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炼山、化学除草造林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0多年试验表明,采取不炼山、化学除草清理林地保持了原有的植被腐殖质层及养分,5~8a林木生长量超过炼山造林;9~11a显著超过炼山造林。  相似文献   

2.
兰州北山植被退化区生态垫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北山无灌溉区人工造林,林地覆盖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而生态垫覆盖则是首选且值得推广的做法。生态垫覆盖后,林地自然因子和林木生长因子,都较其他覆盖措施有大幅度改善,为林木创造了生长必需的水分、养分、微生物等微域小环境,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态垫覆盖可减少每年苗木费、造林费等连续投入。  相似文献   

3.
造林密度是农田防护林设计和营造中需要认真讨论的一个技术问题.营造农田防护林的类型、林带结构、以及树种配置都要考虑植树密度,同时,它也是提高林带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常规造林条件下,植树过密,林木单株的营养面积小,降低了林木受光量和对养分、水分的吸收,林木生长不良,抗性减弱,如果技  相似文献   

4.
林木叶片最适养分状态的模拟诊断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为研究叶片最适养分状态,提出了模拟诊断方法。将砂姜黑土上Ⅰ-69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的改土培肥试验各处理作为模拟诊断的样地。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选择采样时间、确定与林木生长有密切关系的叶片养分元素。用抛物线函数作为叶片最适养分状态的诊断函数。选择变量同时考虑叶片养分的含量和养分之间的比例。经过4年多的研究得出Ⅰ-69杨最适叶片养分状态为:造林第1年7月叶片含P_2O_50.55—0.75%;造林后第2年7月叶片含N3.20—4.20%;造林后第3年5月含N3.00—3.70%;造林后第4年5月叶片中的N/K为1.00—1.60。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沙地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对科尔沁沙地西部盐碱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开沟造林技术是适合当地特点的成功造林措施: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木生长量比一般整地造林方式高一倍。在地下水位浅、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采用筑台地造林,其成活率可高达90%,造林5年后即可郁闭成林,林木生长量为一般造林地的2倍:采用上述2种整地造林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状况,同时土壤含盐量和pH值均明显下降,在沙地盐渍化轻度地区可采用穿透碱隔深穴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6.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径流林业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林木成活生长的重要条件是水分、光照、热量、养分、光照、热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基本上可以满足。在这类地区土壤比较贫瘠,但是不会导致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或者全部失败。因此,土壤水分就成了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及限制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在没有灌溉条件时,要提高  相似文献   

7.
鉴于林木—菌根菌共生体在抗旱造林中的作用和应用潜力,从提高水分吸收能力及利用效率、改善植物养分状况、提高植物生长物质合成能力、增强植物生理生化调节能力以及共生体双方的多样性表现对生境的广泛适应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对共生体在抗旱造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 豫东沙区的刺槐造林的密度比较大,加之刺槐林具有喜光照,早期生长快,萌芽力强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抚育间伐,林木个体之间为了争夺养分光照,有些林木生长的又高又大(霸王木),树冠在林冠上层;另一些林木则处于被压地位,造成林木严重两极分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通过固定标准地抚育  相似文献   

9.
在安岳县的裸露石骨子山进行了埋条马桑穴内栽植柏木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栽植马桑的穴内营造柏木混交林成活率高,是治理裸露石骨子山的有效途径。埋条马桑穴内栽植柏木能显著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有利于加快林木生长。造林时间以6月或9月~10月为宜。  相似文献   

10.
林木养分含量的分析是研究森林物质循环首要条件之一.过去,曾有关于树叶分析的结果,但对于枝、干的分析却不多,连重要造林树种杉木的分析也不多.林木的养分含量即使同一树种也因立地条件、树木年龄和生长季节而变化.但在叶子方面分析资料是很多的.笔者现对秋田和吉野杉木的树体分析结果作如下归纳.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半干旱区石质坡面立地条件,试验尝试了坑道式造林整地模式,并于2011年5—9月对其所产生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植苗点的坑道内较自然坡面(对照点)地面温度与地中温度在生长季有朝着利于林木成活与生长的方面转化趋势——在5月与9月温度高于对照,在6、7、8月低于对照;水面蒸发减少194.1mm,在半干旱地区这一变化趋势有利于林木成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12.
杨树生长的密度效应与数量成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洞庭湖平原区采用南抗杨树无性系进行的8种不同密度造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胸径生长于5年生、树高生长于8年生以后在不同造林密度间均具显著差异,其变化规律是胸径、树高生长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林木此时的生长已开始受制于单株营养面积之不足。根据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曲线交汇情况,8种造林密度杨树林分的经营目标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单株营养面积为8~16 m2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为7~9年,所获材种为20 cm以下纸浆材、纤维板材等;二是单株营养面积为24~36 m2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在10年以上,可培育26 cm以上大径材。  相似文献   

13.
笔者基于三分式径流增肥整地的方式,分析了山西省黄土丘陵区相同林龄(8 a)4种不同营林模式下林地土壤孔隙和养分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孔隙状况总体表现为水平沟整地优于鱼鳞坑整地;土壤养分改善状况总体表现为水平沟整地优于鱼鳞坑整地;总体来看,营林模式一[水平沟(A/B)整地+针阔块状混交+壮苗+抚育]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针叶短小、根系深长,耐旱、耐寒、抗风性强,是北方营造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树种。针对北方干旱瘠薄阳坡、沙地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多次造林不成功的现状,木兰林管局结合生产,开展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用山皮土配制营养土,选择2 a以上合格苗培育容器苗上山造林较常规裸根苗造林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缩短了缓苗期,促进了幼树生长,保证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林,是一项成功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金佛山方竹母竹分株单株蔸苗、1年生营养袋实生苗、1年生实生裸根苗造林,对造林后竹苗的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笋)数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苗木对苗木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苗高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新发苗(笋)数量的影响为:营养袋苗造林>裸根苗造林>母竹分株苗造林。  相似文献   

16.
A green house pot trial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Prosopis afforestation on the productivity and fertility of degraded sodic soils in Haryana, India.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cultivar HD 2329) plants were grown from seed on top soils collected from a chronosequence of 0, 5, 7, and 30-year-old Prosopis juliflora plantations established on highly sodic soils and a non-sodic reference soil collected from a local farm. The afforestation improve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urface soils by decreasing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exchangeable Na levels, and increasing infiltration capacity, organic C, total N, available P, and exchangeable Ca, Mg, and, K levels. The amelioration effect of the trees on top soil increased with duration of tree occupancy. Soil nutrient status under the 30-year-old plant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sodic farm soil. The reduced soil sodicity and improved fertility contributed to higher germination, survival, growth, and grain yield of wheat plants grown on the Prosopis chronosequence soils, even surpassing the yield attained on the farm soil in the case of 30-year-old plantation soil. Sodium accumulation in the crop declined while N, P, K, Ca, and Mg uptake increased with soil plantation age reflecting the changing nutrient status of the rooting zone due to afforesta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at successful tree plantation may restore the productivity and fertility of highly degraded sodic soils.  相似文献   

17.
滩地杨树生长量与高程-淹水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同一滩地按高程差0.5 m设置固定样地,并根据样地高程求得12年轮伐期内各高程汛期年均淹水天数,逐年监测样地胸径、树高生长量。湖区滩地杨树各指标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地下水位升高而降低。在洞庭湖东南湖,高程在32.8 m以上、年均淹水34.8 d以下滩地可建杨树大径材工业用材林基地,31.8~31.3 m的滩地采取挖沟抬垄措施可用于杨树造林,30.8 m以下的滩地不宜用作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18.
油松在丘陵区造林,应选择在阴坡的中下部或厚层土立地;采用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比不整地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19.6%和34.3%;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坐水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21.6%;合格苗造林成活率比不合格苗提高47.3%。  相似文献   

19.
短叶省藤和黄藤组培苗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藤组培苗的适应性与保存率不低于实生苗,其造林的立地、整地、上层林木和种植措施等可与实生苗相同。黄藤组培苗能保持母株优良的生长特性,生长显著快于未经选择的实生苗。同时,组培丛芽苗的第1单芽的茎长生长快于第2单芽的茎长生长。短叶省藤的单芽高度与造林保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高度大的单芽保存率高,反之则小。造林前的苗高分析表明,单芽苗和丛芽苗第1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5cm的比率接近,丛芽苗第2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0cm的比例接近,第3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5cm的比例接近。与黄藤相同,短叶省藤丛芽苗各单芽的生长速度也与造林前单芽的高度相关,苗高大的单芽生长快,苗高小的单芽生长慢。  相似文献   

20.
杨春生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80-82,100
采用苦槠裸根苗、容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与桂花、杉木、木荷进行混交造林试验,连续2 a的观测结果表明:苦槠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裸根苗高;Ⅰ级地苦槠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Ⅱ、Ⅲ级地高。说明营建苦槠人工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采用容器苗造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