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黄土区侵蚀强度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该区有代表性5处站点190年组数据,分别采用系统聚类,判别分析,水土保持分析法对黄土区坡耕地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和对比。系统聚类法分级细微,判别分析法分级与习惯分法接近,水土保持有时难以确定。进而在比较基础上,提出分级系统。 相似文献
3.
古典回归分析在林业生产和科研中被广泛应用,但很少考虑自变量各因子的相关问题.而自变量各因子相关又是经常的.本文注意到这一点,介绍了以缩小均方误差为目的的有偏估计方法——岭回归分析[3,4]及其在土壤流失数学模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省中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区内的孙家岔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确定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以典型流域孙家岔为样地,分析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多数年份,坡耕地平均面蚀模数接近或小于荒坡地,多年平均面蚀模数小于荒坡地,孙家岔流域及部分同类地区小流域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在3 000~8 000 t/km2。从地貌上看,面蚀主要发生在梁峁及坡面上,并且从上到下逐渐由弱变强,孙家岔流域发生水力侵蚀的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3.26%,其中面蚀62.21%,分布范围广,是面蚀的突出特征之一。孙家岔流域发生重力侵蚀的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9.96%。切沟和早期还在下切的冲沟对土地破坏严重,对土壤侵蚀模数的急剧增加乃至对流域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强烈侵蚀产沙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侵蚀产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过程,其物理机理十分复杂,往往难以用数学方式来描述.该文针对区域土壤侵蚀机理不甚清晰、基础资料收集困难等问题,探索性地在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报中引入支持向量机理论与方法,并以皇甫川强烈侵蚀区小流域为例构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预报的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研究表明,该方法的模拟和预测精度都明显高于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依据多年的反映区域侵蚀产沙演进规律的侵蚀产沙监测资料,建立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的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是对流域侵蚀产沙复杂运行机制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6.
7.
8.
土壤侵蚀量随着坡度增大而升高,但不成比例增长,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当坡度增大到26°时,土壤侵蚀量显著地高于10°,14°,18°和22°小区。坡面覆盖植被后,上述情况明显改变,且能使26°坡面侵蚀量降到允许范围。因此,提高植被覆盖度是控制土壤侵蚀最有效的措施。植被类型不同,其生效也有快慢之差,以草类最快,中耕作物次之,灌丛最慢。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根据试验室测定的不同循环次数下的海水侵蚀混凝土的强度,建立了混凝土强度智能分析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模型参数的优化计算,然后根据模型计算混凝土强度,其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其平均相对精度大于96%。该智能分析模型可以用于海水侵蚀混凝土强度的分析,并且实现了混凝土强度分析智能化。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明长汀土壤侵蚀核心区的治理效果,为长汀未来水保政策的制定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合RS、GIS技术,利用RUSLE模型,对侵蚀核心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结合侵蚀治理措施探讨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2013年土壤侵蚀总面积较1999年降低49.02%;侵蚀以轻度为主,轻度侵蚀区面积占76.91%;1988-2013年,侵蚀治理效果呈由强度侵蚀区向轻度侵蚀区推进的趋势,2007-2013年,除中度侵蚀等级外,其他各侵蚀等级的面积比例变化1%;长汀土壤侵蚀治理效果显著,侵蚀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趋于稳定,侵蚀治理转为巩固措施,出现整体好转的同时仍存在局部恶化,未来的侵蚀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抗水蚀能力的土壤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用渗水模数、径流模数和泥沙模数这3个指标来衡量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的抗水蚀能力。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别建立了渗水模数、径流模数和泥沙模数与地面坡度、降雨强度、复合体渗透系数或抗水蚀强度之间的相关方程式,即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抗水蚀能力的土壤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地貌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经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量,通过对野外调查结果、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评判,选取坡度、雨强、植被覆盖度及裸岩率为主要土壤侵蚀因子,选取该区域广布的黄壤作为试验土样,采用针管式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模拟不同坡度条件下雨强、植被覆盖度、裸岩率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模数的多因子方程,筛选出不同坡度下复相关系数较高的回归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非线性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0.692<R2<0.988),线性回归模型达到显著水平(0.523<R2<0.634).2)当坡度为6°、16°、26°、36°时,侵蚀模数的影响程度随着坡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侵蚀因子对侵蚀模数的影响程度为雨强>植被覆盖度>裸岩率.3)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精度,对缓坡、陡坡侵蚀产沙预测较准.研究初步揭示了喀斯特地区侵蚀模数与侵蚀因子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省佳县为例,从遥感信息入手,以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数据,探讨了如何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利用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快速、准确地提取水土流失信息。这一研究不仅能为水土流失调查、监测提供重要的信息源,而且为水土保持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是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乃至生态功能区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选取典型红壤丘陵区的江西省兴国县为案例区,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基本原理,借助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空间自相关性.主要结果表明:① 2005年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等级以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所占面积百分比总计70.25%,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区面积为364.57 km2;②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53.14%的敏感性观测区存在空间正相关,集中分布于兴国县的西部、南部、中部和北部,另外,46.86%的观测区存在空间负相关,分散在研究区的北部、南部、西部和中部.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水土保持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玉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7,(4)
本文对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作了概略的介绍,文章通过对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和检验的阐述,清晰地表达出运用数学模型方法的三个步骤,说明了在土壤水分运动研究中把类比方法、理想比方法和数学方法统一起来综合运用的过程;讨论了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有用性及使用上的局限性,指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运用它才能使其在土壤水分研究上发挥积极作用,强调数学模型的运用必须同实验观测等研究方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