要指标,提高了寒地李种质资源评价和选育鉴定工作的效率。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系统地鉴定草莓种质资源表型变异,明确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优异资源,为草莓品种改良及理论研究奠定材料基础。【方法】对来源于国内、日韩及欧美的73份草莓种质资源的58个植物学、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结果】51个表型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包括34个描述型性状和17个数值型性状。描述型性状共检测出115个变异类型,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达到0.85;数量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异范围为1.68~2.92,表明供试草莓资源性状变异丰富,尤其是果实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05)远高于非果实性状(0.61)。PCA分析结果均表明,日韩草莓与中国草莓在表型上较为相似,欧美草莓与亚洲草莓在表型上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通过综合指标评价值D鉴定出7份优等种质,长势和产量均强于和高于其他种质。【结论】初步构建了草莓种质资源在湖北省的综合评价体系,为草莓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橄榄种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方法】参考《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及评价标准》和《橄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等标准进行观测和描述,应用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结果】11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2.00%,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44%。16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2.9个,果实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5个。Q型聚类分析将60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7.81时分为3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果实的形状、大小和品质聚类;R型聚类分析将27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2.27处聚为3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或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结果将27个表型性状简化为8个主成分,包含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结论】橄榄种质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新疆不同居群野生沙棘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规律,为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对新疆阿勒泰、伊犁、阿克苏等地野生沙棘共6个居群48个单株的8个果实性状进行测量,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新疆野生沙棘果实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居群间果实性状分化均值为37.23%,小于居群内的62.77%;性状分化系数最大的是总酸含量(65.57%),最小的是果肉颜色(5.83%)。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均为哈巴河居群最大。果实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0.11%,变异幅度为21.77%~74.34%,各性状变异系数之间差异较大,其中果实颜色平均变异系数最大(74.34%),总糖含量平均变异系数最小(21.77%)。果实颜色、种子颜色、总酸含量、总糖含量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46%。【结论】新疆野生沙棘果实性状存在较高的差异及分化,果实颜色的性状变异最大;居群内的变异是新疆野生沙棘果实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哈巴河居群果实性状多样性最丰富,果实性状差异主要体现在果实颜色、种子颜色、总酸含量、总糖含量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梨种质资源描述评价体系,确定梨若干果实数量性状的分级评价指标及参照品种。【方法】对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圃保存的梨11个种456份资源和114份新品种共570份材料的9个果实数量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及整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各数量性状频率分布直方图,进行分级评价并选取参照品种。【结果】梨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可滴定酸含量,为128.43%。9个果实数量性状数据均为偏正态分布。使用等距法绘制各果实数量性状频率分布图,果梗长度和果梗粗度采用5级分级,果心大小采用4级分级。由于脆肉型梨(含白梨、砂梨和脆肉型梨新品种)、西洋梨和秋子梨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6个性状差异显著,因此分别进行分级,相应分级标准为:脆肉型梨和西洋梨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采用4级分级方法,秋子梨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采用3级分级方法;果肉硬度均采用3级分级方法;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采用5级分级方法。每个性状的各等级选取2个参照品种。【结论】梨种质资源9个果实数量性状中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6.
蒋媛  位杰  王岩  李永丰  谢宏江  崔龙 《果树学报》2023,(10):2204-2213
【目的】杜梨是新疆梨产区广泛应用的砧木,但其对梨火疫病的抗性较差。探究杜梨实生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和抗病性,对后续杜梨分子水平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以及抗病基因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人工培育的196份杜梨实生苗的19个质量性状和6个数量性状进行形态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梨火疫病菌的方法进行种质的抗病性鉴定,并结合田间发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9个质量性状中裂刻、刺芒、叶背茸毛、托叶、针刺这5个性状的遗传较为稳定,其他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33%~57.03%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03~1.20之间,叶尖性状变异系数最大(57.03%),叶缘的变异系数最小(2.33%);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14%~22.27%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5~2.07之间,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22.27%),叶形指数和叶长的变异系数相对较低,分别为11.14%和11.73%,数量性状表型遗传多样性相对更为丰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4个抗病材料和10个中抗材料。田间发病规律表现为童期发病程度较轻,进入开花期后发病程度加重较快,树势越强,发病率越高,发病程度越重。【结论】研究结...  相似文献   

7.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130份龙眼果实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数量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5%,其次为果穗质量、果皮质量、单果质量、果皮厚度、果肉厚度等,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4%。25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达3.6个,果皮颜色、果肉质地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均为6个。总体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1.997,龙眼主产区福建(1.989)、广东(1.638)、四川(1.551)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泰国(1.274)、广西(1.248)、贵州(1.229)则次之。对130份龙眼种质果实性状进一步聚类分析为5个类群,各类群特征表现各异,变化丰富。主成分分析第一、二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28.15%,更为直观地展现了种质的亲缘关系,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研究表明幼叶颜色、叶面状态、果实形状、抗寒性、抗梨黑星病、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异度大,可为梨育种提供良好变异的群体;尤其是保存了多份极抗寒资源,抗寒性中等资源较少,无抗寒性弱和极弱的资源;果实形状多样性较高,而且性状间分布也较为均匀,可溶性固形物变异系数较大;大果型、抗梨黑星病类型资源分布较少,尚需收集、增加果个大、高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脆肉梨成熟过程中不同时期、果实不同部位质地性状的差异和变化规律。【方法】以脆肉梨品种‘华酥’和‘圆黄’为试材,采用食品物性分析仪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和穿刺试验,测定果肉脆度、硬度、黏着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和果皮硬度等7个质地性状。【结果】各质地性状在梨果实成熟过程中均发生显著变化,而且果实萼部、中部和梗部3个部位的质地性状均存在差异;除黏着性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较差之外,果肉脆度、果肉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和果皮硬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首次明确了在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部位质地性状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梨适宜采收成熟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脆肉梨果实成熟过程中质地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脆肉梨成熟过程中不同时期、果实不同部位质地性状的差异和变化规律。【方法】以脆肉梨品种‘华酥’和‘圆黄’为试材,采用食品物性分析仪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和穿刺试验,测定果肉脆度、硬度、黏着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和果皮硬度等7个质地性状。【结果】各质地性状在梨果实成熟过程中均发生显著变化,而且果实萼部、中部和梗部3个部位的质地性状均存在差异;除黏着性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较差之外,果肉脆度、果肉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和果皮硬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首次明确了在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部位质地性状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梨适宜采收成熟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66份猕猴桃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枝条、叶片和果实的19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表型性状分布频率、变异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描述型性状平均变异类型为4.9个,最丰富为果形(9个);9个数量性状中果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04%,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14%。Q型聚类分析将66份猕猴桃资源分成4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1年生枝颜色、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等聚类。  相似文献   

12.
以98份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果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探索了黑龙江省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以期为野生软枣猕猴桃优良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8个果实质量性状变异类型多,其中果实形状、果喙形状、果肉颜色、果心颜色和果心横切面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646~1.689,其中果实形状、果肉颜色、果喙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7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范围为13.82%~36.34%,以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横径和果实侧径的变异系数较小;H'指数为1.353~1.46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数量性状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单果质量与果实三径相关系数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322%,反映了果实大小及质量指标.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性状可作为野生选优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可将98份资源分为7类,第1、2类果实大小及质量均较大,可作为遗传改良的优良资源;第3类和第4类的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中等,可作为野生驯化的资源;第5类果大,可用于培育大果品种;第6类果实长椭圆形,可用于培育长果品种;第7类果实具有红皮、红心特征,可作为特异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和杂交亲本.综上分析,黑龙江省野生猕猴桃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幅度大且程度高,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杂交F1代果实性状的分离特点和遗传变异,为枣杂交育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枣JMS2×交城5号的F1代140个单株及亲本为试材,对果实成熟期、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等26个描述型和数值型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F1代果实的成熟期表现出分离,36.26%的F1株系成熟期多数在9月下旬。F1代13个果实的描述型性状均出现不同的性状分离,其中果实形状出现了6个变异类型,子代果形倾向父本的倒卵圆形占比最高为35.85%,子代果形倾向母本的卵圆形占比为17.92%;果实质地出现4个变异类型,其中46.23%表现出果肉致密。果肩形状和柱头状态,分离比例依次为3∶1、1∶2∶1,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F1代果实大小和果实内在品质指标等13个性状均呈现连续变异,且符合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具有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征。果实大小、果核大小以及可食率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85%~32...  相似文献   

14.
薛鑫  石胜友  侯世奎 《园艺学报》2020,36(5):827-836
以龙眼‘蜀冠’ב大乌圆’的F1代65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的2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应用SPSS19.0软件对各性状进行变异系数、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5个单株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13个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皮厚度、果皮质量、果肉厚、种子质量、维生素C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变异系数在6.95% ~ 41.64%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33 ~ 2.02之间;14个描述性状(成熟期、果皮颜色、果形、果肩、果顶、龟裂纹、疣状突起、果肉颜色、果肉质地、果肉透明度、果肉离核难易度、果汁、化渣程度和果肉风味)多样性指数在0.56 ~ 1.28之间;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性状(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成熟期和果实风味)的累积贡献率为87.50%;建立了‘蜀冠’ב大乌圆’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在65个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了5个优异的单株(SD7、SD11、SD36、SD53和SD120),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5.
‘波尼’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动态及果实品质机理。【方法】以薄壳山核桃‘波尼’(Pawnee)品种为试材,对其外观形态变化进行拍照记录并对果实质量、坚果质量、果高、坚果高度、果径、坚果横径、果形指数、坚果果型指数、种仁质量、出仁率、果皮厚度和坚果壳厚度12个果实发育相关性状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果实发育,果质量、种仁质量、出仁率、果高、坚果高度、果径、坚果横径、坚果果形指数等指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果皮厚度随果实发育逐渐增大,果形指数随果实发育持续减小,而坚果壳厚度先下降再上升。【结论】花后145~155 d大部分性状,尤其是决定果实品质、卖相的关键性状均达到最优值。果实发育多数性状指标变化规律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性状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杧果‘金煌’ב热农1号’的F1代54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单果质量等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对30个数量性状和描述性状进行了Shannon-Weaver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核长度和果核质量)在后代中的遗传符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在7.98%~41.73%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65~2.04之间,遗传传递力在84.74%~117.00%之间,果实大小等性状呈趋中变异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呈超亲遗传趋势。21个描述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16~1.48之间。主成分分析发现前10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5.19%,并筛选出单果质量、抗性、果形指数、果皮光滑度、果肉纤维长度、果核表面特征、果实风味、可溶性固形物、胚类型和果肉颜色作为评价杂交后代果实的主要性状。基于观测数据建立了杧果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方法结合田间观察和实际观测结果筛选出8个优异的单株。  相似文献   

17.
澳洲坚果种质果实产量相关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澳洲坚果种质主要果实产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澳洲坚果生产和高产育种借鉴。【方法】以来自世界各地的45份澳洲坚果种质为供试材料,对12个果实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变异分析表明,12个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61~17.83%,果仁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7.83%,果仁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61%。相关分析表明,澳洲坚果各果实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且多个性状影响产量,鲜果质量与壳果质量、果仁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45个澳洲坚果的12个果实性状分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79.55%。聚类分析将45份澳洲坚果种质材料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果实较大,近球形;类群Ⅱ:果实均匀,近卵圆形;类群Ⅲ:果实较小,但果实出种率和出仁率高。【结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表现,这将为澳洲坚果果实遗传改良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皮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入了解黄皮(Clausena lansium)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多样性,根据《黄皮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农业部广州黄皮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96份黄皮种质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并结合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开展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22个描述型性状,平均每个性状的变异类型达3.4个,其中种子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6个。16个数量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8.78%;种子侧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34%。Q型聚类分析将96份种质在欧氏距离19.84处分为4个类群,类群内的种质资源以果穗性状、果实大小和果实风味聚类;R型聚类分析将38个果实性状在相关系数1.45时分为4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第2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28.16%,其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薄皮甜瓜材料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及分子标记等方法,对69份薄皮甜瓜材料的18个田间性状及SSR分子标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76~1.332,平均值为0.847,其中最高的是种子颜色,为1.332,最低的是果皮斑点,为0.076;数字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从最低的果实横径10.56%到最高的单果质量34.11%,平均值为23.88%;多样性指数范围为6.03~6.10,平均值为6.07,最高的是果实横径。所有数字型性状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描述型性状。综合分析可知,供试材料由于收集和选育原因多为果肉较厚的长果形材料;田间性状及分子标记分别聚类分析后发现2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材料进行描述,只有充分结合2者的结果,才能最大可能地选择出强优组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广西地方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加快梨种质的鉴定、评价和保护,促进地方优质梨种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助推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方法】利用筛选获得的15个SSR分子标记对71份广西地方梨种质和48份外地梨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90个等位基因(Na),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2.6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5.454,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值为0.762,较好地揭示了梨的遗传多样性;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分别为0.682和0.788,说明梨群体内存在近缘交配;香农指数(I)平均值为1.876,反映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广西地方种质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5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606,香农指数(I)为1.894,均高于外地种质,说明广西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更丰富。聚类分析显示大部分广西地方种质与外地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远,隶属两个不同类群,但二者存在少量的相互交叉,少数的广西梨和外地梨聚为一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也表明大部分广西梨和外地梨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大,并且2个居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