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不同喜食程度的寄主植物对栗山天牛局部成灾和未分布区扩散定殖的潜在影响,为局部成灾区生态防控和未发生区早期预警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文献整理、数据库检索与实地调查,获得我国137个栗山天牛分布点。利用ArcGIS 10.0从WorldClim下载1970—2000年的19个环境变量,从中筛选出相关系数<∣0.9∣且对栗山天牛潜在分布概率贡献率较大的8个气候变量,将其转换为Maxent需要的ASCII格式数据。通过数据库检索和进一步筛选获得我国2 548个栗山天牛寄主分布点,基于该虫对我国各县分布的寄主树种的喜食程度,对栗山天牛在每个县内的适生程度进行赋值,并采用ArcGIS获得寄主树种风险图的ASCII格式数据。在Maxent模型中依次导入栗山天牛分布点和环境变量文件、栗山天牛分布点和寄主树种风险图文件,分别将重复运行10次的平均结果作为仅基于气候因素或寄主分布的栗山天牛潜在适生区。采用ArcGIS将以上2个潜在适生区进行叠加获得同时考虑寄主和气候因素的栗山天牛潜在适生区,并通过实际调查点检验所有预测结果的准确性。3个潜在适生区均根据适宜指数分为4类,即非适生区、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Bioclim模型,结合354个乌饭树地理分布点以及19个气候因子,对乌饭树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和适宜等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潜在分布区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分布点吻合较好,其适生区(适宜度≥5%)主要为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东南部、湖南西部及贵州东部等地区;湖南、江西南部与广东、广西北部交界处的南岭地区及福建中部山地等地区为乌饭树的最适生区(≥20%)。ROC曲线的AUC值为0.819,表明预测结果很准确。极端低温、最干季降雨量、极端高温、温差是影响乌饭树分布的主要水热因子,最适宜区气候参数为:年平均温为14.7—23℃,适宜越冬的年极端低温为-3.1—13.4℃,年降雨量为948.8—1988.4mm,最干季降雨量为54.6—201mm,分布的最适宜海拔范围为3—806m之间。气候变暖将使得乌饭树潜在最适分布区面积显著缩小,现有最适生境位置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毛竹的潜在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并确定对其分布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变量,文章基于MaxEnt预测模型,利用环境变量图层及316个毛竹分布点数据研究毛竹地理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1)限制毛竹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最干月降水量、年均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年平均温、温度年较差和海拔;2)当前毛竹的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中国东南部,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致重叠,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总适生区的东部和西北部;3)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毛竹总适生区面积有所缩减,各不同等级适生区面积变化大,其中高适生区面积大幅度缩减。研究获得的毛竹适生区变化趋势可为毛竹培育、引种以及入侵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及检疫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松枯萎病发生的因素即感病寄主、媒介昆虫的分布、松材线虫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的变化是影响松材线虫生存和松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因子,在我国年平均气温10℃线以南地区为松材线虫的适生区,年平均气温14℃线以南地区为松枯萎病的易发生区,松材线虫和松枯萎病分布区为病害的疫区,并提出各区内相应的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刺槐突瓣细蛾是2008年在山东省烟台市新发现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严重为害我国重要外来树种——刺槐。通过预测其适生区,为高效率地做好检疫、监管和及时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刺槐突瓣细蛾在全国的11个分布点数据,并利用ArcGIS10.0从WorldClim下载1970―2000年的19个环境变量中筛选出相关系数<|0.9|的9个变量,并将其转化为MaxEnt需要的ASCII格式数据。设置模型为双对数(cloglog)输出格式,输出文件类型ASCII和线性(linear)特征。为了提高预测效果的精确性和缩小不确定的水平,在模型中设置10倍交叉验证并重复运行10次,获得平均结果。采用刀切法分析各个环境变量在模型中对潜在地理分布的贡献率,将最优模拟结果在ArcGIS10.0软件中转化并分类,即模型模拟得出的刺槐突瓣细蛾在中国的适宜指数分为4类,即非适生区、低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高度适生区,最后得到刺槐突瓣细蛾的不同程度适生区分布图。利用2050年和2070年的RCP 8.5气候数据进行投射预测物种的未来分布。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真实技巧统计法TSS的大小评价MaxEnt生态模型的精确度。【结果】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刺槐突瓣细蛾中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山东及其周边省份(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以及四川和云南局部地区;在未来气候条件下,至2050年,刺槐突瓣细蛾在RCP8.5气候条件下的中高度适生区范围比当前的呈整体扩大且向西南部蔓延,至2070年,在相同气候情景下该虫的适生区范围亦呈整体明显扩大且适生区北界向东北移动。而其与2050年的预测结果相比较,高度适生区小幅度减少。刀切法检测表明:年均降水量、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对刺槐突瓣细蛾的分布影响较大,其中年均降水量适宜值为382.08~1 135.81 mm,最适值为753.85 mm;最湿季度降水量适宜值为241.61~693.86 mm,最适值为464.55 mm;最冷月最低温适宜值为-16.96~6.36 ℃,最适值为-5.5 ℃;AUC和TSS值分别为0.957±0.052和0.8±3.05,表明模型预测准确性极好。【结论】通过预测结果可知,刺槐突瓣细蛾对刺槐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建议相关造林绿化和植物检疫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 大多数关于森林害虫数量变动的研究都是在大发生的过程中或在大发生以后才进行的。这些研究常常企图评价各种因子包括气候、寄生植物的生理状况、害虫和寄主质量的变化,自然界的竞争和天敌等对害虫大发生的暴发和消亡过程所起的作用。很少的研究工作是从一种森林害虫刚开始大发生时候就进行研究,一直到整个林分死亡为止。此外,能够从头到尾研究一种昆虫的数量变动的机会也是不可多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测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在三亚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影响无翼坡垒分布的气候和地形等宏观角度的环境变量,为无翼坡垒的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MaxEnt模型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以及高程、坡度、坡向、径流累积量和太阳辐射共56个环境变量进行分析建模。【结果】MaxEnt模型的测试结果 AUC值为0.992,训练数据的AUC值为0.991,模型模拟效果良好。结果得到了无翼坡垒适生区的范围为三亚吉阳区与海棠区交界的甘什岭一带,并将此作为最终研究区。研究区中低适宜适生区面积为585.29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0%;一般适宜适生区面积为529.46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9%;高适宜适生区面积为711.13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4%;核心适宜适生区面积为632.09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1%。得到了各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率及重要性数值,结果表明BIO_14对模型的贡献率为41.4%,重要性为42.3%;高程对模型的贡献率为17.9%,重要性为34.8%;BIO_19对模型的贡献率为12.8%,重要性为7.7%;t_gravel对模型的贡献率为5.2%,重要性为9.5%。【结论】无翼坡垒的适生区范围为三亚甘什岭一带,影响无翼坡垒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变量为BIO_14、高程、BIO_19和t_gravel。无翼坡垒的适生条件为:在干燥和寒冷季具有较低的降水量需求;要求上层土壤中的碎石比例较低,碎石比例达到15%时无翼坡垒的生长概率几乎为0;无翼坡垒的适生区海拔范围要求为200~400 m。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处于亚热带与温带区交错地带,具有南亚热带至寒带的多种气候类型,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发生多种森林害虫和繁衍多种有益的天敌类群.目前已知林木害虫1400余种,天敌昆虫300余种.每种森林害虫总是占有一定的区域即分布区,而害虫的分布既与它的种系历史发展相联系,又与环境相适应而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受寄主、气候、地形等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害虫分布区是一种包含时间和空间的自然现象,对森林害虫地理分布、现状和规律的研究,运用自然规律为生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根据四川森林害虫种类、分布和灾  相似文献   

9.
条毒蛾(lymantriadissolutaSwinhoe)是多食性食叶害虫,1989年在霍邱县西山林场暴发成灾,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2001年在裕安区狮子岗乡部分林区进行了无公害农药防治试验,结果整理如下1寄主及发生危害情况条毒蛾在皖西低山丘陵林区主要以幼虫  相似文献   

10.
赤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区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MaxEnt模型对赤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区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预测,分析影响赤桉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赤桉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赤桉现有的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地形因子数据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发布的气候模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赤桉在当前气候和温室气体低、中、高3种浓度排放情景下2041—2060和2061—2080年代的潜在适生区,分析未来气候条件下赤桉适生面积和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比较生态因子在原产地澳大利亚自然分布区和中国最适生区之间的相似性,综合Jackknife检验结果、百分比贡献率、最适生区与原产地自然分布区生态因子相似性,探讨影响赤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模型训练子集和测试子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 939和0. 847,模拟精度较高;当前赤桉的最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丘陵、南岭山地和云贵高原西部,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到2070年赤桉最适生面积具有潜在的增大趋势,低温室气体浓度情景(RCP 2. 6)下增幅最大,响应最敏感,东南沿海丘陵最适生区为纬度方向上的波动,南岭山地最适生区为内部扩张,云贵高原西部最适生区则是沿河流向低海拔地区扩张; 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最干季度平均气温、气温季节变化方差、最热月份最高气温、海拔、最热季度降水量、最热季度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坡度、坡向、太阳辐射是影响赤桉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7. 0%;中国最适生区的气温季节变化方差、最热月份最高气温、最热季度平均气温、海拔和坡向与原产地自然分布区相似。【结论】当前我国赤桉的最适地理区为东南沿海丘陵、南岭山地和云贵高原西部,未来气候情景下,赤桉可在这3个区域找到更多的适生环境。最干季平均气温、最热季平均气温、气温季节变化方差、最热月最高气温、最热季降水量、年均降水量、海拔、坡度、坡向和太阳辐射是制约赤桉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与原产地自然分布区相比,我国最适生区的最热季度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分别高2. 24和2. 10倍,有利于赤桉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1.
云南木蠹象是鞘翅目象甲科的一种蛀干害虫,危害健康云南松。2002年在贵州威宁暴发危害,当时除了人工清理枯死枝条、枯死植株外,无有效防治措施。在羽化期喷施1000倍40%速扑杀乳油两次后,云南木蠹象的危害指数平均下降11.08,防治效果可达50.6﹪。通过试验,我们认为速扑杀可用在虫源地控制虫口密度,连续2 ̄3年使用可以抑制虫害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12.
萧氏松茎象幼虫食性、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萧氏松茎象幼虫在南岳衡山主要危害华山松,在寄主树干基部皮层和裸露的根皮层蛀食,造成大量流脂,导致生长衰弱,引起松墨天牛暴发;同时取食新鲜松脂,越冬后的幼虫仅靠取食新鲜松脂就能正常发育。幼虫只危害健康松树,不危害衰弱木、枯立木,说明其蛀食危害与松树能否分泌松脂有关。在被害松林内,单株幼虫数在0~6头之间。幼虫在有虫株之问分布较均匀,1头/株的占82.5%,平均为1.38头/株,且单株虫口密度与树干基部直径呈明显正相关。混交林和非松树林分能阻止该虫扩散。5—10月间在幼虫危害期和蛹期,采用人工清除幼虫和蛹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该虫危害,而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该幼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黑松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种的黑松进行了育苗和多点造林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黑松苗期在小陇山林区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油松,苗期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1 cm ,平均苗高16.30 cm.多点造林试验表明,黑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气候、立地条件,抗鼠害能力比油松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油松高,幼林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8年生黑松林分平均胸径3.20 cm,平均高2.98 m.引种获得成功,丰富了小陇山林区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经过易地栽培、嫁接试验、探索性防治试验及元素分析和施肥诊断等手段,证明了发生在福建省寿宁县黄山松苗针叶“紫色病”是一种由于缺镁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对不同地方土壤、气候等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地较轻,有机质含量少的酸性土壤容易发病,发病季节的高温、干旱使病害发生更加严重。苗木根冠比测定结果表明较低的根冠比与黄山松苗缺镁症有较密切关系;并提出土壤改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The short-term responses of non-target soil arthropods to insecticides (Nomolt: Teflubenzuron, Karate: lambda-Cyhalothrin) applied against the nun moth (Lymantria monacha L.) were investigated in 2003. This phytophagous pest infested 30–40-year-old monocultures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located at an active military training area in northeast Saxony (Germany). According to the non-target epigeic arthropods, extinction of a higher systematic taxon (family, order) was not observed. Activity densities of soil macroarthropods were lower on plots treated with Karate, while those of necrophagous ground beetle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Nomolt revealed no distinct impact on soil invertebrate density. Statistical analysis did not prove any consistent insecticidal effects on non-target arthropods. Adjacent open-heathland arthropods were not affected by a possible drift of the agents.  相似文献   

16.
水文对森林植物群落的类型、结构、生活型谱、排序和动态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分2个植被型,4个群系,19个群丛组;群落垂直结构分乔术、灌木、草本3层,植物组成分属于34科、76属108种;群落生活型谱反映了气候条件;群落排序结果满意;顶极植物群落为松栎林,山杨、白桦林将为辽东栎林演替,油松林与山杨林、白桦林之间的动态演替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预测克立格方法的马尾松毛虫空间发生量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3年9月至1989年9月马尾松毛虫的虫情调查资料,用预测克立格方法研究全县各调查点的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的空间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用该方法预报全县马尾松毛虫空间发生量具有很好的预报效果,对未参与建模的1989年3代的虫口密度、有虫面积的预报准确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吉松叶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充分考虑影响灾害发生及灾害等级的气象、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实现多因子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和制图,以期为灾前的防控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省西部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油松分布范围,以高程、坡向、坡度、降雨量、活动积温、日照时数、上一年灾害程度和距离上一年重灾区远近8个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建立加权信息量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将油松的受灾危险性划分为5个等级: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实现危险区划制图,并与实际灾害程度监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验证。【结果】1)根据信息量法原理,信息量值越大代表发生灾害的危险性越大。本文计算得到的各因子类别信息量值均与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2)研究区2017年虫灾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建平县北部,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部分地区和建平县与凌源市交汇处,其他地区发生虫灾危险性较低,与实际调查结果相吻合。3)最终划分等级中的中低危险区和实际受灾油松失叶率大小对应关系明显,实际成灾油松林地中有90.32%被划分至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结论】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油松毛虫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充分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对灾害发生影响程度的差异,得到的风险区划结果较为准确,具有应用价值,可为大区域的森林病虫害危险性评价及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ItissurethatpresentelevatiollsofCO2a11dotllergrcc11-housegasesinducedbyhumanactivitiesaren1akli1gglobalclimategothroughinexperielICedcl1anges(Scl1le-subgerl987).Thecurrentquasi-equilibriulllstatesofbio-sphereecosystCm,esPeciallyterrestrialecosystems,wouldbebrokenbecausetl1estructure,fu11ction,distributio11andtlledynamicsofanyexistedecosystemsareIberesultsoflongtermadaptationofbio-systemtocurrentclin1ate.Theec()systemsdistributedinhighlatitlldeareawouldhavemuchbiggerchai1ge(Bo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