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草鱼为我国传统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饵料水平要求低,个体规格大等优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但是,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及其"老三病"(赤皮病、烂鳃病和肠炎病)一直制约着草鱼养殖业的发展.随着草鱼出血病四联疫苗开发研究和免疫技术的推广应用,草鱼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年来休闲渔业的发展和草鱼价格的上涨,池塘主养草鱼在大丰市逐步发展.为探索草鱼池塘主养高产高效技术,养殖户韦龙潭在笔者的指导下,利用16 900 m2池塘进行了主养草鱼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供相关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草鱼出血病及烂鳃、赤皮、肠炎四病是草鱼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也是危害一龄草鱼种最严重而普遍的疾病,其发病率有时高达90%以上。一旦发病往往是两种以上同时并发,甚至四病一体,而且发病季节长、死亡率高、流行广。草鱼是我市池塘养殖最主要的品种之一,由于草鱼“四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草鱼池塘套养鳜鱼技术。草鱼具有肉质厚嫩、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养殖技术成熟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者青睐;鳜肉多刺少、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被称之为鱼中之佳品。目前,鳜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养殖鱼类之一。现将草鱼池池塘套养鳜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传统池塘养殖和池塘内循环系统养殖草鱼的营养差异,对2种养殖方式草鱼的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池塘养殖草鱼肌肉水分、粗脂肪含量、脏体比以及pH降低值和滴水损失高于循环养殖系统的草鱼,而肌肉粗蛋白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低于循环养殖系统的草鱼。池塘养殖和循环系统养殖草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的标准,必需氨基酸均是赖氨酸(Lys)含量最高;池塘养殖草鱼氨基酸总量(∑TAA)、鲜味氨基酸总量(∑DAA)和甜味氨基酸总量(∑SAA)低于循环养殖系统;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2种模式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循环养殖系统草鱼肌肉∑n-3PUFA和∑n-6PUF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但肌肉EPA + DHA含量是池塘养殖的1.5倍。研究表明,草鱼营养组成合理,池塘内循环系统养殖的草鱼在营养成分及鲜甜味方面优于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5.
草鱼,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是淡水养殖常规品种。因其肉质好、生长快、适应性强、养殖技术相对容易,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广大地区池塘、网箱等不同水域养殖的主要品种。但草鱼抗病力差,病害多,特别是“草三病”(烂鳃、肠炎、赤皮)和“出血病”是草鱼养殖生产上的常见病和多  相似文献   

6.
草鱼是江苏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用草鱼为主,草鱼、团头鲂为主或青、草鱼为主等多种养殖方式都能获得高产。它在高产鱼池中一般要占到总产量的25~30%。但是江苏省的草鱼养殖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不予以解决,不仅会影响草鱼生产的发展,也将阻碍池塘养鱼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龙岩市及周边地区历来以草鱼作为主要养殖品种,近几年配合饲料的应用推广已使草鱼养殖产量迅速提高,池塘和网箱高密度养殖已成为发展趋势,但病害也频繁发生。笔者在生产和病防工作实践中,对草鱼肝胆综合症造成的损失深有体会,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取得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池塘主养草鱼近几年已成河南省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养鱼的主要模式。由于草鱼具有喜清水,贪食暴长和多病的特点,加之渔农养殖技术在许多方面不够规范,导致养鱼风险增大,甚至亏本。本人总结近几年实践经验,认为:"要想养好一池鱼,就要调好一池水,鱼病要防重于治"。现将盐碱地池塘主养草鱼成鱼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桂花  刘富聪 《河南水产》2007,71(2):15-15,17
池塘主养草鱼是近几年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模式。草鱼具有喜清水,对溶氧要求高,贪食暴长,易发病,死亡率高等特点,加之养殖户养殖技术不规范,导致养殖风险增大,特别是在富营养化的池塘中,成  相似文献   

10.
在我市池塘养殖总产量中,草鱼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但是,由于草鱼抗病能力较低,在饲养的各个阶段皆易感染各种疾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发病率较高,影响较大。根据农业部和我省水产部门统一部署,为落实"112"草鱼免疫防疫计划,2006年我们在乐平市进行了草鱼注射疫苗免疫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檀英桃 《河北渔业》2012,(8):47-47,55
1 平山县水产养殖情况 1.1 池塘养殖 1.1.1 一般经济鱼类养殖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养殖主要分布在冶河两岸和滹沱河沿岸以及渠道的附近,始于1970年,最初是将不规则水坑修整成池塘,1983年重新规划建成高标准池塘,目前只有部分池塘实现了精养高产,鲤鱼、草鱼搭配鲢鱼、鳙鱼的养殖模式单产最高可达26 250kg/hm2.  相似文献   

12.
草鱼鱼种培育存在着单产不高、病害多、成活率低、规格偏小等问题,成为草鱼成品健康养殖的主要瓶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草鱼养殖的发展。2018年笔者在将乐县高唐镇开展池塘草鱼种培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及消毒试验池塘在将乐县高唐镇高唐村廖坑,试验选择2#池塘,池塘面积为8.7亩,有效水深2.5米。  相似文献   

13.
草鱼在我区池塘养殖中历来广为饲养,其放养量占放养总量的40~60%,草鱼产量在总产量中占主导地位。但是,草鱼的不足之处是易患病。在我区每年有40%左右的池塘发生草鱼病,其危害最严重的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出血病。为了控制草鱼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草鱼车轮虫病防治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村 《齐鲁渔业》2009,26(7):44-45
2008年安徽省霍邱县草鱼养殖面积0.92万hm2(13.8万亩),占全县池塘养殖面积的68.2%,草鱼种销往省内及河南、山东等地。但是随着草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病害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2008年6月草鱼种车轮虫病大面积暴发,造成草鱼种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沙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水源充沛,青饲料资源丰富,池塘主养草鱼已成为当地淡水渔业主要养殖模式之一。草鱼是我国传统的优质养殖鱼类,具有肉质鲜嫩,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营养价值高、养殖成本低等优点。但养殖草鱼疾病多、难治疗。如草鱼种阶段出血病、成鱼养殖阶段“三病”(烂  相似文献   

16.
吴德喜 《内陆水产》2006,31(8):18-19
草鱼是内陆山区池塘养殖当家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质细嫩鲜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低,严重制约了草鱼的产量和养殖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多年摸索,总结出山区池塘草鱼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取得了每667m2产1.5t、产值过万元、利润达3500元的好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池塘选择新建池塘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开阔向阳,3km ̄5km内无污染源的区域。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优良,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同时做到水量充足,随时可满足草鱼生长所需。池塘土质选择壤土,保水性能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EM复合菌调控草鱼高产池塘水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庆杰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6):22-23,26
本文介绍采用EM符合菌来调控草鱼高产池塘水质。通过试验,改善了草鱼池塘养殖的各项水质指标,提高了草鱼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池塘养殖鱼类之一,它具有生长快,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是,历年来由于出血病为主的“三病”在大鱼种阶段暴发瘟疫,是造成草鱼种死亡率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配合饵料养殖草鱼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丽 《河北渔业》2007,(2):46-46,51
近年来,随着配合饵料在草鱼养殖中的推广普及,不仅促进了池塘草鱼养殖效益的提高,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而被广大养殖者所喜爱和接受.但也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新的问题,配合饵料养殖的草鱼出现了营养性综合疾病.现谈谈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草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池塘水质的影响,对山塘、精养和鱼菜共生三种草鱼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质量状况进行了监测,测定了水温、pH、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非离子氨、溶解氧、总磷、总氮和COD等参数,采用单项污染物指数对监测参数进行单项评价,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体质量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草鱼3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氮磷营养物质污染最为突出,其次是COD。由综合污染指数判定,草鱼3种养殖模式的池塘水体污染程度均为污染,超出警戒水平。草鱼精养池塘水质富营养化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