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水分胁迫下外源NO对核桃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核桃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核桃叶片的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反应中心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降低,经NO供体硝普钠(SNP)诱导处理后,荧光参数下降程度减小,且随着SNP处理浓度增大,缓解作用愈明显。表明外源NO处理一方面提高了光能转换效率和PSⅡ的潜在活性,另一方面增强了过剩光能的非化学耗散,有利于保护光合机构免受环境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以黄瓜品种‘津优4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外源腐胺(Putrescine,Put)对NaCl 胁迫下幼苗叶片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特性和器官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Put提高了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保护性热耗散(ΦNPQ),显著增强光耐受能力和电子传递能力,降低了光损伤程度,抑制了植株体内Na+ 和Cl-向地上部的运输,显著降低了叶中Na+ 和Cl-的含量。说明外源Put能够减少NaCl胁迫下盐离子进入植株叶中,降低离子毒害,减轻不可逆光抑制,进而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机构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以萱草"红运"为试材,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萱草光合生理的影响以及外源MeJA对干旱胁迫下萱草光合生理的缓解效应,以期为提高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在萱草园林绿化抗旱栽培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萱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提高了 PSⅡ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而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 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等受到显著抑制,最终表现为光合速率(Pn)降低.干旱胁迫下外源MeJA显著增加了光合色素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减少叶绿素的分解和提高叶片光合机构的稳定性来减轻干旱胁迫对萱草的伤害,且叶片Gs、Ci、Pn、Fm、Fv/Fo、Fv/Fm、ΦPSⅡ、qP均比干旱胁迫下有所增大,Fo和NPQ降低,而茉莉酸代谢抑制剂(SHAM)处理逆转了干旱胁迫下MeJA对萱草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外施MeJA可以减轻干旱胁迫下光合系统发生的光抑制现象,缓解干旱胁迫对萱草叶片光合机构的损伤以及PSⅡ反应中心的伤害,改善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转换效率,从而增强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光合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萱草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氯化钠盐胁迫对葡萄砧木‘3309C’叶片光系统Ⅰ(PSI)和光系统Ⅱ(PSII)活性的影响,为滨海盐碱地葡萄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以1年生葡萄砧木‘3309C’为试材,通过同时测定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P700^+再还原动力学曲线,结合叶绿素荧光淬灭分析,探讨了持续盐胁迫(100 mmol/L)对葡萄砧木叶片PSI和PSII活性的影响。随着盐处理时间的延长,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逐渐降低,PSII放氧复合体受破坏的程度和反应中心电子传递受阻程度均明显增大,最大荧光显著降低,盐胁迫导致葡萄叶片PSII与PSI间激发能分配严重偏离平衡,最大光氧化P700显著降低,且发生降低时间明显早于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P700^+再还原动力学曲线分析表明持续盐胁迫下葡萄叶片P700^+再还原半衰期逐渐增大,环式电子传递受阻。持续盐胁迫导致葡萄砧木叶片2个光系统激发能分配严重偏离平衡状态,抑制了光系统活性,更多的能量被用来进行热耗散,而围绕PSI的环式电子传递活性的降低则进一步加剧了葡萄叶片光系统的光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5.
王明  张成超  杜远鹏 《中国果树》2022,(1):57-61+67
高温和强光是夏季葡萄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逆境胁迫,严重时会造成叶片日灼。为保护葡萄叶片光系统功能,减轻叶片所受胁迫,以2年生福克葡萄为试材,叶面喷施9‰高岭土,测定高温、强光胁迫下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及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9‰高岭土处理显著降低了PSⅡ供体侧受伤害程度(WK),提升了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显著降低了葡萄叶片单位面积PSⅡ反应中心对光能的吸收(ABS/RC)及光能热耗散(DIO/RC)的量,增加了反应中心活性数量(RC/CSM);显著提高了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ФPSⅡ)及光合性能指数(PIABS),进而促使净光合速率(Pn)显著提升。综上,在高温和强光胁迫下对叶面喷施9‰高岭土,可减少叶片对光能的吸收,缓解叶片所受光抑制,降低PSⅡ的损伤,保护叶片光合系统,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6.
高温胁迫下银杏离体枝条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高温胁迫对银杏叶片光合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中离体银杏枝条被置于不同温度(25、30、35、40和45℃)下处理,随即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监测.结果显示,40℃以上高温胁迫下,银杏叶片的光系统Ⅱ(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下降;最大荧光(Fm)、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显著下降;而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40℃以上高温胁迫下显著上升.银杏离体枝条叶片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较敏感,推测高温可能伤害了光合机构,从而对光能的吸收、转换与光合电子传递都有显著的影响.银杏离体枝条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高温的敏感性,可能有助于快速筛选和培育耐高温的银杏品种.  相似文献   

7.
除草剂草甘膦对葡萄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品种"梅洛"为试材,采用不同稀释比例草甘膦(1∶160、1∶140、1∶120、1∶100、1∶80)对盆栽葡萄进行叶面喷施处理,3、6、9、14d后测定葡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处理14d后测定叶片中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气体交换参数指标,研究了除草剂草甘膦对葡萄的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含量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Ⅱ))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均随草甘膦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胞间CO_2浓度(Ci)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N)均随草甘膦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除草剂草甘膦显著影响了葡萄的光合特性,草甘膦浓度越大影响程度越大,呈正相关关系;在草甘膦胁迫下葡萄叶片发生了光抑制,PSⅡ被破坏,光合电子传递受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NaHCO3和Na2CO3共同胁迫下,不同浓度的硝酸镧溶液预处理对西瓜苗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1mmol·L-1硝酸镧对碱性盐胁迫下西瓜苗的光合能力下降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有效减缓了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Mg2+-ATP酶、RuBPCase活性的下降,缓解了碱胁迫对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的抑制,提高了非光化学猝灭(qN),促进了过剩光能的耗散。不同浓度硝酸镧处理对碱性盐胁迫下西瓜苗叶片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不阻碍光呼吸的进行。而硝酸镧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则加重碱胁迫带来的伤害。因此,适宜浓度的硝酸镧预处理可减缓碱性盐胁迫引起的西瓜幼苗光合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适度水分胁迫提高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弱光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戴多星’品种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弱光(75 ~ 85 μmol · m-2 · s-1)下水分胁迫(40%基质最大持水量)对幼苗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Rubisc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逆境下,经20 d水分胁迫后的幼苗较正常水分条件下叶片光合色素(以单位面积计)含量提高,叶绿素a/b(Chl.a/b)下降,植株光饱和光合速率Asat、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及光饱和点(LSP)均显著增加,CO2补偿点(CCP)显著下降,并且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非环式电子传递速率(J)以及PSⅡ吸收光能向光化学反应分配比例P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呈增加趋势,PSⅠ和PSⅡ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β / α–1)减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Rubisco大、小亚基含量上升,表明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弱光下黄瓜幼苗的光合适应性;而正常光照下(500 ~ 600 μmol · m-2 · s-1)经水分胁迫后的黄瓜幼苗上述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如Asat、RuBP最大再生速率、CE、ΦPSⅡ、Prate、J和P等有所下降,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β / α–1)增加,光合作用受到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10.
孙德智  韩晓日  彭靖  范富 《园艺学报》2016,43(8):1482-1492
为探讨外源水杨酸(SA)缓解番茄幼苗盐胁迫伤害的光合生理机制,以‘秦丰保冠’番茄幼苗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营养液中(1/4 Hoagland)施入SA(200 μmol · L-1)对100 mmol · L-1 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PSⅡ光化学效率、激发能分配和天线色素吸收光能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NaCl胁迫15 d内,SA处理的幼苗叶片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天线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吸收光能用于进行光化学反应的份额(P)和叶绿素荧光衰减率(Rfd)不同程度升高;PSⅡ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激发能压力(1–qp)、天线热耗散的份额(D)、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和双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明显降低;PSⅡ反应中心非光化学耗散的份额(Ex)变化无明显规律。以上结果表明,外源SA可以通过提高PSⅡ光化学活性来减轻盐胁迫导致的光抑制,进而促进了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以抗性不同的2个生菜品种"玻璃生菜"和"罗莎红"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用15%聚乙二醇模拟干旱,研究外源施加1.0 mmol·L-1的Na2SiO3作为硅供体对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以期探讨硅对干旱胁迫下生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导致生菜幼苗株高、根长、植株鲜质量、干质量等生长指标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上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增加。外源添加适量浓度的Si,可不同程度提高生菜幼苗生长势及干鲜质量;也提高生菜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能力;同时对改善PSⅡ反应中心活性、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也有促进作用。可见,外源添加一定浓度的Na2SiO3可缓解干旱胁迫对生菜幼苗的伤害,提高生菜叶片对光能的捕获与转化能力,增强光合效率,促进生菜生长。  相似文献   

12.
弱光条件下辣椒幼苗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人工气候室内, 研究了人工模拟弱光处理(75~100μmol·m-2 ·s-1 , 对照光强450~500μmol·m-2 ·s-1 ) 对不同基因型辣椒(Capsicum annuum L. ) 叶片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弱光逆境下生长的辣椒幼苗净光合速率( Pn) 、暗呼吸速率(Rd) 、夜间呼吸速率(Rn) 不同程度下降,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 ФPSⅡ) 、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ETR) 和光化学猝灭系数( qP) 降低, 激发能向光化学反应分配的比例减少, 热耗散增加, 而弱光对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 无显著影响。辣椒叶片ФPSⅡ及ETR对光强( PPFD) 的响应曲线表明, ФPSⅡ随PPFD的升高而下降, 弱光下生长的叶片下降幅度较对照正常光照下的叶片大; 弱光下生长叶片的的电子传递速率的光饱和点低于正常光照下的叶片, 相应的饱和电子传递速率也较低。弱光处理使辣椒功能叶片SPAD值降低, 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弱光耐受性较好的材料, 如‘伏地尖’和‘上海圆椒’在弱光下Pn下降较少,并且有着相对较高的Fv/Fm以及ETR值。  相似文献   

13.
油菜素内酯对黄瓜苗期叶片光合机构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0.1 mg· L - 1油菜素内酯( EBR) 处理黄瓜叶片后能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 Pn) , 其效应可持续一周。EBR 处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气孔限制值(l) 无明显影响, 但显著提高了表观量子效率(AQY) 、羧化效率(CE) 、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 ) 和RuBP最大再生速率( Jmax ) 。EBR还通过增加PS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 qP) 从而提高PSⅡ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 , 但不影响天线色素的光能转化效率( Fv'/Fm') 。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转基因( PSAG12-ipt) 非洲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转基因( PSAG12-ipt) 非洲菊为材料, 研究干旱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 随着干旱胁迫加剧, 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 、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效率( Fv’/Fm’) 、光化学猝灭系数( qP)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ETR) 都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光化学反应的能量( P) 在叶片所吸收的光能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减少, 净光合速率( Pn) 、气孔导度(Gs) 也出现同样下降的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的解除, ΦPSⅡ、Fv’/Fm’、qP、ETR、Pn、Gs都显著上升, 缓慢恢复。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 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幅度较小, 在干旱胁迫下各项参数下降较慢, 干旱胁迫结束后各项参数恢复较快。在干旱胁迫和恢复过程中, P在光能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转基因植株大于对照。反应中心由非光化学反应耗散的能量( E) 在干旱胁迫过程和恢复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黄瓜幼苗光合及荧光特性对弱光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耐弱光的‘津研2号’和较耐弱光的‘戴多星’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其光合及荧光特性对弱光(75~85 μmol·m-2·s-1)的响应。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戴多星更明显;叶绿素a/b比值呈减小趋势,且戴多星的减小幅度大于津研2号;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戴多星下降幅度小于津研2号;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反应速率、光系统非环式电子传递速率、光系统Ⅱ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对弱光的响应有一定差异,弱光下戴多星均有明显增加,而津研2号的增减不规律,且幅度均较小,说明弱光下戴多星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明显强于津研2号。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对阿月浑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 和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降低了阿月浑子叶片Chl1a、Chl1b 含量和Pn , 增加了类胡萝卜素含量; 20 %供水处理降低了阿月浑子叶片的PS Ⅱ活性, 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 Fm) , 光化学猝灭系数(qP) , 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 和PS 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 Ⅱ) 。轻度干旱胁迫下, 气孔限制是Pn 降低的主要原因; 严重干旱胁迫下, 非气孔限制是Pn 降低的主要原因。干旱胁迫下阿月浑子叶片Pn 的下降是水分胁迫和强光胁迫双重作用的结果, PS 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 Ⅱ) 降低是阿月浑子叶片Pn 下降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ALA处理对遮荫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永平  汪良驹 《园艺学报》2007,34(4):901-908
用100 mg/L 5 - 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 ALA) 处理遮荫条件下的西瓜幼苗叶片10 d后, 用PAM22100型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连续测定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 遮荫显著降低叶片光化学效率, 而ALA处理提高弱光下幼苗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ETR) 、光化学猝灭系数( qP ) 以及光化学反应能量分配率( Pc) 。SOD活性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 处理降低ΦPSⅡ、ETR、qP和Pc值等荧光参数, 而ALA处理可以消除DDC的抑制效应, 说明ALA对PSⅡ光化学反应的促进效应与细胞抗氧化酶活性有关。遮荫处理提高叶片初始荧光( Fo) , 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 , 而遮荫下ALA和(或) DDC处理对这些荧光参数变化没有明显效应。据此推测, ALA处理10 d时对西瓜叶片PSⅡ本身没有直接影响, 它对光化学效率的促进效应可能是通过增强PSⅠ附近SOD等抗氧化酶活性, 促进活性氧代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4种草坪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以中华结缕草( Zoysia sinica) 、假俭草( Eremochloa ophiuroides) 、高羊茅( Festuca arundinacea) 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为材料, 研究了30℃测试条件下它们的光强依赖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发现随着光强升高, 相对于高羊茅和黑麦草, 中华结缕草和假俭草的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效率( F′v/F′m) 、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 ФPSⅡ) 、光化学猝灭( qP) 下降较慢, 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 ETR) 上升较快。尽管高羊茅和黑麦草有较高的非光化学猝灭( qN) , 但由于其较低的qP和ФPSⅡ, 在高光强下仍然容易引起光抑制, 造成ETR的降低。因此可以认为冷季型草坪草黑麦草和高羊茅的耐光抑制能力较弱, 而暖季型草坪草中华结缕草和假俭草的较强。利用非损伤的叶绿素荧光技术可以用来快速鉴定不同基因型草坪草的耐光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