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学者创立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以来,在多种农作物分子育种中得到应用。广泛的研究表明,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与其他转基因方法相比,具有能直接得到转化种子,转化频率高,操作简便经济,大量快捷,性状稳定快和导入材料多样性等优点。同时重点介绍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分子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采用该方法将多种植物外源DNA导入水稻,获得了包括植株形态,产量性状,抗病虫性,稻米品质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异,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水稻分子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可引起后代的变异,变异范围广,稳定快,是花生育种改良和创造新种质的有效方法途径。本文概述了该技术在花生育种的进展,并对该技术的使用方法、应用效果、导入后代的选择以及导入机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分子育种就是利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应用于作物品种改良或资源创新,其最大特点是所获产品不需要安全性鉴定,因此该领域备受瞩目。日前,随着省科委“九五”攻关重大项目“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通过专家鉴定,随着省农科院育成的我国首例利用外源总DNA直接导入技术研究成功的高产、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黑生101”的推广应用,我省农作物分子育种取得可喜进展,专家认为此项研究已达到国内外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外源基因转化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远缘杂交是创造生物新物种和新种质以及转移遗传物质的有效途径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外源DNA导入技术以DNA片断杂交技术假说为理论依据 ,直接将带有目的性状的供体遗传物质 (总DNA)或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 ,创造大量的变异材料 ,通过筛选获得具有目的性状的后代 ,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外源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概况 ,阐述了外源基因导入的技术以及检测方法 ,分析了外源基因转化在小麦育种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植物外源DNA导入技术在我国农业分子育种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植物外源DNA导入技术所使用的方法、应用研究的领域和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分子育种上的应用从分子水平上对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以DNA片断杂交假说为理论基础,直接将目的基因或带有目的性状供体遗传物质(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水稻植株,创造大量的变异材料,通过筛选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和新品种。由于简单、易行、不受受体植物种类的限制,已被越多的育种者所接受,在水稻的抗病、米质、丰产性上等各方面广为应用。介绍了外源DNA导入方法、外源基因导入类型、后代遗传变异特点及影响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的因素,优点、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GeneFinderTM核酸染料对玉米花粉管通道导入路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管通道法是一种借助于植物自身卵细胞或受精卵为转化对象的直接转化技术,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转基因技术。本试验将GeneFinderTM核酸染料加入外源DNA中,通过紫外成像仪对外源DNA导入后不同时期玉米花丝在亮度上的对比差异来观察外源DNA不同时间段所通过的路径变化,因而为研究外源DNA导入路径提供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文明  徐翠莲  王岳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73-11774
探讨了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分子机理,并对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后代变异特点及目标性状的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西瓜分子育种与瓠瓜枯萎病抗性在西瓜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分子育种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特点,以及研究进展,详细地概述了瓠瓜枯萎病抗性导入西瓜的分子育种方法,导入后代性状的变异与抗枯萎病材料和抗性组合的选育结果,以及西瓜抗枯萎病育种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棉花DNA导入苎麻引起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80年代以来,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的分子育种技术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就该技术本身而言,供、受体范围不断扩大,已达40余种〔1〕,但主要集中在禾本科和锦葵科的一年生大花作物;导入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仍以周光宇创导的花粉管通道法为主,但对于多年生无性繁殖的小花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用载体介导法和直接导入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稻外源DNA导入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玉米DNA导入大麦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浸胚法将玉米DNA导入大麦湘皮1号,获得矮秆、大穗、高结实率的株行材料。改良浸胚法能大幅度地提高外源DNA直接导入的引变频率(由5.93%提高到70.80%),认为外源DNA导入具有双重作用的提法有合理性,生物诱变包含返祖和突变两个方面。同时推断改良浸胚法的本质是外源DNA渗入“受体”的“累加”效应,基因转移和突变共同构成分子育种空前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花药培养、幼胚培养、孤雌生殖、基因工程、外源DNA导入、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等技术在花生种质创新中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生物技术在花生种质创新中的结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亚麻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的亚麻分子育种理论和研究概况;针对中国亚麻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抗除草剂、抗真菌病害、抗环境胁迫、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讨论和展望了分子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指出知识产权、国家对亚麻的科研投入及其它阻碍了中国亚麻分子育种工作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亚麻育种工作者及相关产业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外源DNA处理水稻萌动种子或秧苗,从其变异后代选育了19个稳定株系。分析结果表明,19个株系的产量、农艺性状、米质、抗性以及光合特性等项指标,品系同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与受体品种的差异极其明显;采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对水稻育种具有极其明显的成效。外源DNA导入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将能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农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将药用植物(唇形科)的DNA通过常规育种的方法转入香料烟(茄科)中,获得了新型的烟草后代。对其后代株系进行酯酶同工酶(EST)分析。结果表明:在后代株系的酶谱中检测到供体所具有的酶带和受体的酶带,从而证实了药用植物DNA进入到受体(香料烟)中。并被受体细胞整合与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