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Sc704玉米叶片生长、根系发育及穗分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c704玉米不同节位叶片出生速度不同,以1—3片叶出生最快,此后减慢,到最后4片叶又加快.叶面积以穗位叶组最大,占单株总叶面积29.6%,剪去该叶组后籽粒减产30.22%;4—6叶组叶面积最小,占单株总叶面积0.6%,剪去该叶组籽粒减产2.9%.拔节前,每展开一片叶即长出一层根,每层历时4—5天;拔节后,每展开二片叶才长出一层根,每层历时7天.每层根的重量和条数从下而上逐渐增加.雄穗小花开始分化、雌穗进入伸长期时,展开叶片数为9—10片,雄穗抽雄、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并形成花丝时,展开叶为15—16片,雄穗散粉时21片叶全部展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由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的分离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夏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和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高油玉米育种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由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的分离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夏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和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高油玉米育种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株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干物质积累及转运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明确不同部位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对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平展型玉米农大364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为材料,探讨玉米不同部位叶片、叶鞘和茎秆的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结果表明:玉米茎秆干物质的转运对籽粒的贡献最大,随着节位的升高贡献率降低;农大364叶鞘的干物质转运率高于叶片,郑单958则相反。通过提高农大364穗位叶以上叶片、第9~第11叶鞘和第15节以上节间的干物质转运率,以及郑单958穗位叶以下叶片、第12叶以上叶鞘和第16节以下节间的干物质转运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试验采用叶龄和器官间的同伸关系,探究叶龄模式诊断法的适用性,以期为建立云南不同总叶片数玉米品种的叶龄模式提供基础参数,为探索出能精确指导云南玉米高产栽培实践的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在昆明设置2个重复试验,从云南省玉米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中选择3个不同总叶数的品种云瑞999、云瑞88、云瑞10号,对叶片进行标记,逐叶龄(每一片展开叶)取样10株观察记录节根发生台数,逐叶龄测量各个节间的长度,在解剖镜下逐叶龄剥查雄穗和雌穗的穗分化情况。【结果】果穗分化的起始叶龄,18叶品种为第6叶展开,19叶品种为第7叶展开,21叶品种为第8叶展开。第1毛叶展开,第1节间开始伸长可作为雄穗开始分化,果穗分化前兆的诊断指标。果穗着生叶展开时,所有品种的穗分化进程都处于雌蕊发育期;总叶片数相同的品种,果穗分化经历的叶龄数是一致的;节间中第7、第8两个节间的长度最长,符合了参试品种中果穗大部分着生于这两个节位上(倒7叶和倒6叶)的事实;当第1毛叶展开时,必然有一台次生根发生。【结论】第1毛叶展开期是一个具有综合诊断意义的重要诊断指标。果穗着生叶可见期(小喇叭口期),果穗进入小穗分化期,是促花的关键时期。果穗着生叶展开期(大喇叭口期),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7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目、茎粗13个植株性状的表现、杂种优势及杂交种与双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种和自交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种及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MH)和超高亲优势(HH)均存在差异,株高、穗位高、顶高、叶面积、雄穗长、茎粗、夹角、穗上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等杂种优势较大,顶高/株高、叶向值、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等杂种优势较小;顶高、顶高/株高和穗上叶片数表现为杂交种与父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雄穗长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母本呈显著正相关;顶高、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株型调控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金得乐"化控试剂为调控株型的手段,在紧凑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玉米的株型,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试验设为3个密度: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每个密度下设置相同的化控处理:T(6+12)6、12叶展期分别叶面喷施2.25和1.5mL/L"金得乐"(EC)试剂;T(6+8)6、8叶展期分别叶面喷施1.5mL/L EC试剂;CK对照不喷施。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密度下存在着不同的理想株型。中低密度下较为理想的株型为穗位低(占株高的40%),穗位层短即棒三叶叶间距小(占株高的17%),穗位层叶面积大(占整株叶面积的29%),穗上层叶片紧凑,叶间距大。高密度下较为理想株型为穗位低(占株高35%),穗下叶面积大(占整株叶面积的47%),穗位及穗上叶片紧凑,穗位叶面积较小(占整株叶面积的26%)、穗位及穗上叶间距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行距配置对新单3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新品种新单38为材料,研究5种不同行距(0.5、0.6、0.7、0.8m等行距和0.8m+0.4m宽窄行)配置对其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雄穗主轴长度、雄穗分枝数、总叶片数、穗上叶片数及第7、第8、第9节的节间长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余行距配置相比,0.6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穗位高较低,产量最高;0.8m等行距种植,株高较低,第8、第9节的节间长度较短,雄穗分枝数较少,产量最低;0.8m等行距种植的产量与其它处理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新单38的最宜种植行距是0.6m等行距。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由于南乐县夏玉米田苗后除草剂大量运用,除草剂品种多、用药时间长、药量大,加上特殊气候条件等,除草剂药害发生严重。现就玉米田除草剂药害及补救措施介绍如下。一、药害产生症状(一)嘧磺隆药害。玉米3~5期叶喷施烟嘧磺隆后5-10d玉米心叶退绿、变黄,或叶片出现不规则的退绿斑。(二)2甲4氯钠盐药害。药害病状主要表现为叶片扭曲,心部叶片形成葱叶状卷曲,并呈现不正常的拉长,茎基部肿胀,气生根长不出来,非人工剥离雄穗不能抽出。叶色浓绿,严重时植株矮小,叶片变黄、干枯;果位上不能形成果穗,常在植株下部节位上长出果穗;下部节间脆弱易断,根系不发达,根短  相似文献   

10.
玉米果穗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玉米东单7号、丹玉13号、豫玉3号及其亲本自交系(D1,D2,Mo17,E28,3184,黄早四)为试材,研究了玉米果穗性状、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在干旱条件下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穗重、穗粒重、结实长度、穗直径、穗粒数、行粒数、单株叶面积、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叶片失水速率、根部失水速率、叶片光合速率、叶片VC含量、叶片SOD活性、叶片丙二醛含量与抗旱性显著相关。穗行数、瘪粒数、叶向值、叶角度、叶形值、黄叶枯叶数、叶绿素含量与抗旱性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用穗部性状进行抗旱性直接鉴定可靠性高,用形态性状指标进行抗旱性间接鉴定可靠性较差,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间接鉴定时,需以丙二醛含量,叶片失水速率、相对电导率、叶片SOD活性、VC含量为5项指标综合鉴定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