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云南红河州区域农业发展科技需求的分析,阐明了红河园区成为当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辐射源头的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即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将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业“硅谷”,形成科技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红河模式”的建设目标。即技术上依托高等院校与国家级科研院所,运行机制上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产品开发上结合“立体气候”和多样性特征.市场开拓上面向东南亚国际市场;将园区建设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开创探索阶段、协同整合阶段和创新提升阶段.探讨了其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讨论了园区的土地利用和科技与人才支撑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中,应该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园区”规划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各地的规划,在因地制宜地突出农业现代化这一主题的同时,还应注意把“园区”建设与当地农村……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衡水市出台了《“互联网+农业”行动方案》等多个文件,开展了以蔬菜大棚自动监测、智能化管理、远程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业”试点工作。衡水市出台的《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农业升级的意见》提出,支持园区搭建或参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优质农产品、农资和服务上网销售。重点推进“数字乡村平台”和“智慧农产品产销平台”建设,到2022年底,完成5G+智慧农业试点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4.
金山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园区以“一心五区”作为空间布局,将“生产、生活、生态”有机地融于一体,将都市农业发展融于城市总体发展之中。联系实际,由于金山现代农业园区所在地廊下镇的经济总量较小,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还有许多妥待解决的问题。为加快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1.数字园区的提出 常熟市是2001年科技部批准的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单位。国家级的科技园区如何管理,立足点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 国家级园区建设应该建立在更高层次上,采用最新的技术,引进最新的成果,使园区建设得更加规范、科学、合理。为此,我们研制了常熟农业科技园数字园区信息系统 (Chang Shu DIGITAL Agricultural Park MIS) – CSDAMIS。 科技园区是用数字化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园区,促进园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畅通与协调。CSDAMIS将科技园区各种…  相似文献   

6.
遂昌县妙高镇金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面积33.7ha,海拨180m左右,涉及1个行政村、6个生产队、127户农户。该园区地处遂昌东大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属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粮食主导型示范园区,规划总投资154.78万元。自一九九六年开始实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来,按照“农田园林化、布局区域化、作业机械化、农艺规范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农民知识化”的建设目标,精心组织实施。该园区一九九八年五月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单位,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通过省级验收合格,为第三批浙江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已投入设施建设资金122.875万元,完成建设总投资的79.4%,田、林、路、渠等“硬件”设施总投资的79.4%,田、林、路、渠等“硬件”,设施基本到位,“三新”技术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软件”配套运行正常,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园区已成为我县领导农业的指挥方,农技人员的试验方,科学种田的样板方,调优增效的示范方。二000年十二月,该园区荣获浙江省十五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称号。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伴随而来的是新一轮的“圈地热”,“圈地热”的背后,则是数千万“务农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失地农民.在以牺牲自己祖辈赖以谋生的土地为代价,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失地农民自身的生存状况却日趋恶劣,根本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据九三学社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60%的失地农民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有稳定经济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的只占30%.大量生活无着的失地农民的存在,成为社会的一大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农村贵在求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央刚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全国各地有关建设新农村的倡议、规划甚至举措纷纷出台,一股“新农村热”似乎有席卷中国大地之势。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管理好农业示范园区的几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业示范园区 ,以园区为龙头 ,辐射带动整个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 ,是省委省政府为发展河南省的高效农业和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所采取的战略性举措。全省各地所兴起的“园区热”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农业园区是一项新兴产业 ,全省大部分农业示范园区在如何建设和管理好园区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经验不足、管理不善、效益不高、亏损、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程度差、辐射带动力不强等诸多问题。根据两年来对所指导的郑州市二七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登封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从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管理和辐射带动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年初以来,延寿县以建设城市新区、经济”特区”为目标,坚持环保、生态、景观融为一体的原则,全力打造省级一流园区、品位一流园区、业绩一流园区、设施一流园区、活力一流园区。目前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园区是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需求,以现代农业科技的组装、继承与示范、推广为手段,通过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与高效管理的新型组织形式。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从1994年开始建设以来,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少影响?在此,通过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其对周边农村经济的影响,来探讨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作用和存在问题,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地园林化——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园林建设已走过了传统的游憩观赏阶段,进入了改善人居环境及满足景观效应的阶段,传统园林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对传统园林局限性的分析,阐述了大地园林化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杨媛  刘庆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18-13419
农业“三生资源”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有较强旅游开发价值,是观光农园寻求特色与彰显活力的重要载体。在分析“三生资源”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观光农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改变城市园林绿地用途、占用已建成绿地和砍伐园林树木是影响兰州市园林绿地实现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按照生态补偿建设原则实施城市绿地易地建设是国内许多城市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兰州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管理、巩固绿化建设成果急需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龚杰 《北京农业》2011,(6):196-198
茶叶是云南省广南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现有茶园近2.33万hm2,但因受传统种植技术的影响,现有约低产茶园0.67万hm2,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已成为该县茶叶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从广南县的实际出发,论述了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及改造技术措施,为广南县低产茶园改造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非公共利益征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雅  李世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31-4132,4166
从征地范围的界定和征地类型的划分入手,提出了主要讨论的对象:非公共利益征地。先分析了非公共利益征地的“生长环境”、实际状况和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指出非公共利益征地的合理化途径——创建公平自愿的市场环境、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和完善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最后论述了非公共利益征地的补偿标准即征地价格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韦松林  彭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26-10528
该研究运用系统的思想,从功能、形态、设施3个方面解析城市公园绿地中的园路系统组成及相互关系,建立公园绿地园路系统框架用以指导园路建设。介绍了园路系统的内涵,将园路系统的属性归纳为要素独立、集体整合和层次清晰、动态发展,从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两方面总结公园绿地园路系统的功能构成。其中,实用功能包括交通组织、引导游览,划分空间、构成园景,设施组织、生境提升;社会功能则包括交往和教育。还从形态要素与层次结构、布局形式方面介绍了公园绿地园路系统的形态构成,并按功能将公园绿地园路系统的设施构成分为休憩、装饰、照明、展示、服务5类。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以来,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茶园农业作为我国小农经济的一类,发展历史悠久。地处皖南山区的石台县,充分发挥天然富硒资源的优势,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与现代茶园管理的技术融合发展,搭建茶叶产业生产与管理的高效系统,用物联网之长补石台山区之短,加快石台县茶产业供给侧调整,推进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石台县的茶园物联网系统的应用背景入手,探究物理网的茶园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壤酸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已发表的茶园土壤pH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园土壤pH情况,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产茶区土壤酸化情况为研究对象,筛选收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2000—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全国以及各产茶省份茶园土壤平均pH,以及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情况。利用文献数据,比较茶园和周边森林土壤pH的差异。同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安溪县和松阳县两个典型产茶县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各省份间存在很大差异。山东和河南两省茶园土壤pH超过5.5,分别达到5.76和5.54,江西省茶园土壤pH最低,只有3.86。从土壤pH在各区间的分布来看,只有41%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5.5这一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高达52%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与森林相比较,种植茶树显著降低了土壤pH。种茶历史悠久的安溪县茶园土壤pH为4.2,远低于水稻土壤的5.2和果蔬等土壤的6.2。在种茶历史相对较短的松阳县,茶园土壤pH为5.1,也分别低于水稻和果蔬等土壤的5.2和5.4。【结论】我国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超过52%的土壤的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后期应当加强茶园土壤酸化调控,以防止茶园土壤继续酸化,实现茶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需要。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调整村镇居民占用地,开展农地整理和废地复垦,开发宜农荒地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加快建立保护耕地的市场机制,加强对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 管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