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据《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二版)一书记载:“根据目前资料,鲤嗜子宫线虫仅寄生于鲤鱼,一尾亲鱼身上最多寄生到30条(安徽省农林厅的资料),使亲鱼在产卵前就大量死亡。”据此书记载,该病的流行地区有:辽宁、湖北、河南、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山东等省市。1975年4月22日,笔者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柏各庄农场五分场渔林队,曾发现较多越冬后的亲鲤患嗜子宫线虫病,病情十分严重,引起产卵前的亲鲤大批死亡。当时,取其中一尾雌鲤(全长39厘米,体长31厘米,体重525克)进行检查,其体表竟然寄生了101条鲤嗜子宫线虫的雌虫,数量十分惊人。该虫寄生在头后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我们在榆中县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对彭泽鲫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过程中,首次发现鲫似嗜子宫线虫对彭泽鲫亲鱼不仅有很高的感染率,而且严重影响性腺的发育,使繁殖工作不能如期进行,给生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作者对此进行了认真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1发现... 相似文献
4.
5.
6.
7.
<正> 笔者1983年用高效低毒农药晶体敌百虫治疗红线虫病,效果良好。现小结如下: 池塘:面积13.2亩,水深1.4米,土质为壤土。建塘四年未干过池水,池底淤泥40-50厘米。水质较肥,水呈暗褐色,透明度26厘米左右,pH值为6。3月26日发现该塘鲤鱼、鲫鱼、乌鳢和少量草鱼等体表和鳍条上有红线虫寄生,以鲤鱼最多,鲫鱼、乌鳢次之,草鱼较少。以当天起捕的鱼来看,100%的鲤鱼都患有红线虫病,每尾寄生15条以上;患病的鲫鱼占80%,每尾寄生10-20条;乌鳢只捕到一尾,寄生红线虫18条。红线虫寄生的部位,鳞片张开,皮肤充血,部分有发炎现象,病鱼体质消瘦,游动缓慢。 相似文献
8.
9.
10.
我们在大湖的鱼病调查中,发现一些嗜子宫线虫从戴氏红鮊的泄殖孔中钻出。经解剖检查,这些线虫寄生于鮊鱼腹腔中。以它们的尖锐头部钻破卵巢,经输卵管从泄殖腔排出体外,宿主体长36厘米,体重200克,卵巢严重破坏,鱼体消瘦。 相似文献
11.
嗜水气单胞菌按是否产胞外毒素及毒素的类型分为高毒株和低毒株两大类。具高毒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养殖动物,包括各种淡水养殖的鱼类、甲壳类、爬行类等普遍具感染性,同时嗜水气单胞菌也能导致人类疾病。有关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分类、毒性检测及对人类的致病性已有大量的报道和较深入的研究,但由于不同类型动物的生理差异,有关嗜水气单胞菌对水生动物生理的影响研究很少。本试验以淡水养殖的代表动物———鲫鱼为人工感染的实验对象,并以酪蛋白为酶作底物,检测鲫在人工感染产胞外毒素的嗜水气单胞菌及菌液上清后,其血清、肝、肾… 相似文献
12.
13.
14.
黑龙汀省养鱼池塘每年封冰期达5个月之久,冰层厚度在70-110cm,而且越冬池透光率低,水质差。因此,鱼类越冬一直是本省渔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成败直接关系养鱼户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一龄鲤、鲫鱼种越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第二年的渔业生产。下面把鲤、鲫鱼一龄鱼种越冬前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似嗜子宫线虫病是金鱼的一种常见病。虫体寄生大金鱼的鳍条中,夺取宿主营养,使鱼体消瘦,影响性腺的发育和成熟。少数虫体在腹腔中成熟而寄生在胸腔、肾脏等内脏器官内,就会引起金鱼死亡。 1.症状金鱼的鳍条中有红色线虫,主要是尾鳍 相似文献
17.
药喂鲤鱼鲢鲫治病──池塘主养鲤鱼防治鲢鲫病技术目前,较为正规的池塘养鱼,大多以鲤为主养鱼,搭配鲢鲫等。主养鱼主要摄食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的颗粒饲料,搭配鱼则以水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为食。这种混养方式充分利用了水体,发挥了各种鱼之间的互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白鲫(♀)×墨龙鲤(♂)4组鲤鱼、鲫鱼杂交子代背侧肌肉组织的天冬氨酸转氨酶、α-甘油醛磷酸脱氢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肌浆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并测量了红细胞长径。红细胞测量结果表明,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杂交子代为三倍体,白鲫(♀)×墨龙鲤(♂)杂交子代为二倍体。4组杂交子代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同工酶的基因组成结果显示,父本乌龙鲫四倍体和父本乌龙鲫二倍体均产生二倍体配子,且二倍体配子中1套为鲤鱼染色体组,1套为鲫鱼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在湖北省武汉市(30°30′N,114°12′E)采到的嗜子宫科线虫三个未定种:嗜子宫线虫未定种1,寄生于乌鳢的肾;嗜子宫线虫未定种2,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布氏线虫未定种,寄生于蒙古红鲌的腹腔。后两种因只采到雌虫且不完全成熟而不宜鉴定种名。三未定种在国内均未曾有文献报道,本文给出了它们的简单描述、形态图和简单讨论,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