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查2007年1-6月门诊处方5 800张。根据文献资料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约占1.5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79%,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69.6%。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不合理用药主要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为主,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门诊急诊患者共10188例,回顾性分析了患者就诊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种类及使用频度、配伍方式、联用情况,并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病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调查病例10188例,使用抗菌药物病例5400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34%,涉及9类42种,以单联用药为主,占79.76%。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病例618例,分别在溶煤使用、给药方案、药理作用以及合并用药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问题,抗菌药物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退药情况和退药原因。方法:根据门诊处方退药92例中所涉及的药物名称、类别.剂型以及医师填写的退药原因作汇总分析。结果:退药处方中.药品类别主要是抗感染药物、补益类中成药、心脑血管类药物。退药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依从性差,因不良反应退药占退药总数的63.0%;其次是不合理用药、经济原因、重复取药、患者拒绝用药、患者药物禁忌症等因素。结论: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及合理性监督.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4.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院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合理用药极为重要。为了评价我院儿科门诊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故作如下调查分析。1 资料与方法从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1999年儿科处方8208张,主要统计患者年龄,处方中的抗菌药的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给药途径、起止日期、总用量、费用、联合用药及用药合理性。2 结果2.1 处方调查结果处方总数8202张中使用抗菌药的5540张,占抽查处方数的67.5%;其中含一种抗菌药的有2256张,含2种抗菌药的有3011张,含3种以上抗菌药的有273张,分别占抽查处方数的40.7%、54.4%和4.9%;总药费419647.84元,其中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原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4至6月某医院门诊所有科室处方随机抽取9 846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其中207张处方(2.1%)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滥用抗生素51张(占24.6%);药物用法不当35张(占16.9%),药物用量不当28张(占13.5%);药物联用不当26张(占12.6%);儿童用药不合理21张(占10.1%);重复使用同类药物16张(占7.7%);溶媒选择或合用不合理12张(占5.8%);医嘱不清10张(事4.8%)。结论:医院门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引起医师和药师的高度重视,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提高医院门诊处方质量及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8月门诊处方,对其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 抽取3 000张处方统计,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2.008种,平均用药品种总数1004.2种,注射剂平均使用率11.83%,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24.17%,通用名平均使用率97.47%,国家基本药物平均使用率98.21%,平均处方用药金额95.16元.合理处方2 728张,占90.93%,不合理处方272张,占9.07%,不规范处方及用药不适宜处方占其中大部分,超常处方占少数.结论 门诊不合理处方依然严重,加强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和《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监督与点评,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对某医院药房在2003年5月~2004年6月期间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登记簿中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某医院药房2003年5月~2004年6月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登记簿。根据卫生部近期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代临床药物学理论和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医学文献,对这些处方问题进行分类统计。2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某医院此阶段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954处,占错误总数的84%。主要问题分6类,包括皮试液与使用的抗菌药物不符、给药时间、溶媒、拮抗、剂量…  相似文献   

8.
我院是综合性医院,年住院达2000O多人次,为了解我院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笔者随机对我院14个病区1996年1~12月8840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共14个病区,1996年1~12月处方,共8840张。1.2方法根据WHO药物研究组提出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判断药物合理使用的依据,采用Chodse教授提出的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总量÷(平均日剂量×总用药无数),作为评价合理用药的技术指标[1],规定DUI≤1为合理,DDD值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和《新编药物学》第13版[2,3]制…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期应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继发院内真菌感染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07年9月至12月某医院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占同期真菌感染的60.3%,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占60.6%;继发真菌感染多发于老年患者,占感染病例的52.9%;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多;诱发真菌感染的药物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结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依据,减少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防止频繁更换品种和连续长期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院一万张门诊处方的规格化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看一、二、三类处方占77.56%,说明多数处方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对存在问题连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加强门诊处方质量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住院病历667份,对病原学检查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667例患儿中,97例(14.5%)作了病原学检查,其中细菌培养阳性56例。所有患儿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69.3%者应用二联药物治疗;选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依次为青霉素类、抗感染中成药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结论:儿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盲目性及配伍不当。临床医师必须重视病原菌的检测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和谐医院的实现。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门诊处方中的356份退药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改变、医保因素、重复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以抗生素所占的比例最高达57.3%,其次为抗病毒药及生物制剂。药物用量不当、联用不当及重复使用是本组44份因不合理用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处方的3大主要原因;退药处方涉及〈12岁和〉65岁患者的数量加起来占总数的45.8%。结论加强医师与药师的业务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10月骨科出院病历446份,调查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计算DDD s和药物利用指数(DU I)值。结果:446份出院病历中,401份使用抗菌药物,共计6类25种,包括β-内酰胺类(15种)、喹诺酮类(4种)、林可霉素类(1种)、氨基糖甙类(4种)、四环素类(1种)、硝基咪唑类(1种)。抗菌药物的用量排序,以林可霉素类居首,头孢菌素类次之,喹诺酮类第3,这3类药物费用占抗菌药总费用的74.6%。结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合理的,但应注意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为进一步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及改进方向。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241例(其中乳腺手术92例、甲状腺手术89例、疝气修补术44例、骨科内固定取出术16例),对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联合用药情况、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起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1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01例,占41.9%;选药合理占70.3%(70/101);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占94.1%(95/101),二联用药占5.9%(6/101);预防用药时机合理占81.2%(82/101);用药起止时间合理占34.7%(35/101);24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不发生感染。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在选药及用药时机方面较为规范,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唐雪生  刘芳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49-J0050,J005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ADR报告329例,分别从药品种类、ADR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329例涉及172种药品。抗菌药物56个品种,ADR175例,占总例数的53.19%;其次为中草药制剂和循环系统药物。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127例),占总例数的38.60%;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116例),占总例数的35.26%。〉60岁患者发生ADR所占比例(23.40%)最高。结论:老年患者应慎重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草药制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门诊不合理用药并不少见。本文通过一万份门诊处方调查,发现仅属有禁忌证仍使用、超剂量或低量、用药间隔时间不当、疗程过长等情况的处方已占调查总数的6.34%,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某医院药学质控基本状况,探讨如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医院管理HIS系统和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分别抽取门急诊处方(包括抗菌药物专项处方)3600份和病历医嘱(包括一类切口手术病历)5491份,共计9091份,结合相关指南对处方和病历中的治疗药物选择、合理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药物用法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医院门急诊处方合理数为3493份,占抽取总数的97.03%;病例医嘱合理数为5377份,占抽取总数的97.92%;综合药学质控合格率为97.57%.结论:医院药学质控合格率相比2014年(90.83%)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应继续完善合理用药监督机制,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并进行实例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处方9 630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占2.25%(217/9630),其中重复用药占44.70%(97/217),用药时间不当占42.86%(93/217),用药途径错误占6.45%(14/217),药理性配伍禁忌占5.99%(13/217)。结论门诊处方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需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学习、药师审方作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患者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乳腺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期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6例Ⅰ类切口乳腺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填写相关表格,对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例乳腺手术患者预防用药40例,使用率为27.4%;选用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有23例,选药合理率为57.5%(23/40);单用1种抗菌药物占77.5%(31/40),二联用药占22.5%(9/40);用药时机合理率为65.0%(26/40),用药时间合理率为12.5%(5/40)。结论我院乳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选药、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不规范,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联合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的联合抗菌活性,对恩诺沙星和硫酸粘菌素单一药物和联合使用分别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755,0.755,0.377,1.509μg/mL;硫酸粘菌素对以上4种菌的MIC值分别为:0.375,0.375,0.375,50μg/mL;联合应用对上述4种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125,0.188,0.375和0.75。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巴氏杆菌对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联用的FIC指数均小于0.5,表现为协同作用;金黄葡萄球菌为相加作用:通过2药物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复方制剂与恩诺沙星单方制剂进行比较试验,复方制剂其抑菌效能明显高于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