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野大麦、羊草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比较及利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平  周道玮 《中国草地》2004,26(3):8-12,32
在外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设置13个光照梯度。对人工草地上的一年生羊草和一年生野大麦植株叶片进行光模拟实验。实验证明,光照强度的改变对这两种植物叶片的叶温、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作用及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存在不同的影响。野大麦植株的叶温始终比羊草低,在高光强照射下具有更强的调节叶温的能力,两者叶温最大差值为1.24℃;与羊草相比。光强对野大麦叶片的气孔运动影响较大,其气孔导度与胞间c02浓度显著高于羊草。野大麦光合速率、日间暗呼吸、蒸腾速率强。用水效率值(WUEph)低。依据测量数据及其它相关指标,提出生产实践中野大麦适于放牧利用,而羊草适于割草利用。  相似文献   

2.
3.
松嫩平原人工草地羊草和野大麦叶种群的趋同生长格局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羊草和野大麦均为根茎型禾草,具有较强的营养繁殖力和相似的营养繁殖特性,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在松嫩平原生长季末期,羊草和野大麦的无性系均由不同形成和生长时间的分蘖株组成,构成种群生活史中营养生长格局的连续统。根据植物种群的构件理论,采用大样本取样方法,对羊草和野大麦营养分蘖株进行了叶种群统计的生长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和野大麦营养分蘖株的叶种群均呈相同的幂函数变化规律,蕴涵着趋同的叶种群形成与生长过程,趋同的叶种群生物量生长格局;趋同的生长调节和物质分配策略;以及趋同的叶片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4.
DA-6对野大麦幼苗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促进剂--DA-6对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幼苗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在二叶期喷施较低质量浓度(5 mg/L,10 mg/L)的DA-6,可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四叶期喷施较高质量浓度(20 mg/L,30 mg/L, 40 mg/L)的DA-6,可显著提高野大麦幼苗的生物量,其中20 mg/L和30 mg/L的处理,幼苗生物量分别提高55.1%和59.6%;光合作用能力分别提高12.8%和18.1%.  相似文献   

5.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苗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草地》2005,27(6):23-27
在室内人工模拟干旱条件,测定了干旱胁迫下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幼苗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亲本披碱草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低,细胞膜受害最轻,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多,相对生长率最高,表现出很强的抗旱性.亲本野大麦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大,细胞膜受害最重,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少,相对生长率最低,抗旱性弱.杂种F1幼苗的保水能力、细胞膜受害程度和游离脯氨酸积累能力、相对生长率均介于双亲之间,亦即其抗旱能力大于野大麦而小于披碱草,表现为双亲的中间型.正、反交对杂种F1的抗旱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营养繁殖是无性系禾草维持种群更新的主要方式之一,产生的潜在种群在预测种群空间结构和动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围栏封育和长期刈割等利用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策略。本研究以松嫩草地常见优势种羊草和伴生种野古草为研究对象,对围栏封育和长期刈割下两种禾草的分蘖节与根茎产生潜在种群的组成、大小和营养繁殖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利用方式下两种禾草的潜在种群均由分蘖节与根茎产生的芽和苗组成。羊草和野古草潜在种群分别由3和2个龄级组成,均为1龄潜在种群所占比例最高。相比围栏封育,长期刈割显著促进两种禾草分蘖节和根茎上的芽输出成苗,并且对羊草的促进作用高于野古草,羊草的分蘖节与根茎产生的总苗数在两种利用方式下均显著高于野古草。长期刈割显著促进羊草潜在种群的形成,不利于野古草潜在种群的形成。长期刈割能促进两种禾草种群的分株和根茎营养繁殖力,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羊草在围栏封育中采取产生大量芽和部分苗以增加潜在种群、在长期刈割中采取产生大量苗以顺利越冬成株的营养繁殖对策;野古草在围栏封育中采取只产生芽、而在长期刈割中采取产生相近比例芽和苗的营养繁殖对策。总的来说,两种利用方式下羊草与野古草...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培养法比较研究了刈割、放牧和围栏封育3种利用方式对羊草草原土壤碳矿化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矿化潜力不同。在25℃条件下,羊草草原0~10cm土层培养30d结束时的矿化速率在刈割、放牧和围封干扰下分别为培养开始5d时的15.3%,9.5%和10.2%;10~20cm土层培养30d结束时的矿化速率在刈割、放牧和围封干扰下分别为培养5d开始时的5.6%,18.6%和13.9%。0~10cm土层矿化累积释放的CO2-C量大小依次为刈割>围封>放牧,刈割与放牧样地差异显著。样地10~20cm土层矿化累积释放的CO2-C量大小依次为刈割>放牧>围封,刈割与围封样地差异显著,且0~10cm土层的CO2-C累积释放量>10~20cm土层。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人工模拟干旱条件,测定了干旱胁迫下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幼苗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亲本披碱草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低,细胞膜受害最轻,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多,相对生长率最高,表现出很强的抗旱性。亲本野大麦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大,细胞膜受害最重,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少,相对生长率最低,抗旱性弱。杂种F1幼苗的保水能力、细胞膜受害程度和游离脯氨酸积累能力、相对生长率均介于双亲之间,亦即其抗旱能力大于野大麦而小于披碱草,表现为双亲的中间型。正、反交对杂种F1的抗旱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内生真菌对野大麦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外盆栽条件下,通过比较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内生真菌(E-)的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Trin.)Link)在不同NaCl浓度(0、100、200、300 mmolL-1)条件下的生长与生理指标变化,分析了内生真菌对宿主野大麦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盐浓度(300 mmol L-1)下内生真菌显著提高了宿主野大麦分蘖能力、生物量积累、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P<0.05),同时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说明内生真菌的侵入有利于提高宿主野大麦在室外盆栽条件下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羊草、灰色赖草及其杂种F1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侯建华  云锦凤 《草地学报》2005,13(3):175-179
研究羊草(Leymus chinensi)、灰色赖草(Leymus cinereu)及其杂种F1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杂种F1具有植株高大、叶片宽厚、叶量丰富、生长旺盛和穗粗大等特点;杂种F1的生产性能,特别是叶面积、茎叶比和鲜草产量具有较强的种间杂种优势,超亲优势率分别为50.0%、27.8%和20.9%;分蘖力具有负向超亲优势,负向超亲优势率为5.7%;杂种F1的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粗灰分和Ca含量等表现出超亲优势,超亲优势率分别是0.71%、1.00%、22.72%和10.00%。  相似文献   

12.
提高羊草种子发芽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羊草种子休眠机理和提高发芽率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羊草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激素方法,其中变温与低温处理是目前提高羊草种子发芽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具有生产实践意义,值得今后深入研究。为此,探讨了有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对退化羊草草地进行了更新复壮的技术研究,初步探索出了退化羊草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和群落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14.
选取18月龄的健康五龙鹅24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各试验组日粮添加的羊草粉含量分别为12.70%、16.70%、21.00%、25.80%,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检测饲料和粪便中的多种营养成分,确定其消化率。结果表明:在代谢能(ME)和粗蛋白(CP)等摄入量一致的条件下,随着羊草粉添加水平的提高,CF的消化率为13.00%-18.40%,中性洗涤纤维(NDF)14.10%-21.47%,酸性洗涤纤维(ADF)15.40%-22.29%;组间净蛋白利用率(NPU)及氮(N)的沉积量差异不显著(P〉0.05),粪中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各种氨基酸表观消化率(AAAD)较高(77.30%-91.78%);P的表观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Ca的表观消化率呈递减趋势(P〈0.05);AKP活性与CF、NDF和ADF的消化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a、蛋氨酸(Met)、胱氨酸(Cys)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ACP活性与Ca、P表观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它四种酶的活性与CF、NDF、ADF消化率,Ca、P、Met、Cys表观消化率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羊草草原群落初级生产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锡林郭勒盟南部羊草草原对群落初级生产力动态进行11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地上生物量有着显著的波动,在11年中遇丰年3个、平年7个、欠年1个。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积累动态符合Compertz曲线Bt=Bmax·e-ea-kt,其高峰值出现在返青后的125.2~162.7天。制约群落地上生物量波动的限制因素是水分条件。建立了群落地上生物量与水热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些规律作者对畜牧业生产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种子特性是种子质量评价的基础。本文研究了28份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质的颖果性状。结果表明:外稃和颖果长宽在种质间、地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多数种质的內外稃都不易脱落,但外稃较內稃易于脱落;外稃长与颖果长、颖果长与千粒重、颖果宽与颖果比重极显著相关(P<0.01)。而内稃脱壳指数与外稃长及颖果长、千粒重与外稃宽均显著相关(P<0.05)。这些研究结果对羊草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羊草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羊草的生物学研究对改善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环境和发展草原畜牧业均具有重大意义.结合近年的科研工作,在查询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羊草生物学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述,内容包括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生理和繁殖生物学以及生物技术研究等.提出羊草生物学目前尚未解决的几个问题,建议及时充分利用水稻基因组已经取得的成果加快羊草生物学的研究步伐,使研究工作向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异质生境条件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过氧化物同工酶表达的影响,揭示羊草种群对不同土壤生境的响应机制,并为植物的趋异适应和生态可塑性研究提供依据,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不同生境沙土、碱土、草甸土中生长的3种羊草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土生境条件下羊草条带数最多,草甸土羊草条带数最少;在同一生境条件下,羊草根系的过氧化物酶的条带数最多,叶的条带数最少。其中,迁移率(Rf)值为0.08、0.10、0.17的条带是主带,在7个样品中出现;Rf值为0.35、0.73的条带是弱带,只在1-2个样品中出现;叶片的Shannon-Weinner指数在3个生境间变化较大,根茎的变化较小。因此,异质生境导致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羊草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应用幼苗萌发法比较研究了浅耕翻改良、围封改良和自由放牧对退化羊草草甸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浅耕翻改良、围封改良措施均可显著提高退化羊草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密度,改善种子库的物种组成结构,其中围封改良较浅耕翻改良措施对土壤种子库的补偿和修复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