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石斑鱼为我国南海沿海各省海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海南省因四面环海,地理位置具有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利用池塘养殖石斑鱼、网箱鱼排养殖石斑鱼的越来越多,同时因石斑鱼价格持续看好,销路顺畅,石斑鱼养殖规模迅速壮大。然而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放养密度的增加、气候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海南省海水鱼类养殖每年因暴发性寄生虫等疾病损失惨重,严重影响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为探索石斑鱼健康养殖模式和应对寄生虫疾病,笔者进行了石斑鱼养殖试  相似文献   

2.
黄海  杨宁  张希  魏赟  巫火连 《齐鲁渔业》2012,(10):40-41
白点病是淡水鱼养殖中的常见寄生虫性疾病,秋、冬季节出现频率极高、暴发性强、死亡率高,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经济损失。本文针对2011年末至2012年初海南三亚地区淡水石斑鱼白点病发病症状、病因、防治措施做一分析,以期为淡水石斑鱼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赤点石斑鱼俗称红斑、鲙鱼,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一种重要鱼类。尽管网箱养殖石斑鱼优点很多,但是仍然存在着养殖过密、海区污染严重,以及病害严重,特别是赤点石斑鱼被鱼虱寄生而发病致死,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惨重。同时,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扩大了江河入口的湖泊沼泽等低盐水环境,因此,海水养殖石斑鱼并不是唯一理想的养殖方式。但鱼虱等多种海水寄生虫在低盐环境中不易存活,进行低盐养殖石斑鱼的试验研究具有生产上的实际意义。目前已有学者在赤点石斑鱼成鱼对盐度范围11~41适应性方面与盐度对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做  相似文献   

4.
闽南地区养殖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发生在福建南部海区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暴发性传染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PCR和RT-PCR技术。检测石斑鱼常见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结果各发病渔场均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病原菌分离未发现强致病性细菌;寄生虫检查发现腹腔普遍有一种微孢子虫感染形成的孢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鳔肿大、肾脏坏死、糜烂。表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感染是导致石斑鱼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调查和养殖试验,总结了海南省石斑鱼养殖期间常见的寄生虫病原种类:海水小瓜虫、车轮虫、淀粉卵涡鞭虫、固着类纤毛虫、盾纤毛虫、指环虫、本尼登虫、海水水蛭等。分析了石斑鱼感染各类寄生虫后的症状,并介绍了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综合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永富 《海洋渔业》1988,10(3):115-116
石斑鱼是海产名特品,也是出口创汇海产品的名贵鱼种,几年来,在利用石斑鱼资源的同时,由于忽视了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特别是在近几年,石斑鱼钓捕作业失控,钓捕过度,导致石斑鱼资源数量上的减少和群体结构渐趋小型化。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情报》1999,26(6):274-275
五、鱼虱(FishLice)  鱼虱是石斑鱼体表常见的一种节肢动物外寄生虫,虽不会造成直接病害,但大量寄生时除了会造成鱼体的贫血衰弱外,口器或钩爪等附着器所造成的伤口常会造成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其它继发性疾病。1.病因鱼虱在分类上属节肢动物、甲壳纲(Crustceans)、鳃尾亚纲(Branchiura)、鱼虱科(Argulidae)、鱼虱属(Argulus),淡、海水水域中皆有类似品种分布,至今约已发现一百余种,寄生在海水鱼或石斑鱼体表的鱼虱亦属于鱼虱属。鱼虱体呈扁平盾状,雌、雄大小相似,约5~…  相似文献   

8.
素有名贵活海鲜之称的“舟山活石斑鱼”源源运往香港香港市场。今年以来,舟山地区外贸公司已出口活石斑鱼26吨。石斑鱼又名海鲫鱼,是一种底栖鱼类,它肉质细腻,味甘色美,为酒宴上之珍品。  相似文献   

9.
石斑鱼隶属于鮨科,绝大部分是石斑鱼属的鱼类,如赤点石斑鱼、巨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和鲑形石斑鱼等,但有一些其他属的鱼类习惯上也被称为石斑鱼,如被称为老鼠斑的驼背鲈。  相似文献   

10.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福建南部人工养殖的5种石斑鱼即紫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马拉巴石斑鱼(E. malabaricus)、青石斑鱼(E. awoara)、赤点石斑鱼(E. akaara)和云纹石斑鱼(E. moara)中检出5个神经坏死病毒分离株.检测了76份石斑鱼样品,这些石斑鱼NNV病毒的平均感染率约为90%.对这些病毒的RT-PCR产物421 bp核酸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其相同的序列超过99%.将这些序列与GenBank的石斑鱼(Epinephelus spp.)神经坏死病毒相关基因序列作比较,同源性在97%以上.对神经坏死病毒在石斑鱼体内的分布也进行了分析,在脑和眼组织的检出率最高,部分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也能检出病毒.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可确认神经坏死病毒为该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RT-PCR方法是检测NNV等病原的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珍珠龙胆石斑鱼是棕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的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养殖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等优良特性,成品鱼肉质鲜美,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成为广西地区石斑鱼养殖的当家品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在广西的育苗及养殖上都取得了突破,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但是从2厘米的白苗培育至10厘米左右的中苗,要经过中间培育过程,而中间培育在工厂化车间进行,需要倒池、换水、流水培养,  相似文献   

12.
“石斑鱼类养殖产业化未来的进步与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工程院林浩然院士在首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上意味深长地说道。  相似文献   

13.
石斑鱼在鱼类分类学上属于鲈形目,(鱼旨)科,石斑鱼属,是一种岛礁性底层鱼类。我国近海分布的石斑鱼品种主要有: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六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小点石斑鱼等。石斑鱼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鲜活石斑鱼出口港澳市场,经济价值高。因此,石斑鱼是发展创汇渔业  相似文献   

14.
石斑鱼养殖研究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斑鱼隶属下石斑鱼属,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种类较多,据记载,有41种,其中目前可养的种类的6种,石斑鱼肉味鲜美,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用鱼类,目前国内外十分重视石斑鱼养殖及生物学技术的研究,科威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日本墨西哥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均在开展石斑鱼养殖研究,特别是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对石斑鱼养殖及其生物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将进展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亲本子代的关系,运用常规测量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 3个群体6月龄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对3个群体的12项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杂交F1体型呈椭圆形,侧扁而粗壮,体侧具7条灰褐色横向条带,杂交F1在体色条纹上均具有云纹石斑鱼与七带石斑鱼的特征;可量、可数的性状中有6项性状偏向于云纹石斑鱼,5项性状偏向于七带石斑鱼,1项与二者相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与云纹石斑鱼聚为一类。研究表明,杂交F1在体色条纹上表现为二者的中间态,在形态上较接近于母本云纹石斑鱼。  相似文献   

16.
每年11月至次年清明,特别是春节后一段时间,海南石斑鱼养殖区都会暴发鱼虱幼虫大面积寄生危害。主要症状:口腔出现成簇分布的红疮,鱼体消瘦无力,食欲减退,严重的幼虫寄生上下颚处出现细菌继发感染溃烂,甚至下颚烂穿,每天都有死亡。但大多养殖户并未意识到病因是虫害(鱼虱幼虫体小透明,难以肉眼发觉),见有红肿和溃烂就天天以抗生素洗鱼,或杀虫用药使用不当,致使久治不愈。  相似文献   

17.
石斑鱼属名贵鱼类,系鲈形目,鳍科,石斑鱼属,囚其鱼身上有花色条纹和异色斑点,故名。近年来,海水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且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具有投资大、效益好、创汇高的优势,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所具有的优势,石斑鱼将是今后海水网箱主养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8.
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和仔鱼培育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是名贵海洋经济鱼类,活石斑鱼畅销于港澳市场。近年来福建、广东和浙江沿海渔民大力发展石斑鱼钓渔业,以活鱼外销,为国家创汇。随着我国海水增养殖业日益发展及香港企业化网箱养殖石斑鱼,对赤点石斑鱼需求量与日俱增,出现苗种供不应求局面。目前,天然种苗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因此开展石斑鱼人工繁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刘庆营 《水产养殖》2009,30(11):36-37
斜带石斑鱼,又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养殖适宜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宜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较少。2005年进行池塘养殖斜带石斑鱼试验,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野杂鱼进行养殖比较,总结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及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在科威特和阿拉伯湾国家,被视作珍贵的食用鱼类。6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巨石斑鱼的繁殖生态学、繁殖生理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这两种石斑鱼的人工繁殖、仔鱼培育等技术也获得成功。科威特科学研究所从70年代以来,对巨斑鱼仔鱼培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