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笋茎枯病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枯病是芦笋主要病害,其发生面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单产,重则造成绝收。福建中南部地区及我国台湾省,由于气候、土壤条件适于病菌之存活,茎枯病发生特别重,一般茎发病率达20%~100%,有的县因茎枯病影响,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以至无法栽种。因此,应做好芦笋茎枯病的预测预报,以便提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现就笔者多年来对芦笋茎枯病预测预报的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芦笋茎枯病是影响当前芦笋生产的一项重要问题。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亚洲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我国芦笋面积不断扩大,其危害程度也随之加重。一旦得了茎枯病,轻则减产,重则毁园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因为一旦感染茎枯病将很难根除,因此,芦笋茎枯病被称为"芦笋癌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芦笋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发生规律、病害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等研究,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芦笋茎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是一种品味兼优的名贵蔬菜,可出口创汇。近年来,随着芦笋作为营养食疗保健型特种蔬菜的不断开发,芦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茎枯病发生严重,有的地块发病率高达60%~8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芦笋的产量和品质,现将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对芦笋茎枯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优良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自北京密云区野生芦笋根部的5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内生细菌,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温室防效测定和生防相关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有3株内生细菌对芦笋茎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为63.70%~85.00%,其中菌株YS-G10的拮抗活性最高,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菌率高达85.00%。温室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YS-G10能够有效预防芦笋茎枯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3.44%。生防相关性状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推测菌株YSG10可能通过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等水解酶类物质破坏病原真菌细胞壁或抑制病原菌致病毒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抑制芦笋茎枯病的效果。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5.
<正>芦笋茎枯病也叫茎腐病,由天门冬拟茎点霉真菌引起,是芦笋的毁灭性病害。芦笋茎枯病发病快,危害严重,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1症状及危害芦笋茎枯病发病初期,在主茎及分枝上,出现暗褐色水浸状丝条形或纺锤形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周边变成红褐色,病斑中心着生许多小黑点。感病植株生  相似文献   

6.
<正> 芦笋茎枯病是我省芦笋的主要病害,一般病茎率在30~100%,死茎率在30~50%,病害严重的死茎率可达100%,造成严重减产。特别是三年生左右的笋田,近几年发病尤为严重,常造成毁种,已成为我省芦笋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请参阅封三图)。一、症状此病只发生在芦笋茎上,故而得名茎枯病。发病初期,病斑呈纺锤形或短线形,水  相似文献   

7.
不同芦笋品种苗期对茎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其农艺性状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具有抗茎枯病、品质优的芦笋品种,采用苗期抗病性测定法对9个芦笋品种进行抗茎枯病测定,并对芦笋苗期农艺性状进行观察。采用人工接菌法进行苗期抗茎枯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新王朝F1、京绿芦1号和SD 09-6较抗茎枯病。通过对9个芦笋品种苗期农艺性状观察,结果表明,新王朝F1、达宝利F1、绿塔、UC157F2的发芽率较高,在85.33%以上;新王朝F1、京绿芦1号、TC、SD 09-6和UC157F2的农艺性状较优。  相似文献   

8.
芦笋又称石刁柏,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而茎枯病是对芦笋产量和生产周期影响最突出的重要病害。茎枯病在田间自然发病率高达10%~20%,多年连作地块更为突出在30%以上,主要危害地上茎,也可以侵染枝梗。茎上病斑多发生在中下部,初期呈水渍状条斑,界限不清晰,后期逐渐变为暗褐色菱形或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绕茎周,上部植株枯死,并迅速传染给相邻的植株,造成成片死亡。  相似文献   

9.
芦笋避雨防病栽培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枯病对芦笋产量影响严重,产量损失一般为20%~30%,严重可致绝收。研究表明,将芦笋露地种植改为大棚避雨栽培能有效控制该病发生,提高芦笋产量,改善其品质并能提早采收,延长采收期。  相似文献   

10.
对芦笋茎枯病[Phomopsis aspasagi(Sacc.)Bubak]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抗性生理和病害防治5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提出了芦笋茎枯病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防治芦笋茎枯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1986-1989年连续4年在砀山果园场对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提出上年越冬病残体是当年茎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采笋田在停采后10天左右即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为病害流行初盛期,7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为病害流行盛期.降雨是茎枯病的主要影响因子,6-9月间降雨量与同期发病率或病情指数呈明显正相关.通过药剂防治使翌年芦笋产量增加50%以上,并总结出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我市农民自1987年开始试种芦笋.距今已有十余年历史,现种植面积已达6000余公顷。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和面积的扩大,芦笋病害逐年加重。其中对产量,品质影响最大的是茎枯病。为了进一步发展芦笋产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确保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通过对茎枯病的调查研究,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永济市从1987年开始试种芦笋,现种植面积达近8万亩(1亩=1/15公顷),成为本市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和面积的扩大,芦笋茎枯病日趋严重。近年来.通过对茎枯病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其发生原因.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安阳市芦笋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连续多年种植,技术人员发现,在生产过程中芦笋极易感染茎枯病。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感染,芦笋整个植株很快会枯死,并且会随着雨水传播,导致整片种植基地芦笋死亡,而防治该病的较好措施就是对芦笋进行设施栽培。设施栽培芦笋不仅可以有效预防茎枯病,而且生产的芦笋高产、优质。对设施芦笋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示范推广,通过选用芦笋新品种盛丰F1、TC30等,采用大棚避雨、滴水灌溉、药肥同步、生物防虫、双层除草膜除草等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有效改变了过去常规栽培芦笋茎枯病发生严重的局面,实现了芦笋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的目标,提高了芦笋生产的科技含量。该集成推广技术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芦笋优质高产多种适用新技术。芦笋培梗机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人畜作业的60倍;芦笋专用肥配方的应用使芦笋平均增产15.8%。烯唑醇防治芦笋茎枯病,每667m^2使用有效成分20g,防病效果达95%以上;阿特拉津除草剂芽前除草,每667m^2使用250g,除草效果达99.87%。  相似文献   

16.
芦笋学名石刁柏,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发展芦笋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茎枯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使产量降低,质量与效益下降。为有效防治茎枯病,我们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实验研究,摸索出芦笋茎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芦笋田小气候分布特点及生产中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营养丰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国内市场有较大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创汇作物.由于芦笋株高(达1~1.3m),茎株繁茂,丛中郁蔽,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茎枯病的发病有重要的影响.上海市郊仅崇明、奉贤县种植芦笋,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芦笋种植面积有一定扩大.本文根据1986年8~9月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芦笋田小气候分布特征,结合9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特点,探讨芦笋生产趋利避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芦笋又名石刁柏,或称龙须菜,茎枯病是芦笋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芦笋全生育期均可被侵染,以出土2周以内的嫩茎感病最重,一般减产3%-5%,严重时达7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9.
芦笋茎枯病(StemblightofAsparagun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四J!D、陕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等省发生普遍,轻者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与品质,重者病株提前枯死,全田毁灭,严重影响芦笋生产与创汇。国内学者在芦笋茎枯病的症状、病原、浸染循环、田间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如下。1症状芦笋茎枯病主要发生在芦笋茎枝上,有时也发生在拟叶上,但果实上未见有病斑,重病株地上枯死甚至根盘腐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茎杆上可形成…  相似文献   

20.
芦笋茎枯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茎枯病的药剂防治试验彭明生,冯晓棠(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南京210014)近几年,我国芦笋茎枯病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而不断蔓延,常造成大幅度减产,大面积死亡。1993~1994年我们以生产上常用药剂与近年来新研制的药剂为材料,进行了室内药剂毒力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