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脱毒剂脱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豇  肖淑华 《饲料研究》2006,(10):12-14
研究6种脱毒剂(1号、2号、3号、4号、5号和6号)的体外脱毒效果,采用竞争性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方法(ELISA)分别测定脱毒前后霉变玉米中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并计算其相应毒素的下降率,旨在为饲料厂家选择优质脱毒剂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6种脱毒剂脱玉米赤霉烯酮的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5号、4号、3号、2号、6号和1号;6种脱毒剂脱呕吐毒素的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5号、2号、4号、3号、6号和1号。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牛血吸虫病抗体检测试纸条(以下简称试纸条)的检出时限,用试纸条对实验感染血吸虫的10头水牛的抗体消长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6头试验水牛(编号为1号、2号、4号、6号、7和9号)在接种后第4周检测到血吸虫抗体,4头试验水牛(编号为3号、5号、8号和10号)在接种第5周检测到血吸虫抗体。经过吡喹酮治疗后,3头试验水牛(1号、3号和8号)在第16周抗体转阴,4头试验水牛(2号、5号、6号和10号)在第20周抗体转阴,3头试验水牛(4号、7号和9号)在第24周抗体转阴。结果表明,该试纸条最早可检测到水牛血吸虫抗体的时间在感染后第4周,要保证全部检出的时间须在感染后第5周;经治疗后,试验水牛血液中抗体转阴的最早时间是治疗后16周,全部转阴的时间在治疗后24周。说明该试纸条用于水牛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时间应在感染后4周~5周,用于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价应在患血吸虫病水牛治疗6个月后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广东省蓝莓产业化发展,在广东省河源地区首次引进9个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南高丛蓝莓品种为LM1号(Misty)、LM2号(Bluerain)、LM3号(O′Neal)、LM4号(Sharpblue);兔眼蓝莓品种为LM5号(Brightwell)、LM6号(Climax)、LM7号(Powderblue)、LM8号(Gardenblue)、LM9号(Baldwin)。结果表明,LM1号(Misty)、LM3号(O′Neal)、LM4号(Sharpblue)表现为不适宜当地气候,受到夏季高温伤害,栽培2年后大部分苗木死亡;LM8号(Gardenblue)虽植株生长正常,但果实产量过低,单株均产仅为0.45kg。LM2号(Bluerain)、LM5号(Brightwell)、LM6号(Climax)、LM7号(Powderblue)和LM9号(Baldwin)能够适应当地高温高湿条件,生长正常,栽培后4a幼树单株均产在1.6kg~4kg之间。试验中就地取材的土壤改良配方能够满足蓝莓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4.
5个饲用玉米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5个饲用玉米品种(东陵白、中原单32、科多8号、科青1号、科多4号)不同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筛选适宜当地栽培利用的饲用玉米品种,确定最适刈割期。结果表明:经物候期观测,东陵白和中原单32为早熟品种,而科多8号、科青1号、科多4号为晚熟品种;各品种的鲜体产量差异显著(p〈0.05),依次为科多4号、科多8号、科青1号、东陵白和中原单32;茎叶比的变化显著,以中原单32和东陵白变化幅度较大,较其他3个品种差异显著(p〈O.05)。因此,从总的生产性能来讲,科多4号与科多8号为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5.
一、试验经过于1963年9月13日选用三对同胎产双羔的本地山羊,都是阉羊。第一对6月龄,编号为1号和4号;第二对3.5月龄,编号为2号和5号;第三对2月龄,编为3号和6号。分成两组,试验组为1号、2号、3号;对照组为4号、5号和6号。使品种、性别和年龄完全相同。活重力求相似,试验组3头羊共重30.87公斤,对照组31.75公斤。以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并由同一饲养员照料。两组  相似文献   

6.
1.春秋两茬清种黄瓜。春黄瓜品种为长春密刺、新泰密刺、“中农5号”、“津春4号”等。2月中旬育苗,苗龄45~50天(“中农5号”为35~40天苗龄),4月10日前后定植,密度为每平方米5~6株。秋黄瓜种植品种为“津研4号”、“津研7号”。待春茬黄瓜收获后,于7月中旬至7月下旬就地直播,两片真叶展平时喷1次乙烯利,浓度为1毫升加水5千克。2.春秋两茬黄瓜,隔畦间作一茬油菜或小白菜,一茬尖椒。春茬黄瓜品种为长春密刺、新泰密刺、“中农5号”、“津春4号”;秋茬黄瓜品种为“津研4号”或“津研7号”,栽培方法同模式1。油菜品种为五月蔓…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化试验及PCR等方法对13株猪链球菌进行鉴定分型,用结晶紫染色(CV)和扫描电镜(SEM)的方法对其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进行研究,并对形成的生物被膜进行形态观察。结果显示:经鉴定的13株猪链球菌中1株为1型,4株为9型,2株为7型,另2株为2型,其他菌株为未知;13株菌均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1号、2号、3号、4号、7号、9号、10号、12号、13号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较弱,5号、6号、8号、11号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中等。这些结果为研究猪链球菌致病性及为生物被膜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酒单4号、中原单32、豫玉22饲用玉米进行引种试验及营养价值测定,结果表明,酒单4号和中原单32秸秆产和及营养价值均优于豫玉22。酒单4号两次刈割后鲜秸秆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比其刈割一次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酒单4号以青刈利用为宜,中原单32、豫玉22以青贮利用为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氮、磷、钾、有机肥4个栽培因子对黔草4号鸭茅鲜草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黔草4号鸭茅产量的影响以有机肥最大,其次为氮肥、磷肥,影响最小的是钾肥;当黔草4号鸭茅产草量达到高产目标5100k~667m^2时,要求每667m2有机肥用量为3000kg、氮肥用量为30kg、磷肥用量为20kg、钾肥用量为20kg。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地开展新城疫的免疫工作,选用国内4个厂家所生产的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商品蛋鸡,依据免疫前后、攻毒后抗体水平变化趋势和攻毒后对鸡群的保护力,评估4种ND油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3和4号疫苗组死亡保护力均为100%,而且3号和4号疫苗组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提升时间较早;而1号和2号疫苗组均有死亡,并且抗体水平与3号和4号疫苗组相比较低。由试验可知,不同生产厂家所生产的ND油苗质量参差不齐,免疫效果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预混料对饲喂宜宾五粮型白酒糟(简称酒糟)日粮肉牛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用40头体重(364.6±35.9)kg西杂牛(西门塔尔×本地黄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在酒糟型饲粮中添加4种不同预混料,试验期27 d。试验结果显示:饲喂五粮型白酒糟肉牛日粮中添加1号、2号和3号预混料能提高肉牛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其中添加2号预混料肉牛平均日增重最佳,为(1.6±0.4)kg,较1号、3号、4号预混料分别提高14.3%、14.3%、45.4%。2号预混料肉牛每头每日增重效益也最佳,为(21.4±9.4)元,较1号、3号、4号预混料分别提高37.2%、41.7%、110%。因此,饲喂酒糟型日粮肉牛需要配制相应的预混料配方才能有效提高肉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我所分别从广东省、陕西省引进果桑品种大十、红果1号、红果2号、红果4号、白玉王桑苗各50株,在本所基地进行果桑品种栽培试验.种植第二年红果2号、红果4号、大十就挂果,桑树生长旺盛;红果1号、白玉王没有挂果,桑树长势很差.种植第二年红果1号、白玉王表现桑树矮小、桑果产量很低、桑果果形小;而红果2号、红果4号、大十表现桑树树形高大、产果量高的特点.为此,我们初步认定红果2号、红果4号、大十为适宜我省区域果桑栽种品种,相应开展了果桑品种生物学性状的调查和丰产栽培技术等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cross及其选育的粤选2号和粤选4号新品系在高温(干热、湿热)胁迫下的一些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热与湿热对三种供试匍匐翦股颖叶片失水率的影响效应明显不同,其中以粤选4号叶片的失水率为最低,粤选2号在高温胁迫初期的叶片失水率最高,与原品种Penncross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胁迫后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温胁迫下粤选4号的膜透性要显著低于原品种Penncross和粤选2号(p<0.05),粤选2号与原品种Penncross之间差异不显著。胁迫下根系活力以粤选4号的降幅最小,粤选2号和Penncross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粤选4号>Penncross>粤选2号。此外,随着胁迫温度升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降低,其中以粤选2号叶绿素含量下降的比例为最大,粤选4号下降的最小。  相似文献   

14.
一、选用早熟品种适合春黄瓜露地栽培的黄瓜品种和杂交一代有:鲁春32、鲁春26、中农4号、碧春、津春4号、津春5号、津研4号。二、适时早播,培育大苗露地春黄瓜在有霜地区必须在当地断霜(绝对断霜)后,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定植或播种。山东地区适宜播种期为3月上旬,育苗方式采用  相似文献   

15.
为对比甘肃广泛种植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甘农1号、新疆大叶苜蓿、中苜1号和中天1号)萌发期的抗旱性,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抗旱指数和根芽比,并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各个PEG浓度下均为新疆大叶苜蓿最大,根芽比和抗旱指数为甘农1号最大;随胁迫程度的加剧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抗旱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根芽比先升高后降低:PEG浓度为5% 时最大,分别为甘农1号6.91、新疆大叶苜蓿3.68、中苜1号4.54和中天1号6.04,0% 时次之;与PEG浓度为0% 时相比,PEG浓度为5% 时,中天1号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下降幅度最大,PEG浓度为25% 时,新疆大叶苜蓿的发芽率和中天1号的抗旱指数下降幅度最大.萌发期综合抗旱性为甘农1号>中苜1号>新疆大叶苜蓿>中天1号.  相似文献   

16.
北方蚕区第三批桑树品种鉴定共有 9个品种 ,以湖桑 3 2号和选 792为对照。参鉴品种特色明显。高产型品种有 3 0 5和 4 0 2 -3 ,比湖桑 3 2号提高 2 8.4 3 %和2 5.83 %。优质型品种有鲁诱 1号 ,养蚕四项成绩比湖桑 3 2号提高 6%~ 1 5%。产量、叶质均较优的品种的晋选 7号、辽育 1 6号、物 4 5等 ,发条力强的品种有物 4 5、辽育 1 64号等。  相似文献   

17.
《草业科学》2012,29(1)
在大田和室内条件下,采用大量蚜虫侵染幼苗法评价4个苜蓿(Medicagosativa)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pisum)的抗性,以筛选出对豌豆蚜高抗的材料。结果表明,甘农5号(HA3)在大田和室内的抗性植株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50.3%和48.9%,而猎人河的抗性植株百分率在大田和室内均较低,分别为4.0%和4.3%;4个苜蓿品种在大田的抗性级别为甘农5号高抗,甘农3号、金皇后、猎人河均为感虫,室内抗性级别为甘农5号抗虫,金皇后、甘农3号低抗,猎人河感虫。  相似文献   

18.
观察和筛选对两个自拟中药复方制剂敏感的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采用自创的盖章法对本实验室保存的69株牛源大肠杆菌和76株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开展对两个中药复方制剂的体外敏感性效果观察。结果发现,与模型板相比,编号为30、21、32、117-1、87-2、99-1、82-1、86-1、90-1、96-2和87-1的大肠杆菌对浓度为1.00 g/mL的10号药敏感,87-2、82-1和87-1对浓度为0.50 g/mL的10号药敏感,82-1和87-1对浓度为0.25 g/mL的10号药敏感;15、32、31、36、35、6、87-2、117-1、82-1、86-1、51、90-1和87-1对浓度为1.00 g/mL的4号药敏感,82-1和90-1对浓度为0.50 g/mL的4号药敏感,90-1对浓度为0.25 g/mL的4号药敏感;与模型板相比,编号为CQ4、19、CAMP、CQ6、18、2592、06234、91545、06301、2633、CQ1、4255-1和84184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浓度为1.00 g/mL的10号药敏感,CQ1和4255-2对浓度为0.50 g/mL和浓度为0.25 g/mL的10号药敏感;CQ6对浓度为1.00 g/mL和浓度为0.50 g/mL的4号药敏感,对浓度为0.25 g/mL的4号药不敏感。从69株牛源性大肠杆菌和76株牛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均筛选出1~3株对10号药和4号药敏感的菌株,说明该方法可行、有效,可快速筛选出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通过鉴定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ABT6号、8号、7号、4号在花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ABT在花生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罗氏沼虾与鲢鱼混养的适宜密度进行了比较试验。l、2、3号池分别放养罗氏沼虾1、2和3万尾,均混养骏鱼 5 001)尾。4、5、6号池亦分别放养罗氏沼虾 1、2和3万尾,混养骏鱼均为3 000尾。试验结果表明:1、2、3号池锤鱼个体重140-270 g,4、5、6号池犊鱼个体重190-230 g。罗氏沼虾个体重26.6-32.16 g,4号池罗氏沼虾个体最大,其次是 5号池。3号池和6号池因罗氏沼虾放养密度过高,虾的成活率较低,仅为刀%-60%,其余各池罗氏沼虾成活率为 70%-83%。l、2、3号池峻鱼生长差异显著,l、3、6号池罗氏沼虾生长差异显著,2号池鱼虾均生长良好。。可见2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