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高温时不同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和粪氮排泄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蛋白质水平为18%和15.5%,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93%、0.85%和0.83%,共六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泌乳母猪。试验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时,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5%,不影响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皮质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显著减少粪氮排泄量(P0.05)。与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93%相比,泌乳母猪日粮可消化赖氨水平为0.83%时,能显著提高哺乳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减少母猪泌乳期失重(P0.05),显著减少粪氮排泄量(P0.05)。  相似文献   

2.
高产泌乳母猪饲粮蛋白质与赖氨酸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产活仔 1 2头以上的经产母猪为对象 ,研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 1 1 .5 %、1 3 .8%、1 5 .9%、1 8.0 %和2 0 .2 % ,相应的赖氨酸为 0 .61 %、0 .74 %、0 .87%、1 .0 %和 1 .1 2 %的 5种等能饲粮对母猪繁育、泌乳及血浆尿素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蛋白质和赖氨酸摄入量的提高 ,母猪泌乳期失重减少 (P <0 .0 5 ) ,泌乳量则显著提高 (P <0 .0 5 )。仔猪 2 0和 3 5日龄的窝重均显著受母猪饲粮营养水平的影响 (P <0 .0 5或P <0 .0 1 )。血浆尿素N随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P <0 .0 5 ) ,但血浆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无显著差异。无论母猪繁育效果和泌乳性 ,均以第 4组饲粮即母猪日摄入蛋白质 868g,赖氨酸 4 8.3g时 ,获得了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管武太 《广东饲料》2012,21(Z1):50-52
赖氨酸作为母猪日粮中一种重要的限制性氨基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和泌乳潜力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在设计母猪日粮时赖氨酸水平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总结了近30年来泌乳母猪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结果,由于初产母猪与经产母猪赖氨酸需要量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分别阐述其赖氨酸需要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影响泌乳母猪赖氨酸需要的因素,目的是为泌乳母猪日粮中合理应用赖氨酸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中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血清尿素氮及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54头平均体重为(60.0±2.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试验包括3个处理,日粮蛋白质水平设定为12.01%,处理1的赖氨酸水平为0.60%,处理2的赖氨酸水平为0.70%,处理3的赖氨酸水平为0.80%,根据理想蛋白质模式添加氨基酸.试验结果表明,与处理1组(0.6%赖氨酸水平)相比,处理2组(0.7%赖氨酸水平)提高日增重8.12%(P<0.05),降低料重比5.21%(P>0.05),降低血清尿素氮9.51%(P<0.05),提高血清中游离赖氨酸、苯丙氨酸和必需氨基酸浓度(P<0.05);处理2组提高日增量14.6%(P<0.05),降低料重比8.9%,降低血清尿素氮15.34%,提高血清中游离赖氨酸、苯丙氨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浓度.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5,(6)
<正>缬氨酸对泌乳母猪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它能促进母猪乳腺的发育、改善泌乳能力和提高哺乳仔猪增重,是影响母猪泌乳性能的支链氨基酸之一。饲粮中缬氨酸不足会导致母猪不能发挥最大的泌乳潜力,因此NRC(2012)[1]泌乳母猪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型中缬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在NRC(1998)[2]推荐比例85%的基础上提高到87%,充分说明了缬氨酸对母猪泌乳的重要性。由于泌乳母猪氨基酸营  相似文献   

6.
利用6头带有肠导管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测定了肠道组织代谢对不同代谢蛋白质水平的反应。在每个试验期为21d的重复拉丁方试验内,处理为经过配制达到动物能量采食量相似的3种日粮,其中日粮代谢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22g/d(低)、2264g/d(中)和2517g/d(高)。在第18、19和20d,每隔1h分别采集6头牛的门静脉、肝静脉和动脉血液,以测定流经门脉系统(PDV)和肝脏的营养物质净流量。结果表明,随日粮代谢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尿氮排泄量提高,同时产奶量和乳蛋白产量均有提高。随代谢蛋白质供应量的提高,经门静脉吸收的必需氨基酸(EAA)呈线性规律增加,而经肝脏清除的组氨酸、蛋氨酸和苯丙氨酸数量增加。与此相反,经肝脏清除的支链氨基酸(BCAA)和赖氨酸数量不受日粮影响。随日粮代谢蛋白质水平的提高,经乳中排出的支链氨基酸、苏氨酸和赖氨酸数量占肝脏供应的支链氨基酸、苏氨酸和赖氨酸量的比例呈线性规律降低,表明这些氨基酸在外周组织中被氧化。随着蛋白质供应量的增加,机体将吸收的必需氨基酸转化成乳蛋白的效率显著降低,与此同时肝脏中必需氨基酸(组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苏氨酸)和外周组织中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分解作用减弱。同时,氨基酸向乳中转化的效率也因氨基酸的不同而异。这2个重要因素在建立乳蛋白产量预测模型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妊娠和泌乳期母猪理想氨基酸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红 《饲料广角》2010,(23):22-25
蛋白质是乳蛋白合成的主要原料,也是泌乳母猪日粮的主要限制性营养成分之一,因此提高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蛋白质的利用率尤为重要。胎儿和乳房的发育需要母猪提供大量的营养,在哺乳期特别是初产母猪的第一个哺乳期会消耗母体大量的蛋白质。多数研究表明,理想氨基酸模式对母猪的一系列生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包括:1)胎儿的生长发育;2)妊娠母猪乳腺的发育;3)妊娠母体组织发育;4)泌乳期母猪乳腺的发育;5)泌乳期母体组织发育。妊娠母猪的氨基酸需要及理想比例随妊娠期进程而呈动态变化趋势,在各种"理想蛋白质"模式中,均以必需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例来描述。建议配比量:妊娠0~60d和60~114d母猪回肠可消化赖氨酸需要的推荐量分别为5.57g/d和8.78g/d,其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分别为100:79:65:88和100:71:66:95。若母猪在21d哺乳期内体重损失是0和3.3~4.5kg,那么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的理想比例分别被推荐为100:59:77:115和100:69:78:123。为了使母猪对饲粮蛋白质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佳,应该考虑氨基酸需要量和理想比例的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选用体重、体况和背膘厚相近的健康荣昌猪经产分娩母猪2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为0.70%、0.80%、0.90%和1.0%的等能、等氨基酸模式的玉米-豆粕-麦麸型日粮。通过考察其繁育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确定荣昌猪哺乳母猪适宜的DLys水平。结果表明:①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哺乳母猪发情间隔和哺乳仔猪的窝增重(P<0.05),而对母猪哺乳期失重和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②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哺乳母猪血清尿素氮和甘油三酯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血液指标则不受饲粮赖氨酸水平的影响。由此可知,泌乳母猪饲粮适宜的可消化赖氨酸和粗蛋白水平分别为0.8%和15.2%。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30±2)kg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9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分别饲喂粗蛋白为14%、16%和18%的日粮,3个处理组日粮的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水平相同且日粮理想氨基酸模式为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100∶61∶64∶18。其目的是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氨基酸平衡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16%和18%)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五羟色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必需氨基酸即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增重比有一定影响,但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清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哺乳母猪的氨基酸营养正受到养猪学者的极大关注。目前已确定哺乳母猪每日赖氨酸的需要量,在玉米-大豆日粮中赖氨酸为第1限制性氨基酸。除赖氨酸外,其它各种重要氨基酸的需求,以及这些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例,对哺乳母猪获得最大的泌乳量和最小机体组织损失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定哺乳母猪日粮中氨基酸的水平,就要求饲养者记录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仔猪断奶重以及哺乳天数。通常在猪日粮中补充盐酸L-赖氨酸以降低饲料成本和含氮物的排泄量。然而,猪日粮中加入盐酸L-赖氨酸改变了其它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缬氨酸、苏氨酸(羟…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们常通过基因选择和营养调控来最大化地提高猪的瘦肉率。一般地,提高日粮营养水平,特别是适宜的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可提高猪的瘦肉率。氨基酸需要量可受到日粮蛋白质水平、日粮能量浓度、环境温度、性别和猪的瘦肉生长潜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首先要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需要量,然后以理想蛋白质理论为基础,去考虑其他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与赖氨酸需要量的比值,从而得出平衡蛋白质日粮。因此,平衡蛋白质日粮中所有必需氨基酸保持较适宜的水平,以满足动物机体的生理需要,和减少氨基酸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低蛋白质日粮赖氨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和氮排泄量的影响,选用3~6胎次、体况相似、预产期相近的60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5头母猪,分别饲喂总赖氨酸水平为0.90%、0.95%、1.00%和1.05%的4种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泌乳期21 d.结果表明,0.90%组和0.95%组仔猪窝均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1.00%组和1.05%组(P<0.05),但0.90%组和0.95%组间、1.00%组和1.05%组间不显著(P>0.05);0.90%组母猪泌乳期体重损失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但其他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赖氨酸水平对母猪泌乳期日均采食量和断奶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0.90%组和0.95%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00%组和1.05%组(P<0.05)、粪氮排泄量显著低于1.00%和1.05%组(P<0.05).可见,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的条件下,泌乳母猪赖氨酸适宜摄入量为50.05 g/d,即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95%,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人们常通过基因选择和营养调控来最大化地提高猪的瘦肉率。一般地,提高日粮营养水平,特别是适宜的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可提高猪的瘦肉率。氨基酸需要量可受到日粮蛋白质水平、日粮能量浓度、环境温度、性别和猪的瘦肉生长潜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首先要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需要量,然后以理想蛋白质理论为基础,去考虑其他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与赖氨酸需要量的比值,从而得出平衡蛋白质日粮。因此,平衡蛋白质日粮中所有必需氨基酸保持较适宜的水平,以满足动物机体的生理需要,和减少氨基酸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163头母猪,测定母猪在哺乳期中相对于赖氨酸的总含硫氨基酸(total sulfur amino acids,TSAA)需要量。所有试验日粮均以玉米-大豆粕型日粮为基础,通过配制使日粮的回肠赖氨酸真消化率达0.88%(总赖氨酸含量为0.97%)。试验日粮含0.37%L-赖氨酸盐酸,通过添加其它晶体氨基酸以使TSAA成为日粮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经过配制,日粮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分别为0.44%、0.48%、0.53%、0.57%和0.62%,并使日粮赖氨酸含量分别达到50%、55%、60%、65%和70%。试验母猪分成6个产仔组,随后根据胎次将其随机分入各个日粮试验组,喂给总含硫氨基酸/赖氨酸比率不同但逐步提高的试验日粮。结果在整个哺乳期中,各组试验母猪在日平均采食量(ADFI)、失重和背膘损失及血浆尿素氮含量上并无显著差异(P>0.14)。同时,提高母猪日粮的总含硫氨基酸/赖氨酸比率,仔猪断奶体重或断奶前死亡率均未受到影响(P>0.25)。总之,逐步提高母猪日粮的总含硫氨基酸/赖氨酸比率,不会影响其仔猪的窝生长性能。这些结果表明,哺乳期母猪对回肠真可消化总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不超过赖氨酸50%。体组织的动用可以作为总含硫氨基酸一种可能的来源,从而可降低哺乳母猪对日粮总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高氨基酸摄入量,同时伴随着体组织的动用,由此产生的作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 动物营养学家们早就发现,猪对日粮蛋白质的需求,实际上是对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需求。在构成日粮蛋白质的二十余种氨基酸中,大约二分之一是必须由日粮提供的,称为必需氨基酸,其余则为非必需氨基酸。以谷实饲料如玉米、高粱、大麦等为基础的生长猪日粮中通常含有足够数量的各种非必需氨基酸或合成这些非必需氨基酸所需的氮源;某些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等的含量则常常不足。这种不足一般可以通过添加蛋白质补充饲料(如鱼粉、豆饼之类)或合成氨基酸来解决。所谓“理想蛋白质”,即日粮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6.
家禽为了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大约需要12种必需氨基酸,此外还得有足量的其他氮。当日粮蛋白质水平由于使用前几种限制性氨基酸作为日粮添加物而降低时,后者将变得日益重要起来。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对各种家禽来说都是日粮的要素。另外甘氨酸或丝氨酸对于青年生长鸡和火鸡也是需  相似文献   

17.
蓝荣庚 《广东饲料》2011,20(1):19-2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季洋二元杂种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9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个蛋白质水平组:18.5%、17.5%、16.5%,饲粮的赖氨酸均为1%(可消化赖氨酸0.85%),消化能1339MI/kg,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2:9...  相似文献   

18.
赖氨酸是泌乳母猪最重的氨基酸。Stann指出在妊娠期和泌乳期增加母猪的赖氨酸摄入量明显改善了仔猪生长,提高了母猪泌乳量,母猪的体重损失也减少了。表1日粮赖氨酸水平对泌乳期高产母猪影响妊娠期每日摄入4g赖氨酸,分娩后每日只摄入15g赖氨酸,那么其全窝仔猪增重只有1.10kg/日。当妊娠期母猪赖氨酸摄入量接近NRC和ARC的推荐量,即每日8g时,依泌乳期日粮赖氨酸水平高低不同,全窝仔猪的平均增重速率达到1.83kg/日或1.34kg/日。总之,母猪摄入赖氨酸水平越高,其仔猪增重速率越快。母猪在妊娠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理想氨基酸模型下,不同饲粮氨基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乳汁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选用200头体况、分娩时间相近的长白×约克夏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分别饲喂总赖氨酸水平为0.9%(试验组1)、1.0%(试验组2)、1.1%(试验组3)和1.2%(试验组4)的饲粮,并通过添加5种合成氨基酸保证4组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缬氨酸: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可消化色氨酸的值(100:85:66:60:19)一致.结果表明:试验组2仔猪断奶窝增重分别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4提高了4.48%和4.34%(P<0.01),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4提高了5.46%和4.74%(P<0.01);试验组2背膘厚损失比试验组4多0.57 mm(P<0.05);试验组2血浆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试验组2血浆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瓜氨酸、谷氨酸、甘氨酸(P<0.01)和亮氨酸(P<0.05)浓度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试验组4,除赖氨酸和苏氨酸浓度与试验组1差异显著(P<0.05)外,以上其他氨基酸浓度与试验组1、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2血浆中总氨基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或P<0.01),乳汁中赖氨酸浓度极显著低于试验组4(P<0.01),与试验组1、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P>0.05),且缬氨酸(P<0.05)、异亮氨酸(P<0.05)、亮氨酸(P>0.05)、丙氨酸(P>0.05)、酪氨酸(P>0.05)和谷氨酸(P>0.05)浓度以试验组2最高.由此可知,理想氨基酸模型下,泌乳母猪赖氨酸摄入量为59 g/d(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0%)时,能够获得最高的氨基酸利用率和最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缬氨酸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M.D.Tokach等认为,缬氨酸可能是泌乳母猪高蛋白日粮中的限制性氨基酸.缬氨酸缺乏,可能会限制合成赖氨酸的效用.猪营养学家B.J.Kerr发现,缬氨酸是生长猪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第四限制性氨基酸.美国NRC提出,生长猪日粮中至少应含缬氨酸0.80%,猪体重50~110千克重期间日粮缬氨酸含量减至0.40%.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日粮中的缬氨酸含量则分别为0.32%和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