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红大戟组培生根苗为移栽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质、不同水肥处理和不同季节对红大戟组培苗移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泥炭和珍珠岩混合(1:1)作为移栽基质,成活率最高,达85.30%;喷施0.07%的KH2PO4溶液最能促进移栽苗的生长;较佳的移栽季节为2—4月。  相似文献   

2.
新疆陆地棉胚状体发生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新疆两个陆地棉品种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的结果表明:胚状体发生、萌发、成苗各阶段,品种问存在明显差异。新陆早1号、新陆早7号正常植株率最高分别达657%,85.7%。在胚状体发生、发育不同阶段,激素的调控作用因品种而异。异常胚是转化为正常再生植株的有效途径,异胚转化率可达47.7%。移栽基质研究表明,移栽前期选用拉卡粒,中后期转入混合土:珍珠岩=1:1的移栽基质中再生植株生长最好,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81.0%。建立了两个品种的胚状体发生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3.
移栽期对皖南香料烟生长发育和品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年香料烟移栽期试验结果表明,在皖南山区,香料烟的采收期和大田生育期随着移栽期的推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田间农艺性状随着移栽期的推迟逐渐得到充分发育,到5月下旬发育最充分,进入6月份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产量随着移栽期的推迟逐渐增加,到5月下旬达最高,进入6月份再移栽产量急剧下降;1-2级烟叶比例、均价和产值均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的处理最高,超过5月上旬移栽,均随着栽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各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移栽处理间差异不大。在皖南山区,香料烟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态区烤烟最佳移栽期优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寻求适宜于天柱县不同生态区烤烟的最佳移栽期,为开发天柱特色烟叶提供依据。[方法]在天柱县不同生态区进行小区对比试验,设4个移栽时期:4月15日、4月22日4、月29日、5月6日,研究不同移栽时期对烟株农艺性状、烟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4个移栽时期对烟株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大。4月15日移栽的烟叶产量最高,其次是4月22日;4月22日移栽的烟叶产值最高,其次是4月15日;4月22日移栽的烟叶均价最高,其次是4月29日。5月6日移栽的烟叶产量、产值最低。[结论]天柱县烤烟最佳移栽时期为4月22日左右,这时期移栽的烤烟经济效益最高,过早或过晚移栽则影响烟叶品质,降低烟叶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德令哈地区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中农大青贮67”、“金顿302”、“金穗3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玉米生育进程、生长后期植株水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穗3号可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推广种植,4月下旬适当推迟播种期,产量增加,且以4月3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为3949.4kg/667m^2。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早期抽薹对白芷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以早期抽薹与非抽薹(同时期正常生长)白芷植株为对象,在生长过程中设置8个取样时间,对其植株农艺性状和根部香豆素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白芷生长过程中,早期抽薹和非抽薹植株的株高、鲜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及干重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根长、根直径、根鲜重及干重、根冠比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早期抽薹植株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及干重、根干重、根折干率与非抽薹植株的均有显著差异,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早期抽薹植株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及干重均显著高于非抽薹植株,根折干率显著低于非抽薹植株。正常抽薹植株根中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在生长前期(4月6日前)显著高于同时期早期抽薹植株,生长中期非抽薹与早期抽薹植株间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高低交替变化,至收获期(7月14日)非抽薹株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分别为0.283 8%、0.157 9%,高于早期抽薹植株的0.268 8%、0.068 0%,其中,异欧前胡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上述结果表明,早期抽薹不但影响白芷植株地上部的生长,还影响地下部根重量及香豆素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樱花组培苗的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基质、肥料浓度及激素3个方面对樱花的组培苗进行了移栽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草、炭是樱花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基质;每隔7d喷洒0.2%的尿素溶液,连续5次,可以促进组培苗的生长;在植株长出新叶后,用赤霉素100mg/L的水溶液喷洒,可以促进植株生长,缩短组培苗的缓苗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种源丹参的差异及移栽期对丹参生长特性的影响,明确丹参在河南种植的适宜移栽期,选择河南嵩县、伊川、方城3个种源的丹参,研究不同移栽期(9月28日、10月28日、11月28日、3月20日)对其生长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对3个种源丹参的株高、植株茎粗,以及最大复叶顶生小叶长、宽有显著影响,以10月28日移栽处理的表现较优。同时,10月28日移栽的3个种源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在收获期也较理想。3个种源的丹参中,嵩县种源丹参地上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相对更优。河南丹参生产上建议选用秋季移栽,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基质、不同遮荫度、不同移栽时期对杏香兔耳风组培苗移栽成活、根系生长、植株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香兔耳风移栽的最佳基质为松树皮+椰壳(1.5:1),最佳遮荫度为70%,最适宜的移栽时期为4月份。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烤烟移栽期与烟株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移栽期对贵烟5号花芽分化阶段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期推后,烟株花芽分化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相应延后、历时时间相应缩短;花芽分化开始时间为团棵后9~12 d,结束时间为现蕾后5~7 d,历时时间22~25 d;花芽分化开始时烟株的主要农艺性状以T3表现最佳,茎叶氮磷钾含量以T3最高,花芽分化结束时主要农艺性状以T2表现最佳,茎叶氮磷钾含量以T2最高。说明4月15日(T2)至4月20日(T3)移栽较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66种植物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了66种植物(野生植物50种,水果2种,蔬菜14种)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1、野生植物中Vc含量(6.27~119.06mg)明显高于水果蔬菜(1.56~74.38mg),如反枝苋(Vc含量89.04~mg)、荠菜(Vc含量52.92mg)等许多可食性野菜可作为Vc的另一重要来源。2、不同科别的植物,同一科别的不同品种,同一品种的不同植株,Vc含量不同。植物的生长时期不同,Vc含量也不同。3、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Vc含量不同。如芹菜茎Vc含量为2.80mg,芹菜叶为46.45mg。另外,样品新鲜程度不同,Vc含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以楸树优良无性系杂楸1号和杂楸3号的1年生、 2年生和3年生苗龄的幼苗作为供试对象,测定不同季节叶片含水率、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氨基酸以及次生代谢物黄酮、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对不同苗龄楸树在不同季节叶片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月的2年生和3年生杂楸1号、 8月的3年生杂楸3号和10月的2年生杂楸3号具有高产量、高含糖量、富含维生素C等优点,综合评价最高,可进行饲用营养研究.建议采摘2年生和3年生苗龄的楸树叶片,采摘时间为8月前后.  相似文献   

13.
酸性土壤条件下硅对苹果果实品质和植株锰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硅处理对酸性土壤条件下果实品质及植株锰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处理能明显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而对果实硬度的影响不明显.施硅可以降低土壤中有效锰的含量,从而使植株不同器官中锰的含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枝条韧皮部下降幅度最为明显,最高可达64.8%...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叶面喷施、根施及根叶并施方式对猕猴桃植株进行富硒处理。结果表明:3种施肥方式对于提高猕猴桃果实硒含量效果的顺序为叶面喷肥>根叶并施>根施,以叶面喷施0.5 kg硒肥最优,果实硒含量增加了103.5%;提高果实维生素C(Vc)含量的效果顺序为根施>根叶并施>叶面喷肥,根施0.5 kg硒肥最为显著,果实Vc含量增加了23.0%,而叶面喷肥后果实Vc含量下降;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顺序为叶面喷肥>根叶并施>根施,以叶面喷施0.5 kg硒肥最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37.2%。结合猕猴桃果实硒含量、营养品质、果树长势以及果园管理成本等因素,建议选用果树绽叶期根施硒肥0.5 kg·株-1作为富硒猕猴桃果园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部分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利用甘薯品种资源电脑管理分析系统分析了298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的食味、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1.它们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正态分布这一自然规律。2.甘薯食味与淀粉、干物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几种营养成分间的关系,从整体看,对食味影响最大的是干物质,淀粉次之,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分别居第三和第四位;从各种不同品质的群体看,品质差类的干物质含量是食味的主要矛盾,品质中类的淀粉含量是食味的主要矛盾,品质优类的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与食味间关系不显著,但它们都可能在不同优质薯品种中起主导作用,使优质薯风味各异。3.显示出干物质与淀粉、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关系密切,它们的数值每增减一个单位,干物质含量都相应增减若干单位。  相似文献   

16.
火龙果不同发育期果实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火龙果果实的合理采收及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火龙果果实不同时期总糖、总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火龙果果实在发育期总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先升高后下降,总酸、维生素C和花色苷的含量在发育期不断升高并于成熟期前后达最高值;采摘后总糖、维生素C和花色苷均逐渐下降,总酸先下降后上升;火龙果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谢花后25~30d,其常温保质期约9d。  相似文献   

17.
采用茶多酚和海藻酸钠混合液对黄瓜进行涂膜处理,通过测定贮藏期内黄瓜的硬度、失重率、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叶绿素含量,探讨茶多酚/海藻酸钠涂膜对黄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茶多酚/海藻酸钠涂膜比单一海藻酸钠涂膜对黄瓜的保鲜效果好,1.5%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0.3%的茶多酚对黄瓜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期内能够抑制黄瓜水分的散失,减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培方式,以亚硒酸钠和DL-硒代蛋氨酸为硒源,研究不同硒源对小白菜品质、产量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施用浓度和硒源。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和DL-硒代蛋氨酸各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小白菜叶片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和粗纤维含量,DL-硒代蛋氨酸各处理还可提高小白菜叶片维生素C含量。施入外源硒后,小白菜植株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上升而增加。硝酸盐与可溶性糖、硝酸盐与可溶性蛋白、粗纤维与维生素C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下小白菜品质综合排名依次为 T2>T1>S2>T3>S1>S3>CK>T4>S4。T2处理小白菜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82百分点和107.14%,硝酸盐含量降低了51.21%,地上部硒含量为0.843 mg·kg-1。综合分析,以亚硒酸钠为硒源,施用Se浓度为0.5 mg·L-1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张传来  扈中林  刘遵春  周增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30-2731,2755
以金光杏梅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Vc含量呈“3峰”型曲线,幼果时、硬核后和成熟时较高,其他时期较低;有机酸含量以幼果期最高,以后迅速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果实成熟时含量最低;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果实发育状况基本相吻合,果实发育速度快时含量较高,慢时较低;在谢花后59d以前,可溶性糖以还原糖为主,之后以非还原糖为主;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在谢花后45d以前两者呈高度相关,且与果实生长速度相吻合,谢花后45~59d是胚和胚乳的主要形成期,此期游离氨基酸含量迅速增加,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桃果实品质,该研究选取了9种新疆优良桃单株,分析测定了单果重,果核重,果核规格,鲜果皮厚度,果实含水量,果实承压力,可溶性固形物,果胶,黄酮,可溶性糖含量,总含酸量,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9种新疆优良桃单株果实的果重,果实纵径,横径,果实含水量,果核规格,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存在差异显著性,果形指数,果胶有显著差异,黄酮无差异。黄毛桃,黄光11号,绿光4号的果实重,果核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纵径,横径,耐储性普遍高于其他品种,黄毛桃,黄光11号,绿光4号桃果形较好,黄光11号的果胶,青毛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风味口感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甜而微酸,更符合大众的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