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再选择及优良家系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1年~2003年对油松种子园花粉量、球果量等数量性状进行连续3a的调查、观测,通过多元统计和聚类分析等,初步将园内118个无性系分成4类,其中有16个为1类无性系。为了进一步证实在遗传品质上是否属于优良的基因型,具有良好的配合力,于2003年~2004年进行了子代测定,结果表明:有21个无性系在苗高、地径生长量上明显高于其它无性系,分别超出对照60.5%和98.42%,一般配合力高且均为正效应值,可以认定它们是属于遗传型优良、种性好的优良家系,为营建高世代种子园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红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松种子中胚乳DNA为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以露水河天然红松群体为对照,对露水河种子园内所选育的红松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和天然群体十分接近,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由此可知,种子园不会由于群体数量有限而导致遗传多样性较天然种群低,而且种子园无性系生产的种子(即其子代)的遗传结构应与所分析的亲代的遗传结构相似,可以保持这样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方法]对4年生子代测定林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内差异不显著。平均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497,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28;平均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599,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90。家系间树高、胸径遗传力中等以上,说明其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家系内遗传力较低,说明家系内变异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小。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间平均树高变异较大,为4.4~6.6 m;平均胸径总体差异较小,为6.7~11.0 cm;平均单株材积差异较小,为0.0103~0.035 0 m3,不同家系间的胸径生长量较树高生长量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大。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670%和25.050%。[结论]采用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良种造林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15个30年生以上红松园天然优树无性系的球果数量方差分析表明.无性系间的方差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最优良无性系是14号,球果数量大于群体平均值157%。遗传力为0.86,若从15个无性系中选出最好的1个无性系进行有无性繁殖后代,在30年时能获得103%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5.
兴安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及遗传增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算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子代测定林(25年生)3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显著。选择出树高、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5%以上、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15%以上的优良家系为4个;群体中35号为最优家系,其树高大于群体平均值6%,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8%,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22%。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07、0.26、0.41。若从37个家系中选出2个最好的家系进行有性繁殖后代,生长25a,树高能获得0.5%的遗传增益;胸径能获得2.5%的遗传增益;材积能获得8.7%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6.
油松第2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初级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第2代种子园建园材料的选择标准;通过对3批142个油松优树进行半同胞子代测定,选出36个优良家系,再从优良家系内选择出263个优良单株,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增产27.2%,41.1%和125.9%,预期遗传增益分别为13.3%,11.7%和37.2%,提出了第2代种子园营建技术.参12  相似文献   

7.
在初级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 确立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第2 代种子园建园材料的选择标准;通过对3 批142 个油松优树进行半同胞子代测定, 选出36 个优良家系, 再从优良家系内选择出263 个优良单株, 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增产27.2 %, 41.1 %和125.9 %,预期遗传增益分别为13.3 %, 11.7 %和37.2 %, 提出了第2 代种子园营建技术。参12  相似文献   

8.
杉木优良无性系龙15与闽33双系种子园遗传改良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未经遗传改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普种、多系种子园(1代、1.5代和2代种子园)为对照。连续4a采集种子。测定种子品质,连续2a营建试验林,进行2(a)次4地点5重复的子代遗传测验,对无性系龙15与闽33双系种子园的遗传改良增益,反交效应以及遗传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系种子园种子品质现实增益为6.76%~20.44%,除涩籽率外,种子千粒质量、种子生活力和种子活力均优于多系种子园:子代生长在6年生时的材积现实增益达46.14%,比多系种子园大10.63%~21.10%。种子品质和子代侧枝性状的正交与反交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子代生长、高径比和冠幅的正交与反交基本相等。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主要是由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非加性效应也占有较大比例。种子千粒质量、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表现出超显性效应。图2表4参16  相似文献   

9.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平坝华山松无性系种子园及两个不同年份的子代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3个ISSR引物对种子园85个无性系进行扩增,共获得了95个标记位点,其中有94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98.5%。遗传分析表明,种子园无性系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717,遗传多样度(h)平均值为0.402 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85 5,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源内;与种子园亲代群体相比,结实初期(1988年)子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结实后期(2007年)子代遗传多样性降低较大,需要采取措施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建园家系遗传值估算与优良家系评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最佳线性模型预测了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建园家系和家系内个体的遗传值,并评选出一批优良家系和单株,作为构建实生种子园的材料。在选择强度为l时,可望获得材积、冠幅、通直度增益分别为12.6%、-3.7%、1.1%,在选择强度为2.51时,选择出40个优良单株,可望获得材积、冠幅、通直度增益分别为15.0%,-4.1%、2.3%。同时讨论了马尾松建立实生种子园的可行性与具体建立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充分利用柏木种源、家系问广泛的遗传变异进行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方法]以来自重庆市和浙江省千岛湖的4个种源34个柏木优树家系2年生苗为材料,研究家系和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问变异系数分别为11.37%和18.89%.种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25%和12.58%。[结论]柏木的苗高与地径在家系和种源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有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种子园优良家系生长性状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广西3个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在多个地点进行多年度重复的半同胞子代测定.自1987年以来,总共测定444个家系(不含重复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遗传稳定性和材积生长快慢,采用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评选出适合在广西普遍推广的广谱性优良家系64个,局部推广的局部性优良家系48个,需淘汰的家系83个;选择出的最优家系在11年生子代林中,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4.71%-94.51%.用子代林数据估算马尾松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树高遗传力为0.306-0.724,胸径为0.174-0.686,单株材积为0.286-0.677.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近年来柏木播种与嫁接育苗技术研究。采用播种育苗方式培育苗木,技术简单,成本低,适宜于大山造林;但实生苗开花结实晚,不能尽快满足森林工程造林用种需求,开展柏木嫁接育苗可提早开花结实年龄,为柏木良种选育提供性状稳定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省内的藏柏8个种源36个家系开展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均存在一定的变异,3个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地径、树高和冠幅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82、0.62和0.84,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6、0.76和0.77,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选择出2个优良种源,地径、树高、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1.36%、5.78%和10.1%;选择出4个优良家系,地径、树高和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6.23%、16.22%和17.46%。  相似文献   

15.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相似文献   

16.
油松不同种源种实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群体中种实性状的变异规律,对陕西省天然群体中7个种源的141个油松家系(单株)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油松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与相关。结果表明,油松种实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油松球果长度、球果宽度、球果鲜质量、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和种子厚度等6个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球果鲜质量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达到最大。油松球果3个性状间相关紧密(P〈0.05),种子性状间两两相关显著(P〈0.01),而球果性状与种子性状之间相关多数未达显著水平。海拔和年降水与球果宽度和种子宽度正相关显著;年均温与种实性状呈负相关,与种子的性状和千粒质量的负相关达到5%的显著水平;地理纬度、≥10℃积温和无霜期与种实性状的相关性弱,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7参15  相似文献   

17.
对8个种源香椿Toona sinensis种子的物理性状、发芽率、芽苗菜产量及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种源香椿种子的长度、宽度、千粒质量存在P<0.0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含水量和发芽率存在P<0.01水平上的极显著差异;芽苗菜的长度、产率、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存在P<0.01水平上的极显著差异,单株鲜质量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也存在P<0.0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②种子发芽率对芽苗菜产率和芽苗菜维生素C质量分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种子千粒质量与芽苗菜氨基酸质量分数、芽苗菜长度、芽苗菜鲜质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芽苗菜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与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③陕西旬阳种源的种子芽苗菜产率最高,单位质量种子可生产9.23 g·g-1芽苗菜.成都种源芽苗菜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石家庄和泰安种源芽苗菜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遂宁和泰安种源芽苗菜维生素C质量分数较高.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18.
木荷生长与形质地理变异和木制工艺材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的5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种源试验林,系统研究生长和形质性状种源差异、地理变异模式和性状遗传相关,并利用选择指数开展木制工艺材优良种源选择。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及一级侧枝总数、最大侧枝长和最大侧枝粗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受到中等以上强度遗传控制,种源广义遗传力达0.34~0.61,而树干分叉干数和分枝角的种源效应较小。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木荷中心产区的福建建瓯点,主要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313~-0.534,与产地经度相关性较小,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南部种源生长较快,树干通直,但分枝多而粗;在北缘区的浙江淳安点,除种源一级侧枝总数与产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的负相关性较小。性状相关分析发现,木荷种源主要的形质与生长性状呈显著的正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达0.320~1.164,而树干通直度则与最大侧枝长互为独立。选用2个理想的等经济权重和以生长改良为主的选择指数分别为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点选出了10个生长和形质兼优的优良种源,前者多为南部种源,而后者多为中部种源。表6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