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叶冬青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叶冬青,又名苦丁茶或大叶茶,为冬青科常绿乔木。萌动的嫩芽或新叶呈紫红色,正常生长的叶片为青绿色,老叶呈墨绿色,5月开花为黄色,秋季果实由黄色变为橘红色,挂果期长。用其叶制作的苦丁茶,富含鞣质、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多种微量元素等有益成分。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叶冬青,冬青科冬青属,又名苦丁茶。常绿乔木,高可达20m,树干通直,枝叶繁茂,树形优美,叶、花、果色相变化丰富,是优良的庭园观赏树种。种子、树皮可入药,叶富含营养保健成份,可清热解毒,属野生天然绿色有机饮品。  相似文献   

3.
大叶冬青,冬青科冬青属,又名苦丁茶。常绿乔木,高可达20m,树干通直,枝叶繁茂,树形优美,叶、花、果色相变化丰富,是优良的庭园观赏树种。种子、树皮可入药,叶富含营养保健成份,  相似文献   

4.
大叶冬青叶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TT法对大叶冬青叶不同提取物和挥发油抗肿瘤活性的测定表明,大叶冬青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老叶乙醇提取物和鲜叶挥发油抗肿瘤活性最高,老叶乙醇提取物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抑制率为62.40%,鲜叶挥发油对肺癌细胞株NCI-H460抑制率为93.33%.进一步实验表明大叶冬青挥发油对NCIH460(肺癌)细胞的IC50为42.86μg/mL.研究结果为大叶冬青叶保健、药用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叶冬青的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叶冬青为冬青科、冬青属的常绿阔叶乔木,又名苦丁茶,临安境内天目山、清凉峰均有分布。经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含有多种物质,对治疗急性痢疾、降低血压、减脂去肥、抗癌抗辐射都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大叶冬青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冬季绿红果,艳丽悦目,可用作室内观叶、观果和制作高雅明快的盆景材料。  相似文献   

6.
大叶冬青,为"苦丁茶"的一种,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民间利用调养健身和医用治疗历史悠久,具有多种功效.近年来,城乡对"苦丁茶"的需求增大,但干茶产量仍增幅不大.祁门牯牛自然保护区对大叶冬青园通过3年的试验对比,证明科学合理管理大叶冬青园是增加产量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8.
不同林分类型及土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山五桂山保护区选择4个不同的林分类型,分别进行土壤采样,测定土壤养分指标,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及土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林分改造、土壤养分改良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四种土壤养分指标在四种林分类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四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指标含量大小排序大致为:沟谷季雨林阔叶混针阔混针叶林,只有有效磷含量是阔叶混大于沟谷季雨林。(2)四种土壤养分指标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沟谷季雨林这3种林型中的5个土层间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常绿阔叶林中仅速效钾在5个土层间有显著性差异。(3)四种林分类型中,沟谷季雨林各指标含量相对较高,处于"中下"等级,而针叶林各指标含量低,处于"很低"等级。总的来说,四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偏低,特别是针叶林,各项土壤指标含量均为"很低",可以参考群落演替方向对针叶林进行林分改造来提高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9.
10.
大叶冬青无根试管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选苗高3cm以上大叶冬青(IlexlatifoliaThunb.)健壮无根试管苗进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基质为上下层放置型(即先将松林表土3份放入容器袋中,再放河沙1份于土上),温度控制在(26±2)℃,湿度为95%以上,移栽后,用2 5~3 5mg/L的D号生根剂(NAA+IBA)处理小苗3次,促根处理效果较好,移栽苗成活率达79 6%。  相似文献   

11.
宁波苦丁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E)、乙醇法(EE)、超声波法(UWE)、微波法(MAE)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CDE)提取宁波苦丁有效成分,得率分别为:0.048%、0.011%、0.631%、0.522%和0.935%,毛细管GC-MS法分别鉴定出10、9、12、9和20种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均显示了抗氧化结果,活性强度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法>超声波法>水蒸气蒸馏法>乙醇法>微波法.  相似文献   

12.
在引进大叶冬青树种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大叶冬青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生长习性、实生种播苗关键技术和组织培养及其微繁技术,以及生态复合拟生栽培技术,培育出了大叶冬青绿化苗木18万株。并测定了大叶冬青叶内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衰老成分含量和叶组织中抗菌成分含量及其抑菌功能。因地制宜研制出优质嫩芽型、嫩叶炒青型、老叶微波干燥型3种苦丁保健绿茶,为大叶冬青叶资源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引种研究结果表明,大叶冬青种子休眠期长,需处理18~24个月才能萌发,幼苗期生长缓慢,生长呈双峰型,2次抽梢明显。树高季节生长高峰一般在4月和7~8月出现,绝大多数植株6月生长趋于停滞;地径季节生长分别在5~6月和8月出现峰值。季节生长与月均温、月降雨量、月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显著,表明生长需要较高温度和湿润的条件。幼龄期适应性强,能适应引种地35~39℃极端最高温度和冬季-5~-7℃自然低温,安全越夏越冬,未见病害发生。苗木栽植后3a开始速生,速生期年生长量达50cm以上。采用金丝垂柳(J842)、杜仲、南酸枣等阔叶树种与大叶冬青复层混交,利用侧方遮荫作用,能显著促进大叶冬青生长,并提前2a速生,树高净生长量增加19.65%.34.20%,4年生苗平均高1.60~2.07cm,地径2.0~2.3cm;叶用园幼树3年生春季嫩叶产量达150kg/hm^2,4~5年生春季产嫩叶225~281.75kg/hm^2,生产优质苦丁保健绿茶60~112.5kg/hm^2,显示出研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大叶冬青嫩技扦插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正交试验对大叶冬青插条木质化程度、扦插时间及扦插基质三个因素进行了比较试验,并进行了添加生根促进剂(ABT)试验,结果表明扦插时间对成活率和苗木粗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插条木质化程度、扦插基质、ABT生根粉处理对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生长影响不显著.大叶冬青应选择5月底至6月中旬,在砂壤土或砂土上采用半木质化程度插条扦插,扦插前,插条应采用ABT生根粉500×10-6拌泥浆涂切口或100×10-6~300×10-6浸切口12h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对雷州半岛桉树林地土壤培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雷州半岛两种主要类型砖红壤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桉树土壤养分特征和土壤培肥效应。结果表明:在雷州半岛低地力的土壤中种植桉树时,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有机质有所提高,而玄武岩砖红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林木生长量相关性为极显著水平,与施肥量的相关性较低,未达到显著水平。随施有机肥数量的增加,有机质呈上升趋势。施用滤泥1.5~2.5 kg.株-1时,土壤有机质比单施无机肥提高0.02%~0.21%,比不施肥提高0.07%~0.26%。经施肥后5a测定,施有机肥处理容重比施无机肥的降低0.01%~0.22%,总孔隙度比施无机肥的提高0.1%~7.1%,说明施用有机肥改良砖红壤物理特性。因此,两种类型砖红壤中有机肥施用对桉树土壤肥力具有极显著培肥效应。  相似文献   

16.
对救必应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铁冬青酸(Ⅰ)、坡模醇酸(Ⅱ)、具栖冬青苷(Ⅲ)、苦丁冬青苷H(Ⅳ)、3-O-α-L-吡喃阿拉伯糖-3β, 19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Ⅴ)、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丁香苷(Ⅸ)、芥子醛葡萄糖苷(Ⅹ)、β-谷甾醇(Ⅺ)和胡萝卜苷(Ⅻ).其中,化合物Ⅱ、Ⅳ~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3年在广西柳州市对5年生油茶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处理Ⅱ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即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直接施入油茶林地最有利于营养生长,而处理CK(不施肥)各项生长指标的增长量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大,经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得出土壤综合肥力的高低顺序,其中处理Ⅲ(即无纺布包装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后对油茶林地土壤综合肥力的提高最显著,其次为处理Ⅰ(即有机栽培肥料),不施肥处理CK的土壤综合肥力则显著降低,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不断加剧,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 进而对土壤肥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中从土壤微生物、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的物理性质个方面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