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乌鳢与白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对乌鳢(Ophicephalus argus)和白乌鳢(Opniocepnalus argus var)进行肌肉品质及营养成分分析,并依据FAO/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乌鳢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白乌鳢,而灰分及粗脂肪含量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乌鳢和白乌鳢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6.90和65.39;乌鳢的饱和脂肪酸(SFA)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高于白乌鳢,差异显著,而白乌鳢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于乌鳢,差异极显著,且白乌鳢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乌鳢;在矿物质中,白乌鳢肌肉中的Cu、Ca、Zn显著高于乌鳢。结果表明,白乌鳢比乌鳢具有更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乌鳢俗称黑鱼、乌棒等,素有"水中珍品"的美誉,鱼肉细腻、质感脆嫩、营养丰富且药用价值高。2015年济宁市乌鳢产量6万多吨,产值近10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乌鳢养殖基地之一,其下辖的微山县被命名为"中国乌鳢之乡",微山湖被列为国家乌鳢种质资源保护区,乌鳢养殖产业已成为全市渔业经  相似文献   

3.
乌鳢又称黑鱼、乌鱼,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当前,乌鳢养殖效益显著,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水产养殖热门之一,大规格乌鳢鱼种更是供不应求。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塌陷地资源多,发展网箱培育大规格乌鳢鱼种可解决目前乌鳢苗种紧缺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网箱培育大规格乌鳢鱼种试验。  相似文献   

4.
乌鳢,又称黑鱼、财鱼等,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乌鳢含肉量高,肉白嫩鲜美,富有营养,很受消费者欢迎.乌鳢过去当作池塘中的野杂鱼被清除,近几年由于消费量增多,市场供不应求,人工养殖发展非常迅速.本文介绍了无公害乌鳢质量要求,无公害乌鳢的养殖环境条件要求,无公害乌鳢亲鱼饲养技术、苗种培育技术、食用鱼池塘饲养技术规程,以供养殖户在发展无公害乌鳢养殖生产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1987年,我市池塘套养乌鳢试验获得成功以后,相继在全市大面积推广。1988—1990年,全市池塘套养乌鳢面积分别达1100亩、3400亩、8200亩,亩产乌鳢10kg左右。1990年以来乌鳢套养面积均在万亩以上,1993达20740亩,亩产乌鳢18.5kg。现将1993年全市池塘大面积套养乌鳢技术推广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乌鳢又名黑鱼,是肉食性凶猛鱼类,过去在养殖上常把它当作捕杀对象。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对肉食性鱼类养殖已经开始重视。乌鳢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鱼类。乌鳢喜欢栖息于水草丛生地带,冬季常钻入上中停食越冬。乌鳢除鳃呼吸外,还有一辅助呼吸器,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所以,乌鳢在出水后可较长时间不死。初夏是乌鳢摄食最旺季节,一斤多重的个体可吞食二、三两大小的鱼,池塘放养乌鳢,应当小于其它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7.
越冬管理是乌鳢养殖的重要环节。搞好越冬管理对乌鳢养殖十分重要。根据乌鳢的生态习性,越冬期间,乌鳢处于半休眠状态,把身体躯干部和尾部埋入水底淤泥中,仅把头部露在水中,整个冬季不摄食,也不活动。在养殖过程中,乌鳢的越冬管理应人为地创造出类似乌鳢自然越冬的生态条件,有利于降低乌鳢的能量消耗,减少伤病,提高越冬成活率。 一、保证一定深度的底泥。由于乌鳢把身体埋伏在池底淤泥中越冬,进行乌鳢越冬的鱼池,池底应保持一定深度的底泥,厚度应达到10~20cm。新开挖养殖乌鳢的池塘,底部没有淤泥,在越冬期间,应在池…  相似文献   

8.
<正>乌鳢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特别是江西、河南、辽宁等省,高原未有发现。少见于长江流域以南。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外贸易市场的需求,人工养殖乌鳢的科学研究和水产养殖实践已在许多地区开展,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乌鳢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以及乌鳢专用饲料的生产,为乌鳢水产养殖业的商业化和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然而,在人工驯化和繁殖过程中,乌鳢极易出现体表溃烂症状的疾病,发病率在15%~25%,死亡率在20%左右,给乌鳢健康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乌鳢体表溃烂病的诊断和治疗,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俗称乌鱼、黑鱼、财鱼等,是一种淡水底栖经济鱼类,且乌鳢易加工出口而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重要的出口淡水养殖品种。2006年,江西省余干县在瑞洪镇乌鳢养殖基地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着力推广池塘生态修复技术、水质调控技术和无公害乌鳢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效果,现将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我国乌鳢的养殖现状,分析了乌鳢的养殖发展前景,同时提出了开发乌鳢养殖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雷景涛 《中国水产》2009,397(1):35-35
山东省微山县是中国乌鳢之乡,2007年全县乌鳢养殖面积达4万亩,占全县水产养殖面积的12.5%,成为微山渔业的特色产业,乌鳢的人工繁殖技术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笔者长期从事乌鳢苗种生产工作,总结经验,提出以下要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乌鳢白化的分子调控机理,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白乌鳢和乌鳢皮肤组织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白乌鳢皮肤组织与乌鳢皮肤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数为694个。GO信号通路分析发现,上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进程、代谢过程、细胞联接和转运活性等通路上。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与皮肤白化相关的酪氨酸代谢通路上。转录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插入缺失标记(INDEL)分析发现,相对于乌鳢,白乌鳢纯合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标记位点数目多,而杂合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标记位点数目少。基于转录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标记的结果,筛选出酪氨酸代谢通路上的差异表达基因,黑尿酸酶基因和乙醇脱氢酶5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错义突变,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基因未找到突变位点。试验结果表明,乌鳢皮肤白化除与酪氨酸代谢通路有关,还可能与黑色素沉积相关基因表达量下降导致皮肤中色素沉积减少有关。试验结果将丰富白乌鳢和乌鳢的基因资源,为进一步探究乌鳢白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于福成 《齐鲁渔业》2004,21(11):21-21
乌鳢,又名黑鱼,具有适应力强、生长快、抗病力强、耐运输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为进一步研究乌鳢养殖技术,更好的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山东省安丘市赵戈镇于2003年建立了乌鳢标准化养殖基地,同年进行了乌鳢池塘精养试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将乌鳢池塘精养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微山县鲁桥镇是国内著名的"乌鳢之乡",人工养殖乌鳢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受2014年初商品乌鳢大幅涨价的刺激,该镇2014年乌鳢放苗密度有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乌鳢病害发生率均大幅提高,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损失。2014年6月,微山县鲁桥七村养殖户冯志峰一口乌鳢养殖塘发生急性出血病,病情来势较猛,但由于诊断及时,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诊疗情况总结如下。一、发病情况去年4月17日冯志峰购进体重  相似文献   

15.
<正>乌鳢作为特种养殖品种一员,其养殖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由于养殖的集约化,在养殖过程中有一部分养殖户缺乏对传染病有效控制的理念,致使乌鳢各种细菌性病害日渐严重,制约了乌鳢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养殖的乌鳢频现大规模的暴发性疾病,发病鱼以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出现大量乳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故称为乌鳢类结节病。引起乌鳢类结节病的病原有诺卡氏菌、舒氏气单胞菌、类立克  相似文献   

16.
乌鳢配合饲料蛋白质最适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雄 《齐鲁渔业》2009,26(2):19-20
乌鳢,俗称黑鱼、才鱼、蛇头鱼等,其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颇受欢迎的经济鱼类。乌鳢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还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乌鳢具有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生长快,产量高,养殖效益好等特点。因此发展乌鳢养殖,是广大养鱼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笔者对乌鳢配合饲料蛋白质的最适量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从乌鳢人工繁殖的经验看出乌鳢催产孵化较易,但鱼苗培育难、工作量大而细致,特别在仔鱼出膜4~5天、处于混合营养阶段的时候不解决好开口饵料则成活率低,稍有疏忽,则前功尽弃,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是乌鳢苗主要开口饵料,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乌鳢苗生长发育所需的一切氨基酸、脂肪和钙质,其数量、质量能否保证供应,是提高乌鳢苗成活率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现将池塘培育乌鳢苗开口饵料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培养池应选建在靠近乌鳢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乌鳢池塘养殖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效益都比较高。但是乌鳢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中后期存塘鱼负荷重,其饵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每日摄食量大,大量代泄物排入水体,对池塘水质影响很大,鱼病季节,乌鳢常会发生病害,从而影响养殖乌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省水产三项工程“乌鳢健康养殖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中的子课题“乌鳢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在建湖县大溪河开发公司进行了试验。试验面积3.8亩,投放乌鳢鱼种492kg,4478尾,收获乌鳢4739.4kg,4308尾,平均个体规格1.1kg,亩均产量1247.2kg,成活率96.2%,基本未发病,池塘水质及乌鳢质量均达到无公害水产品要求。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乌鳢在水库、湖泊等天然水域中很少发病,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特别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由于以人工投饲为主,各种理化因子指标变化剧烈,加之人为因素干扰等,导致乌鳢疾病时有发生,且近年来呈蔓延和加剧之势,给乌鳢养殖单位和个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现将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乌鳢鱼病的调查、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汇总如下,以飨读者。1 乌鳢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