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福州市树根造型研究会会员、福州市南台树根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林祥梧同志的根艺作品《天姿国色》、《威震群山》及《仲夏荷花》在“中国首届根艺展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论述树根作品的文章,关于它的名称,主要有“根雕艺术”、“树根造型艺术”、“根的艺术”等几种。笔者认为,前两种提法容易产生误解。“根雕”,这是根据树根作品加工中的一种方法命名的,意即利用树根进行雕刻而成的艺术。这与古代的“木雕”(如东阳木雕)没有本质区别。“树根造型”与“根雕”有类似的含义,即树根作品是  相似文献   

3.
1971年,在四川攀枝花市境内,发现了一片2亿多年前孑遗下来的“植物化石”——苏铁自然林,在植物学界引起了轰动,这片占地1168公顷、多达23万多株的苏铁林,是地球上纬度最北的苏铁自然林。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苏铁,国家在此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的“苏铁品种园”、“苏铁观赏  相似文献   

4.
在首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中,由陕西省花卉协会选送的选手国磊夺得了B组大赛的冠军。初赛作品夺得全组最高分由于接触插花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又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比赛,再加上参赛者中有很多实力雄厚的选手,国磊感到压力很大。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两个作品——“燃情”和“蝶恋”居然得到了初赛中全组的最高分。其中“,燃情”为家庭晚餐厅布置的作品,作品主要选用了火焰百合作为花材,远远地看去像是一团跳动的火焰;“蝶恋”是自选作品,主要选用了阔叶武竹和蝴蝶兰,他先用竹子做成了一面鼓的形状,上面再配上几朵蝴蝶兰花,就好…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家庭,喜林芋都自然而然地成了室内绿化的主角。人们对它的某些种类很熟悉,但若谈起整个大家族,恐怕就不是每个朋友都了解的了。喜林芋属(Philodendron)植物为多年生常绿藤本,大约有275个种,原产美洲中部和南部的雨林中。拉丁文名称来源于希腊语中的“philein”(喜爱)和“dendron”(树),性喜攀缘在树干上。大部分喜林芋叶片大而有光泽,全缘或锯齿状;叶  相似文献   

6.
制作根艺品,不仅注重形似,而且要注重神似。一件人物或动物根艺品的神似,主要表现在面部,特别是眼睛上。然而此类根艺品天然生成的眼睛虽然有,但不多,而有不少作品有面无眼,使人看了,缺乏一种“活”的感觉。因此,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人为地“画”上眼睛,是增强作品神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盆景界大都认为作品题名是门很主要的学问,对作品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说“直接关系到作品艺术价值”。有的说可“画龙点睛”、“点铁成金”。有的认为“修养胜于技法”。还有的认为“从每个盆景作品的题名不但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文学素质,还可以看出创作者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8.
提到广州绿怡园林园艺有限公司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但是说到其产品“超级龙血树”却是无人不晓。2007年“超级龙血树”上市之初,曾在市场上掀起一股不小的波澜。12月初,绿怡公司总经理陈海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和“超级龙血树”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一件成功的根艺作品在解决了“神”这个大课题的同时,对“形”的处理上也应探讨一整套工艺流程的。有的作品表面粗糙,毛刺毕露,刀痕累累,凹凸不平,纹路零乱,着色与木质不协调;特别是对需保留而木质腐朽的部位未作必要的处理,时间久了会变质脱落,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作品的神韵。  相似文献   

10.
《夏日晴雨》(见附照)是作者王选民先生近年创作的佳作。作品以垂枝式的“柽柳”为题材,采用丛林式手法,再现大自然柳林野趣。其作品给人以构图新颖、线条流畅之感。在作品内涵上体现了  相似文献   

11.
由海南省盆景艺术家协会牵头,海南金穗园林工程公司主办、海南中南盆景根艺联营公司协办的“刘传刚盆景艺术展”于1996年2月1日~3月1日在海口隆重举行。此次展览汇集了这位青年盆景艺术家10多年来从事盆景艺术创作与研究的部分成果及其代表作品,共百余盆(件),包括曾获得海峡两岸盆景精品大奖赛金奖的《雪压冬林》等。展出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依自然天趣,创自然情趣而又还其自然天趣”的艺术创作手法以及“神韵天成、自然清新、飞扬流畅、雄浑壮丽”的艺术风格。展出之前,省、市及广州军区有关领导出席了剪彩仪式  相似文献   

12.
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必须具有艺术的真实性。盆景是反映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必须符合实际,合乎情理。往昔的“规则式”盆景虽然基本上已进入了历史博物馆,但是,今天却时而出现一些背离自然的“自然式”作品。我们常见到的“大树与高山的双重表现”盆景,便是一种臆造景象和虚幻境界。这种作品造型失真,布局混乱,在“整体山”上栽种“特写大树”,或者把“近景”的树栽在“远景”的山上,使树木与环境完全失去了自然美、和谐美,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误。  相似文献   

13.
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在芝麻种子萌发阶段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芝麻种子发芽过程中芝麻素、芝麻林素、水分和干物质量的变化规律,以2个芝麻种质KUUS709和YZH11为材料,研究芝麻种子在21℃发芽条件下芝麻素、芝麻林素、水分和干物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芝麻种子发芽前期、中期和后期,芝麻素含量和芝麻林素含量呈现出“慢—快”的降解规律,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变化的转折点在萌发36 h和48 h;水分含量和干物质量呈“S”型曲线,符合“慢—快—慢”的增长规律,其中水分变化的转折点是在萌发24 h和84 h,干物质积累量变化的转折点在萌发36 h和96 h。在芝麻种子发芽过程中,水分与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芝麻素含量与芝麻林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水分、干物质量与芝麻素含量、芝麻林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在种子发芽过程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第8期上,读到一组“湛江盆景”,有些想法,供同好思考。对作品名称的看法盆景与盆栽的含义不同,盆栽的初解是盆中栽树,虽然它所要展示的美与盆景有相似之处。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景”一般是有名称的,否则,也只可称为盆栽。因为作品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而名称则可称意境之心。  相似文献   

15.
如何欣赏一件根艺作品,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认为可大致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观,这是人们欣赏根艺作品整个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品和悟的基础。欣赏者经过观,对根艺作品有所感知、把握了作品的基本情调并进而考虑作品体现的主题。如根艺作品“三面头像”之一《土家少女》(注:此作品曾获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刘开渠根艺奖),初看,我们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少女头像,进一步会看到这是一位少数民族少女的头像,最后,我们再借助作品的命题,便可看到作品所塑造的是反映少数民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充满微笑的《土家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16.
6位获得“中国插花花艺大师”称号的花艺师倾心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带有东方特色的插花表演。竹篮、黑松都是最具中国传统的元素,它们在大师的手中与流行的花材搭配,美不胜收。梁胜芳的作品秦雷的作品蔡俊清的作品谢明谢晓荣丁稳林中国花艺大师的传神之作  相似文献   

17.
欣赏贺老的《风在吼》,真是百赏不厌。这件作品正如1991年楚平评论中所说:“风在吼,则是取强劲之风,表现壮美之势。”他在艺术构思上,制作技术上,素材组织上,特别在“神”字上狠下功夫,显现出现代盆景艺术上的高层次,大风格。贵刊今年五期刊栽常建国先生的建议:“狂风之  相似文献   

18.
沈定山先生在《好题名自磨砺出》(见1995年10期)一文中,将《昂首傲霜天》等五件盆景作品的题名,视为“装磺门面”的“脂粉”,“犹如草人头上插花”等等。笔者不敢苟同,这里仅就“题名”的寓意,提出己见,供大家共析。  相似文献   

19.
一、根艺要表现民族特点,弘扬民族精神,目的是唤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爱国心,使根艺不但自立于中国,而且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国的国画、雕塑、书法千年不衰,永保旺盛的生命力,就因为它是传统的民族艺术。如秦“兵马俑”,汉“霍去病墓”石雕群,齐白石的画,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精神。根艺也应如此。哪一位作者,或哪一件作品,表现的民族精神、特点越突出,它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就越强。所谓民族精神、特点,就是其它民族没有的,如运用我国古代神话、寓言、典故、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0.
意境恬淡作品“太白醉酒”着笔于写意。它运用“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把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诗意再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以明月为背景,太白仰坐捧杯,雀梅在“山中”,使作品具有一种“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意境,集诗、画、意于盆间,自有潇洒自然、风流自赏的神韵。使人感到恬淡之中含着深远而又富于情趣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