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豆梨1(2)-0嫁接品种苗木为实验材料,进行盆栽水分递减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对处于不同干旱状态下的苗木叶片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究豆梨叶片应对干旱胁迫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豆梨叶片细胞膜系统受损伤,使得膜脂过氧化,叶片细胞将启动渗透调节系统和氧自由基清除酶促系统。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各品种叶片质膜透性逐渐增大;脯氨酸含量持续升高,升高值可达十几倍;膜脂过氧化程度逐渐增强,丙二醛大量累积;氧自由基清除系统SOD和POD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前期活性升高由于植物细胞自身保护应激机制,后期的活性降低则源于干旱胁迫已伤及酶供体,导致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花榈木幼苗接种不同根瘤菌对中度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筛选促进幼苗抗旱的优良菌株。[方法]以接种不同菌株根瘤菌的花榈木幼苗和不接种的花榈木对照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进行持续干旱的胁迫试验。测定接种不同根瘤菌后的花榈木幼苗在中度干旱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荧光等相关生理指标,并对各处理幼苗进行隶属函数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显著降低中度干旱胁迫对花榈木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与对照比较降幅为29.4%73.9%。与对照相比,接菌处理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以及SOD活性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99.8%、135.3%和200.2%,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降低26.2%78.0%,光合速率最高比对照提高11.6倍。受到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根瘤菌的花榈木幼苗PSⅡ反应中心内的光能转化效率和PSⅡ的潜在活性提高,对干旱胁迫的调节适应能力较强。[结论]不同根瘤菌菌株对幼苗的抗旱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接种10号、11号、9号、16号、7号、13号菌株的花榈木幼苗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62 0.81,为高抗旱处理,可初步作为优良的抗旱菌株。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绿竹容器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模拟干旱环境下水分亏缺对绿竹容器苗主要营养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绿竹规模化育苗栽培制定适宜的经营管理及节水灌溉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苗控水方式,测定分析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绿竹叶片及根系抗氧化酶、膜脂渗透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重,绿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升高,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达到差异显著(P0.05),但类胡萝卜素差异不显著(P0.05);干旱胁迫下,根系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CK)下降14.35%、33.31%,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根系活力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了CK处理根系活力的96.75%、73.84%;干旱胁迫下,根系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在复水后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MS-CK)降低程度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SS-CK),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结论]模拟干旱环境下,增加干旱胁迫程度,绿竹的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呈显著降低,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均升高。复水后,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较干旱胁迫时有所提高,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有明显下降,不同干旱程度补偿能力不同,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且不同营养器官对于解除干旱后消除活性氧及修复适应能力也不尽相同。绿竹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负相关,而保护酶SOD、CAT、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8个1(2)-O型无性系苗木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毛白杨无性系叶片的MDA含量、CAT活性呈递增...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4个处理,探究干旱胁迫对紫叶李碳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提高了紫叶李的丙酮酸含量和G-6-PDH活性,降低了其Rubisco活性、COX活性、MDH活性和CS活性,从而降低了其碳同化能力,提高了其有机物质分解能力,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其中,重度干旱胁迫的影响最显著。从苗木水分管理的角度来看,重度干旱胁迫时间不宜超过8 d,中度干旱胁迫时间不宜超过14 d,轻度干旱胁迫时间不宜超过26 d。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枣树在不同干旱程度下的水碳代谢平衡与生长的关系有利于全面揭示枣树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机制。【方法】以冷白玉枣树大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枣树苗木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的水势、枝条导水损失率、光合作用、生长、生物量分配、不同部位的非结构性碳(NSC)含量。【结果】在中度和重度干旱下,枣树苗木的凌晨和正午水势下降,正午导水损失率显著增加,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处理枝条导水损失率分别达到66.8%和77.6%。重度和中度干旱处理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正常供水处理降低27.2%和58.5%,但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均没有显著影响。重度干旱处理的株高、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占比显著低于正常供水处理,叶生物量占比也有一定程度降低,但轻度和中度干旱对株高、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占比没有显著性影响;重度干旱显著降低了大部分部位的NSC含量,轻度和中度干旱NSC含量较正常供水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或略有升高。【结论】枣树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能维持水分代谢和碳平衡,并能保持其生长速度不受更大程度的影响,重度干旱导致的水分输导受限和根NSC含量降低会影...  相似文献   

7.
以4年生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为试材,实验前1个月将苗木移栽至花盆中置于大棚内进行正常水分管理.将苗木分为3组,每组10株,3个重复,分别进行干旱胁迫.重度干旱(从试验开始时停止浇水),中度干旱(试验期间3d浇1次水,浇水量为对照的50%),对照(充足供水).在重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下分别胁迫35 d,研究曼地亚红豆杉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以分析曼地亚红豆杉的抗旱性及抗旱机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曼地亚红豆杉PD、E、Gs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Ci在胁迫初期升高,胁迫21d后下降.水分利用效率(RwuE)先升高后下降,羧化效率(RCE)显著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在胁迫后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Fv/Fm在胁迫期间没有显著变化,而IP1随胁迫强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显著下降.推测曼地亚红豆杉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Ⅱ (PSII)光能转化能力保持相对稳定,对水分有较高的利用效率,引起光合下降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即羧化效率的显著下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曼地亚红豆杉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Pro含量都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说明曼地亚红豆杉在水分胁迫初期能通过增加保护酶活性来提高对逆境下产生的过氧化物的清除能力,同时增加细胞中游离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来提高植株的吸水保水能力,维持自身水分平衡,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真桦苗木,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组叶片MDA含量始终高于对照,3周时重度干旱组MDA含量达到对照的2.1倍;轻度胁迫处理组,真桦叶片内SOD和CAT活性升高;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组,...  相似文献   

9.
以1 a生红叶石楠苗木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75%~80%(占土壤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数)、轻度胁迫55%~60%、中度胁迫40%~45%、重度胁迫30%~35%4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红叶石楠膜透性与丙二醛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根系生长特性与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程度和作用时间与红叶石楠膜伤害有一定相关性,但对照、轻度、中度胁迫间差异不显著,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丙二醛含量呈上升状态,第20 d达峰值,以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干旱胁迫程度与光合速率下降成正比,但净光合速率在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重度胁迫处理蒸腾速率变化幅度不大,下降趋势不明显;干旱胁迫可抑制红叶石楠主根伸长生长,侧根长度在干旱胁迫时呈增加趋势,重度胁迫〉中度胁迫〉轻度胁迫〉对照,干旱胁迫的加剧,可减少红叶石楠侧根数量,而干旱胁迫程度与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成反比,重度胁迫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轻度胁迫、中度胁迫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以上指标表明红叶石楠在干旱胁迫下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刨花润楠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揭示水分胁迫对刨花润楠光合作用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刨花润楠苗期水肥管理及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4种水分胁迫下,刨花润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轻度干旱(LS)对刨花润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无明显影响(P0.05);中度干旱(MS)及重度干旱(SS)均使刨花润楠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_i)、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PSII的潜在活性(F_v/F_o)、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生长显著下降(P0.05);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P0.05);在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刨花润楠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关闭引起的,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9.
铺地竹叶饲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铺地竹叶片进行营养成分的常规分析,含量如下:含水率为60.99%,粗蛋白为15.084%,粗脂肪为5.031%,粗纤维为30.438%,粗灰分为10.976%,可被利用的糖为15.834%;以及动物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含量比较丰富.从营养成分看,铺地竹是一种优质的禾本科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20.
赵锁泽 《绿色科技》2013,(8):311-314
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全面解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而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